论道与儒800字

论道与儒

800字 初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将这两首诗PK一下,似乎正好代表道家和儒家,每个人对它们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就来“微语论道儒”。

《饮酒》中的前四句表现了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实际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其实道家强调的是自耕自食、简朴寡欲的生活方式,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回归自然中求得。

《春望》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瑟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相比而言,我更欣赏《饮酒》的意境。陶渊明所追求的是赏祖国大好河山,过悠然闲适、淡泊名利的生活。人世间,很多人追求的是在官场上叱咤风云,获得权力、地位和名誉。但是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要费尽心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人与人见面,内心不再单纯,每个人都各怀心思,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倘若有一天社会真的变成了这样,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放弃追名逐利,过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又何尝不好?道家便是如此洒脱。

儒家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诗中杜甫牵挂着国家,牵挂着百姓的安全,牵挂着战事的进展,牵挂着家人的安危,牵挂着自己。他的心中牵挂了太多太多,每天心中牵挂这么多事情,所以杜甫才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看看道家的代表陶渊明,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目光恰与南山相会。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他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他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在道家和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而这种悠然忘我的心境,儒家的杜甫也未必能体会得到吧?

雨中的背影

700字 初二

一盏烟雨,半帘幽梦。是倾注的狂曲,是缥缈的轻歇,是千回百转的往年轻事。如丝如线,轻飘重打,随风漂泊。

雨,承载了太多的记忆;雨,洗淋着母亲的背影。

繁忙的车道上,闪烁着车灯,掠过阴沉的天,密布的乌云中依稀燃着淡蓝色的游光。一场瓢泼的大雨骤至,挤去最后一丝光亮,吞噬了整个苍穹。硕大的雨点打下,一滴、两滴,千滴、万滴,在玻璃窗上映澈了整个世界。肆虐的狂风卷着叶,扯着枝,令窗外参天的树低头哈腰,乖乖臣服。

仍是正午,却似半夜。

我冒雨走出校门,过了那个拐角,便寻到了在人海中焦急等待的母亲。她忙招手示意我过去,可自己却早已奔过来,为我披上雨衣,仓促却不失温柔,拉我上了小电驴。暴雨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母亲只着了一件单薄的连衣裙,踏着小高跟,唯一的雨衣也披在了我的身上。

望着母亲的背影,被雨水一点点的淋湿,不知是否青灰色天空下蒙蒙细雨模糊了我的眼,回转的眼眸中,母亲娇小的身影仿佛泛着一层光晕。恍惚间,骤然高大了许多,挡住了千波万浪……

母亲一定很冷吧,她的眼睛一定很难看清前方的路道吧,她的嘴唇一定是深紫色微微地颤,她的牙齿一定在雨水的侵噬中咬得发疼,咬得无力,她的心中,一定在担心时间,就怕我来不及吃饭,上学迟到……

路边撑着伞,披着雨衣的行人,都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这个背影,他们一定也在惊叹,惊叹这个伟大母亲的背影,我想伸出手,抱住这个背影,好好珍惜这个背影,可又怕雨衣上的雨水再让她感到寒冷,于是只有伸出那双被淋湿的手,倔强地,轻轻地搭在母亲的头顶,额前。

母亲的背影颤颤的,在我的手心下又变得娇小而柔弱,昔日的雏鸟,羽翼已丰满,懂得投下一片阴影,投下一片一片阴影。

风再大,雨再猛,总有人为你投下阴影,总有人为你遮风挡雨,总有人为你撑起一片天地——

致我最爱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