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唐芙蓉园650字

游大唐芙蓉园

650字 四年级 写人

今年暑假,我和姐姐去了大唐芙蓉园。

芙蓉园有四个门,我们从西门御苑门进入。御苑门有两层楼高,是极具唐代特色的建筑。门外有几位唐代美人雕塑,她们身着华丽的唐代服饰,形态各异,像是在迎接游客。进入园内,我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惊呆了,我不禁感叹道:“好美啊!”

首先应入眼帘的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芙蓉湖,湖面上有一座芙蓉桥。站在芙蓉桥上,我感觉有细细的水雾扑面而来。抬头一看一个瀑布呈现在我的眼前。清澈的水从高处飞流直下,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那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总算见识到瀑布的壮观景象。“莹莹,快走了!”姐姐把沉醉其中的我叫醒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银桥飞瀑。

再往前走,是一个小山头。远远望去,一片翠绿。站在上上眺望整个芙蓉园,有一个四角楼格外突出,我问姐姐:“那是什么地方啊?我要去!”姐姐笑着看着我,拉起我的手便向那跑去。

原来这座楼就是紫云楼,建于唐开元十四年,每逢曲江大会,唐明皇必登临此楼,在欣赏歌舞,赐宴群臣之际,观望院外万民游曲江之盛况,与民同乐。了解了紫云楼,我迫不及待地进入紫云楼。一层展现的是贞观之治的雕塑,壁画和大型长安城复原模型。最吸引我的是第四层,四层是大唐博物馆,里面展现了去多唐代的历史文物。站在紫云楼上正好可以看见整个芙蓉湖,芙蓉湖中有两三个“小岛”两三个小岛中间有一排喷泉,在晚上将播放水幕电影。在芙蓉湖的右手边是芳林苑,里面有数不清的桃树,若三四月来,就是一片粉色的海洋。我在园里看看这看看那,眼睛都不舍得眨,还是感觉看不够。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园里各处亮起了霓虹灯,我们要离开芙蓉园了。

走出芙蓉园的大门,我回头望了望,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美丽的芙蓉园!”

问和认知

800字 初一 散文

大地为什么会有高山和峡谷?人间为什么会有高尚和卑下?……这一切的疑问犹如吹自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摆脱红尘的牵绊,抛开一切俗念去问,去认知呢?

有的人去问了,但那不是为了认知,而是往自己的脸上涂上一层油光而已;有的人想认知,却不知道怎么去认知。因为,他不想底下他那高傲的头颅去问一下。到头来,问和认知都在话语中随风而去,而没有在行动中落实下来。这是很可悲的情况。

世人谁都会有疑惑。屈原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忠心只有在滔滔江水中实现;岳飞疑惑为什么自己的精忠报国只有在“莫须有”的罪名中落幕;孙中山疑惑为什么自己的“三民主义”只有在口号中闪光。他们都有疑惑,却都落了个同样的结果——失败。因为他们没有只有疑问,而没有去认知事物的本质。哥白尼有了疑惑就去问,否认了“地球中心说”,证明了“太阳中心说”,赢得了文化巨人的称号。这就是问和认知的重要性。

大智大贤尚且如此,渺渺众生又怎能拨开疑惑这团烟雾呢?其实,要想拨开这团烟雾,是很简单的事情,那就是去问,去认知。只要做到了有疑惑就问,又何愁不能认知呢?人,只要“不耻下问”,又何尝不能认知呢?这因为,问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问的结果。

我们知道:没有人知道我们心中的曲折。然而,我们早已习惯去适应别人的需要,让自己人生的阳光通过别人的反射而获得。真理无人能推翻,因为它早与人们的认知心理息息相关。在疑惑的牵绊下,一切都有了约定俗成的定论。地广人多的中国为什么至今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与此多多少少有点关系。不能否认悠久的历史风情早已浇铸了一种顺从的心理,也不能否认这种顺从价值。但铁的原则有怎能让顺从去牵绊呢?

在科学技术一体化的今天,难道让顺从做后盾,就能开拓一片崭新的辉煌吗?世界需要的是认知,是有疑而问。而不是顺从了就有糖果吃的甜头。

有疑不问,就会让认知陷入迷惘的泥潭,让认知像栓了线的鸿鹄一样不能翱翔于天空。真正的认知是要拨开顺从的烟雾,脱去有疑不问的虚伪外衣,让真的世界犹如初生的婴儿般再现于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写人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