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礼者不成人500字

不知礼者不成人

500字 初一 散文

只应深信尼山语,磨不磷兮涅不缁

--—题记

《礼记》中,孔子这样说儒者——其饮食不溽。看来不仅“色恶不食”,“臭恶不食”,曾厄于陈蔡之间,饱尝过饥饿之苦的孔子,如今竟如此苛求饮食了。

是他要求过高,还是身体太娇贵?

都不是。问题就出在一个“礼”上。

“克己复礼”,孔子一生都在为礼教奔波。他所在意的不仅是“食”,衣食住行无不在“礼”的约束下。

品格上“儒者”以忠信为宝,“涅而不缁”,到春秋时一切礼法已成了繁文缛节,倒的确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已让人无暇顾及礼数,见人匆匆问声好,日日“趋庭”,已然失去了君子风范。

孔子有闲心去较生活的真,他“学而为己”,修身养性。我们现代人却是为考试而学习,为赚钱而工作,衣食住行已无了“礼”的约束。“礼”已渐渐淡去了。但是,一个不礼的人又如何能心清如水,成为谦谦君子。一个为世俗名利所包围的人又如何能成为大写的人?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由于他不变的情操,是由于他“大同”、“复礼”的人生追求,是由于他谦和、端正的生活态度。我们没有学到他的礼、他的魂。我们只能是忙忙碌碌地终此一生。淡了规矩,弃了品性,丢了原则,因而也淹湮在茫茫人海中了。

穿越千古的尘埃,在古人的心中,寻找那一方净土。虽身处尘世,但那“繁复”的礼节却给浮生以宁静,予心灵以平和,赋人生以感悟。

不知礼者,也枉来人世了。无束缚不成器,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不仅适用于古代,亦适用于现代。

今生有礼今世好,莫笑尼山说旧辞。

不知礼,无以立

800字 初二 记叙文

有很多人会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每每我为这夸奖而高兴时,总不忘告诉妈妈。是她教会我做一个礼貌的人。

孩童时期的我,就像一只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的动物,总是随心所欲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常常给父母添麻烦。

有一回,我们一家三口去喜宴,宴会上,各种菜肴轮着翻上,我用筷子夹起一个,尝尝,又用勺子舀一口汤,闻闻。哇塞,真好吃啊。正当我感叹不已时,漂亮的服务生端来了香喷喷的螃蟹。金黄色的汤汁裹着雪白的蟹肉,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我可是最喜欢吃螃蟹了,我一看见螃蟹忙用手去抓,顾不得烫,张嘴就咬,真香,真香!这么好吃的螃蟹啊,要是能让我一个人吃该多棒啊!于是我使出吃奶的劲,把蟹肉端到我桌前,自顾自吃起来,叔叔阿姨们看到这个情景,放下了筷子,看了我一眼,却什么也没说。这时,妈妈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这菜不是你一个人吃的呀,让叔叔阿姨们尝尝,况且,你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呀。”我那时候还很小,一下子不能明白妈妈的意思。在家里,每次吃饭,妈妈不都把握爱吃的菜端到我面前,催我多吃点,可这次怎么

……“快把菜放回去吧。”妈妈用了命令的语气。我向来是秉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信条,现在我只能听妈妈的话

……

吃晚饭,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说:“在酒店吃饭是有规矩的,你刚才那样做多不好呀!”我没吱声。“你上学时老师不是教过你吗?要懂礼貌,不管什么在什么场合,比如在公交车上要给老人让座,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尊老爱幼,这不是都学过了吗?”

妈妈顿了顿,又说:“我希望你能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这是好多年前的事情,现在的我,早已经过了那个不懂事的年纪。

前些日子,爸爸请客,一大桌客人,其中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弟弟。服务员询问酒水时,爸爸问我:“洋洋,你要喝什么?”我笑了笑,并不急于回答,我侧了侧身子,用温和的生音问:“小弟弟,你要喝什么?”

不知是谁说了句“你女儿真有礼貌!”我一抬头,正对上妈妈含笑的目光。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妈妈眼中懂礼貌的孩子,但她灿烂如花的笑脸,让我格外舒心。在她灿烂如花的笑脸中,仿佛正无声地诉说着“不知礼,无以立”这个论语中的经典句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