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600字

老物件

600字 初二

在我的家里摆放着一张藤椅,那是我奶奶年轻时一点一点做出来的。藤椅因为时代的变迁已经渐渐泛黄,坐上去有时会发出“咯啦咯啦”的声音,但是它依旧十分结实。

我奶奶的那个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作为农民的爷爷奶奶生活十分的贫穷。当时的金沙洲一片荒凉,连一座高楼大厦都没有,只有一片片贫瘠的土地,种的菜质量也差。他们为了养活家计只能起早贪黑的干活、耕种。但是买的菜却只能收益几分钱,有时甚至菜都卖不出去。

爷爷因为过度的劳累病倒了,这仿佛是给奶奶一个晴天霹雳。她既要种菜维持生计,还要抽时间为患风湿病的爷爷做一把藤椅。

从那时起,奶奶起得比谁都要早。村头的鸡还没有叫,奶奶就已经在田地里干活了。月亮高悬在夜空,奶奶将一根一根芽流水行云地插在地里。她的腰弯下又起来,起来又弯下,像豆粒一样打在她的脸上,浸湿了她脖子上的毛巾,她的身体随时都想倒下,但是总有一个信念支持着她。

每当卖完菜,奶奶都坐在石阶上,认真仔细的数着这一天的劳动成果。一张一张纸币的点着,生怕漏掉任何一张。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老伴,什么时候能坐到藤椅。夜里,当大家都睡下的时候,奶奶的房间却闪着微弱的灯光。奶奶静静的坐在小板凳上,靠着微弱的光亮编织着藤椅。藤条无数次像刽子手般插入奶奶的手指,但她却没有发出过一声声音。鲜血顺着手指一滴一滴的滴落,时间也一秒一秒的推移。藤椅终于做成了,却已沾满了奶奶鲜血,她的手背早也已是千疮百孔。但看到爷爷舒服地躺在藤椅上,奶奶笑了。为了爷爷,这一点痛又算什么呢?

这张藤椅见证了一段沉痛的经历,更是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

老物件缝纫机

750字 初二

老物件总是能给人很多遐想的。看到它们,我总是会想起很多书里面描写的,老几辈的时光。

在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一直存在着一台老式的缝纫机。那是我奶奶从故乡带来的。某些日子的晚上,我奶奶用它修补衣物的时候,那台缝纫机总“吱呀吱呀”地响。我老嫌它吵,所以小时候最不希望的就是那台缝纫机开始运作。

直到有天上课的时候,老师突然提到缝纫机,我才讶异于同学们居然都觉得这件对于我来说并不罕见的物品这样稀奇。

回到家之后,还没顾着吃饭,我就直奔奶奶的房间,把蒙在缝纫机上的沾了一层灰的布掀下来,仔细地打量了它一番。奶奶对于我的做法又惊又喜,忍不住追问我:“怎么了,今天对它这么感兴趣?难得。”我于是开始追问关于这台缝纫机的故事。奶奶搬了两张板凳,坐下,娓娓道来。

她说,这台缝纫机从几十年前就伴随着她了。以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台,因为以前的人质朴,也穷,衣服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有破损,基本上就由缝纫机来负责修理,直至连缝纫机也无法修补好了,才换新的。所以在以前,缝纫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

以前奶奶供养我爸爸和姑妈上学的时候很晚才下班,所以每次他们的书包或者衣服破了,奶奶都要耗到深夜为他们修补。那一针一线,除了重新修补好的缺口以外,也应该包含奶奶对他们深切的,不易被发掘的爱吧。

她还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年轻人衣服换得太快,缝纫机已经派不上什么用场了。特别是这几年,连缝纫机上的布都已经聚了厚厚的灰尘。

我懂她的意思。奶奶应该很怀念那个用缝纫机修补衣物的时光,很怀念那时候质朴的人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嫌缝纫机吵了,甚至还想看看它是怎样运作的,它却再也没上场了。

这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句话:“在以前,人们东西坏了只想着修,而现在,只想着换。”如今想起来,我思考着一个问题:在时代变迁,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有什么原本珍贵的东西是不是被一并丢掉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