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温暖的回忆700字

那些温暖的回忆

700字 初一

“你想吃啥呀?爷好准备!”每每姥爷知道我要回去,总先问这么一句。我的小脑瓜子把姥爷的拿手绝活想个遍,然后挑兵挑将选一个,次数最多的还是搅团。“好嘞!”姥爷得到命令,欢喜的心绪从手机那头传了过来,感染着每一个人。

做搅团可是姥爷的看家本领。搅团要做好其实不简单,稍有不慎,玉米面就会集结成块,吃着咯牙;火候不到就会夹生,过了就会满嘴焦糊。一口大锅,一盆玉米面糊,一根擀面杖,一切就绪后,姥爷系上围裙,往烧开的水里一点一点放入玉米面糊,擀面杖在锅中朝着一个方向快速旋转,把准备在一起抱团的玉米糊打散,瞅准时机,姥爷又把一把玉米糊放入锅中……灶前三十多度的高温,姥爷汗流浃背,重复循环倒和搅的动作,他就像一位严父,对待他的孩子,一板一眼,毫不马虎。

当了一辈子领导的姥爷总会满足我这馋猫的一切要求,回到家里,他会马不停蹄地忙着。老人家喜欢看我一放学,就冲进厨房里急不可待的样子;看我溜进厨房悄悄“偷”一口菜,鬼鬼祟祟逃离“案发现场”;看我等待美食,眼里放出来比那星星还灿烂的光……

小时候,我觉得姥爷是有魔法的,大手一挥,就有一道美食从氤氲的蒸气中横空出世,只要他出手,就没有做不了的菜肴。姥爷不善言辞,在我眼中,他像一座大山,一座很深很深的大山。但从他口中字斟句酌出来的东西,所包含的关心和爱,远远大于一切。他总会给我写备忘录,上学要带的东西啦,吃药的时间啦,旅游的注意事项啦……遒劲的钢笔字力透纸背,这是做搅团时手劲的延续吗?我想,这一定是,因为爱可以体现在时时刻刻,分分秒秒。

岁月慢慢洗白了姥爷的头发,渐渐放慢了姥爷的行动,只要是他做的菜肴我都会如获至宝地品尝着,这韵味,如儿时一般不二。姥爷带给我那份童年的温馨永远珍藏在记忆深海,并时时散发出最美的馨香。

遇见

1000字 初一

我曾在一树洋槐下遇见过一个人,本人也如槐一般。

很年幼的时候,她是我们那群孩子里最安静的人,与其说在我们那群孩子里,不如说她从未真正融入进去过。个子矮小,肤色暗黄明显的发育不良,眼睛也不是很有神,嘴唇颜色很浅,几乎没有一点血色,很不招人喜欢,因此做游戏时,几乎没有人向她发出过邀请。

初见时,她坐在家门口的洋槐树下,静静地剥果皮,水果种类丰富,不局限于一种。手法很熟练,很快手中的果实露出鲜艳的果肉,然后放在旁边洗好的盘子里。对于她这种奇怪的行为,我总是很好奇,经常看着看着,就忍不住一起剥,剥了几下便厌倦了,又腆着脸要来几个剥过的吃。她从来不吃,只是把装满了的盘子小心翼翼地端起来,送到里屋去,但她从来不让我进里屋,只是敷衍几口。这种剥果皮的事几乎每天都会在她家门口的洋槐树下发生,久而久之,我才不把注意力放在果皮上了,而是专注地看向了洋槐树,好大的一棵,密密匝匝的树叶遮住了半个天空,在某些季节里,还能看见其中缀着白色的槐花,像开了一树的星星。花朵小小的,密集地簇拥在一起,远远的就有这槐花的香气了,很好闻,她的身上便总是这种味道。早闻槐花的汁液清甜可口,便总是想着法子摘一些下来,最后却都没有成功,她看着我摘花,也没有阻止只是淡淡地说:“这棵树早就有了,以前奶奶还经常帮我够槐花吃,现在怕是吃不成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她放在里屋的秘密,就是她无法下地走动的奶奶,她每日送进去的水果都是给她奶奶吃的,奶奶怕生,所以不让我进去。然而当我知道时,已经搬到大城市里去住了,每年只能回来一次,儿时形影不离的伙伴,大多忘却了,只有她孱弱的身影我大抵还记得。

后来有一年归乡,总算又见到了她。我特意去了一趟她的家,门口仍然种着那棵开得繁盛的洋槐,在岁月的驿站中在那里坚守着,看着那个肤色蜡黄的女孩长成了成熟的少女。这次的遇见是在里屋了,家里只有她和她的父亲,奶奶似乎是在一年前去世了。她的父亲是一个温和的人,是在她奶奶去世后回到家里照顾她,我来的时候,他还在田地里干活。桌上摊着一本薄薄的书,人却在另一间房子里帮父亲装粮,见到我来时,微微顿了一下,接着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她果然认出我了,我却差点没认出她。她比以前胖了不少,眉眼间仍然是那平和的气质,但比曾前少了几分孱弱。我不仅惊讶于她的改变,更庆喜于她能迅速从失去至亲的悲痛中迅速走出来,如同洁白的槐花,多少日月如一的干净与不屈。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褪了色,我又看见了那个槐树下剥果皮的女孩,朴实,干净,尽力而为地去付出自己的爱,或许在大范围里有点可笑,像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事,却至少证明了存在,带来了希望,如同那一树的槐花,在树叶中暗暗地送出清香,却不求注目,不求回报。

洋槐树下,遇见如洋槐一般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