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韵1200字以上

水之韵

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有人说,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水。时而无暇温婉,时而雄浑壮阔,时而又灵动可人。仿佛世间最美好的形容都无法描述它给人的感觉。也有人说,对于水,我们根本无法形容,单单一个“水”字,就足以让人梦饶魂牵。

或许是历史太悠久了,连神态也更典雅绝美,蕴涵的意义也更深刻。仿佛上天创造了水以及水所形成的各种风景,就是要给我们一个可以赞颂的对象。于是这个存在了千万年的生灵,变幻着各种姿态,或静或动,让无数的心灵为之躁动不已,直等到灵魂升华的那一天,才能归于平静。

在遥远的世界屋脊,水是神圣而庄严的雪,以一种静默的神韵,无语了千年。它是一不小心飘落在高山上的云朵,洁白得让人想落泪。虔诚的信徒们,一代一代,向它朝拜。

倘你有幸看过西藏的冰川,才会懂得水的耀眼与夺目。晶莹剔透的冰川巍巍耸立,它们如银盔白甲,高高耸入云霄。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如三棱镜一般折射出如梦的彩虹桥。

气温稍高,温暖的阳光便会使冰体层层融化,点点滴滴汇成涓捐细流,然后无数的涓涓细流汇成一体,顺着山体向前涌去,万里长江便从这里起步。水如同初生的婴孩,慢慢长大,终于可以独自行走,于是开始在广袤的大地上四处奔跑。

水路过了云南,云南便是浸在了水雾里一般,成了人间仙境。“家家流水饶诗意,户户垂杨塞画图。”水的温柔,水的宁静,水的深邃,在这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云南,尤其在丽江,连空气都是湿漉漉的,这里俨然是一个梦幻的水的世界。每天清晨,水从高山或深潭中流出,漫过山坡,掠过街面,开始分散,又汇集在每家每户门前的小桥之下,从这一家到那一家,细流不断。人们就在这欢快而细微的汩汩声中开始了这一天的耕耘与收获。

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那么黄河的水,应是最勇猛坚毅的女人了吧。滚滚的黄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世世代代。她那磅礴的气势,她那震天的吼声,让她成为了我们心中的神灵。

水是美丽的,不光是我们这样认为。早在几百年前,古人便在吟诵着水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想当时后主定然是静立于江边,望着片片残花顺流而去,惆怅万分。“天街小雨润如酥”不知引得多少人遐思无限,“润如酥的“酥”到底是一番怎样的境界呢?这是古人设下的意境,我们惟有各自想象,自己品位了。也有人咏出“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样悲情的句子来,雨珠拍打着枯荷,这样的声音,是轻泣还是低吟呢?更有“溺水三千,只取一瓢”这样让人感动的爱的誓言。

水是富有诗意的,数不尽的文人墨客将水写进了自己的诗文,赋予它情感,或忧愁,或娴静,或爱意浓浓。无论如何,水真真是一位女子的形象,袅袅婷婷,步步生莲花,让人不得不爱。

从另一层面说,水也是时间的化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是时间的肉体,时间是水的灵魂。淙淙流水,人们看不见起来处,亦不知起所归。它只是不断地流淌,不停歇。水没有形状,没有颜色,一切都只顺着外物。盛它的器物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它便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而它唯一的方向,便是向前。这与时间何其相似?我们说不清时间是什么,时间有形状,有颜色吗?无从知晓。我们唯一知道的,也只是它的方向是向前,向前,永不止步。望着水头也不回地向前奔去,怎能不让孔老夫子感叹时光的流逝呢?

水的德行又是如此高尚,水的处世境界是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确乎是有道家精神的,朴实无华现本性,无须出世无须如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水的高尚,就在于其“不争”。养育了它的子民,它不要报酬;滋润了万物,它不求回报;处在低洼处,它也从不抱怨。水又是世间最坚韧的,即便遇到了千般阻挠,万般磨难,它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方向,始终如一,永不放弃。一个人,倘能如水一般,便可称为君子了吧。

如绝代家人的水,如超然智者的水,如谦谦君子的水,日日夜夜,且歌且舞,表演着它自己的空灵。水之韵,由内而外,怕是世间再无第二样东西能与它相媲美了。

所以我们,惟有赞叹,惟有仰望。

夕阳下.那个美丽的小村庄

1200字以上 初三 叙事

夕阳下.那个美丽的小村庄

霞光染红了天边云,鲜红的云霞又洒向远处的山峦。红霞映衬下的重山显得层次分明,一层、两层、三层……越远越淡,越远越淡,那最远的一层与天化为一体。波光粼粼的水面不停地跳跃着,闪烁着,很是醉人。而小圆晕却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是个不大的山村,坐落在平坦的山坡上,这里的人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离城市太远了,所以没有人曾今来过这里,这儿的人也曾未出去过。他们都以种田打猎来谋生,生活就这样继续着。

羽若就出生在这个村庄里,她的父母在自己的农田里耕作,他们清晨很早出门,直到傍晚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才回来,为的就是给羽若多赚点钱供她读书希望她可以走出大山,成为有出息的孩子。羽若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她直到父母的用心良苦。每天傍晚放学回家后总是烧好饭菜,早早地在门口等待父母回来。她地父母看到自己地女儿那么乖巧,一天的疲劳尽儿也会消散不少。每当收拾完毕后,羽若就回自己的屋子做作业去了,她今年刚上初三,在班上成绩优异,常常拿着第一名回来对她来说不是件什么困难的事。她从小就喜欢画画,闲暇之时她总会拿起唯一心爱的画板,草草地涂上几笔。仅仅寥寥几笔,却可以把某一样物品展示的活灵活现。她的画画天赋高于任何一个孩子,何老师(她的美术老师)说过这个孩子在绘画方面的希望很大,是个可塑之材,希望她去报考美术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可是这被她的父母拒绝了,他们认为绘画只是小孩子玩的把戏,对羽若的前途发展并没有什么用处,他们更希望羽若能考上重点高中。从此,羽若因为这和她的父母发生过一些小矛盾,她很苦恼。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温暖的阳光照进院子,叶子上的露珠是那么透明,天空是那么蓝,那么纯净,这一切让羽若心动了,她忍不住拿出好久没用的画板,在上面铺上了张干净的画纸,画板上已积累了许多厚厚的灰尘,因为父母的不允许,所以羽若一直不敢画。她耐心地擦去画板上的杂物,想趁父母不在的时候好好画个够。她的眼珠子不停地转动着,想把这画下,又想把那画下,只恐怕画纸不够大了。最后她还是选定了刚开放的蝴蝶兰,这是种淡雅的小花,羽若爱她,不仅是因为它的外表,还因为它象征着自由、快乐。她的纤纤玉指一次次落在画纸上,是那么得心应手。暖风不断地吹来,轻抚着她地脸庞,她的心情非常舒畅。偶尔抬起头,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缀着几朵洁白的云,空中几只不知名的鸟伴随着清脆的叫声掠过她头顶,她哼上几首欢快的曲子,露出了久违的笑颜。她完全沉醉了,似乎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一切烦恼,只有快乐,只有她和画的存在,

“吱”一声,院子的大门打开了,羽若的心猛的一惊,她似乎感觉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在她的身上,她赶紧转过身子把画板藏在身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羽若,你在这儿啊!”

“恩,爸,你回来有事么?”

“哦,我来拿把锄头。”

“爸,我去帮您拿吧。”她想趁着这一刻逃过父亲的眼睛,还没说完转身就跑。

“等等,你给我停下。”父亲的语气加重了好几倍,失去了往常的温和。“你手里拿着什么,给我拿交出来!”父亲这一次真的发火了。

“我……我……没……没什么。”

父亲的脸胀得通红,眼睛就好象要瞪出来一样,“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不要再画画了,这是人家没出息的孩子的破玩意儿,你要让我告诉你多少遍?”他边说边气冲冲地走到羽若面前,一手夺过画板,把上面地画纸撕了个粉碎,狠狠地仍在地上,也似乎丝碎了羽若的心。这回父亲连画板都没给她留下,他用脚奋力地把它踩破了。父亲走出了家门,这可是羽若出生以来父亲第一次那么严厉地批评她啊。羽若哭了,她是多么不甘心啊:难道自己喜欢画画也有错么?晶莹的泪花顺着她的脸颊缓缓滴落下来。一气之下,羽若也离开了家,连一张字条都没留下,在她的心里,只有愤怒。

傍晚十分,羽若的父母拖着疲惫的步子从农田里归来,看到羽若不在家,连饭都故不上吃就去寻找羽若了,可这里是一片连绵的大山,望也望不到头,又有谁会知道这孩子究竟去哪了呢?一天的劳累使她的父母几乎走不动陡峭的山路,一路上她母亲好几次因体力不支连连跌倒,可是她还是一次次地站起来了,要知道这背后凝聚着多么大的力量啊。她的父亲也被山道上的荆棘划破了好几处皮,而心里只有那么一个念头:要找到羽若。漆黑的夜幕挂起了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已经是黑夜了,可是羽若还是没有一点消息。夜晚的山林经常有凶猛的野兽出没,几年前许多人都因夜晚出入山林而不明失踪。可怜的父母哦,他们哪故的上这些,还有什么比他们的女儿更重要呢?

银色的月光撒在山坡上,村庄里大多人家都点起了灯,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个宁静夜。仔细看,有一户窗口还漆黑一片。

一天后,羽若回来了,她小心翼翼地打开家门,院子里安静的出奇,只有几阵风吹的树叶簌簌作响。羽若以为父母都出去耕作了,于是她到附近的集市里买了些小菜,准备今晚等他们回来与父母一起分享,顺便也道个歉。

晚霞把天空照得半边红,一只乌鸦独自飞着,口中时不时传出了“呱呱”的凄惨叫声。羽若在家门口等待着父母回来,她以前听说过乌鸦的叫声是在暗示个一个人的不幸,于是她想:这个人会是谁呢?她一直等着,等到脚都酸了,可父母还没有回来。望着小路尽头人们一个个走过,她神情显得有些沮丧。无奈之下,她只好坐在院子里等,猛然间低头,她看到前几天美丽的蝴蝶兰凋谢了,也失去了往日的清香。她两手托着下巴,静静地望着夜空,一种说不出的静谧略上心头。月亮安静徜想地躺着,满空的星星时而亮时而暗。烧好的饭菜早已凉透,她不知道父母还有多久才能回来,可惜她永远都不会知道了。他们的灵魂已经化为一颗星星,正从遥远的天宫望着羽若。

可怜的羽若哦,其实她还有很多话想对父母说。

如果他们可以回来,羽若宁愿放弃画画。

曾经的最爱却成了如今的最恨,如果不是那一次偷偷画画,这个和睦的家庭怎么可能支离破碎?

夕阳西下,又是一个迷人的傍晚,大家正忙碌地准备做晚餐。袅袅炊烟从烟囱中悠悠升起,迎面铺来的暖暖春风带着淡淡的稻米香。而有户人家,灯再也不会被点亮,炊烟也不会再从烟囱里冒不来。

山坡下,各种野花正竞相开放。

ps:我第一次尝试这写这种类型的文,写的不好,请见谅,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各位提出来,本人愿意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