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育家;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通过教育“救国,造过,建国”;他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人求真就是教人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学做真人就是努力做一个真好人:说真话,办真事;学做真人就是努力做一个人上人:天下为公,人人平等;学做真人就是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建筑人格长城,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座右铭;学做真人就是努力做一个整个的人:身体健康、自强不息、思想独立、是非分明、经济独立、自力更生;学做真人就是努力做一个创造的人:努力创新,积极改革。
我们知道王阳明先生是提倡“知行合一”说的,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先要脑袋里装满了学问,方才可以行动,所以大家都认为学校是求知的地方,社会是求知的地方。好像学校与社会是漠不相关的,以至造成一班只知而不行的书呆子……现在我要把他的话翻半个筋斗……,就是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不是从前的人告诉他的,是玩把戏偶然发现的。
蓝色的天空
蓝色的天空, 金色的太阳在之中。 蓝色的天空, 往日的辉煌在何处? 蓝色的天空, 闪亮的星星在之中。 蓝色的天空, 洁白的月亮在之中。 蓝色的天空, 小鸟的身影在之中。 蓝色的天空, 纯洁的白云在之中。 蓝色的天空, 载人飞船在之中。 蓝色的天空, 载人飞机在之中。
五年级:张冠星
相关推荐
-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种精神,各种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里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800字 初二 读后感
-
《陶行知教育名着》读书笔记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550字 初二 应用文
-
知行合一今天我们就来咬文嚼字,说一说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思想:知行合一。最早的这个思想,是明朝的王守仁先生提出的。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什么是知行合一?答:知与行的合一。评:废话。在我看来,这个思想有两层不同的含义。第一层。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字拆开,就会发现它的意思很简单:知,就是知识;行,就是行动;合一,就是合为一体。这样看,它想表达的意思是:知识和实践要合为一体。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往往都会注重于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生活上的运用。其实不然。我们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一个人的理论知识学得再好,结果一碰到难题就不知所措,因为他只知道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去灵活地运用它。现在社会大多是这样的人,一些博士呀,研究生呀,在学校把一些大道理,大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一进入社会,就傻了眼。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想运用知识来完成它,思来想去却只能讲一些大道理,一些空话;让他举个例子,却一个都举不出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没有亲身的体会,是无法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道理。所以说,有些事情只有你自己去实践,才能领悟它。那有的人就会问:“是不是我只实践就行了呢?”也不是。因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知识的体现。两者是互为表里的。王守仁曾经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果只有知而无行,则不是,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如果只有行而无知,则不是笃行,而是冥行。第二层。则是知行合一的延伸。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社会的本质——利益。他还有一个对手,叫做原则。从古至今,两肋插刀,舍人取义这类的道德是存在的,可惜这东西的代价太大,估计你要首富王健林来都不一定愿意。除了个别一根经的,大多数人都不愿做。但为什么犯罪的人却这么多呢,它不是比其他的更危险吗?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就有驱动人的能力。犯罪说起来很危险,利益却高,还能收获刺激。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面目,异常残酷,却格外真实。在这个残酷的现实前,你要明白,想真正的实现伟大的理想,又不放弃原则,就要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然而,随着应试教育的强力发展,中国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差劲。他们自以为学到了知识,拿到了学位,就可以备受瞩目,大展拳脚。其实仔细想想就可以发现,全国每年至少有几百万大学生,博士生毕业,全国省份不过23个,城市加起来才200多个,其中还包括一些偏远山区,加上生长在大都市的傲娇学生,机遇实在是少之又少。这时候就会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人就会放弃原则,为了利益不顾一切。这种人往往只能取得暂时的利益,因为它们的手段往往不能见光,努力半辈子,到头来一事无成。另外一部分人,是只遵守原则,不会变通。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正反两面,不是正,就是反。这种过于绝对的人,自以为看到的本质,结局往往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最后一类人,也是最少的一部分人,他们则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不仅知道社会的背后是什么,还知道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甚至还知道自己该如何融入并改变这个社会。这种人,往往才能掌控全局。在现在这个发杂的社会,每一寸土地下,都可能是洪波暗涌,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我们只有先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一步一步往上爬,并取得人生的巅峰。但要记住,巅峰前方,是万丈深渊。人生何必追求完美呢?有时想想,失败的人生会感到伤心,却不会遗憾。这何尝不是一种变通。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知行合一1200字以上 初二
-
知行的冒险“汪汪!”小黑狗知行一边啃着妈妈捡来的骨头,一边听妈妈讲从人类那儿听来的鲁滨逊的故事,听到惊险之处,知行不免有些担心,叫了出来。“好了,今天的故事到此为止。知行,你有什么启发?”妈妈说。知行马上答到:“要敢于冒险!”“是啊!可你想过要冒险吗?”“当然。”妈妈又说:“你知道为什么给你取名知行吗?就是为了让你知道实践的重要性!”“我当然知道。”“那你就去找些骨头吧!”妈妈下了一道以前对知行哥哥姐姐下过的命令。“我……”知行有些诧异,尽管极不情愿,可是它还是离开了他待了近一年的家,来到了外面准备闯荡一番。好多人哇!知行快看呆了,不远处飘来一阵香味,知行不由自主的抬起头来。那儿有一个人在烤着什么。知行知道,那叫烤肉,以前妈妈给它吃过一点点。尽管是一点点,可那香味它至今记忆犹新。走吧!那可不是我们狗能轻易吃到的东西。知行一边想一边来到了一只垃圾堆。真臭,它想躲开,却还是过去了,用前爪翻了半天,也没有看见一块骨头,看来是有狗捷足先登了。咦,有人来了!手里还提着个袋子,看来是扔垃圾的,知行心里想,便走了过去,摇着尾巴就往人身上蹭,以搏得人的怜悯,兴许还能得到肉了!这是妈妈教给它的生存之道。没想到,那人却使劲地踹了它一脚,扔了垃圾就走了。知行痛得嗷嗷叫,但它还是赶快跑过去,找到了几块很大的骨头,正当他准备回家邀功请赏的时,几条大黄狗龇牙咧嘴的来一箭双雕了它的面前,挑衅似的向它索要骨头。糟啦,我可不是它们的对手。“三十六计走为上,”知行撒腿就跑,几只大狗却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知行灵机一动,扔下了一块骨头,蠢笨的黄狗们就为了那块骨头争夺了起来。……“好险!”回到了家里,妈妈心疼地听完知行闯荡的经过,又问它:“你有什么收获?”“妈妈,我知道了,你给我们找食物原来是那么的不容易。”“还有呢?”“还有……,就是,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过亲身的体验,才会了解它的。”知行一字一顿地说着,额头的汗水也一滴一滴地往下淌。700字 初二 记叙文
-
知行合一读后感刚开始拿到《知行合一》这本书时,我还在担心这种传记读起来会非常乏味,后来发现这本书运用浅显、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王阳明辉煌传奇的一生,我渐渐入迷。《知行合一》是一本很励志的书,当你事业和生活跌落低谷时,读读王阳明的故事你就会不再感叹不公;《知行合一》就是一枚指南针,当你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时候,看看《知行合一》,你会找到心灵上的支撑。此书吸引我的首先是描写王阳明传奇一身的故事。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王阳明虽然是一介文官,却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平息江西匪患、平定宁王叛乱……王先生都是在朝廷无计可施的时候,用了极少的兵力在极短时间内平定内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王阳明立了这样的奇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奖赏和加封。对于这样不公的际遇,他从未抱怨一句,更没有因此消沉。这正是心学的力量,是王阳明的大德:只坚持自己心中认为对的事情,其他的与我无关。读了《知行合一》,便懂了王阳明神奇莫测的智慧,来源于他的心学思想和躬行践履的功夫,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一生多次大起大落,尝过牢狱之灾,也体验过权力之巅。这一切铸就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精髓,他的心学思想被誉为是王侯将相的必读经典。王先生在被放逐到龙场驿时,那里荒僻虫蛇众多、瘴气横行,他在这样艰苦流放时期沉静苦思后,悟出了“人要做自己主人”的道理,人是没有能力改变外部环境的,只能适应环境。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不经风雨,就不能见彩虹。我第一次对心学有了认知:“心即理”。他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企业文化即是“人心”的经营。“心即理”启迪我们:人的精神力量是伟大的“致良知”意味着将核心价值向外推广,这一思想对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那如何做到工作中的知行合一?我想就是要人人都致良知,热爱岗位,作为码头的一员,我要用辛勤劳动追求梦想,以实际行动为码头发展添砖加瓦。800字 初二 读后感
-
缅怀陶行知_750字在那个战火纷飞,平民百姓无法丰衣足食的年代。一个在后世家喻户晓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用他那绵薄之力推动了科学教育,用他那绵薄之力点燃了希望之心,让中华3400万无文化更无法丰衣足食的平民百姓看到了希望。他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陶行知。他将自己的衣裳拿去当铺当了,换来了莘莘学子们的一天菜金。而自己却穷困潦倒,夏天仅一件像样的衬衫,湿透了便洗净挂着晾干,既而又伏案疾书。他为了帮助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平民百姓识字读书,不顾风雨的将《平民千字课》挨家挨户地送到百姓家中,并劝他们要多读书多识字。他更是用一万多元的稿费,在南京崂山脚下办起了晓庄师范。陶行知他亦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他却为了能让教育光耀中华,付出了整整三十年。也许他只是尽了绵薄之力,但也正是这绵薄之力让中华有了希望。他有一句至理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把他毕生的精力都倾注于教育这一大事。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一生不仅没有受到公平待遇,反倒受人迫害。他在被通缉后东躲西藏却依旧不忘人民需要识字,祖国需要教育的普及。他宁可“勒紧腰带共度难关”,也不放弃教育,也不让那光耀中华的教育光辉消之殆尽。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更值得我们学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一要。我们应该着重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要,读书不要读死书。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该是酿造出来的。三要,千教万教教真人。四要,爱满天下,乐育英才。我们不能再因为孩子拆坏了一块金表,而打掉一个爱迪生。五要,即自新、常新、全新。六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陶行知的教育之光普照了中华,他虽溘然长逝,但他的精神永在。高一:谭娇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700字 高一 议论文
-
知-行我认为,知,是知识,是学习,是探索,是认知。行,是旅行,是实践,是所见,是行动。孔子认为有“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和“困而学之者”。他既重见闻,又重思索,并主张知行结合,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墨子把认识的来源归结为“闻之见之”,主张“口言之,身必行之”;孟子主张人有“良知”、“良能”,认为人的道德认识是先天的;老子持“不行而知”的观点,主张“不出户,知天下”;庄子则根本否定人们认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张“齐是非”,“辩无胜”。荀子明确提出“不闻不若闻知,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的一种表现方式,是读书。一本好书,不仅是先人们的智慧结晶,还包含了他们的认知,对世界的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学习也是一种知。而读书,就是学习。学习书中先人的见解,琢磨他们的观点,揣摩他们的思想,吸收书中的精华,丰富自身。书,承载着作者不同的心情。或宁静,或激动,或沉寂,或……而我们看书,就是在他们的想法里畅游,与他们创造的人物交流,甚至看见他们所看见的。这就是读书。读书和学习,包含了知的所有。行的一种表现方式,是旅行。人生的意义,在于行动。如果固守在原地,不去看看奇妙的大千世界,那么,无论读再多的书,眼界也始终有限,视野也不能真正的开阔。所以,行,也同样重要。我们要把从书中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让知和行互补互助,将知的积累应用到现实世界的改造中,为社会创造出财富,以及这个创造过程中体现的精神。知和行更重要的,体现在人生。人生,其精神之一在于探索。人类从婴儿起便开始探索,探索说话的方式,日常的行为,并学习。人生,其精神之二是实践。把所想及所得实践在现实生活里,取得成功,证实想法,这是知和行在人生中的意义。学习,认识,实践,再学习,再认识,再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知行。我要知行并重去书写,去描绘,去创造我的精彩人生!6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知与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所周“知”,人生长路终其目标,于此路“行”必而求索。在追逐人生理想的大道上,人人都有想到达的目标彼岸,但是有的人只是匆匆知晓,却没有去为它实行。远观古人,在战火连连的战国时期,军事斗争尤为激烈,运筹帷幄的战略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韬略者赵括,满腹经纶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这样的纸上谈兵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借口是不为,代价却是国败身死,如此知而不实行只想却不为可谓智矣?知与行,是知而实行的。知是前提,行是关键。只知不行必无果。近看现代,在如今物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激烈而人的自律自觉也很难控制。就个人说,作为学生的我时常不能自控,做到知且行。每每考前,无疑都要临时抱抱佛脚,考前的温书假自是最后突击的关键,我必会为之规划完美。细到几时几分何为。这是自知之明,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每到实施之时,总有意外,要么睡迟,要么忙事,或是忍不住诱惑,看看电视玩玩其他,总为时间找借口,还早还早,待会再复习;就这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待到时光消逝,一切晚矣。想想,这不也是众多人的通病吗?不想做,却老为自身行为找借口,知其利害却不行动实干,如何收获硕果呢?故行之关键尤为重要,知只是基础。一个被咬的苹果,却是乔布斯的传奇。2011年,乔布斯第三次称病告假,众人皆以为他不会再出席,这病是一个“借口”吗?答案否定,因为乔布斯没有令人失望,他带着创意造就的新产品,再次登上发布会,带病出席演讲,赢得众人鼓掌称好。正是乔布斯对灵感的知晓而不错过创新的实践,为着人类的生活便利而创新苹果去行动找方法才一次又一次地造就了乔布斯的传奇,使苹果名响全球。知且行使乔布斯获得成功更造福了人类,而行之切见证了“知”,可见“行”如此重要。知与行,是一对双生子。既要知,更需行。知奠定行的基石,行见证知的硕果。知而不行,一味借口,只有空得理想的泡沫而无以至彼岸的殿堂;知而且行,为之求法思索,只要想做敢为,天堂为你架起彩虹桥,必当步上青天。800字 高一 议论文
-
知行合一知行这个词早在明武宗正德三年就提出来了,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的知就是自己脑子中的知识,行是实践。而知行合一就是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知行在当代社会几乎是无处不在,上到大企业的老板,下到普通电工都在运用着自己脑子中的知识去实践,去摸索。而只靠动动嘴,动动手就财运滚滚的人也只是凤毛麟角。就算是骗子也要去创新骗人的手段。公元前208年的纸上谈兵的故事,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它讲述的是赵国赵奢的儿子赵括带兵打仗却只按兵书办事不去变通从而兵败的故事。这故事很直接的告诉了我们知行结合在一起是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嘴上的空谈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就像人们在当时改良蒸汽机一样,如果只是去谈论他的改良方法而不去解决它在实际生产当中的问题,也就没有后来的瓦特和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废寝忘食发明永动机,花了十年时间,最终没有成功。因为“永动机”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假设本身就违背了物理学上的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单独从发明永动机的目的而言,这是无意义的。焦耳的作为一个科学家,知识的渊博远远高于常人但她在决定做这项研究是却犯了糊涂,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最后无功而返。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这一切都是在“行”的驱使下获得的感受,只有“知”让他们知道,火不能去碰,冰不能常握,糖不能多吃,石头不能硬碰。知行结合为一体,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其实知行合一,其实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不要还没做就开始在自己头脑中虚构,而要一边做,一边总结,最终让自己一步步强大起来。650字 初三 议论文
-
行而知之“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操作了,就理解了。”这句质朴无华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他把“行而知之”的道理诠释得既形象又通俗。行者,行为、行动也。行而知之就是在自己的行动、实践中检验与获取知识,吸取经验教训,领悟人生道理。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即亲身实践,这是“绝知”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很多事情包括知识、经验、道理等,自己试着做一做,亲身体会一下,才会获得最直接、最接近本真的认识与判断。“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尝一口。”尝过之后,梨子的或酸或甜才成为形象的感受而不是纸面上的符号。从教育层面讲,很多有识之士都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什么?我想主要还不是为了“发明”或“发现”,让学生在“行”的过程中丰富经历,切身体验,从而实现真正的融会贯通才是根本。否则,在黑板上做化学实验,在挂图上连接电路,这样的黑色幽默仍会在我们的教室里不断上演。“行”才能有所发现,才能固化真知。我们都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触碰火焰时,那手上的灼痛感告诉我们要小心那抖动如绸的橙色精灵。“行”给予人们很多经验,而经验恰恰是知识与真理的母亲。神农亲口尝百草,方知何种植物有益,何类植物有毒;伽利略亲自登上比萨斜塔抛下铁球,击碎了亚里士多德的断言,那两个同时落地的铁球,引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腾飞,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背后都贴着一个相同的标签――“行而知之”。行而知之,强调的“能”行,是“善”行。行动的方法影响着“知”的质量。正确的行为方式推动知识的发展,错误的实践手段牵绊人类的脚步。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什么是正确的行动方法?我认为,严谨、慎重、果断是“行”的不二法门。严谨保证了知识的品质,慎重防止我们因鲁莽而一无所获,果断则能够帮助我们抓住汲取知识的机会,这三点如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向着前方无尽的“知”奔驰。“行”可得智慧,可取经验,可练能力,甚佳!何乐而不“行”?拿上行动的桨橹,升起“严谨、慎重、果断”的帆,借着阵阵和风与道道晴阳,在万顷波涛中乘风破浪,是你我共同的选择。800字 高二 议论文
-
知行知行寒假期间我读了许多好书,其中令我感兴趣的是《小公主和矮爸爸》这部书,这部书一共有三本,第一本是《不寻常的女孩》,第二本是《美丽的公主裙》,第三本是《乐于助人的公主》。这部书讲的是一个早慧、天真的女孩丝丝,出生在一个很富有的家庭,原本是个“小公主”一样的幸运儿,因为突然袭来的一场厄运,让她从高贵的“小公主”变成了孤独的“灰姑娘”,因此得知她的亲爸爸竟然是侏儒。坚强而善良的丝丝在好朋友——智能小熊忧米的陪伴下,勇敢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并始终坚守着对生活的希望,最终度过她生命中最灰暗的日子,成为众人心目中真正的小公主。这部书的作者是阳光姐姐——伍美珍,曾担任少儿期刊编辑十余年,主持杂志中的“阳光姐姐”热线专栏,是“阳光姐姐”品牌书系主创及主编,已出版少儿读物近百部。这部以“爱和勇气”为灵魂的小说,可以唤醒每一个幽闭在女孩内心深处的公主。当你具备那些美好天然的女孩品质:透明、勇敢、善良、富有想象……那么无论你身处破陋的木屋还是华丽的别墅,你都可以是一个公主,用想象滋养内心的生活,在起伏的境遇里不卑不亢、荣辱不惊,最终得到属于你的真正的完美。要想像公主一样高贵,就要有一颗高贵的心。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5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爱我的学生――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柯文丽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我把我所学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于我的教育中。在教学中我也用爱进行感化教育,给学生一分关爱,一分宽容,一分期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引导中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的教育工作开了绿色通道。550字 初三 读后感
-
王陶——玩陶上个星期,本全托班来了个俗称“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牛人王陶”凡是全托班的人,都对他怒目相视。被他欺负的人数不胜数,可大家都对他是敢怒不敢言。(没法!谁让这位哥力气太大、武功太高,一天到晚嬉皮笑脸的,总是你生气,他不生气,家长又太宠他,骂了几句竟还买根冰棒做补偿。)要说他的种种劣迹(不包括他人的)那也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比方有一次吧,我们搬凳子看电影。每个人都必须自己搬,而且必须将椅子摆放在里电脑一米外的距离。大家都轻手轻脚的搬,可他倒好,“哗”的一声踢开办公室的门,一屁股坐在我刚才搬好的椅子上。还不满的将椅子挪到主机前。和人叽叽喳喳的评论着节目,吵得都快听不到本来声音就很小的电影声音了。再比方有一次,我写完作业,津津有味的看《小小姐》。“什么呀,幼稚!”他一边说,一边一把抢过我手中的书,随便翻了几遍,便以夸张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他“问我能不能借他”哦不,是叫我明天带给他看。可是,我已经答应明天借给崔念楠了,本来对他就没好感,毫不客气的夺了回去。谁知,他居然揪住我的数学《暑假作业》的第一页哗的一声撕下四五厘米,并威胁我如果不给他看《小小姐》就把整本暑假作业给撕了。幸好这时,陈老师和崔念楠她们及时赶到,否则我的《暑假作业》就小命不保了!还有好几次,他都在我和别人玩游戏时参和进去捣乱,或是偷偷绕到别人后面重重的将巴掌扇在后脑勺上。唉,家长都请了好几次,只是这位王大爷却毫不起色。要是哪天王陶可以规矩一点,不再老欺负、捉弄人呢就好了,那怕只有片刻安宁!5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知行天下,独步风雨初春的雨还微凉,斜密地散落,仿佛倾世女子的三千丈烦恼丝,悄然将我与这个世界分离。这样的季节,奉上一盏香茗,翻阅一卷书籍,轻描一张素笺,低吟一种诗意,怕是人生最快意的事了。轻轻拢住徐志摩一呼一吸里的诗情,淡淡如斯的哀伤,只想让人沉溺。一笔一画,轻描淡写,勾勒出天边铺陈的最后一片云彩。再去寻张爱玲,古旧的小巷,纷杂的野草,咿咿呀呀的胡琴。沉淀的美好,依旧自顾自唱着远古的传说。重回千年之前,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壮志,亦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时过境迁;有”人比黄花瘦“的忧伤心碎,亦有”泪痕红浥鲛消透“的凄婉哀叹。读书,并不是无聊时才有的一种消遣,而是品读一份欣然,一份从容,一份”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坦荡。撑起黄色的油纸伞,踏上青石板。小巷内,我愿遇见一个如紫丁香般结着淡淡愁怨的女子,透过朦胧的雨雾,轻嗅这样的婉致。我亦愿去寻找纤尘不染的江南,牡丹繁复的洛阳,夕阳西下的临安。行路,并不是苦闷时才有的一种排解,而是丈量一种距离,一种安然,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积淀。在行路中,领略各色的风景。衡阳雁去,古道音尘绝,一骑踏江山。戎马倥偬,刀影纷乱,弹指一瞬,胜或负,成或败。起舞,梦断秦楼。谁藏剑敛深潭寒渊,谁泼墨绘凤舞九天。回首萧然,风雨轻乱,铁马冰河,望断弓弦。千秋一梦今朝醒,散发江湖只醉眠,倚剑之行,且试天下,四海为家。独观残月如钩的惆怅,独看无限山河的壮美。双手触过残垣,用心倾听每一个故事,品那古道长亭曲,赏那微醺杨柳风。如此,踽踽独行又何妨?万卷之书,万里之路,有如此之挚友作陪,足矣。知行天下,便可独步风雨,无所畏惧。550字 初三 散文
-
陶老师陶老师是我们四年级的新语文老师。他的皮肤不白,个儿挺高,戴着一副眼镜,一副学者的模样。他四十开外,头发不多,很稀疏,精神面貌很好的他加上那头黑发,常常被误解成年轻人。我挺喜欢他的,尤其喜欢他为我们抄的每句格言。陶老师的语言非常丰富。记得开学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上,他给我们讲了“语”和“文”的含义。你可知道那天他写了多少吗?整整一黑板,都是四字四字的成语,有什么“委婉动听”、“有声有色”……直到黑板上没有地方再写了,他才停止。我把它都抄下来了,下课时手都酸了。陶老师喜欢摘录格言,可他一点儿都不吝嗇,每天坚持抄写三到五句格言给我们,其中,我最喜欢魯迅的“世上没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陶老师很关心同学。有一次,郭欣欣上课时突然呕吐了,满地都是,连她身上都有了,陶老师见了立刻叫同学扶郭欣欣去洗手间清洗干净,然后又叫了几个同学扫去了污物,尽管浪费了很长时间,可老师一点儿也没生气。我们班有个爱哭鼻子的男生吴奕鹏,只要身体不舒服,他就会哭。有一次,他生病了,他就压低帽沿,难受得在那儿哭得来劲。可能是发高烧了,他正用文具盒靠着脸来“降温”呢。陶老师发现了他的异常表现,走下讲台,来到吴奕鹏面前,轻声地问:“不舒服吗?”吴奕鹏点了点头。陶老师连忙给吴奕鹏的妈妈打电话,直到吴奕鹏妈妈接走吴奕鹏,他才舒心地笑了。陶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和我们一起学习,十分关心同学的老师。我喜欢陶老师。550字 四年级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