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的背后1200字

自画像的背后

1200字 初三 议论文

近日看过一些画家的自画像,我恍然大悟:我看的不是画,是一位位画家的灵魂!——题记

看过拉斐尔的自画像,看得让人着迷——一代画圣把自己描绘地如此地安宁而淡然,如同他笔下的天使,和谐明朗、优美典雅。眼眼神静得似乎会说话,嘴角似杨飞扬地弧度是比蒙娜丽莎更加神秘莫测的千古神韵。他用一席黑衣和一顶黑帽将自己装点得如《西斯廷圣母》中的圣母玛利亚,恬静脱俗中略带一丝哀愁,一副清高寡淡的样子。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内心的坦然与洒脱。

相比于拉斐尔的悠然,布歇的自画像便显得有些“做作”。但这是布歇的“过错”吗?18世纪的法国,路易十五当政的皇宫里,洛可可艺术“一统天下”,为了迎合王公贵族们奢侈糜烂的生活情趣,说白了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布歇把洛可可艺术推向了高潮,使之由随意、轻松、舒适的风格彻底变为浮华绚丽,铺张奢糜的代名词。他的自画像,尽管色彩很美,但眼神充满无奈,嘴角尴尬地扬着,如同受惊的鹿儿,。因为他的才气不能施展,只能任蓬巴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妇——控制了一辈子。

也看到了现代着名画家徐悲鸿的自画像,约摸三四十岁光景吧,一意孤行写在脸上,满是狂妄的清高与孤傲,如同他笔下的马,一泻千里的奔放与自然,绝不会也绝不肯受到半点约束,满是豪迈。

但与他们相比,蒙克和梵高的自画像更令我着迷——

在蒙克的自画像上,是一副满是惆怅的面孔和瘦弱的身躯,而在他背后,是一片令人窒息的、雾蒙蒙的灰暗。而在《呐喊》中,他把自己画成了一个脸扭曲成三角形、眼窝空洞洞、身体模糊、如幽灵如骷髅如尸体的怪物。而在他背后的,是血一样红的天空和阴森得令人恐惧的河流,洋溢着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与恐怖。此时的蒙克,双手捂住耳朵,眼窝里射出恐惧而不安的光芒,大张着的嘴里仿佛吼出了无法名状的、无助而令人窒息的歇斯底里的呐喊!旁边,蒙克的两个朋友离得远远的,没有带给他丝毫的安慰。这幅画上,不难看出蒙克痛苦的的心灵和人情的冷漠。

梵高的自画像虽然不恐怖,但是更加令人痛心——陈旧的烟斗叼在嘴上,头上缠着触目惊心的纱布——他只有一只耳朵,脸瘦得皮包骨头。新长出的、细细的胡茬,更显颓败。深邃的眼睛里射出的目光令人胆寒。他看属于自己的天空了吗?看到了,但是灰色的,没人肯相信他,他们认为他是疯子。是神经病。在梵高看来,他在世界上是孤独的、寂寞的、尴尬的,没有人听得到他的呼喊,只有那只耳朵,于是,他割下了它没有人看得见他的求助。

每每看到这两副画,心都在疼!画面上的人物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一脸的焦灼与疼痛!尽管隔了岁月烟尘,我仍能感觉得到,有谁知道他们,又有谁了解他们?

相对于画家们的其他作品,我更喜欢他们的自画像,因为那画里的是他们自己,不美,不光芒万丈,但是是他们最真实的面孔,是他们灵魂深处最原始的摸样,他们知道自己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从角落中翻出一张尘封的图画——我小时候的自画像——稚嫩而朴素,穿着蓝色的布衣。我想现在,我依然会画一个穿着布衣的女子,她坐在窗前远眺,眼神有喜有忧,平和淡定,有痛楚也有幸福。有人间的朱红,亦有其中的雪白。而她的头上也会一束阳光,照亮那双大大的,略带雾气的眼睛。

给自己一幅自画像,亦或是看看别人的自画像,你会从中看到一个真实的灵魂。——后记

初三:李文清

自画青春

1200字以上 初一 记叙文

青春,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红的?绿的?青的?还是紫的?我回答:“都不是!”青春,应该是自然而又富有淡淡色彩的。因为我们不用刻意花时间去修饰它,一切顺其自然就是另一种很妙的美;但是,亦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冷落青春,那样,它就会慢慢退去盛装,变成阴郁的灰白色。

青春如水彩,是透明的,是鲜亮的,是柔和而美丽的。我们的喜怒哀乐尽显于青春的画纸上,一层透着一层,儿时未泯的天真烂漫与步入青春的一丝羞涩,带着疑惑,携着少年的轻狂,交织成复杂、奇异而又美丽的纹理。

青春如苦丁,尽管苦涩仍得到那么多人的衷爱,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在苦涩之后,等待他们的一定会是爽心的清甜。

青春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或许不是惊艳,但在恬静中也透着一丝凄美的芬芳,美丽中也逃不了忧伤。

十三岁,这个扑朔迷离的花季,青春轻轻的撞开了我们纯真的心灵,鼓舞我们——用自己平凡的力量去创造辉煌!

相貌平平的人总是渴望得到惊艳的容貌,不过,它毕竟只是外表。想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我,只能算是“淡妆浓抹总不宜”。镜子总归是镜子,水银反射出来的是真真实实的自己,它在反射也反射不出玉环飞燕来,何必难过?做一个纯真自然的自己何尝不好呢?伤心的时间,哭泣的时候,不如用一颗努力、上进、自然而美好的心,去弥补自己的空缺呵!

我不由得想起了花生。它将自己深深的埋在了地下,谦逊而实用。比起美丽的毒蘑菇,是不是更好,且更受欢迎呢?

我喜欢一家精致的快餐店——麦当劳。只为他们别致的标语——“I’m love in it !”

“I’m love in it !”我就喜欢!这是多么精致有多么有深意的短句啊!

如果每个人,都能时常报以喜欢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那该是多么美好呵!

喜欢的青春——喜欢蓝天白云,喜欢清风细语,喜欢阳光明月;喜欢淳淳流淌的小溪和波澜壮阔的大海,喜欢小如弯月的明眸和开朗自信的手势……喜欢世界上一切值得喜欢的东西!

青春,这段美丽而又迷茫的时光,应该在喜欢、热情中度过;应该是精致、美丽、快乐的;应该是独具特色、芳香四溢的;用该是值得一生回味的!

我有一双手,不灵巧,却有追求完美的手;我愿意用它,握住命运之笔,为自己的青春谱写一曲优美的乐章;我愿意用它,握住希望之笔,描绘自己不完美,却又自然、纯真的青春!

青春,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红的?绿的?青的?还是紫的?我回答:“都不是!”青春,应该是自然而又富有淡淡色彩的。因为我们不用刻意花时间去修饰它,一切顺其自然就是另一种很妙的美;但是,亦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冷落青春,那样,它就会慢慢退去盛装,变成阴郁的灰白色。

青春如水彩,是透明的,是鲜亮的,是柔和而美丽的。我们的喜怒哀乐尽显于青春的画纸上,一层透着一层,儿时未泯的天真烂漫与步入青春的一丝羞涩,带着疑惑,携着少年的轻狂,交织成复杂、奇异而又美丽的纹理。

青春如苦丁,尽管苦涩仍得到那么多人的衷爱,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在苦涩之后,等待他们的一定会是爽心的清甜。

青春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或许不是惊艳,但在恬静中也透着一丝凄美的芬芳,美丽中也逃不了忧伤。

十三岁,这个扑朔迷离的花季,青春轻轻的撞开了我们纯真的心灵,鼓舞我们——用自己平凡的力量去创造辉煌!

相貌平平的人总是渴望得到惊艳的容貌,不过,它毕竟只是外表。想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我,只能算是“淡妆浓抹总不宜”。镜子总归是镜子,水银反射出来的是真真实实的自己,它在反射也反射不出玉环飞燕来,何必难过?做一个纯真自然的自己何尝不好呢?伤心的时间,哭泣的时候,不如用一颗努力、上进、自然而美好的心,去弥补自己的空缺呵!

我不由得想起了花生。它将自己深深的埋在了地下,谦逊而实用。比起美丽的毒蘑菇,是不是更好,且更受欢迎呢?

我喜欢一家精致的快餐店——麦当劳。只为他们别致的标语——“I’m love in it !”

“I’m love in it !”我就喜欢!这是多么精致有多么有深意的短句啊!

如果每个人,都能时常报以喜欢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那该是多么美好呵!

喜欢的青春——喜欢蓝天白云,喜欢清风细语,喜欢阳光明月;喜欢淳淳流淌的小溪和波澜壮阔的大海,喜欢小如弯月的明眸和开朗自信的手势……喜欢世界上一切值得喜欢的东西!

青春,这段美丽而又迷茫的时光,应该在喜欢、热情中度过;应该是精致、美丽、快乐的;应该是独具特色、芳香四溢的;用该是值得一生回味的!

我有一双手,不灵巧,却有追求完美的手;我愿意用它,握住命运之笔,为自己的青春谱写一曲优美的乐章;我愿意用它,握住希望之笔,描绘自己不完美,却又自然、纯真的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