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解读1200字以上

“凤头”解读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许多学生考场作文不知道如何开头才能取胜,现例举中考满分作文的几种“凤头”作一些解读,仅供参考。

一、拟人抒情式

例:一直苦苦思索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一直苦苦追求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你给我清风与明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选自2005年江苏无锡半命题“精 ”的满分作文《精彩语文》)。

解读:考生开头就直抒胸臆:自己一直苦苦思索、追求着“精彩语文”。然后以第二人称行文,将“精彩语文”拟人化,用排比句具体写出了“语文”的“精彩”,拉近了人们与语文的距离,读来有一亲切之感。

二、比喻抒情式

例: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选自2005年江苏无锡半命题“精彩 ”的满分作文《精彩一幕》)

解读:开头将生活比喻成诗、茶、歌、酒,并以工整的排比句式,抒发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节奏感强,情意绵绵,令人陶醉。

三、排比议论式

例:我珍惜阳光,因为它给我温暖;珍惜晚风,因为它给我凉爽;珍惜绿叶,因为它给我生机;珍惜星空,因为它给我遐想(选自2004年江苏无锡以“珍惜”为话题的满分作文《懂得珍惜》)。

解读:这篇文章的开头紧扣话题“珍惜”,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排比句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珍惜阳光、晚风、绿叶、星空这些自然景物的理由,为下文展开“懂得珍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情景描写式

例:秋日的黄昏,荻带着一身的寂寞,走进了那片枫林中。踩着那些干桔的,失去绿色的落叶,嗤嗤啦啦的声音在脚底响起。荻蹲下去,慢慢捡起一片,一颗泪珠竟无声无息地滴落在叶子上(选自2002年山西太原以“公平”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被遗忘的角落》)。

解读:秋日黄昏这一特定时间和落叶这一特定事物有力地烘托了自己寂寞伤感这一特定的心境,可谓浑然天成。使人立即想起鲁迅《故乡》的开头,“苍黄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的景与“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的情的水乳交融。可见考生也是学以致用。

五、悬念提引式

例: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选自2005年江苏宿迁命题满分作文《掌声又想起来》)。

解读:开头紧扣题目点明掌声,设置悬念――为什么这“赞许”我的掌声,却“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以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为下文落实“又”作了很好的铺垫。

六、引用名言式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一直相信,人的生存是为了接受不同的挑战,攻克各式各样的难题。这样才会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才干,甚至于于完善自己。所以我们要接受不同的挑战(选自2005年海南省课改区材料半命题“我生活在中”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

解读:开头紧扣文题中的“挑战”,引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言,阐述道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然后摆出论点――我们要接受不同的挑战,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

七、题记单列式

例一:淡淡的,真的是淡淡的,却让我一瞬间体味到了一种别样的馨香…… ――题记(选自2005年江苏南通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蔓延在栀子花开的季节》)。

例二: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扬帆出海的小船最好的归宿;家,是一把大大的伞,有风有雨为我遮为我挡;家,也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 ――题记(选自2005年重庆以“力量”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家庭的温馨》)。

解读:紧扣文章的所要表达的主题,运用优美的抒情议论语句写明题记,有一种先声夺人之感,一开始就引人注目。

“凤头”当然不仅这些,诸如“开门风山”、“引用歌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出差”上街

900字 初二 记叙文

在家待久了,自然想到外面逛逛。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也确实无事可做,便托家人的福以理发为由离开家门。此行之目的,即使说有事,那也只能是琐碎的小事罢了。这些本来一出门就能完成的油盐酱醋之事,怎么到我这却演变成“出差”了?我还半开玩笑地对身居异处的伙伴说,但愿能在街头遇见他。

若只为理发我倒大不必在这非圩之日凑这热闹的,约莫五百米路远的小集市里就有为数寥寥的兼营理发店。那本不起眼也出众的小册子却一定要到银行那里加一组数据。真是犟到让我哥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我还惊奇他如此勤奋,出门还带书干什么?瞧我哥那熊样,后来在山上亭子里注意的时候还被旁人奚落了一顿,让人觉得虚伪。唉,都是钱财惹的祸!

幸亏是非圩之日,不然我们只有被炸油条的份了。在新市场逛了一圈,我和兄弟们于散布各处的快餐店中选了一家歇歇脚,打起了云吞的主意。

落脚于此家,实为老弟之良策。据说这里的面食都是自家做的,别的几家也来这讨点产品回去充实充实门户。

宽敞的大厅里,几张桌子早已坐满了宾客。看着在柜台前忙碌的那家人,我寻思着这穿背心的大叔叔怎么这么有能耐,能和他家人经营得起这“食品安全证”等一系列证件挂得歪歪扭扭、横七竖八,连通晓时辰的挂钟也不怎么安分的门面?

我们吃起了老板亲手下厨而成的云吞面,看着路过的行人纷纷扰扰,一个个驻足品尝这里的美味,连毫无人情的机车发动机也为之瘫痪。那老板一脸热情,哪怕多数时候是为行人也是为顾客送上一袋袋面包。尽管不会品尝的我怎么细嚼慢咽也吃不出劲头,也能在这场面中冥冥感到食物的与众不同,口口云吞都倍加珍惜,一定要沾过酱油辣味才敢送进嘴巴。

在老板“佐料锅下熟,云吞碗中盛”的一派繁忙中,我吃完了这碗热气腾腾的云吞面。虽说不想再来一碗,却也是回味无穷。看着那些顾客稳稳当当地在角落的柜里取碗盛酱油,我还差点以为他们是自家人呢!看来顾客们光顾这里已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了。

打完了云吞的主意,我本不想再多花血汗钱的。也许这已成惯性,老板随即问我们要不要面包。想必买他面包的人也都是“顺便”尝尝鲜的吧?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加言行辩论,最终还是每人要了一个。这家店也还真是魔力十足,吃个面包我们都不舍得离开这比玉皇宝座还让人觉得珍贵的餐桌。

真想不到一家小店也有如此文化,我满心欢喜地继续游走于大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