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理性思考后的批评与质疑
同样的一项活动,已参与的人有的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旁观者有的只是静静旁观,也有的人质疑批评。且先不论已参与者的选择如何。就旁观者而言,我认为,他们不仅要有自己的见解,更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参与到活动当中,成为一名参与者。
正在旁观的人对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并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才能推动活动的进行。在面对一项活动时,“隔岸观火”未必就是明智的选择。只有在对活动中出现的情况作出清晰理性的思考过后并对活动中的问题提出批评与质疑,才能推动活动更好得进行下去。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夏天,“冰桶挑战”的活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但在那场“公益狂欢”背后,倘若不是有很多有识之士在仔细分析问题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乃至对其中一些行为的质疑与批评,估计活动中筹集到的善款将不会像如今一样对渐冻症患者给予如此巨大的支持。形成自己的见解后鼓起勇气发出质疑批评的声音,活动的顺利进行有你一份功劳。
在提出自己的质疑与批评的过程中,倘若你不经意间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从一名旁观者变成了一名参与者,那么你将对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在某些活动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其实就是一种参与,多一名参与者,活动的顺利开展就有可能多一分保障。在争取台湾言论自由的运动中,龙应台发出了自己质疑与批评的声音,燃气了一把“野火”,“烧”遍整个台湾,最终引起普通民众的反思,推动了活动向好的方向开展。在女权运动中,智利总统莱切巴特(巴切莱特)通过发表对歧视女性及女性遭到的不平等待遇现象以及此前女权运动不太有作为的批评,大大地推动了当地女权运动的开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还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通过发出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并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到活动之中,不仅促进了活动自身发生改变,还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然而,对活动的见解与批评、质疑需要建立在理性、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基础之上,而不能发出不理智的声音。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舆论的集中地。面对一项活动,我们不能只跟随网络上的各种言论随声附和,盲目地提出质疑与批评,而应该在谨慎、理智的思考后发出自己的质疑与批评抑或是其他的见解。用我们理智的批评与质疑去推动活动的改进与顺利进行。
面对一项活动,起初也许我们只是一名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但我们可以通过形成自己的见解,发出自己质疑批评的声音,坚持以理性的思考为基础,从而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甚至成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发挥自己的作用。
活在今天
哲人常说,人生只有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大凡概括性的话语,总是那么简单,但于每个人来说,亲身经历、体会和感悟,却非同一般。
我不习惯怀念昨天,因为昨天已成定局,无法改变,顶多可以借鉴经验或者教训;也不盲目展望明天,因为明天总是那么遥不可及,我害怕岁月蹉跎,虚度了流年。所以,我选择了活在今天,活在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说有笑的今天。
我喜欢今天太阳初升的感觉。一大早旭日东升,让人耳边顿时响起伟人毛泽东的殷切寄语:你们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和尼采的太阳不同,尼采是自诩为太阳,而我们青年学生是伟人眼中的太阳,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栋梁和希望。想到这里,似乎顿时满腔热血,斗志昂扬,翻身起床,一路高歌。活在今天,原来可以保持蓬勃的生命力,让血液沸腾,让生命充满信心和希望。
我喜欢今天情真意切的感觉。人生如白驹过隙,短短几十年。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身边的情感呢。父母是唯一的,不管他们是否还健在。幸运的人们,总是能很长一段时间与父母相伴,感受那一杯牛奶、一句叮咛的浓浓的亲情;不幸的人们,也能在心里与父母相伴,遥寄相思,立志让他们含笑九泉。同窗是难得的,不管信与不信,你的一生同窗是屈指可数的。茫茫人海中与你相伴一程,不说是上天注定,但确实缘分难得。在这难得的友情岁月里,在这即将各奔东西的历史时刻,我们的友谊在彼此的默契中得到再一次的升华。活在今天,原来可以让我们不断感受爱的真谛,懂得缘分难得与珍惜的重要。
我喜欢今天纷繁复杂的感觉。任何事情总有两面性,工业文明有利有弊,自然原生态同样如此。一味地追求保护自然,人类无法进步;一味地追求人类进步,则必然遭受大自然的肆虐报复。
在矛盾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在生存与发展中求和谐,永远都是今天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被破坏了的昨天,只有通过今天的反省,才能换来明天的和谐。
事实上,“今天”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和哲学思考的概念。每个人可以短暂地活在明天,但注定必须很长一段时间地活在今天。忘记过去等于背叛,所以,适当地活在昨天,有助于我们追忆昔日人和事;没有明天就没有希望,所以,适当地活在明天,有助于激发斗志;而积极地活在今天,懂得珍惜今天,更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
相关推荐
-
理性与感性理性与感性的小打小闹就像是春季里的雷鸣闪电——题记矛盾,对于我们这些雨季里的花朵来说,一定都有各自特殊的感情。但对于我们之中的大多数来说,矛盾出现的频率似乎是和年龄的增长成正比的,即使是一个平常看似活泼天真的男生或女生,在安静的时候,心里也常常十分的纠结,以至于有了些“少年愁”。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理性与感性的作祟。随着我们身心的成长,它们俩各自的势力也在不断壮大。不过,说起让我们内心挣扎的矛盾,那真的有太多太多。我想最伤脑筋的莫过于同学朋友之间那些事儿了。小时候,交朋友可简单了,只要有游戏、玩具,不管是谁跟谁、认识不认识、男孩还是女孩,一碰到一起怎么都有话讲,怎么都有的玩,玩着就开心,就喜欢。那时候,好像没什么理智一切也挺好的。但是,当我们开始嫌弃那些幼稚的行为和年代时,新朋友变得不那么纯粹了,也开始发现,小时候的那些不算是真正的朋友而是玩伴。朋友开始渐渐有了“三六九等”,常觉得自己泛泛之交有一堆,而知己寥寥。心里一旦多了份谨慎和怀疑,就觉得有必要保持距离;多受到一次伤害,就把心扉关紧一点来保护自己……可另一个声音也在心底愈发的响亮、猛烈:“我需要朋友,我需要快乐,我需要信任!”——感性要我打开心扉,而理智要我三思而行。无独有偶,就是对待异性的事儿了。哎——事情到了这上面,真是理性与感性世界大战,想必不少人在第一次经历在别人眼里所谓的“爱情”时,大概都会有过一场焦头烂额的思想斗争:“喜欢不喜欢?喜欢对方什么?要不要公布于众?接受不接受?怎样接受?等等”当然这思想的结果也是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不过,有一点我还是相信的:青春的萌动和感性会让人有很微妙的感觉。只不过,这其中可能更多的是错觉和误解,甚至只是引人注目和证明自己的一个错误方式,这时候,理性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感性让人冲动也能给人感动,理性让人冷静也能使人冷漠。另外还有一事儿,就是我们的理想。也许,在很久以前,我们就已经想着自己将来长大后,会成为一名老师、医生、科学家、明星、艺术家、史学家或者有钱人等等;我们或许设想过自己将来会住在漂亮的别墅、拥有幸福的家庭、顺利事业、安享天伦的晚年……但是,现在我们渐渐意识到医生、科学家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还有舍己奉献的精神,明星容易过气,艺术家、史学家大多漂泊四海、物质缺乏,想赚大钱也很难,未来的幸福生活其实没什么保障……最保险的还是脚踏实地学好知识和技术,勤奋努力,把握机会。——感性创造希望,理性看清希望。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的确,失去理智的我们,往往容易做错一些事,但理智也常常让我们错过一些事。正如有专家曾说:“受人的右脑(与内在的情感和知觉有联系,是产生人的潜意识的地方)控制的左脸更接近人的真实内心。”受理智的左脑控制的右脸,则有更多的掩饰。总之,在我们的花季雨季里乃至以后不可名状的未来,雷鸣闪电是少不了的,毕竟,雷电还能固氮,而氮肥可是植物很重要的养料!1200字 高一
-
人才与理性何为人才?有才能的人即可为人才!那么,刘翔,这个立下中国110米跨栏夺冠的里程碑的人,无疑不可不为人才。然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8月18日上午11点,在全世界人们的万众期待下,刘翔,这个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传奇,拖着沉重的脚步,只留给了世人一个落寞的背影,让几十亿人为之愕然。此举一出,顿时引发了无数人的争议。有的人骂声如雷,甚至振振有词地将他和负伤出赛的姚明,以及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裹着绷带,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地跨过终点线的艾哈瓦里进行对比。“刘逃逃”的骂名至今如雷贯耳。在我的观点看来,作为中国男子110米跨栏的人才,“刘翔”这个字眼,绝对不是只为了国家争夺金牌,为中国争光而仅仅存在的。对待人才,我们应该学会更加理性。人们对于刘翔的期待,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像沸腾的开水一般骤然飙升到“能在2008年看刘翔夺金”为了所有人盼望的事情。然而,因右脚跟健伤复发而退赛无疑泼了人们一头一脸的冷水,浇灭了他们心中对于刘翔的火热。在那些人振振有词的时候,不知他们是否忘记了,曾经,在他用他迅疾如风的速度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想,所有中国人的脸上都增添了一份东西。没错,大家其实都受到了他的馈赠。面对于刘翔的黯然退离,理解,应该是人性的最好体现。人才,因为他们身上所独有的鹤立鸡群的能力而被上司,公司,甚至是国家所重用。在更高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然而,有时候,人们在他们功绩累累的同时,似乎忘记了他们同样也是人,不完美的人。当事情被想的理所当然,或者被赋予无穷的期待的时候,这个被期待的人,便已经被抬上了不可想象的高峰,一旦摔下,很有可能会承担无穷无尽的谩骂,不屑,甚至是人身攻击。这不是理性所应具备的。刘翔右脚跟健伤复发,在赛场上的他,难道真的需要忍受疼痛跑完这110米吗?难道非要去谱写生命的光辉,继续升华他在人们心中高大的形象吗?难道同样是人的他,真的就不允许有任何不高尚的行为出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需要的,是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而非在他们失足的时候痛声的指责。在繁花似锦的表象背后,生活中的刘翔并不与其表面相称。作为运动员,身价高昂的他,同时也是商家的“摇钱树”,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参加一个个广告,商业场合。对于自己的兴趣,更是难以如愿。再加上重如泰山的责任,刘翔,其实很累。就连他自己,也想过要当一个普通人,摆脱出名的累赘。对待人才,我们应保持尊重与理解,如果仅仅因为一次的失利而将一整个人才泯灭的话,这无疑是极为不人道的。对于作为体育上的人才的刘翔应当如此,对于其他各式各样的人才,也亦是如此上海市崇明县民本中学高一 叶齐天1000字 高一 议论文
-
质疑批评不如先静静旁观一项活动,众生百态,或引领或跟随,或旁观或批评。而我认为,质疑批评不如先静静旁观。当一项活动新鲜出炉时,在未弄清其背后真正目的之前,选择引领众人或跟随参与都是不理智的。当年湖南台庸医提倡生吃绿豆、生吃泥鳅时,有多少人自以为养生潮流先锋鼓动大家效仿,又有多少人受到鼓动硬是吃了下去,最后导致医院肠胃科爆棚?当一项活动未被透明化之前,盲目参与,很容易落入坑钱的圈套。似乎在这种时候,选择一开始就质疑批评的人显得十分高明。其实不尽然。新生的活动往往是很脆弱的,当人们忽视其美好的目的而对其细枝末节大加指责时,它很有可能因此而消失。广州大学城曾有学生开办了“爱心大巴”接同学回校的活动。活动本意是方便同学,却被外界质疑是否会在大巴上做营销甚至圈钱。当电视台记者访问主办同学时,同学回应如果因此许多同学不敢前来乘坐而导致客流量太少的话,活动将会中止。好好的一个免费爱心活动就因为流言蜚语而中止,体现了质疑批评“滥杀无辜”的威力之大。其实,面对一个新生的活动,也许先静静旁观是上佳之选。静静旁观能帮助我们弄清活动的真实目的。现在的活动往往会被花哨的策划所包装。人们,尤其是追求潮流的年轻人常常会被眼花缭乱的标志、口号、广告所迷惑,而遗忘了活动的真实目的。静静旁观能让我们坐观天下之变,用火眼金睛查探活动的动机。静静旁观我们才能发现活动问题之所在,而不是妄加指责,做无用之功。活动总是有大大小小的问题的,静静旁观才能排清问题,让细节为活动中心服务。“冰桶挑战”中国大陆人们如何捐款的问题,如何避免娱乐大于慈善的问题;广州马拉松安全以及交通管制问题,迷你马拉松是否应该取消的问题……都不是单靠唇枪舌剑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先静静旁观,再质疑批评,最后再改良优化,我们的活动才能越办越精彩。我们的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何管住我们想马上参加的心,如何控制住自己想立刻质疑批评的欲望,如何学会先静静旁观,真该好好想想。800字 高一 议论文
-
理性一颗新种迷迷糊糊地坠落在河岸边的土壤中,此地可谓是风光旖旎,宛如仙境。在这里,小种子讨得大家的关爱——它渴了,河流细心地浇灌它;烦躁了鸟队团乐意为它奏乐;累了困了,土壤为它提供食宿;抬头一望,可享受到云儿特意为它表演的魔术;低头一瞧,还可以学习俯察品类之盛,种子长大成大树,也为大家作出了回报,它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种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啊。可是好景不长,这里来了不速之客——人类。来者是客,大家都欢迎他们,却不知道一场无妄之灾正在逼近。人类竟然在这里建设化工厂,向河流排放污水,向空气排出废气,时光害怕得跑得更快了,一眨眼,这里已没了以往的生气和“欢笑”,云儿。河流被刷黑了,土壤被酸化了,人类没想到,河流它们施予了报复,人们因为吃了河中的鱼导致了闹肚子,雷电也将金鞭向化工厂抽去,云儿也将水滴恶狠狠地往下砸,河水泛滥,向工厂奔去……人们因为金钱和贪欲丢弃了理性。小树和人同样是客,小树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化工厂的人却招来大家的厌恶。人们只看到表面的利益,未能考虑严重的后果,工厂的人认为河水可以把污水流走,森林能帮他净化空气。但他们不知道万物净化的局限性,不知道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没想到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因为被金钱和欲望给迷惑,丢失了理性,使他们一错再错,不但伤害了周边的人和物,也伤害了自己,最后的后果也只是咎由自取。理性的人应该深谋远虑,见利思义,他们不会因小失大,只看到表面的利益,而不知道背后隐藏的魔鬼,就像大树。失去理性的人,会失去判断能力,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荒谬的事情,不但会走向失败,还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就像化工厂的人。每个人都有欲望,这是人之常情,但别让它吞噬了你的理性。理性面对事情,让你赢得更漂亮。700字 高一
-
理性能将一望无际的荒漠变成绿洲的是绵延的细雨;能将冰冻三尺的河面解开的是柔和的春风;能将重重困难迎刃而解的是理性。-题记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曾在《实践论》中写道: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主席告知我们理性是可以靠得住的。这个世界以一种令人压抑的方式让活着的人感到无奈,有些人在这种方式下,能够拥有一种豁然、冷静的态度,对于种种问题冷静且熟练的操作和处理不慌张,正如俗话常说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有时,理性是一句真理,用心领悟,才能涵养性情;有时,理性是一种道理,与人交流,才能体现其中的内涵;有时,理性是一直理智,深刻认识,才能理智控制行为的能力;有时,理性是一种思想,灵活运用,才能正确推理判断;有时,理性是一位学者,潜心追随,才能有所收获。学会理性,学者去理性,将朦胧的世界变得清晰,变得井井有条。让我们的世界连起来,用理性串联起每一个角落,将理性抛向最需要的地方。讲被理性者传承,让每一个迷茫的心灵接受理性的呼唤,回应无穷的力量。学会理性用理性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我们不能挽留昨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也不能确定未来,但我们还是可以把握今天。每个时代里,都有那么一些拥有理性的人,从而留下他们坚韧的足迹。这些被称为“理性的学者”的人们为无数后人所敬仰。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几乎一切庄严和圣洁的东西都葬身于物欲、肉欲的臭水沟里,面对这样一个纷乱、复杂的世界、基于理性的存在,为能够争取一点人格的独立,为能够摆脱压力裹挟,我们只有自信与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幷尽所能及去达到理性的意义。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责任。想起林语堂先生在《风声鹤唳》中的一句话:“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之人与之不争。”何须将世间一切都看得太重,像是燥热的太阳,鼓动着阳光想要吞噬地球,却永远照不到地球的另一边。“至圣先师”孔子曾告诉我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人处事,不能只图眼前利益,盲目从众,须全面的认识,对人对事能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再总结,对人要了解其个人特点,对事要了解前因后果,这样才算真理性。理性是一颗苍天大树。唯有懂得理性的意义,才有生命之树的茁壮成长的那一天。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和理性。900字 高一
-
理性与感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总是有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灌入那个既光鲜靓丽又深不可测的圈子,而吸引着他们的应该是那个人的虚荣心。娱乐,娱乐,就是娱乐大众。那些明星在荧幕上的表演娱乐了大众,也成功圈了不少粉丝。什么是‘粉丝’?粉丝是英文“fans”的趣译。但同时,粉丝还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对偶像的“一往情深”和不计成本的付出。总有一些粉丝被冲动迷昏了头脑,感性地爱着偶像,但也还是有一些粉丝保持着清醒,理性的爱着自己的偶像。如今,总有些粉丝为自己所爱的明星而疯狂,甚至做出很多过分的事情,这些粉丝俗称“脑残粉”。他们是世界上的一群平凡人,他们爱偶像胜过爱亲人、爱自己,他们为心中喜爱的明星而疯狂,花费金钱、精力,甚至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近年来,粉丝的不少行为过于疯狂,导致不少悲惨事故的发生。2005年,17岁的偏袒少年周枫,因周杰伦宣布在两年之内取消演唱会,而在看台上一口气服下30粒安眠药自杀;2007年的“杨丽娟事件”,16岁的杨丽娟因为疯狂迷上刘德华而导致父亲跳海自杀;2009年6月,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的去世,让全世界支持他的歌迷都非常悲痛,有12名粉丝听到这个悲惨消息后,受不了打击而选择了自杀;2013年雅安地震当日,正值EXO成员鹿晗生日,粉丝们为他庆生,引来网友语言性攻击“EXO全死,粉丝陪葬”,不料有EXO粉丝将此话当真,竟去割腕自杀,称要替鹿晗谢罪;2016年TFBOYS王俊凯粉丝与易烊千玺粉丝在三周年纪念会上因抢位置而打了起来……然而,粉丝的偏激行为还不仅仅是这些。某些粉丝为满足自己偷窥欲而去窥视偶像私生活,甚至去打扰偶像,插足他们生活。他们运用一些手段,得到偶像的电话号码,时常打电话去骚扰,甚至复制他们的电话卡,影响到了偶像周围的人。而对于现在正在读书的明星来说,也很烦恼,有的粉丝偷作业本、贿赂周围的同学、堵在学校门口、放学被尾随、上课下课被偷拍……时时刻刻被盯着的,监视着。有些粉丝因为别的明星一句开玩笑的话,而对他进行语言攻击,造谣,污蔑,甚至人身攻击。而有的粉丝,他们理智地爱着自己的偶像。不会像那些脑残粉那样感性,他们给予偶像默默的关怀与爱护。他们也会在自己的偶像被污蔑时站出来帮自家偶像说话,但不会一昧地护着偶像,会以一种公平的眼光看待整件事情,保持着清醒。他们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恶意话语就对他大打出手。不会因为别的明星几句玩笑话就去黑,去辱骂他,因为他们知道,要做一名有素质的粉丝,他们知道,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他们设身处地地为偶像着想,为的只是让偶像感到幸福,知道再大的困难都不用怕,因为有他们,他们就是偶像最坚强的后盾。他们对偶像的喜爱不是用金钱堆积起来的,而是用那一颗真诚的心与永久不变的喜爱。然而金钱堆积起来的喜爱是过几天就会换一个偶像与跟随时代的潮流。这就是建立在精神的基础上与物质的基础上最大的不同。理性的粉丝看的是偶像身上的精神,并学习这种良好的精神,将偶像当成榜样;而感性的粉丝看的是偶像的脸、衣着……他们将偶像当做一种消费,疯狂的采购一切关于偶像的东西。时代在进步,粉丝团体也在不断壮大,偶像应该是一种良好信仰,身为一名粉丝,需要理性的去爱着偶像,成为他们在脆弱时最好的心灵慰藉。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
理性与感性理性与感性,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们每个人性格当中,都具有理性与感性,理性居多,那么他就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感性居多,那么他就可能是一个过于看重情感的人。我并不评判究竟是理性好还是感性好,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合理的把握二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鲁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说“你太冲动了”,这就是理性暂失的表现,这个时候往往感性占据了高端,我们可能会凭借一些自己的情感去做出一些我们自以为是正确的事情。比如我们常常所说的“抵制日货”,尤其是在钓鱼岛事件之后,很多所谓的“爱国群众”走上街头,打砸日系汽车,甚至打伤车主。请问这种抵制对日本来讲有何危害?我们伤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同胞,损害的是我们自己的财产,这种看似是爱国的行为其实就是一时的冲动。阿伯拉德曾经说过:“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的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为。”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万万不可失去了理智。那么感性的认识是不是就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感性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第一认识,世界的美都需要我们去用心灵感知,如果没有感性,那我们的心灵便会变得枯燥乏味。总而言之,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方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500字 议论文
-
理性与感性_人工智能开始有自我意识,被阿莫西夫这科幻界的祖师爷在《机器人之梦》中初次被提起,随之有关于人工是否会像小说中所说,有了自我意识,然后就决定毁灭人类呢?这时候人们多半会分成两派,一边是认为会毁灭人类。这可以说是一种偏理性的态度,依照他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了解,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像人类一样的演化一样,会产生自我意识,然后产生了要代替人类的想法。而另外一边则是怀着一种人文高尚的情怀,坚信着人类社会已经发展了很久,而且认为人类具有独一无二的情感,机器人不可能毁灭人类,若是认为机器人会毁灭人类则是小看了人类,这一方就是偏感性的。其实在我看来以上两种观点都不过是同时融合了感性和理性罢了。首先,我们所有人都无法预知到未来,我们仅凭我们的过去的经验,和狭隘的知识面去判断未来这是不理性。就好比我们不可以用如今说军中多务的吕蒙去判断他在未来不可能变得文武全才。其次,这也并非纯属感性。我去问了一下我的一个朋友,她给我的回答是说,认为人工智能是靠指令行动的,进行不断的运算,而自我意识是需要通过多年生活经验累计,而这种生活经验或者是记忆是不可能从大数据中获取的,因为网络中会存在着极大幸存者偏差。再然,我认为我现在这样谈论着这样的问题也并非是理性的做法,因为我所罗列出的观点以及看法,都是由我的记忆和见识构建起来的,存在着极大的个人主观意识。但是也并非是感性的做法,因为我主动承认了我不一定是对的,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以一种更加开放式的眼光去观看未来。通过以上的阐述,或许可以从没有观点中寻找出一较为折中的看法。感性合理性一定是同时存在的,就如同苟且加上诗歌和远方。表面上看上去感性的东西未必不是经过理性的思考,表面上看上去感性的东西未必不是经过感性的雕琢,若是单单凭着表面区分那就太过于片面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苦于区分感性和理性呢,我们既要以理性的角度看世界因为世界需要秩序,同时也要以感性去看世界,因为世界也需要乐趣。800字 高中 议论文
-
质疑怀疑有如草木之芽,从真理之根萌生……——题记只会做事的人就像驴子,不会有出息,也不会有人欣赏,要想成为出色的人就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怀疑前人的成果,怀疑前人的学问,才会有所创新。物理学家丁肇中对学习一丝不苟,读书专心致志,遇到疑难问题,便找遍书本,务必得到答案才肯罢休。一次物理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很多同学想了想觉得很难就放弃了,等着老师讲解,丁肇中不是这样,他吃饭想、走路想,别的同学都出去活动了,只有他还对着那道题苦苦思索,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马上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直到确认自己的解题方法没有错误,他才满意而去。正是因为他从小培养的这种好问精神,才会有他后面发现丁粒子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才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理论;善于质疑,勤于质疑,才会有所创新。而牛顿根据苹果掉下来发现万有引力就是善于思考和质疑的结果,所以我们读书就要抱着一种思考的态度学习,收获才会更大,才会有所突破。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认为那是“虚伪的科学”,主张重审知识,提出了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方法。他还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他说:对任何事物都可怀疑,唯独对“我在怀疑”不能怀疑,这说明有一个怀疑的我(即心灵)独立存在。正因为他在传统观念和权威学说前敢于怀疑,破除迷信,才会在科学领域里取得辉煌的成绩,并且创立了解析几何理论。质疑是科学研究的源泉活水,质疑是使人类社会前进的推动器;质疑使人智慧,质疑使人敏锐,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经常敢于打破常规,打破传统,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前进得更快。650字 初三 议论文
-
批评与赞美所谓的批评与赞美!每个人都一定被批评过,我们也都知道被批评的感觉,真的很难受,以前的我不懂? 所以被批评过后,一定会回呛他, 但是现在的我,总算懂得、 被批评后,真的必须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做得那么差,使别人看不下去,而给我们指导,每一个人 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可能每个人的看法,都是这样,那个人喜欢你的作为, 但是:话化又说回来,另外一个人,并不一定会喜欢啊? 不是吗? 所以;当我受到,他人给我们赞美;给我们指导的时候都要心存感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情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又回呛, 这样是不对的。在这里谢谢!曾经对我赞美; 对我指导的人,谢谢你们!250字 初一 议论文
-
人才与理性何为人才?有才能的人即可为人才!那么,刘翔,这个立下中国110米跨栏夺冠的里程碑的人,无疑不可不为人才。然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8月18日上午11点,在全世界人们的万众期待下,刘翔,这个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传奇,拖着沉重的脚步,只留给了世人一个落寞的背影,让几十亿人为之愕然。此举一出,顿时引发了无数人的争议。有的人骂声如雷,甚至振振有词地将他和负伤出赛的姚明,以及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裹着绷带,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地跨过终点线的艾哈瓦里进行对比。“刘逃逃”的骂名至今如雷贯耳。在我的观点看来,作为中国男子110米跨栏的人才,“刘翔”这个字眼,绝对不是只为了国家争夺金牌,为中国争光而仅仅存在的。对待人才,我们应该学会更加理性。人们对于刘翔的期待,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像沸腾的开水一般骤然飙升到“能在2008年看刘翔夺金”为了所有人盼望的事情。然而,因右脚跟健伤复发而退赛无疑泼了人们一头一脸的冷水,浇灭了他们心中对于刘翔的火热。在那些人振振有词的时候,不知他们是否忘记了,曾经,在他用他迅疾如风的速度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想,所有中国人的脸上都增添了一份东西。没错,大家其实都受到了他的馈赠。面对于刘翔的黯然退离,理解,应该是人性的最好体现。人才,因为他们身上所独有的鹤立鸡群的能力而被上司,公司,甚至是国家所重用。在更高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然而,有时候,人们在他们功绩累累的同时,似乎忘记了他们同样也是人,不完美的人。当事情被想的理所当然,或者被赋予无穷的期待的时候,这个被期待的人,便已经被抬上了不可想象的高峰,一旦摔下,很有可能会承担无穷无尽的谩骂,不屑,甚至是人身攻击。这不是理性所应具备的。刘翔右脚跟健伤复发,在赛场上的他,难道真的需要忍受疼痛跑完这110米吗?难道非要去谱写生命的光辉,继续升华他在人们心中高大的形象吗?难道同样是人的他,真的就不允许有任何不高尚的行为出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需要的,是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而非在他们失足的时候痛声的指责。在繁花似锦的表象背后,生活中的刘翔并不与其表面相称。作为运动员,身价高昂的他,同时也是商家的“摇钱树”,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参加一个个广告,商业场合。对于自己的兴趣,更是难以如愿。再加上重如泰山的责任,刘翔,其实很累。就连他自己,也想过要当一个普通人,摆脱出名的累赘。对待人才,我们应保持尊重与理解,如果仅仅因为一次的失利而将一整个人才泯灭的话,这无疑是极为不人道的。对于作为体育上的人才的刘翔应当如此,对于其他各式各样的人才,也亦是如此。1000字 高二 议论文
-
表扬与批评在小学三年级时,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成绩仅仅次于班上的"尖子"们。每当老师表扬他们,同学们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时,我的心便直痒痒,希望能和他们一样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同学们心中的偶像。于是,我暗暗下决心:超过他们,把属于他们的表扬揽在自己的怀抱里。后来,那颗飘来的虚荣而好胜的种子在我心里慢慢萌发了,并扎下了深根。随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一个人泡在房间里,埋首于作业与书中,有时写写划划,有时念念有词,还真下了点"悬梁刺股"的苦功。课前,我认真地预习课文;上课时,我更加积极地踊跃地回答问题;课后,我认真地复习,不敢有一点儿松驰与怠慢,生怕高分被别人占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考试中,我出乎别人意料地考得那么好--居然在年级上独占鳌头。于是,同学的赞叹,老师的表扬不停地挤进我的耳朵里,我整个人好象跌在棉花堆里,简直比灌了蜜还要甜。以前与我闹矛盾的"尖子"们又和我玩了,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众星捧月地围着我。在回家的路上,天好象比往日更蓝,云儿好像比以前更白,树上鸟儿也鸣得格外动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生活在蜜罐里,成天乐呵呵的,心里总想着"现在我是年级第一名了,这些我都会;就算不会,凭我这么聪明的脑瓜,课后只要一看书也就明白。"所以上课也不再如以前用心了,书扔一边,作业乱涂乱画,把学习丢到爪洼国去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又一次考试来了。又一次出风头的机会来了,我胸有成竹地拿起试卷一看--不看则已,一看则傻眼了,怎么这么多不会!"嗨!都怪自己不听讲……"我一边埋怨自己一边连蒙带做地写完了试卷。第二天,老师公布成绩发试卷了,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伸长脖子,张大了耳朵,生怕听错或漏听一点什么的。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我猜犯人等等法官的判决的心理也不过如此。前十名是肯定不可能的,十几名应该有吧……二十名、二十一名……直到三十名还没有……我再也坐不住了,竟连自己已经微微站了起来趴在桌子上都不知道。好久好久,老师才念道我78分!“什么!什么”?我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拿到试卷,揉揉眼睛,红红的"78"分映入眼帘,犹如当头一棒。后面老师和同学们讲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他们说什么对我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我听不听也无所谓了--因为我知道,这时老师讲的无非是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同学们窃窃私语的无非是"幸灾乐祸"的"风凉话",外加怪异的眼神。那天上午我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天空阴沉的,并嫌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吵得烦人,还往树上狠狠扔了几块石头,吓得小鸟们惊叫而逃……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了:表扬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个蜜罐;批评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种刺激,我们既不能因为得到表扬而沾沾自喜,进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气馁,失去上进进取之心。所以,我们在批评与表扬面前都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摆正好自己的位置10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表扬与批评曾经看到过这样一首诗:一段鼓励的言语,一个真诚的微笑,足以将沉重的心,瞬间,轻轻抬起。表扬是一种慰寄,表扬在每个人生的道路上都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为人遮风避雨。然而,就中国的教育史来说,从批评到表扬真可谓是一段慢慢历程。“不打不成器”的教育占据了中国培养孩子的多年理论,听我妈妈讲,他们小时候不论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管理都很严格,且不提方法是否正确,至少结果很好,由于管理的严格他们或是在做人或是在学习上成绩都会很出色。也许这种类似于“批评催人进步的思想”正是由于在这种好成绩而在大家心中根深蒂了吧……从批评到表扬,不仅需要时代的进步更需要思想的进步。时代在前进着,从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来巩固中华名族的博大精深。从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到北大,外国的教育不断涌进我们的头脑。从此我们发现了表扬的魅力,开始了教育方法论的变革。替代了答不出问题的打手心,替代了犯错受罚的管理模式,表扬,这个以前只出现在获得荣誉时才有的鼓励降临到了每一个普通孩子的身上。当我们为一个目标奋力追逐时,当我们认为自己做对了一件事后,老师、家长那充满真心的表扬,就是我们炎炎烈日下喝的第一杯绿茶;当我们向别人坦白曾做的错事,并下决心一定要改正时,当我们因为良心发现,却帮了倒忙的时候,一句“勇于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或“你已经很棒了,我感激你!”这样的话,就是我们在心灵受到创伤快要结疤时,一瓶晶莹可口的滋润膏。表扬使我们更加努力,表扬使我们充满信心和力量表扬可以是一扇心灵的窗户,指引我们走上阳光之路;表扬又是一个无底洞似的陷阱,是我我们沉迷在无底深渊!骄傲使人落后,在过多表扬的充斥下,很多孩子都会产生一种我行我素固执己见或冲动等骄纵的坏毛病。我真的很担心,在表扬声中在糖水里泡大的我们的未来。所以面对表扬,我们应该想到:夸奖过后生活又恢复了平静,我们何不趁着这一刻,再给自己多施一些肥料,接受阳光的照射,让自己变得更加光彩夺目呢?通过这些年表扬教育的成果,引值得我们发思,中国古老的批评教育法是否完全是不可取的。有人说评是一种武器,就是说这件武器要注意收藏,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走火伤人。批评,是一把双刃剑,善意的批评是良药及时治愈人们的病症,恶意的批评,是一把大锤可以压得人喘不过气。世界上不能没有批评的存在,倘若是没了批评那么社会的进步将大打折扣。没有了唐朝魏征的批评唐圣主的盛唐不可想象;没有了毛泽东等人对左倾的批评改正中国不可想象;没有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个人崇拜、文革的批评矫正新中国更加不可想象。从表扬到批评,是我们的成长表现,但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成长,不仅要有听批评的雅量,而且还要有经得住表扬的宏量,一句话:表扬要珍视,批评要珍惜。1000字 六年级 散文
-
理性窗外,窗内点点桂花香,内心的一点一滴在笔下化作一个个跳跃的字符。在充满桂花香的空气中,任它到处宣泄,不用理性的绳丝牵着,让它随风飘去。于是,我写下了:理性。伟大的叙利亚先知赐给万物的灵感不是一目了然,而是理性的思维。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那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创举,却由于统治者洪秀全的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大肆提拔同宗族的亲信,封王封侯,排挤同属统治阶层中非其宗族的天国元勋、元老,诸如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导致苦心经营的大好山河断送他人之手,石达开愤然率天国精锐出走天京,酿成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是当时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了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的“亲情”葬送了太平天国以及千百年来农民斗争的血泪结晶!也许亲密的感情真的是一种美丽,但在对事物认知的角度上我们要舍得放美丽远行,让理性去宣判事实的得主。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任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拌,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的躺在那一片芦苇地里倾听着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亮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历史的硝烟并不曾掩去人们心中的理性。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如果不是理性,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如果不是理性,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是理性!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会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孤线,张健告别年迈的父母,横渡渤海海峡••••••。。。。。。关于理性的故事太多。窗外阳光明艳鸟语花香,宠辱皆忘,看上去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那桂花,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1000字 高二
-
醒来后的思考今天上午,我没有课,结结实实地睡了一觉。早上醒来,哇!真爽!这叫“睡觉睡到自然醒。”真是睡觉的最高境界呀!你也许会说:“不就睡个觉嘛、、、至于那么高兴吗?”是的,要是放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天天都能睡得好。可是,我们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学习任务也重了起来,除了上学的时间,周六、周日还得去上培训课,跟在学校似的,忙忙碌碌。不要说跟同学们一起打网球、游泳、看<皮皮鲁>、、、就连睡个饱觉都成了奢侈,唉、、、好不容易有个可以休息的上午,当然得好好睡个好觉了。可躺在床上,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刻苦勤奋,休息天也用来学习,但我们就不如西方人,连诺贝尔奖也没有得过?(华裔除外),美国才短短几百年的历史,但大学的历史竟然比我们悠久得多!1639年哈佛大学的前身哈佛学院就成立了,可我们的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清华大学才九十多年历史,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啊,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中国人笨?不!中国不也有四大发明吗?中国人和外国人比,智商并不比外国人低啊,又比外国人勤奋、、、那问题一定出在教育上!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就一定会知道,“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父母、老师们还经常以此来勉励孩子学习要努力:‘头悬梁,锥刺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训,学着点儿、、、可“头悬梁,锥刺股”真的科学吗?我想是不科学的。你想想“头悬梁”为的就是在疲劳中来提神,可疲劳学习的效果不足于正常学习效果的1/10,还对身体不好,你说这能借鉴吗?我曾经做过一次试验:有一次,我看到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写着“7+1大于8”的学习方法,这里的“7”是7小时的学习,“1”是1小时的锻炼,7小时的学习+1小时的锻炼大于8小时的学习效果。我为了证明这点,我先对着墙打了十分钟网球,又开始跑步,妈妈也加入进来了,我们有说有笑地跑完了1000米,这时我已经是大汗淋漓。我喝了一杯水,小休一下,就开始计时做数学卷子。我边做边奇怪,以前做卷子注意力有时会不集中,心里很烦躁,为什么这次不但注意力高度集中,还很平静,一点也没有坐不住凳子的感觉。一会儿,就做完了试题,一看表还真大吃一惊:“我才用了17分24秒?!”平时,我至少要做半小时呢!我兴冲冲的拿给有答案的妈妈看(因为太激动都顾不得检查)。妈妈一边检查一边说:“恩,这次不错,只错了一道计算题。”我听了大喊:“7+1真的大于8耶!”后来,我还上网查了资料:运动后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学习做题注意力集中了,当然又快又好了!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只求于勤奋,让我们天天疲于这个英语班那个奥数班的,不求于高能,是十分失败的,比不过国外的全方位素质教育,我们得设法改变。1000字 六年级 写景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