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歌谣800字

迷人的歌谣

800字 高一 叙事

听,是谁在吟唱,那曲迷人的歌谣。“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走向学校,嘴里哼唱着这首歌谣。好迷人的歌谣,一刹那间,我已沉醉在儿时的记忆里,无法自拔。

依稀记得,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本的第一课就是这首《上学歌》。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小丫头,人称“小不点”,嘴里哼哼唧唧的满是一些曲调。这首歌谣可谓是我小学生涯的起点,如今的我,多么想回到过去,和一大群同学走在通往学校的小路上,嬉戏或蹦跳,唱歌或大笑。这首童谣伴着多少代人走过最美好的童年,那是点点滴滴最纯真的记忆。每一代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带头唱起“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赶快跑,轰的一声学校不见了。”那时的我们,很疯,讨厌读书,满脑子都是恶作剧、鬼点子。虽然我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乖女,成绩优异,聪明伶俐。其实,我有一些不为长辈们所知的事情。曾和一个男生在楼梯口打架,双方都见血了,虽然只是小伤;曾踩着别人的小滑板(卷笔刀)在他面前滑来滑去;曾用装着水的气球往楼下砸,砸到了楼下打篮球的男生;胶纸贴在别人头发上,害的人家几乎变成小光头,幸好是男生……

时光飞逝,尽管我很努力,也抓不住逝去的岁月。逝去的是青春,而不是回忆;泛黄的是照片,而不是感情。如今的我已经不再幼稚,已经不再调皮。曾经那个扎这两个羊角辫,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蹦跳着的小不点已渐渐消失在小路的尽头,她只会越走越远,不再返回。也许,这条路很泥泞,但在她回眸的时候,将会看到那一串串逐渐变大的脚印,很迷人,满是迷人的回忆。她将会用她的汗水和泪水浇灌出迷人的花,散发出迷人的芬芳,然后伴着迷人的歌谣,露出迷人的微笑。

小女孩一遍一遍地哼唱着这首歌谣,歌声久久在我耳边回荡。“……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时间依然在奔走,歌声的渐渐消逝把我拉回到现实,我要过得比儿时更快乐。迷人的歌谣,美好的童年,我最迷人的记忆。

读狂人日记有感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狂人日记》尽管是鲁迅先生写在八十多年前的,但今天再看仍然是震撼人心的。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实在太令人毛骨悚然了!几千年来,引以自豪的“灿烂文明”,竟然被先生叱之为“吃人”。而且是“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许多年来,人们对鲁迅先生的论述总是牢记在心,多少志士仁人对传统文化口诛笔伐大加攻击。但是时过境迁,每每想起,好象许多事情还是依然如故。张志新虽然没有被吃掉,但她的死却是叫人毛骨悚然的,某人的一句话就能将她的生命夺去,为防止她胡说什么,竟然活生生对她的喉咙做了“手术”。还有,几年前,在某省打工的一些“草民”在宿舍起火中竟然无法逃命,因为这些打工仔住的地方,就象我们在动物看到的某些兽类的住宅,是有笼罩的!……

为什么对“吃人”的问题,我们声讨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对“吃人”的文化伤筋动骨。有人说,这是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彻底,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一切就会……。言下之意是因为没文化,但对张志新下毒手的人不就是很有“文化”的人吗?而且是深受“五四”新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社会精英分子。为打工仔制造笼子的人也绝非深受传统文化教训的古董。看来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多数人在被人吃的同时,也在吃人。看来,我们古代的文化无论怎样的令人自豪,都抹不掉这些叫今天人看来极不人道的东西。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饿死是小,失节是大……”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确实不象在西方文化中有崇高地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都是从属于极其专制的社会秩序的需要。人是什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只不过是能说话、会穿衣、过群居生活的“高等动物”,“食色性也”。

对人的定义必定是建立在对世界的认识之基础上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世界观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同民族文化所塑造的人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是不明确的,是感性直观的,除了对世界起源童话般的解释外,仅有的一点理性所能述说就是“道法自然”,道又是什么呢?“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面对这样的世界人除了现实物质追求外,还有什么令人心驰神往?人不过是会说话的“高等动物”!所以就不难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无刍狗。圣人不仁,一百姓为刍狗。”牛羊之肉,人可以吃,因为人比动物聪明智慧;的确有的人确实比别一些人更聪明有能力,理所当然的就可以有“人吃人”了,“伴君如伴虎”,“养臣如养狼”。你不吃他,他就要吃你。当然,人与动物是不同的,吃的方法是巧妙的。想来想去,还是有序的吃为好,什么“纲常”,什么“礼仪”,不就是一部分“劳心”的聪明人对付另一部分“劳力”的蠢人的好手段吗?“克己复礼”不难,但“为仁”却很难,因为有限的物质利益总是“你多我就少的”。  “存天理,灭人欲”更是“吃人”的武器,因为“天理”  本身就是一部分人的“人欲”得到充分满足,另一部分人的“人欲”得不到满足的“公理”。

但是,在此我们不仅应看到“礼仪”本身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坏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到“礼仪”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并没有什么罪过。问题在于“人性”,就是为深厚历史文化传统所塑造的人最本质的追求——“食色性也”!古代中国社会,个体欲求只能被限制,否则任其发展,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到无政府主义的灾难之中。除非重新回到丛林之中,过原始人的生活,是没有别选择的。尽管有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但两千年来没什么改变,每一次“革命”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都没有真正的改变,所以就无法改变中国人的“人欲”,就更无法改变“吃人”的社会现实。悲剧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在于:就是“吃人”也是吃的有理,不“吃人”还不行!回顾历史,我们不能不说:“吃人”专制的制度及其文化正是中华民族曾值得骄傲的东西。

如果不是西风东渐,我们今天还会沉醉在古有的骄傲之中,欣然地承受着“吃人”的好处,忍受着“被人吃”惨痛,是西洋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觉。我们首先自惭形秽于西洋人的坚船利炮,而后是西洋人的国富民强,最后是西洋人的科学民主,但是学来学去只学了点皮毛,西方文化的根到底建立在什么样的世界观上,我们是不清楚的。浅尝辄止,感性直观的学风叫我们一下子似乎就觉醒了……。我们在高呼打倒孔家店时候,忘记了还要倒老子的李家店……。不破不立,没有彻底的破,就没有真正的立。我们的前辈根本不知道要立什么,尽管有很好的理想,但种下的龙种却长出了跳蚤。对西洋人的文化之根——基督教我们只看到一个“教”字,而没看到“那文字是叫人死的,那精意是叫人活的”。

鲁迅先生在小说的结尾写到:“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救救孩子……”如何救呢?他不知道,他只能发出呐喊,他希望有人能够。中国人是聪明的,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是不清楚明白的。除非有一个真诚的心灵,否则还是会对丑恶视而不见的、还是会拒绝对真理的信仰的。吃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人和动物不同,人活着是为了灵魂,人的价值在于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吧!人的世界只有“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人才能成为万物之灵,人才能彼此相爱!人间才是真正的乐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叙事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