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能量1000字

说正能量

1000字 高三

曾连续观看了两部史诗级巨作,一部是《飞越疯人院》,另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赎》。在印象中,他们像姊妹篇,常被人们同时提及。但说起来,他们有一点不同。前者结局看似凄惨,反应的现实残酷黑暗;后者则充满正能量,主人公的正义终究没被邪恶战胜,可谓结局圆满。

然而正能量是否只是童话中的“正义战胜邪恶”呢?我认为不然。林则徐讲海纳百川,群众自然也应接纳各式的体裁。在我看来,无论过程如何,凡结果能打动人们,警醒人们之作,也是正能量的体现。

余华的著名小说《活着》,被广大人民所喜爱。喜爱点自然不是那正义是否战胜邪恶。它胜在真实,胜在触及百姓的心灵。然而当它被翻拍为电影时,却并未展示在观众的眼前,而是被有关部门“扣押”了。至于为什么被禁,原因自然是内容逾越了一些潜规则的鸿沟。想起这部一口气拿下戛纳国际电影节无数奖项却无缘观看的电影,我倏忽间又想起了司马迁的遭遇。那满腔热血,半腹才学,诚信诚意的话儿,到了汉武帝耳中却是那么丑陋呕哑。他们是何其相似?《活着》反应的本就是现实生活,若对此打压,出现的状况古人也早就告知于我们了。虚伪的社会风气,浮于表面的言谈举止。反观中国近代电影,质量不断下降,作品围绕所谓正能量,多少鸿篇巨著落入烟海。现代的人们更多愿意看些禁书,了解了实情,却又敝帚自珍,从不与人交流。正能量把世界化成了两极,一极摆在阳面,新闻报纸不断地弘扬;另一极藏在心底,百姓们纷纷鄙夷不堪。正能量逐渐成为了现代的文字狱——凡事先看正能量,追求正能量,然又不知正能量为何物。如此结局,可想而知。

在我看来,作品诸如《活着》反而应推广,并鼓励人们写出这样的文章。纵观全球,世界文坛中的大人物们,排上名号的,哪一人是失了本心,阿谀奉承而扬名天下?他们的作品也从未胜在正能量上。诚然,要想触及百姓们的心灵,那些刻意的圆满怎么做得到呢——得民心者得天下。鲁迅先生的文章正能量吗?我看是的。他本意在于警示,在于号召,在于呐喊;屈原的文章正能量吗?尔敢说不正?虽未得当朝民心,却深得如今我们的心啊!

但,他们的时代已经远去,如今文坛哪还有此等领袖般的人物?于是我们盲从,我们看不清,我们追求那所谓正能量。可“正”的意义,已是模糊不清。忽然又想起了太多的国外佳作,它们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可磨灭,就像一盏茶,是要花时间去品的,远非如今网络文学的粗制滥造,一气读完,索然无味。那些浓墨重彩在我心里回荡着,而中国近年来的文章呢?贫瘠不堪。我深切希望我们可以摒弃那些所谓的形势,而努力创造真实存在的正义与能量。这才是我们应做之事。长吁口气,那狱中横刀提下诗句的谭嗣同,那失了尊严挑灯撰书的司马迁——古往今来的好作品不大多都是埋没的吗?想来便也释然。文章如此,人才更是如此。

不经意间,我对正能量都产生了更深的理解了。

——至于文章开头那两部巨作,我偏偏喜爱那结局凄惨的前者。打动我的也非别的,唯有它的真情实感,还有真实,却不刻意的正能量。

古诗词一直都在

650字 初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题记

如今算来,我已经度过了十余个春秋。几千个日日夜夜,犹如白驹过隙。在寒来暑往之中,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一直都在。

中秋夜半

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中秋佳节,夜半,月色入户,家中如积水空明。想必将近千年之前,东坡先生也是见此景才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一轮孤月悬在高空,我不禁吟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端起杯子,又吟诵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陶醉于这亦真亦幻的空明世界。

这中秋佳节的夜半时分,古诗词,一直都在。

感伤时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每当我心情不顺,总爱打开书本,融入诗词的世界。感伤于词人孤寂,思念亲人,只能写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感动,也会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潸然泪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则将我,送入作者的心深处,感伤于他的一腔报国热血却无处施展才华。

在我感伤之时,伤心难过之时,古诗词,一直都在。

中考冲刺

进入中考倒计时,紧张气氛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道出了每个人的心声。每个学子都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自己拼搏向前。“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每位学子都牢记于心,期盼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一天。

百日中考冲刺之时,古诗词,一直都在。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心情如何,古诗词,一直都在。等待我去寻求,将人生的哲理铭刻在我的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