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高深且重要的学科,但同时它还是一门最贴近生活的淳朴的一门学科。这都是我在观看后的感悟。
初涉化学殿堂,各式各样的分子便如片片雪花,蜂拥而至,在冰水混合物中,凝聚成各式的形态与组成。它们便组成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与秘密。
从氧分子与可燃物的剧烈碰撞到分子式与塑料医药制品的生成。无不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就连建筑也不例外。单晶硅,玻璃,水泥,砖块,等等都是由化学家们一点点摸索出来,便如在烟雾缭绕的迷宫中摸索,艰辛却值得。
该系列科普专题片以“人类文明的开始--火的发现与使用”及“上海上师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开始的人生中第一堂化学课”开篇,告诉观众“人类与化学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专题片中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戴立信院士绅士风度、神采奕奕的讲说化学的起源,介绍了早期化学家们的工作,以一种通俗而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化学,为什么我们需要化学。
幽默诙谐的解说与精彩的图文展示都散发出了属于化学的无穷魅力。
18世纪,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完成了氧化汞实验,却把分离出的氧气误认为是脱燃素空气,从而与化学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擦肩而过,直到富有且聪明的化学家拉瓦锡横空出世,人类才第一次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刚刚上路的“化学之父”踌躇满志,却被卷入政治运动被处死——19世纪中叶,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按照称重后的原子量大小发现了元素排列的规律,此时他站在了化学宫殿之外,却始终未能推开大门,直到同时期的门捷列夫叩响了时代之音……、
历史上的种种进步都是在化学的催长下成长,渊源深长。也希望给位同学能把握青春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间至味是清欢
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物欲横流、混乱喧嚣的时代,人们内心充斥着贪婪、嫉妒、欲望……不少人兴发感叹:“活着真累!”人们受尽了现实社会带给自己的痛苦,早已疲惫不堪。与其像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此生,不如转过身来,去品尝清欢的滋味。
清欢是什么?
清欢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求人们活得简单、朴素、自由,在清贫的生活中寻求欢乐。例如孔子之徒颜回,只一箪食,一瓢饮,深居防止室之中,人们不能忍受这种清贫穷苦的日子,而他却沉醉其中。又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居陋室之中却大呼:“何陋之有?”享受与鸿儒之乐,无丝竹乱耳、案牍劳形的自在生活。清贫的生活已不再是他们这一类人的负担,而成为了他们领悟人生真谛的磨刀石。
清欢是一种雅趣。在清贫的日子里,人们常常会有所感触,则会用作诗、弹琴等方式来表达自已心中所想之事。例如苏轼苏东坡,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至黄州的他,日子是过得相当艰苦只能“雪沫乳花浮午盏,寥茸蒿笋试春盘。”别看这诗写得清新淡雅,其实说白了就是吃野菜,但苏轼却发出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他曾与朋友做小舟二游赤壁,把酒言欢,任凭这小舟随江漂流,如同一位出世的仙人。在漆黑的夜晚,享受着江上的缕缕清风,山间的幽幽月光,好不快活!清欢,是多么令人沉醉与流连啊!
与苏轼不同,林清玄先生从清欢中悟出的,是心境。它是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的一种心境,它不同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杜甫“吾厂独破受冻死矣足”的家国情怀,不同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延绵愁绪。它可以使人身处闹市而心无烦躁之气,身处红尘而心在远方,如架盛开的白莲,圣洁、清新、脱俗。借清玄先生一句话:“当一个人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如此看来,人间至味是清欢。
相关推荐
-
我们俩观后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件特别奇妙的事。总有些,想说却总也说不出、说不全的情感。总有想忘,却忘不掉的过往。有时候平静妥当,用个词叫“岁月安好”,可转眼人去楼空。总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简单、平凡而又质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代表的一段轮回,一段过往,又或许是一段新的开始。《我们俩》这部影片就是辗转在人间,诉说着前世今生。冬:初识冬天的北京几乎被白雪覆盖,萧瑟的大地上,穿军大衣的女孩艰难地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街道巷落。推开那道破败的大门,用纯真的大眼向里面探望,迎着的是一双昏沉的双眼,枯树般的手和一阵冷漠的盘问。最终,女孩搬了进来这座四合院。一位“学生妹”和一位见多识广的“老巫婆”之间的战争,就这么开始了。春:磨合一起吃完年夜饭后,两个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整个冬天,吵闹声,捉弄声,怒骂声充满了这座四合院,她们之间的关系也伴随着春的到来,像雪一样融化了,两人之间尽管还会斗气,但老太太的语气里已经充满了春天的暖意。夏:接纳夏蝉响的时候,女孩和老太太的关系更进了一步,女孩小马穿着京剧花旦插满彩旗的行头骑着自行车。她上房掏鸟蛋,调皮地非要给老太太屋子“装修”,这些种种换来的是老太太的责骂,但更多的是教育,就像奶奶和孙女之间的对白,这个夏天,她们互相依赖。秋:相伴荒芜破败的庭院,迎来了一个新的角色——老太太的养女,提着老太太最爱吃的大鲤鱼风风火火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连一句问候都没有。老太太在萧瑟的秋风中默默的驻着拐杖无言的看着养女所有动作,平日里凌厉的双眼荡然无存,我们看到了老人的孤独和一声无可奈何的“哦”。这一切都被女孩看在眼里,聪慧的她无怨无愧做着女儿和孙女应尽的义务。但她们毕竟只是房主和房东的关系,看着女孩的行李,看着空荡荡的房间,老太太像个小孩一样手足无措,女孩走的时候,老太太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力地拉着女孩的手不放,也仅仅是如此。这个秋天,她们相伴,却要分开。冬:离别万事有因果,兜兜转转,一切仿佛回到了刚开始的样子。老太太的孙子结婚需要四合院,老太太被迫搬出,去养老院。一见面,原本强势的老太太变得软弱,让人不由得怀疑是不是当年那个“骑过马,扛过枪,抽过大烟”的精明老太太。画面中只有两个人相对,她们彼此都没有言语,只有紧紧拽住的双手,只有饱含不舍泪水的双眼。伴随着沉重的木门的关上,《我们俩》的故事也就此结束,镜头的最后是昏暗的环境中布满灰尘的座椅,它似乎在替女孩和老太太诉说着她们的过往,唤醒起人们埋在心底的秘密。那一年,狭小的院落就只有我们,拌嘴争吵,却有彼此陪伴……真好。1000字 高三 观后感
-
我们俩观后感曾获得第18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以及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的电影《我们俩》,是导演马俪文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一部影片。影片讲的是,在北京一个破旧的小四合院里,一个房东老太太,一个女大学生房客,两个陌生人一起走过四季,她们在各自生活的过程里互相碰撞后产生感情的故事。这个小成本电影十分朴素,小人物,小情节,小情义,或许是恰到好处的小,才感人至深吧。一、北京那年那个下着雪的冬天,单纯而倔强的小马骑着自行车到处找出租的房子。小马打开老太太家那扇破旧的大门时,《我们俩》的故事正式拉开序幕。精明一世的老太太以她的人生经验判断,小马会租下她的小破屋,而且很快就会来和她谈价钱。老太太猜中这故事的开头,却没猜中这故事的结尾。电影接下来穿插的全部是老太太和小马相处时产生碰撞的细节:小马作为房客争取自己的权利,跟老太太提出要求用她的厨房做饭、用冰箱放东西、用炉子取暖。老太太都冷漠的拒绝。一个人长时间没有钱没有爱,心就会变得又冷又硬吧。也或许这是陌生人之间应该有的表情。小马偷电被老太太发现后一顿恶骂。老太太发起脾气来,象极了动画片里的老巫婆。小马费尽口舌说服老太太给自己装上电话分机。但是小马的电话打扰到老太太的正常生活,她非常霸道地掐断了小马的电话线。房东和房客就这样因为电话的问题而进行了激烈的交战。“你是个坏老太太,怪不得没有人伺侯你。”“你也是个不咋滴的姑娘,没小伙子会娶你。”他们毫不吝啬用最薄凉的言辞去刺激对方。因为他们只是陌生人。不管怎么说,小马的到来给寂静的小院带来了新鲜感。老太太恼怒之后还是宁可放弃那对做生意的夫妻高价的房租而愿意和小马和解。老太太借孙子的话又把小马的电话线接上了。快过年的时侯,小马买来喜庆的对联、窗花和红灯笼,但是这点喜庆气氛被一个打往贵州的三百多块钱的长途电话破坏了。倔强的老太太盛怒之下把窗花、灯笼全部弄得稀巴烂。后来老太太听孙子说是他打的电话,觉得很对不起小马,心生愧疚,她又重新把那些灯笼挂上……除夕夜,老太太一直等小马回来,一起吃的年夜饭。这个除夕夜以后,两颗孤单的心渐渐地靠近,小院里第一次有了家的温暖。二、春天来了,小马和老太太的感情也象春天的天气一样升温了。学校留作业拍一个MV。小马很强悍地要求老太太配合自己的要求,拍一个老太太的一天,老太太顺从地听着小马的指挥假装做这做那。在给老太太拍MV的过程里,小马不但从老太太的言语里读到一个老人的孤寂冷清,也从邻居那儿知道了关于老太太不一般的过去。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小马开始对老太太另眼相看。在感情的递近中,小马开始象用自己的冰箱一样用老太太的冰箱。老太太不再象过去那样让小马交电钱或者买鲤鱼才能用冰箱,只是嗔她:你看你现在,过去还说一声,现在连个招呼都不打。冰箱成你的啦?但她的语调里不再透着凛冽的寒意。电影里还穿插了老太太很爱钱、很搞笑的戏份,真实而残酷,让观者很有种笑中有泪、乐中有哀的感觉。在这个小院里,小马,老太太,走来走去,可有可无的对话,细小而琐碎。人一生中有多少跌宕起伏、大喜大悲?无非是些细碎的情结构建了完整的人生。三、盛夏。小马和老太太的亲近感象夏天的植物那样繁茂起来。小马象躺自己的床一样躺到老太太房间的床上。老太太絮絮且夸张地谈论小马当初才来租房时可怜巴巴的样子,语气里却明显带了怜爱之意。小马趁老太太熟睡,爬到屋顶上捅鸟窝被老太太一阵狠骂,要告到学校去。小马不象以往那样直接、蛮横地和老太太对立,而是做各种怪相装死向老太太求饶。老太太还在旧的生活秩序里守着自己的万贯破家。而小马开始试图改变老人的生活环境了。她想用自己的年轻活力改变老太太的压抑灰暗。但是她太年轻了,无法理解一个孤独的老人心里在想些什么,老人已经习惯了哪样东西放在哪个地方,她伸手就能拿到,睁眼就能看到,这样对她来讲才是安全的,这不仅是生活的方便,更是心理的安全和依靠。老太太经受不了改变,哀求小马再变回去。而此时她的语调变得那样柔软。在一个雨天里,小马因为和男友呕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老太太冒着雨去看望小马,也许这一天里她一直盼望着小马回来的那一刻。毕竟她带来的不仅是争吵,还有真实的生活气息。之后,小马不辞而别,老太太则因为小马的离开着急上火。等小马回来后,她蹒跚着走过去问:怎么说走就走啊。连个电话也没有……小马住到她的心里了,她心里开始有了牵挂,语调里全都是慈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件特别奇妙的事。有时候看上去好像争端不断,棱角激烈碰撞,撞着撞着倒擦出爱的火花。四、这个秋天并不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感情消亡的开始。小马就象疼爱自己的长辈一样,为老太太洗头发剪头发敲背,还为老太太做饭。老太太一边吃着小马做的饭,一边决定以后和小马共用厨房。从开始的拒绝到现在的主动邀请,感情一点一点滋生,温暖一滴一滴蔓延,平淡无奇的情节,却好像细细的溪流,慢慢的倾入心脾。小马找到了新房子。她考虑再三还是没有跟老太太告别。大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路要走,就算我们有不舍,但我们不会为谁停下脚步。等小马最后一次搬完行李时,老太太抓住小马的手,眼神极度悲凉:真的搬走了?真搬空啦?就这么搬空啦?一向很凶的老太太在那一刻陷入无助的绝境,那种不舍的神情令人张皇失措。五、初冬的小院一派破败的景象,好象暗寓人生就是一场终究要散的筵席。老太太因为小马突然搬走而很快就垮掉了。小马来看望为腾出房子给孙子结婚即将搬走的老太太时,老太太只是握住小马的手却再也说不出话了。老太太的女儿说:和自己家人都没这么亲,和一个陌生人一起住了这么两天,居然就舍不得了。别人都不懂:《我们俩》,不远不近,真正的距离只有我们知道。小马再次去看老太太时,老太太只剩老泪纵横。这场四季交替中的相处,没有撕心裂肺的疼痛,却有着令人窒息的牵挂和不舍。那个曾经不停和她争吵却又和她互相产生依赖的房东老太太终于还是去了。电影的最后是小马回到她曾经和太太相遇争吵相熟分离的那个小四合院。那里人去房空,物是人非,再也没有她和她。小马关上了那扇大门,《我们俩》的故事也结束了。小马将老太太的心填满,又把老太太的心掏空,这当是最残酷的一种折腾。当然小马不是有意的。她只是老太太生命中一个意义比较特殊的过客。因为小马的出现,老太太黑白色的晚年生活才变成了彩色的,无论之前的怄气,之后的和谐,最后的不舍,都成为老太太生命中的一束阳光,为老太太最后的旅程带来温暖。电影故事简单,情节也算不上跌宕,但它用细碎的情节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整部电影弥漫的情绪,沉静却有力量,足以冲击人心:这不仅仅是部电影,还是一声叹息。我们忍不住会想老太太原来为什么会那样,后来为什么又这样?女友说那个老太太象她奶奶,而我觉得她象我姥姥。或者所有垂暮之年的老太太都是相似的吧。眼白浑浊,皱纹交错,眼神坚硬却无助,内心孤寂又荒凉。只是,我们也会老的,这将如何是好?我们能做点什么?1200字以上 观后感
-
《我们手拉手》观后感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看《我们手拉手》这部电影。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部电影讲了井冈山的一所小学和深圳的一所小学的学生之间的友谊故事。其中徐伶、徐俐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和谭慧通信了一年多。后来因为家庭贫穷,家里还有一个生病的奶奶,无法负担两姐妹的学费。所以她的妈妈让她们两姐妹用抓纸团的方式来决定谁上学,最终是徐俐上学。谭慧一直布知道,当她知道后,却病倒了。终于有一天,她的妈妈来接谭慧走,他也没有忘记让妈妈给徐伶、徐俐5000块钱,让他从返学校。看了这部电影,我不禁想起了我们自己。也许上学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件平凡的事。但对于贫困孩子来说是多么遥远的梦,这个梦让他们渴望;这个梦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他们的身上,但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心中的梦想。而谭慧像我们一样泡在蜜糖中的幸运儿,看到她们两姐妹贫困的生活环境,深受感动,伸出了友谊之手。这是多么感人的情景啊!和徐伶徐俐她们相比,我们有谁受过这么多苦?当你在生活上不尽如人意时,你有理由埋怨家长吗?当你们因小事小病耽误学习时,你有理由为自己开脱吗?在同学们中,有的挑中挑穿,非名牌衣服不穿;有的一本本子只写几页就丢掉了不用了,一枝笔只写几天就要换新的……要是把一个铅笔头,半块橡皮,一张白纸都节省起来,能帮助多少失学的贫困孩子重返校园啊!我下定决心:一定有珍惜现在美好生活,要像谭慧一样,把爱心献给天下的失学儿童。让我们拉着贫困孩子的手,帮他们圆一个读书梦。550字 五年级 观后感
-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下午终于把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一二三部全看完了,这个电影真的是一部经典著作,是德国人自己反思自己的侵略行为而拍的一部电影,不得不说,同是侵略国家,德国让我佩服,日本让我恶心,因为德国人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侵略行为,反思自己,正视历史。剧中是以五个好朋友为主线,叙述他们在战争前后的经历,战争把人性中最残酷无情最阴暗的一面暴露出来,活着,是所有人唯一要做的事情,不管是战场上的军人,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红极一时的大明星,还是躲藏追杀的犹太人,他们都在追求“活着”,生存成了他们唯一的渴望。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即使活下来,内心也是千疮百孔。250字 二年级 观后感
-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德剧《我们的父辈》是近年来反应二战题材一部难得的佳作。影片在2013年上映以来,获得的好评如潮。对惨烈战场的逼真再现,对战争中人性地深刻剖析,以及直面历史,勇于自我解剖的历史态度,都使得这部迷你影视剧在所有二战题材影视剧作品中独树一帜。故事发生在1941年夏季,当时德军在战争中占据优势,咄咄逼人,准备入侵苏联。对于多数德军官兵,也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狂妄自大地以为苏联人抵抗不了多久,战争即将胜利,他们将在占领莫斯科后过当年的圣诞节。之前已经参战的威尔汉姆(Wilhelm)带着他的弟弟弗里德汉姆(Friedhelm)也即将奔赴前线。而与他们一同长大的女青年夏洛特(Charlotte)立志为国家服务,成了一名女护士,也将前往战场救助伤员。女青年格雷塔(Greta)美丽活泼,歌声动人,她期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女歌星。她的情人是一个犹太人维克多(Viktor)。五人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在启程的前夜载歌载舞,喝酒庆祝,约定圣诞节再相聚。分离之前,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分离之后,他们的命运便和这场战争紧紧地联系在一齐。弗里德汉姆(Friedhelm)是这场战争中最清醒的人,明白自我被裹挟进这场战争,抱着逆反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参与这场战斗,始终认为“战争会暴漏我们最坏的一面。”喜欢看书他,在奔赴战场前还不忘在行李箱中塞上几本书。在参战初期,他的这种文艺和书呆子气与战场显得格格不入,被身边的战友排挤和瞧不起。应对突然被爆头的犹太小女孩,他悲哀落泪。在一场苏军的空袭中,因逆反心理他故意暴漏了目标,险些酿成大祸,事后被战友们一顿狂揍。但随着战事的发展,弗里德汉姆的性格也逐渐发生改变。在目睹战友踩地雷被炸身亡后,他出主意让苏联人做替罪羊在前引路。随着战事的逆转,德军在战场上的形式越来越被动。在与苏军的街巷战中,缺少坦克护卫和支援的德军明显处于下风,战友几乎全部丧生。在目睹兄长倒下后,他发疯似的冲上去开枪。在苏军攻上来时,孤军奋战的他套上苏联人的军装,侥幸躲过一劫,却被战友误伤险些丧命。病愈修养中他回到家中,忍受不了父亲的冷淡和旁人的冷嘲热讽,最后还是不顾母亲的苦苦劝留再次投身战场。再次参战后的弗里德汉姆,更加冷酷和麻木。他明白自我只是国家战争机器的一枚棋子。在波兰人的谷仓里,他开枪打死了跑出谷仓的女孩。在抓获地下游击队后,又是他拉下来群众绞刑架的绳索。对平民的杀戮中,是他亲手进行补射……最后,在德国败局已定,被苏联士兵围困中,或许无法原谅自我的弗里德汉姆(Friedhelm)还是毅然选取了牺牲。威尔汉姆(Wilhelm)在剧中是一名德军军官,并且是弟弟的上司。他相信他是为国家荣誉而战,与弟弟的消极抵抗不一样,他认为战争能使人成长。弟弟的犹柔、胆小、羸弱和不合群,让他在军队中左右为难。但心中对弟弟的关爱、对母亲的承诺,使他内心面临的重重的矛盾和纠结。在参战初期,他尽可能进到兄长的职责,对弟弟多加袒护,并以自我的英勇作战赢得上司和下属的认可。他想透过这种方式,在部队中为羸弱不堪的弟弟带给些许庇护。受命枪决苏军战俘时,犹豫中他一度下不了手,并由此开始对战争的反思。随着战争的节节败退,他带领的队伍只能在缺少后备支援下做无好处的抵抗。目睹战友在战争中一个个牺牲,他精神逐渐颓废,不明白他们到底为何而战,也逐渐认识到弟弟说的是对的。在战场上,他们早已不是之前的英雄,而成为“一群待宰的国家垃圾”。之后在一场与苏联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他带领的突击队几乎全军覆灭,而他钻进废弃坦克得以侥幸逃过一劫。自此以后,他的精神世界崩溃了,并做了一名逃兵被抓进了缓刑营。从一个作战英勇的国家英雄到缓刑营囚犯,威尔汉姆(Wilhelm)走向了人生价值的幻灭。战争结束,他虽然侥幸存活下来,但战争的负罪感却伴其一生。夏洛特(Charlotte),在剧中是一个前方战场野战医院的护士。战争也将她由一个天真幼稚,立志为“永恒的第三帝国”服务的少女变为经历巨大感情伤痛,逐渐坚强的女子。第一次见到战场上血肉模糊的伤残军人,她惊慌失措笨手笨脚。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她出卖了帮忙过自我的苏联女医生,却又在灾难来临前试图通知苏联女医生逃走。她爱威尔汉姆(Wilhelm),但却无法了解维尔汉姆(Wilhelm)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在误以为维尔汉姆(Wilhelm)已经牺牲,她无奈地选取了和军医走到一齐。在战争面前,一切完美的事情都终将幻灭。对她而言,是这场战争,愚弄了她的感情,摧毁了她的幸福。但残酷的战争中,她却因为亲眼目睹了更多的不幸而变得更加坚强和理性,也渐渐有了自我的主见和善良。为了使一个伤员能够回家探亲,他能够将即将愈合的伤口人为加重以拖延时光。为了弥补自我心灵的亏欠,她置自我的安危于不顾,选取和一位苏联护士坚守到最后。与冲进医院将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德军伤员逐一枪毙的苏联士兵相比,在她身上所显现出的善良和人性的一面,成了片中的一抹亮色。作为一个犹太人,维克多(Viktor)的命运和千千万万犹太人的命运一样不幸。在这场针对犹太人的种族大清洗运动中,他所有行动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能活下来。而他确实比大多数犹太人幸运,总能在一个个危难关头绝处逢生,遇到一个又一个好心人。情人格雷塔(Greta)为了帮他获得一张出国通行证,攀附于纳粹军官。在被送往集中营的列车中,他和一波兰女游击队员不仅仅成功出逃,还摆脱了德国人的追击,被农场主的儿子施救。落入波兰游击队手中后,又有一同出逃的女游击队员在暗中照应。在被波兰游击队当做诱饵吸引德国人时,他又遇到了旧日好友弗里德汉姆(Friedhelm),并惊险地在双方的枪林弹雨中躲过一劫。在劫击纳粹列车得逞后,他不顾身份的暴露,毅然选取打开车厢门,放出里面成千上万的犹太同胞。善良的人总有好报,虽然对犹太人同样抱有强烈的偏见和歧视,但波兰游击队队长最终还是放了他一条生路。最后,在弗里德汉姆(Friedhelm)的帮忙下,维克多(Viktor)获得了重生。格雷塔(Greta),维克多的女友,对维克多(Viktor)是一片真情,但是为了这段感情,也为了自我的明星梦想,她却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以自我的身姿和嗓音,攀附于一个纳粹军官,竭尽全力为维克多(Viktor)换来一张出国证明却不知被骗。当然,她确实是不聪明的。她看不清楚这位纳粹军官的阴险和狡诈。在极为艰难的战争年代,她却仍然幻想着去米兰、巴黎实现自我的明星梦。梦想是完美的,但在残酷地现实面前,她的命运却是杯具性的。在卖身于纳粹军官并怀上对方的孩子后,她最终还是被这位纳粹军官出卖,被重拳猛击以绝后患,并以“散布失败主义言论”的罪名被投入监狱。在监狱里每一天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最后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在胜利的前夕被纳粹枪决。被枪决时的格雷塔(Greta)脸色惨白、嘴唇干瘪,呆滞的表情与之前风情万种、风姿阔绰的风流构成极为鲜明的比较。残酷的战争之下,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杯具性的色彩。她的命运,在值得深深同情的同时,更是可悲可叹!片子结尾,战争中侥幸存活下来的威尔汉姆(Wilhelm)、维克多(Viktor)和夏洛特(Charlotte)又走到一齐,为当初那个圣诞节相聚的约会,也为已经牺牲的弗里德汉姆(Friedhelm)、格雷塔(Greta)一同举杯。原本天真烂漫、一个街道长大的五位好友,因为一场战争,个人的命运、人性的改变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国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千疮百孔的同时,他们活下来的,何尝不是千疮百孔。无论如何,这场战争都将裹挟他们一生。在反映二战纳粹德国题材的影视剧中,这是一部从德国人视角反思二战的剧作。作品拍的十分精细,无论从叙事、配乐,还是演员的演技、画面的逼真等都堪称上乘,豆瓣评分高达9。5分,德国人认真严谨的品质,在这部电影中也可见一斑。而创作者为这部作品也是付出了很多。仅拍摄筹备就已经长达十年,走访当事人,并经过严谨细致的史料考证。拍摄辗转欧洲多个国家,拍摄素材长达150分钟。最后再经过长达的一年的剪辑,这部精雕细琢的影视剧才最终成型。没有简单的“反战”,没有一味地煽情,呈现都是冷静、克制和对战争和人的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深重的劫难,并由此改变了世界格局。在宏大的战争洪流中,个人命运被无情的裹挟进来。七十年后再看那场战争,我们该抱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历史是一面镜子。对于此刻的德国人来说,他们父辈们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忆,正是他们的苦难救赎。从历史走来,这天的我们,又该怎样从我们父辈、爷爷辈的二战经经历中获得成长?1200字以上 观后感
-
我们需要微笑我现在总是喜欢靠在窗边回忆儿时。童年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情。那个不谙世事、终日挂着单纯的傻笑的我,似乎已随着个子的增高、心智的成熟而慢慢地离开了我的记忆。现在回忆起来,那个单纯的傻傻的我终日做得最多的动作——微笑,似乎已经很久没在我的脸上舒展过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回忆着微笑的表情动作,就像一个老人在回想童年时的木马,有点模糊,有点困难,虽然我还没有那么老。是的,我还很年少。尽管我们的外貌已告别了儿时的模样,心智已逐渐成熟,但内心仍像小时候一样,甚至比儿时更加脆弱、敏感。小时候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可以哭泣,但现在不可以。大人们对我们说:“你们长大了,要像个大人,懂得像个大人,懂得面对,而不要老是跟个小孩子一样!”于是我们只得装得很坚强很勇敢的样子,“学会面对”,只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是长大了,但只长大一点,基本上还是个孩子,还很年轻。我们不想变成大人,因为在我们模糊的概念中,大人们微笑的机会跟获得大笔意外之财的几率差不多。我们年少,我们还想微笑。现在即使是孩子也很少微笑了。大堆大堆的作业,成摞成摞的重担,令人生畏的补习班,终日只会锁着眉头咬着笔,被迫牺牲自己的脑细胞,比一日兼三份工还要惨。偶尔笑笑,只因博得母亲赞扬:“全班第一?真乖!”这样的笑已没有了微笑的本质,单纯之中夹杂了太多功利,太多无奈。女儿问父亲:“成熟是什么?”父亲说:“当你觉得保守一个秘密比分享一个秘密更加有意义时,你就成熟了。”成熟的人很稳重,但他们不快乐。保守秘密和吞噬眼泪都很令人痛苦,小孩子永远不会这么做,大人们却很少有例外。这就是我们不想长大的原因。我们年少,我们需要微笑。小时候的我们喜欢骑在木马上吹肥皂泡。木马摇,泡泡飘,映着我们单纯的傻笑。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重新拥有这种单纯的幸福,重新微笑?650字 初一 散文
-
我们需要理解我们需要理解,我们要做我们想做的事。我们需要理解,我们不想被大人看不起。我们需要理解,我们想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理解,我们想对你们说我们想说的话。你们能理解我们吗?我们的生活是枯燥的,每天的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让我们很烦。你们了解我们吗?我们却少沟通,却少交流。每每看到你们辛勤的劳动,还要为我们的学习关心、身体关心、前途关心。我们想说我们已经长大了。是你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坐在教室的学习机会,是你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们有求知的机会。但你们最看重什么呢?——成绩!成绩以外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玩耍是因为我们学累了,需要放松。我们交友是因为我们想扩大交际,获得为人处事的经验。我们固执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叛逆是因为我们有你们不懂的原因。我们渴望理解!从前有一位花匠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葡萄树,夏天葡萄藤结了不少葡萄,他很高兴,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警惕。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其实我们就像是花匠,而你们就像是形形色色的邻居。我门不会想你们想的那么去做,而你们就是要去想。你们不了解我们,对我们的做法多多少少总是会有误会的。让我们聊聊吧!我们需要理解,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在我们的天空中,白云飘飘,鸟儿歌唱。在我们的天空中,天更蓝,水更绿,花更香……你们什么时候才能理解我们呢?我的父母、师长……你们能否给我们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一片由我们自己开创的天地。650字 初三 议论文
-
我们需要磨难磨难,是一种有着奇妙力量的东西。它如同道道美味佳肴中食材不可缺少的盐,没有它,无论菜肴的食材多么新鲜、诱人,这道菜终究缺少味道;它如同黑暗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没有它,无论夜空多么宽阔,都缺少点缀;它犹如古筝的琴弦,试问,没有它,哪里能流淌出千古传诵的《高山流水》?同样,我们的人生是需要磨难的,一个国家同样需要磨难。不经历磨难的人,终究成不了大事。记得我曾看过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结婚多年却没有他们自己的孩子。终于在他们将近50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一个孩子。孩子出生后不久,孩子的父亲便因车祸去世,孩子的母亲是个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人,而自己孩子有早早没了父亲,因此,她一直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学校故意打伤同学,同学的家长找她评理,而她却说自己的孩子很善良,不可能打伤同学,还将同学的父母大骂一顿,孩子就这样被她宠大了。直到有一天,孩子因犯杀人罪被判死刑,临刑前,她去看自己的孩子最后一眼,孩子却愤恨地对她说:"我恨你!要不是你从小到大宠着我,不让我经历磨难、明辨是非,我又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若是这个母亲不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教他明辨是非,多让他经历磨难,孩子也许会是另外一种结局。不经历磨难的国家,会逐步走向衰落。回顾18世纪的历史,美国这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是因为独立战争的胜利才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何会爆发独立战争?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这是一大磨难:北美人民奋起反抗,又经历了独立战争的磨难,美国才实现独立,走向强大。战争是残酷的,它剥夺了数以万计的生命,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它都是一种磨难,但不可否认,战争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的生活需要磨难,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磨难。650字 初三 议论文
-
我们年少,我们需要…不知不觉,我们已进入了人生的春天――青春。陈独秀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之宝贵时期也。”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向往着快乐的每一天。我们年少,我们需要什么呢?我们年少,我们需要诚信。诚信是人们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诚信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工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因此,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算赴汤蹈火也要实现自己的诺言。我们年少,我们需要谦逊。谦逊,是那偏僻山崖中的泉眼,所有崇高美德都是由此潺潺流出的。世上一切伟大的东西也都是淳朴、谦逊的。我们要像田野中的麦穗,空瘪的时候,长得挺直,高傲地昂着头;饱满的时候,又总是温顺,低垂着脑袋。在艰苦的日子里要坚强,在幸福的日子里要谦逊。以谦逊为荣,以傲慢为耻。我们年少,我们需要感恩。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像希望朋友对待自己那样对待朋友。但像古人那样“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向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方式,也是值得肯定的。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曾说过:“爱,就是一般坦白的人对赐予他们快乐的人表示热烈的感激。”我们年少,我们需要责任。责任就是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成为可靠的向导。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会成为不折不扣的废人。如果你不会或不愿承担,那最好不要去做。作为一名年少学生,目前最大的责任莫过于学习。因此,好好学习可以使我成为有责任心的人。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为建设美好世界加油,为快乐生活每一天加油!650字 初一 议论文
-
作文:我们需要尊重初二 我们需要尊重我们需要尊重西乡三中 八年级六班 元媛我们十四岁,风华正茂;我们十四岁,热情奔放。来源:本站用户十四岁的我们,尊重别人,同样也需要别人尊重。十四岁是一个多思的年华。在生活中,我们学会了思考。看到世间万物,芸芸众生,我们都要想一想,于是就出现了---日记本。今天不上晚自习,我没有预先告诉妈妈,想给她一个惊喜。我轻手轻脚的上了楼,门是虚掩着的,我从门缝往里一看,妈妈正在我的抽屉里翻着什么。天哪!我的日记本!我冲了进去,大叫一声:"妈妈!"妈妈惊讶的转向我,手里的日记本滑落到了地上,手足无措地说:"你,你今天怎么就,就回来了。我,我到你房间打扫卫生,看你抽,抽屉没关好,就¨¨¨"我气愤地看着满脸惊慌的妈妈,用怨恨的目光瞪了她一眼,就跑出去了。夕阳淡淡的,忧伤的晚霞笼罩着大地江河。我独自来到桥上,望着点点金光闪烁的河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那么的信任母亲,当同学们在一起说自己与母亲之间有代沟时,我得意地告诉他们:我与母亲之间没有代沟。当同学们说日记本放在哪里保险时,我得意地告诉他们,我母亲从不看我日记。可是,今天¨¨¨夕阳隐退了。漫天的星星眨着美丽的眼睛,悄悄的诉说着他们的星语。波光粼粼的河水流淌着,流向远方¨¨¨妈妈走来了,她大概找了我很久,一脸疲惫的样子。妈妈对我说:"孩子,是妈妈不对。你长大了,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妈妈应当尊重你,不该翻看你的日记。"我哭了,牵着妈妈的手,像小时侯妈妈牵着我的手一样,回到了家。我们十四岁,我们拥有春天的明媚拥有夏天的朝气,拥有秋天的成熟,拥有冬天的深沉。十四岁的我们,尊重别人,同样也需要别人尊重!初二作文650字 初二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