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900字

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

900字 五年级 叙事

的确,中华文明给人的印象的确如同一座大山,丰富、沉稳。但我认为,这种沉稳的背后是一种柔韧的弹性,是一种以最稳健的方式更新自己的能力。中华文明是山,但却是一座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的山,真正的中国人,既是仁者,也是智者。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阔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受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的确,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中国文明曾经趋于保守与自闭。当西方探险者乘风破浪,开辟新时代时,中国人还无虑地生活在自己季季葱郁的“山林”中。但,正是这在稳健中求发展,在更新与生长中永葆特性的“山”的品质,使中国人在经历时代震荡后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稳定发展的道路,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古印度的史迹早成为地底尘封绝缘的神秘印记,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我想,孔子不会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土底的沉淀仍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中国是稳健中发展的仁者。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智慧。寿哉,仁者!

点评:面对颇富哲理的作文题,小作者相当沉稳而又胸有成竹地选择了规范议论文的形式,颇有“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

作者十分自信地确立了“中华文明”这个大主题,而且清醒地舍弃常规战术:拉长阵线,将“文明”的内涵作横向的铺展。作者机智地选择了最典型的事例,使得“文明”这个很大的、很抽象的、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有所附丽,议论时显得举重若轻。尤其是对中国文化母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分析颇为精准,很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对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也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眼光。

这是一篇内涵丰富厚重、风格笃实大气的难得的佳作。 (卢惠红)

窗外的风雨

500字 初三 书信

窗外的一丝细雨;一缕柔和的春风;一株株嫩绿的生命;一片蓝蓝的天空;悠雅,轻柔,使我看到了人生。

——题记

初中的校园生活。酸,甜,苦,辣样样俱全。校园中的树木也在滋润的春雨中茁壮成长,同时也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带去了我们一天的烦恼。

窗外,一株新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在校园的一角,一个娇小的生命在那儿成长。这是一颗小树种,曾经乘着春风在这落地生根,经过了风雨的洗礼,如今破土而出。它要像它的前辈们一样,长成参天大树。

它努力着,它屹立在风雨中,不管什么困难它都不怕,它要实现它的梦想。它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把根拼命地伸到厚厚的泥土里使自己站的更稳。对于狂风的袭击它毫不退却,风愈大,他的意志就愈坚强,使自己也变得更强壮,就像松柏一样,不低头。

我被它的精神而折服。它在种种的挫折中没有屈服,反之还是迎刃而上。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是也要学习这棵小树苗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窗外的小树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又怎么能实现它的梦想?又怎能在这一片蓝天中立足呢?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要经历的风雨还有很多。就像这棵小树一样要经历风雨的洗礼。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心,你就会在人生的天空中成自由体降落。

窗外,一棵小树在茁壮成长,而我,正像一只雏鹰在天空中搏击风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叙事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