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扩写
从前有个风一般的男子,名叫邹忌,身高一米八几,身材修长,眼神犀利,他每日的必修课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他的座右铭是:“我最美”。他对自己的美貌很自信,但又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所以常常问别人自己美吗?
一日邹忌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邹忌美丽,而城北徐公逊也。”一儿以城北徐公美,而邹忌逊也。一儿曰:“邹忌身披白银亮铠甲,手持菜刀砍西瓜,此不为邹忌美而徐公逊乎?”一儿曰:“徐公坐骑草泥马(羊驼),美男豪情万世夸,此不为徐公美而邹忌逊乎?”邹忌心里没底因此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美丽乎?”
邹忌回到家后,一直闷闷不乐,便取出刚刚快递到的“白雪公主牌魔镜”,对着魔镜说:“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齐国第一美男?”魔镜打开百度,输入关键字“齐国第一美男”,几秒过后,魔镜显示:“您要找的是不是城北徐公”“不!”邹忌大叫道,一把将“魔镜”摔到地上,CPU和硬件碎了一地。邹忌一边踏一边自言自语道:“不!一定是百度又抽风了!不会的,我的美貌乃惊天地泣鬼神之物,一个徐公怎么能跟我叫板?我要去问问我的老婆。”邹忌叫他的老婆过来,问他和徐公谁更帅,老婆脱口而出:“徐公,是哪个不自量力的屌丝?喔,我想起来了,不就是前几天提起把菜刀跑到韩国叫嚣‘不整成齐国的邹忌那么帅就跟整形医生同归于尽’的城北徐公嘛,也不知道他手术成功了没有。”邹忌觉得老婆在忽悠自己。又找来他的小老婆问道:“爷跟城北的徐公相比,你觉得谁更帅呢?”小老婆回答道:“当然是徐…。。不不不,肯定是您比较帅呀!”“比较帅?”邹忌双眼放出了凶光,“您帅您帅,那姓徐的也能称得上是帅哥?那么以后‘帅哥’这个词不就等于骂人了吗?把他与您相提并论,您也不怕降低身份?”邹忌听后仍不觉得满意。
次日,家中来了一位客人。“老邹啊,好久不见!今天天气不错啊,哲尔赛这个地方你去过没?那里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又如何?还有,你知道吗?‘特快号’上有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你知道点这家伙的底细吗?”“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有何贵干?”邹忌不耐烦的说道。“就是想求老朋友借我点盘缠,你也知道我有个败家的混账兄弟,上次我们一家出去旅游,结果撞见他在我们乘的那艘船上卖牡蛎!噢,我可不能让他回来吃我们,所以借点儿盘缠,我好去海外避避风头。”“借你是可以,不过菲利普,我可要问你个问题,你一定要如实回答——我和城北的那个徐公到底谁帅?”邹忌的自恋癖再次发作。“哎哟我去,这么白痴的问题犯得着问我?我只听说过‘齐国第一美男‘邹忌您的名号,什么‘城南鸡公’我可没听说过!”邹忌听后总算是稍微恢复了一点儿自信,可又想:“徐公到底长什么模样?我又没亲眼见过,所以别人说的不一定就是对的,不行,我要亲自去会会这家伙。”
于是邹忌用QQ给徐公留了条信息,叫他来家里吃饭。过了一天,徐公果然按时赴约,正如<<再别康桥>>中写的一样:“轻轻的,他来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公与邹忌脑补的形象截然不同,他既不是一个“身着西装,手揣餐巾纸的绅士”;也不是一“服饰”怪异,头型独特的‘洗剪吹’——他身穿便衣,面容清秀,用词文雅,待人和善,不时与邹忌谈笑风生。邹忌彻底服了,他不再见人就问“我帅吗?或是我和那个徐公到底谁帅”之类的问题了,他不再整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了。他默默地望着窗外,也不知是在沉思或是在发呆。终于,他想通了,解决了内心的疑惑,他高兴地像个孩子一样拍手大笑道:“我明白了!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小老婆说我美是因为她怕我;而菲利普说我美是因为他遇见了他的弟弟于勒,要找我借盘缠!我的国君的处境不也和我一样吗?宫妇偏爱他,君子怕他,全国的人民必有人有求于他,由此可见,他是受到了蒙蔽啊!”
A结局:邹忌恍然大悟,他心想:我明天一定要告诉国君我的想法,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邹忌心怀大志准备着明天的材料。
B结局:邹忌越想越怕,于是——他逃走了。
王怒,曰:“恶!”乃下令:“群臣吏民能缉拿邹忌者,汽车别墅一套,上书通风报信者,白银五百两;能公开指责邹忌之过,并张贴大字报者,科举考试加10分。”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
我,活泼的小姑娘,爱打电脑的小姑娘,幸福的小姑娘。
我有一双单眼皮,眉毛弯弯的,一张小巧玲珑的嘴,和天生的黄头发(其实也没很黄)。
我自生下来,没有受过苦,爸爸妈妈对我好极了,这使我幸福。人,生下来,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也不例外,我既有优点又优缺点。我的优点是:我爱结网上好朋友,朋友对我十分的好,我也很受欢迎,所以我是一个爱的电脑的小姑娘;缺点是:我打电脑时玩的游戏多,学习少(不过我正在慢慢改)。
我相信我可以把缺点改过来,做一个好姑娘。
相关推荐
-
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讲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这件事,可是它为什么被选入了语文课本呢,是否在里面有值的我们细细品味的呢?首先从题目说起,这个讽用得好。从这个字中,我们知道了邹忌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齐王而不是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第一段,作者不说劝谏,而先写邹忌的相貌不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信,才有了邹忌敢于与齐国美丽者徐公比美,从而引出了邹忌问其妻其妾和其客的问题,然而见到徐公后,却又发现自己弗如远甚。他便发现自己被蒙蔽了。明明我的妻子且宾客都说我比徐公美呀。三人的回答的语气明显不同。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表达了对他的喜爱和爱慕。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可看出妾回答的勉强。其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可看出其宾客的阿谀奉承。第二段,邹忌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先是举了自己家的例子,妻子客人什么的,然后以小见大,说齐国人也有偏爱您、怕您、对您有所求的。然后一针见血的点明王之弊甚矣。从而使威王警醒起来。第三段,威王采纳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从而使齐国强大了起来。整篇文章,字数虽不多,但却刻画的人物非常丰富,叙事简洁。齐王的一个善字既表达了对邹忌的认可,又体现了期齐王的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善于纳谏的精神。通过在第三段写三个时间,突出了齐王广开言路之后齐国的巨大变化。正因这些,它才被选上了教材。550字 初三 叙事
-
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讲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这件事,可是它为什么被选入了语文课本呢,是否在里面有值的我们细细品味的呢?首先从题目说起,这个“讽”用得好。从这个字中,我们知道了邹忌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齐王而不是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第一段,作者不说劝谏,而先写邹忌的相貌不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信,才有了邹忌敢于与“齐国美丽者”徐公比美,从而引出了邹忌问其妻其妾和其客的问题,然而见到徐公后,却又发现自己“弗如远甚”。他便发现自己被蒙蔽了。“明明我的妻子且宾客都说我比徐公美呀。”三人的回答的语气明显不同。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表达了对他的喜爱和爱慕。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可看出妾回答的勉强。其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可看出其宾客的阿谀奉承。第二段,邹忌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先是举了自己家的例子,妻子客人什么的,然后以小见大,说齐国人也有偏爱您、怕您、对您有所求的。然后一针见血的点明“王之弊甚矣”。从而使威王警醒起来。第三段,威王采纳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从而使齐国强大了起来。整篇文章,字数虽不多,但却刻画的人物非常丰富,叙事简洁。齐王的一个“善”字既表达了对邹忌的认可,又体现了期齐王的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善于纳谏的精神。通过在第三段写三个时间,突出了齐王广开言路之后齐国的巨大变化。正因这些,它才被选上了教材。点评: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700字 初三 叙事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邹忌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畏惧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说邹忌比徐公美。实际上邹忌比徐公差得远。邹忌从这件事想到了整个国家,于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劝谏齐王广开言路。齐王爽快的同意了,并颁布了劝谏的具体措施。一年之后齐国政治修明,没用一兵一卒就使敌国畏服,纷纷来齐朝见。这就是有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也很重要。试想如果邹忌把道理摆的一清二楚,可齐王就是不听从,还会有“战胜与朝廷”的结果吗?不会。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对个人、群体乃至国家都有很大的好处。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楚汉相争”的故事。说的是力量较为弱小的刘邦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楚王项羽。刘邦有三位人才,张良负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负责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韩信负责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刘邦积极听取三人的正确意见,做出正确的抉择,才会建立西汉大业。而项羽虽力量强大,却刚愎自用,十分固执,谋士范增多次献计均不采用,最终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由此可见,领导者如齐王般善于听取正确意见,有利于集体的发展、强大。若不善于听取意见,则会损失惨重,追悔莫及。商朝的最后一位国军纣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宰相比干诚恳劝谏,纣王非但不听从,还杀了他。国家其他重臣也去劝谏,几乎都落得与比干同样的下场。于是商朝逐渐变的衰落,为周所灭。如果纣王如齐威王般善于纳谏,有错就改,还会亡国吗?可见听取正确意见的重要。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诚恳地嘱咐后主,要“广开言路”,就是希望后主如齐王般广泛纳谏,整顿国家朝政。由此可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学会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最终才能获得成就。让我们做一个善听的人吧。700字 初三 读后感
-
只有进谏得赏不可行 ——小议《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的讽谏真的使齐国焕然一新了吗?或许作者只是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故事似乎在过去和现在都行不通。齐王遭受如此之深的蒙蔽,难道几次进谏就能有个好的结局呢?屈原不想楚王再昏庸下去,多次进谏,而正是奸臣专权把屈原一逐再逐,最后无奈纵身大江。这是同时期的事实。苏东坡也想学邹忌,也和屈原一样多次进谏。遭受蒙蔽的大王旁总有奸臣,他所受到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折磨。岳飞不也是因为忠心耿耿,被奸臣暗算,连下十二块金牌把他的愿望断送。这是后来的事实。现在,邹忌的故事依然难以发生。地沟油,三聚氢铵,染色馒头屡见不鲜。从表面上看起来,政府好像已对这些问题非常重视,而后来层出不穷的“动车事故”、“校车事件”,又该怎么说呢?为什么邹忌的故事显得如此的荒谬,那么这幕后的黑手究竟是谁?显然,是奸臣,是小人。不妨可以这样想想,齐王即使一直乐于纳谏,那么奸臣和小人不也会“进谏”吗?那么,齐王听了他们的“劝谏”,结果不也是和历史相同吗?进谏得赏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奸臣成为和珅,永远扼制不了黑手的阴谋。所以,除了进谏得赏之外,邹忌、齐王,齐国的百姓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首先,要有一套百姓参与的督察机制。也就是有人管奸臣,不只是乐于纳谏的“齐王”。当有一套完整的督察机制开始运转的时候,必然就会有人检举奸臣,“齐王”纳谏便有了一定的作用和效果。其次,进谏得赏的方案不应该迟续太久,一味的奖赏必然会使百姓为了金钱和利益而疯狂,进谏的效果就会被削弱。如果真要奖赏写什么的话,或许可以奖励一些精神上的财富,比如张贴进谏人名单向大家宣传,允许进谏人参与高层的政务讨论等。如果这样,既使百姓都乐于进谏,又提高了进谏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第三,“齐王”需要做到真正的纳谏,政府的努力是达到美好愿望的前提。最后,大家需要增强防范意识和举报意识。这必定要有精神上的奖励与物质奖励的促进,这便是精神奖励的作用。由此观之,只有进谏得赏是不行的,邹忌和齐王要做的事情不也是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吗?800字 初三 议论文
-
美男子邹忌的悲惨遭遇战国时,邹忌是齐国有名的帅哥。他的帅不仅是外在的帅,同时他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究竟有多帅无从查考,但据说邹忌站在河边时,鱼儿会幸福得晕厥,小脑的平衡功能间歇性失调,如果是人的小脑失调就会产生醉酒步态,而鱼则会像猪八戒对孙悟空描述唐僧的去向时所说的那样———师父姓“陈”,名“到底儿了”。至于大雁,在云端俯瞰到邹忌的后脑勺时,就会出现对眼症状,像所有看到美女的男人一样两眼内聚,于是就会死而无憾地摔下来。这样就给邹忌每次出游时带来许多麻烦,没有哪个人愿意在自己旅行时,身后跟着一群渔夫和猎人。他们经常很轻易地收获鱼和大雁,不仅有肉吃,还可以做鱼子酱和腌蛋,这些都是雌性的鱼和雌性大雁的副产品。如果邹忌是个浅薄的人那就算了,但不幸的是他极有内涵,通常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人痛苦都比常人多些。比起外表,邹忌更愿意别人注意他内在的东西,比如说他更希望人们赞美他的诗歌:多少人爱我年轻漂亮的时候/我却爱我衰老的脸上泛起智慧的纹沟……那时邹忌的梦想,就是有一个比他更漂亮的人来代替他的苦恼。每天清晨,这位齐国美男子起床后都会站在一面铜镜前忧郁地低语: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齐国最美的男人?而魔镜总会歉疚地告诉他:很遗憾,我的主人,迄今为止您依然是齐国最美的男人。每当魔镜说完,它总会看到对面的邹忌忧伤地哭泣,像三月的细雨,淅淅沥沥。直到有一天,魔镜突然对邹忌这样说:我的主人,您终于不再是齐国最美的男人了,城北来了一个叫徐公的男人,他现在才是这里最美的男人。这一天,是邹忌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突如其来的幸福使他不敢相信。于是邹忌问自己的妻子:我和城北徐公谁美?妻子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茄子和樱桃一样没有可比性。邹忌又问小妾,妾回答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鹌鹑和仙鹤一样没有可比性。邹忌复问客人,客人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狗尾巴草和云杉一样没有可比性。过了几日,邹忌见到了这位在别人眼里不如自己美貌的男人。远远的看到,徐公的身后的人分成浩浩荡荡的两列,左边的人手里拿着网子,右边的人手持猎叉,摩肩接踵地簇拥着徐公前行。邹忌若有所思,沉吟了片刻,拔足向王宫奔去。王宫,邹忌与齐威王边饮酒边聊天。邹忌说:大王,臣本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想让我给她买樱桃吃;我的妾想让我给她买野味解馋;我的客人想让我给他批几方木头盖房,所以都说徐公不如臣美,但事实上我与徐公相比,好比是茄子、鹌鹑、狗尾巴草,这证明我受了他们的蒙蔽。大王,以此引申到治国之道……齐威王听了邹忌一番话,陷入了沉思……翌日,齐威王召邹忌觐见,一脸神秘地对邹忌说:爱卿,你又是齐国最美的人啦!邹忌不解,问:为何?齐威王笑嘻嘻地说:寡人已经把那个城北的鸟徐公毁了容,现在你老婆他们再夸你漂亮当然就不是蒙蔽你啦!自此,人们都传说邹忌疯了。据说有人曾看到过他,已经变得神志不清,只反复说着一句话:我只想做一个有思想的人……450字 初三 记叙文
-
《邹忌讽齐王纳谏》笔记本文出自《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编订,记事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主要记述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主题: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1、面对妻、妾、客赞美,反映邹忌怎样的品质?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2、针对“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相同点:都赞扬邹忌比徐公美;不同点:①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②妾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③客有事相求,所以用陈述句回答。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①齐国是一个大国,齐威王位高权重;②齐威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威王;③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威王有所求,所以根本听不到真心话。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有何作用?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气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5、“王曰‘善’”品析“善”字。①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②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7、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邹忌以“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8、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①邹忌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②齐威王很开明,是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9、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A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坚持真理,是一位足智多谋、善于进谏的谋士。B齐威王:心胸宽阔,知错能改,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10、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①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②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1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劝诫别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1000字 高二 叙事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对照《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对照实词解释句子翻译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修:长,这里指身高。昳丽:光艳美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服:穿戴窥:照孰:谁,哪个。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何:怎么。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自信:相信自己。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旦日:第二天。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仔细。以为:认为。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弗: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寝:躺,卧。美:认为美。私:偏爱。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畏:害怕。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②于是入朝见威王,见:拜见。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诚:确实。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以:认为。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地方:土地方圆。莫:没有。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而不明。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面:当面。刺:指责。过:过失。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谤讥:议论。市朝:公共场合。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尔。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满一年。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朝:朝见。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1200字 高一 叙事
-
邹忌讽齐王纳谏字词及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划横线的词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选自_________,本书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中,邹忌以一件家庭小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联想到国家政事,然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委婉劝谏,体现了“讽”的特点。3.请结合全文分析,邹忌讽齐王成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齐王和邹忌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可从修辞、炼字、感情、意境等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00字 高中 叙事
-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感谢您的阅读!初一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邹忌身长八尺多,容貌英俊,气度非凡。(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仔细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丽。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比徐公美,是想要有求于我。”于是邹忌进入朝堂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现在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谁不对大王有所求的:从这看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了。”齐威王说:“好。”于是下达诏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可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可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听见的人,可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官员们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前的院子里人多的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偶尔还有人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可以进谏的事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1200字 初一 叙事
-
邹忌讽齐王纳谏字词及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划横线的词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选自_________,本书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中,邹忌以一件家庭小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联想到国家政事,然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委婉劝谏,体现了“讽”的特点。3.请结合全文分析,邹忌讽齐王成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齐王和邹忌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可从修辞、炼字、感情、意境等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00字 高中 叙事
-
《邹忌讽齐王纳谏》《xx讽xxxx》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3、理清文章思路,识记文章情节、内容。二、重难点:1、重点字词、句式2、夯实考点,借助书后习题优质处理知识。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在古代社会,如何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得到君主的重用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邹忌劝谏精彩场面。(二)复习书下注释:1、词类活用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其他实词虚词(三)重点句子翻译:翻译句子(组一):A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B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其妻曰:君美甚,xx公何能及公也!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E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F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三人回答有和不同,邹忌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段的内容。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6.邹忌悟出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了自己受到了蒙蔽,怎样进谏给当时歌舞升平、疏于朝政的齐王呢?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同来回顾第二段的内容。7.邹忌的进谏分为几个步骤?邹忌对秦王说什么道理?翻译句子(组二)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B由此观之,xx蔽甚矣!分两个步骤。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想说明王之弊甚矣。这种以自身经历来劝说别人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一种暗喻。即可理解为运用了比喻论证。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8.进谏得到采纳了吗?是怎样实行的?翻译句子(组三)A王曰:善。B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C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E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将赏赐分为三个等级,也写出了邹忌讽谏的阶段性成功。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9.纵观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三)人物赏析复习过本篇文章同学们认为邹忌和齐王格式什么样的人?邹忌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一个进谏中讲求技巧的臣子;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实事求是;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齐王上算一个明君,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四、习题(一)(1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A、形貌B、衣冠,C、窥D、xx甚2、下面句子中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徐公何能及君也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C、暮寝而思之D、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3、下面句子中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A、吾孰与徐公美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D、皆以美于徐公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5分)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方法,并写出其意思。(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闻寡人之耳者2、下面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B、群臣进谏臣之妻私臣C、乃下令令初下D、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最大的是()(2分)A、门庭若市B、犹不失下曹从事C、毕礼而归之D、忌不自信4、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2分)A、吾妻之美我者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5、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2分)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虽欲言,无可进者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三)13分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谓其妻曰()此所谓战胜于xx()(2)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xx()(3)皆以美于xx()必以情()(4)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指出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3分)(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古义今义(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义今义(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五、板书xx讽xxxx(xxxx)(讽谏)(行动)(结果)妻私宫妇左右上等国内妾畏xx之臣中等国外客有求四境之内下等受蔽受蔽(甚矣)六、附明(一)词类活用:1、xx服衣冠(xx,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3、xx讽xxxx。(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三)句式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2、我孰与xxxx(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4、xx蔽甚矣(被动句)1200字以上 叙事
-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读后感古代君王大多数是高傲、固执、偏见、独断的,听不进任何人半点的意见,但邹忌能“讽齐王纳谏”这可以说是历史上一则很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故事,值得后人借鉴学习。邹忌之所以能说服齐威王纳谏,关键是他应用的方法得当,事例类比得体,言辞中肯得法。由此感动了齐王,使齐王心服口服,终于采纳了邹忌的见解。所以说,方法是成功之母。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吴国君主孙权赠送给魏国君主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大臣们都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可这并难不倒曹操的小儿子曹冲,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将大象放在一艘船上,刻下水面到船舷的距离,然后放置石头,使水面达到之前的刻度,再称出放置石头的重量,就可以得知大象的重量了。由此可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一种恰当的方法,方法得当了,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样是身处于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在吴国军队,他自称可以在三天内得到十万只箭矢,军队里的人都不相信。诸葛亮于是命令人砍树造小木船,割茅草扎稻草人。他挑了一个大雾迷蒙的早晨,让人将千百艘小舟推向湖中心,当时的敌人——魏军以为敌军入侵,就在城墙上弯弓放箭。雾天难以瞄准方向,射出的乱箭不是插在稻草人身上,就是钉在船上。就这样,诸葛亮把小舟收回,不废吹灰之力就从敌人那儿弄来了十万只箭。由此可见,在战场上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一种恰当且有利的战略方法,方法使用得当了,可谓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大伯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哥,他从小个性倔强,但又贪玩不爱学习。大伯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有个锦绣前程。趁年轻时多学点知识,多读点书,长大了好为百姓、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农村而奉献才能。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促使大伯心情十分急躁,他曾打、骂、逼、罚,但都没有奏效,堂哥反而背道而驰,甚至出现逃课旷课的现象。这使得大伯十分头痛烦恼。他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教育方法不够好呢?是不是要让他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呢?在堂哥初一放暑假期间,大伯就带堂哥一同去下田干农活。当时虽是“三伏”,高温也得下田干活。早上出工,冒着雾气,小飞虫就来叮咬;太阳将下山时,蚊虫也开始活跃起来,堂哥白嫩的手上和脸上都是一个个小红点,使他痛痒难熬。就这样,没到一星期,堂哥就连连叫苦,但他在大伯面前不敢出声。此时,大伯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开始婉言开导说:“如果你学业上不求上进,这样繁重劳累的农活与你相伴终身了。你看人家学业有成的,发明了拖拉机,又开创了插秧机,改善了农村劳动的强度,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知识能改变命运啊!”,表哥这才认识到自己现在学习的重要性。初二年级新学期开始,堂哥就调整好了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在接下来初中两年的奋发学习后,他最终考到了重点高中,三年的高中一扫懒散的坏习惯,表哥最后竟然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由此可见教育子女也需要一种适当方法,方法得当了,能让受教育者容易接受,并付诸于行动。从邹忌讽齐王纳谏到曹冲称象,再到诸葛亮草船借箭,最后又从大伯激发堂哥认真读书的故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凡事都要冷静思考,要拿出正确且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邹忌讽齐王纳谏》改写作文咱的名字叫邹忌,身高仅仅八尺多。与国内其他贵族相比,还属于矮个儿。别看我矮,我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可爱漂亮了。其实,我并不比那个徐公差。徐公是齐国长得最美丽的人,他超骄傲的,他常在众人面前吹嘘自己:“你看哪,我长得比你帅多了,你敢和我比吗?”我也常常受到他的嘲笑,在他“大说特说”津津有味地“见解”一番后,我忍无可忍,彻底燃烧我的小宇宙,向他扔下一句话:“瞧你那副德行,别以为长得好就得意忘形,你长得比我还矮,有本事你去和姚明、易建联他们去比啊。哼!”这下该他哑口无言、呆若木鸡了。咱占了上风,拍拍胸脯,抬着头,昂首挺胸,迈着大步,以胜利者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向前走,把这尊“活雕像”留在原地。回到家后,我赶忙钻进自己的房间,飞快地向自己的衣服柜子跑去。一顿“噼哩啪啦”的翻箱倒柜后,立即出现在镜子前,哇,我长得漂亮多了。当我正陶醉在自我欣赏中,一阵风快速吹过,以秋风扫落叶般的姿势出现在我面前,用屠夫般的眼神瞪着我,手里拿着鸡毛掸子,雷鸣般的声音在耳边回旋:“快把衣服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妻子。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地上的一片狼藉快速收拾好。我端着镜子,整整自己的仪容,来到妻子旁,对她说:“你瞧,我与城北的徐公谁更漂亮?”妻子的火气消了,高兴地说:“你呀,比那个徐公美多了,徐公怎么会比得上你呢?”我听了,心里像吃了块蜜似的,甜得不得了,整个人像个猴子似的乱蹦乱跳。我按捺不住激动心情,以为妻子在说假话,哄我开心而已。于是我跑到妾面前,问:“我与那个徐公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我听了,心里兴奋不已。第二天,外面有客人来,我便问他:“咱跟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你美。”我听了,特别兴奋。过了一天,徐公来到我府上做客,为前天嘲笑我一事赔礼道歉,我很高兴。我仔细打量着这个既是敌人又是朋友的客人,我突然大彻大悟了,徐公的确是仪表不凡的美丽人物,一个拿破仑式的英俊人物。徐公以为我还在生他的气,一个劲地鞠躬,诚恳地说:“邹兄,别生气了。”我赶忙回口:“别见怪。我早已原谅徐兄了,徐兄请回吧。”送走了徐公,晚上睡觉时思考着这个问题:“妻子说咱美,是偏爱咱,妾说咱美,是害怕咱,客人说咱美,是有助于咱。那么,我们的这个国家也不正是这样吗?”于是,第二天我决定去拜见威王。威王正在听赵本山先生的相声,正听得津津有味,不愿接见。我对皇宫的门卫说:“传大王,说邹忌有要事请见,十万火急,不可怠慢。”门卫按了一下威王的电话号码,一阵“嘀嘀”声后传来了威王熟悉的声音:“邹忌,你进来吧。”这正是我所要的答案,对门卫千般万谢,送给他一个棒棒糖后,我快速地朝王宫走去。我拜见威王,威王对我既感到恼火又感到爱惜,我对威王说:“大王请息怒,让臣为您说件有趣的事情吧。这件事就发生在咱身上。我与徐公前几天比美。被徐公嘲笑。我很恼火,回家问妻子,妻子说我美,问妾,妾也说我美,问客,客也说我美。其实,我并不美。妻这么说是因为偏爱我,妾这么说是害怕我,客人这么说是为了讨好我。国家也是如此,现在齐国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多座大城市,宫中妃子没有不偏爱大王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民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可见,大王被蒙蔽了。同理,大王喜欢赵本山的相声,因为他使大王心情愉悦,大王何不将这种快乐传给全国人民,让人民共同分享呢?”齐威王听后,对我赞不绝口,连连说道:“我明白了,我知道我该怎样做了。”于是他把秘书叫来,向全天下下命令:“全国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授予上等奖赏;用书信劝谏大王的人,授予中等奖赏;能在公开场合议论被齐王听见的人授予下等奖赏。”命令刚刚下发,许多大臣前来进谏,皇宫里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来劝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话可说了,威王认真听取,最后直到没有可以发表意见的人了。这时,齐国的这些开明政策,使国家繁荣昌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举国上下,处处充满了欢笑声。周围的燕、赵、韩、魏国听说后,都到齐国朝拜,记者、新闻媒体一时把我和齐威王炒得很火,齐威王还上了《纽约时报》影响全球的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行列,齐威王高兴得不得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新任总统奥巴马不远万里跟齐威王通了电话,向齐威王讨教如何使国家振兴的方法,齐威王心里像吃了块蜜似的,甜得不得了。齐国在我邹忌和齐威王的精心治理下,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齐国成了东方的一个大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可谓战胜于朝廷。1200字以上
-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纳,接受。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二、正音。邹(zāu)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三、解释下列实词。1、邹忌修八尺修:长,此处指身高。2、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3、朝服衣冠服:穿戴。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5、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6、孰视:仔细地看。孰,仔细。7、私我也私:偏爱。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实在,的确。9、今齐地方千里方:方圆。10、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11、王曰:“善。”善:好,对。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13、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14、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间:间或,偶尔。)15、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寡人:君王自称)16、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17、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18、皆朝于齐(朝:朝见,朝拜)19、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上,比得上。19、朝服衣冠,窥镜(窥镜:照镜子)20、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认为我美。21、寝:睡觉。四、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五、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六、一词多义1、修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2、朝A皆朝于齐朝拜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C、朝服衣冠早晨(zhāo)3、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4、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七、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八、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九、成语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意思是门前和庭院里如同集市。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十、对联①邹忌设喻讽谏以小见大威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②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③思君王治乱邹忌推己及人勇纳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④只知偏信言路窄善于兼听眼界宽⑤勤思方知言中弊善想才晓智叟不智十一、文章主旨: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才能富强。十二:段落大意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十三:问答题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答: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答: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10、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答: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答: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答: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1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答:A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B、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14、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16、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答: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作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18、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答: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19、“朝服衣冠,窥镜,问妻”这三个行动表现出邹忌什么样的心态?答:自觉其美,颇有炫耀之意,20、“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动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心理?答:其妻的过分赞美之词和徐公是齐国著称的美男子这一客观事实,使他反而不敢自信,说明他尚有自知之明;于是有“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为.这正是他很想胜过徐公,又怀疑不如徐公的心理.21.当徐公来时,邹忌当面孰视之,发现不如徐公美,还不甘心,又窥镜自照来比较,更觉得弗如远甚,这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精神?答:不肯盲目自信,事必躬亲考察的求实精神.2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答: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23、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答:一.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二。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右……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24、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答:国君必须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革除弊端,振兴国家。25、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什么样的的一个人?答: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26、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要经常听取他人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错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十四、开放性试题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答: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答:“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答: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答: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答: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达到“大治”的原因是:首先有邹忌这样的大臣能为国家的命运思考,并巧妙地讽谏君王,指出君王的错误。同时有齐威王虚心纳谏,重赏进谏者,努力改正错误。这样,国家的兴旺就不是难事了。启示:说话要讲究技巧,看场合、看对象,对于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努力改正。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答: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答: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10、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11、《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答: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12、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进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答:(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魏征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说明,要想劝谏成功,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有敢于进谏的勇气,还需要臣子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同时也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采纳正确建议,从谏如流.)13、文中的邹忌由“比美”之事想到了国君受蒙敝的严重性。生活中的哪些小事也引起过你的思考,你是怎样想的?答:由洗澡想到思想。心灵上的尘埃,要是不“清洗”,人就会变质。1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本文的内容对于今天来说有哪些现实意义?答: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分析问题。直言讽谏。齐王纳谏,能取信于民。15、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是,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答: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从中我们应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16、纳谏除弊有何现实意义?答:从领导者来讲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从劝谏者来说要讲究方式方法,用便于接受的语言进行劝谏。17、谈一谈这个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答:现在我们仍然提倡纳谏除弊的做法,因为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民族才能繁荣富强。如果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那么这个国家、民族就面临着灭亡的可能。18、这篇文章对今天的为官者有什么教育意义?答:当今的为官者,在赞美声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迷惑;不要只听赞歌,要多听取不同意见,广开言路,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19、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怎样的启迪和教育?答:在他人的赞美面前,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要审慎对待他人的赞美面前,不要被他人所利用。要广开言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1200字以上 叙事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就改,则是明智之人。能倾听逆耳之言,历史上并不多见。唐太宗算是是一例,他没有杀魏徵在个乡巴佬,得益于皇后的枕头风。我认为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王了。讽谏帝王,批皇帝是要掉脑袋的。固然邹忌的奇才大智,胆大包天,直陈大王,值得佩服。但是并不希奇,历史上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丢掉了性命。希奇的是勇于纳谏的齐王,他不但没有杀邹忌,反而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下令群臣及全国人民,可以用各种办法,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胸怀。环顾我的左右,大官小官,有谁能够听听别人的意见呢。措辞稍不中听,小鞋就穿上了。可悲呀。我在给职工讲课的时候,说了这篇文章,大家都唏嘘不已,说社会进步了,当官的倒退了。篇二: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廖陈远最近我在《中国成语故事》中看到了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十分喜欢这篇文章,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叫邹忌的人问自己的妻子、小妾和客人,自己和城北徐公谁帅,大家都说他帅。可他真正见到徐公时,才知道大家都在奉承他徐公远比自己帅很多。然后他把这事告诉齐威王,平时不能只听表扬奉承的话,而听不进批评的话。威王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下令天下人都可以给他提建议,都有赏,于是齐国就慢慢强大起来了。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只喜欢听表扬,而不听批评,就肯定会飘飘然、自以为是,所以得把这两者相互均衡一下,才是最好的。我曾经读过一篇寓言,说:齐国有一个国王,他有一把三石重的弓(大约一百八十斤)。可他手下大臣为了奉承他,都说他这张弓重九石(约五百四十斤)。他的箭术不怎么好,可他手下的大臣为了奉承他,都说他的箭术堪比后羿。所以齐王到死都以为自己能拉九石的弓,箭术比后羿都要厉害。所以,人们不要只听表扬而不听批评。虽然好话好听,但也要有容纳批评的胸怀。篇三: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学完这篇课文,我对邹忌和齐威王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于邹忌,我敬佩他的谦逊,佩服他的勇气,在众人的夸奖声中,他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客观的亲自去分析评价他自己,他对于这件事情的理智的判断和睿智的分析,让我折服;另一方面,他作为一个臣子,敢于去逆龙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居然“逆”的那么精彩!自古以来,敢于直谏的臣子,许多都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比干被挖心而死,屈原被放逐……而邹忌,他仍然勇于去谏,而且又运用了他的语言的艺术,“讽”谏齐王,让我不得不为他的但是和睿智而喝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齐威王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君主,他知错能改的品质显得尤其可贵,他的宽大与风度,让我为他折服,当他受谏之后,利马就下令全国,要求国人面刺其错误,讽谤于市朝,无罪有赏,这种磊落的胸襟,让人心生敬意。纵观历史,又有多少君主能做到如此呢?商纣王面对进谏却炮烙挖心,周厉王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竟以止谤为喜欢,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串”,这么强大的反差,也难怪他们各自的结果不同了。我希望,现在,在21世纪,在以后,不要再有太多的讽谏了。篇四: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谁不爱听别人对自己赞赏的话?有些话语是出自说话者对你真实地欣赏,也有些纯粹只是好听的话罢了,却也能使你飘飘然,忘了自己是谁。翻开《战国策》,打开历史的长河,我的心落在了一篇名叫《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文里去了。古文的大意是这样的:邹忌身高八尺以上(184公分),容貌俊秀。一次他穿戴整齐,在照镜子。他问他的妻妾和朋友:“是我美还是城北的徐公美?”他们都说是邹忌比徐公美,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住在城北。过了几日,徐公拜访邹忌,邹忌仔细端详徐公,自觉不如。等徐公走后,他再照镜子,觉得相差甚远。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回想今天发生的事情。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为什么妻妾、朋友偏说徐公不及他美?思考良久,邹忌终于恍然大悟:“妻子说我美,是因为他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她害怕我,朋友说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第二天,邹忌向齐王请见,告诉齐王昨日发生的事情,并劝谏齐王要分清是非,不要被赞扬的好话所蒙蔽双眼。看完这篇古文,我沉思良久,突然发觉生活中,我看到了,得到了多少这样“赞扬”的话。回想起来,才知道大多数都是哄我开心罢了。有一次闲来无事,仿照古文写了一篇,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就发到了网上。大部分网友都说写得好,甚至还有一个网友说写的比古人写的还好。这句话使我差点没有飘上天花板。竟就认为我是骆宾王第二。可当我将我的“大作”和古文在一起对比时,我低下了头。我的文章怎能和古人的文章相提并论呢?这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啊!我这才明白。网友们看我是个小孩子,哄哄我就是了。有一次,爸爸的上司请客,我也跟着去了。一桌子人,爸爸的上司像一颗明珠般夺目,包括他的孙女。客人的目光没有不在爸爸上司和他孙女的身上的。有的客人说他的孙女漂亮、可爱,即使她不怎么漂亮、可爱。有人说他的孙女声音甜美,即使她的声音不怎么甜美。有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虽然好,但是却会让人听不舒服,但是,那些好听顺耳的假言假语,又有什么用呢?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你能够看得透吗?忠言逆耳与假言假语你愿听那种呢?真话,你听得到多少呢?所以,当别人赞美你时,你需要一双能辨别是非的眼睛,使你能认清自己。篇五: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近来工作挺忙的,思绪也跟着忙碌起来,甚觉脑子异常兴奋,在夜深人静之时,不觉读书兴发,随心翻阅《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使读了起来,过去多次读过此文,并在上面画了不少圈和杠,但仍未嚼透,现读起来颇有感触,其中体现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例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作者不仅把道理讲得非常透彻,而且学以致用。他使我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读书要读懂别人,首先要读懂自己,只有读懂自己,才能自知之明,也才能真正读懂别人。从文中得知,邹忌这个人还真是有点自知之明,自觉不如徐公长得帅,然而,妻妄却说他帅。邹“暮寝而思之”,悟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妄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一番自我省思,则很有自觉性和哲理性,在这一点上自觉不如,往往自以为是的多,自以为非的少,尤其是当人夸己时常常沾沾自喜,说明自己还缺少自知之明,没有真正读懂自己。邹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因妻妄和客人的赞美而昏昏然、飘飘然,而是看到了她们的动机和偏见。依我看,邹忌真正读懂了自己,正因为这样他才有可能读懂齐王。邹忌正是从评议闺房琐事入题,顺势向齐王进势,这也正是邹忌的高明之处。邹曰则“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庭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类,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进而使得齐王从邹忌不因他人奉承而不受蒙蔽一事中受到启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后,齐王听了邹忌的劝告,不因权势而堵塞言路,“悬尝纳谏”。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并没有读懂自己,何以不少人往往因别人的奉承而昏昏然,因上级的表扬而飘飘然。有的人听到一点恭维话便忘乎所以,而听到一点逆耳之言,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对于这些沉醉于阿谀奉承之中的人们,难道不需要用邹忌的哲理启蒙启蒙吗?!在一些公务人员中,有的人真的不如古人,明明知道自己身上的毛病,就是不承认,躲躲闪闪,文过饰非;有的爱吹不爱批,听到一点批评,便火冒三丈;更有甚者,有的仗势欺人,对敢于批评的人穿“小鞋”,甚至打击报复,这种人最终难免要垮台!篇六: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忽然就想到了与人提建议之难,给人提意见之难;听到别人合理化建议之难,听到别人意见之难。邹忌为了给齐王提意见,为了使齐王接受自己的建议,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挖空心思,处心积虑,他最终发现了一条既能让齐王接受自己的建议,又不致触犯齐王的好方法,就是用讽喻的方法,用自己的家事说国事,最终让齐王接受了自己的建议。邹忌是齐王的相,处于同一阶层,或者用通俗的话说,是同一绳子上的蚂蚱,是上了同一条贼船上的两个人,船翻了,谁也跑不了。面对战国时代各国诸侯虎视眈眈的形势,他了解齐国所存在的问题,他深知自己的重要地位,也深知自己的处境:必须富国强兵,自己才能坐稳相位,永享富贵;否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但跟齐王提意见,无疑于老虎头上蹭痒,有极大的风险。邹忌是非常聪明的。比干剖心,伍子胥自尽,屈原被逐,终投汨罗江而死,和氏献玉而被刖足,韩非子作《说难》。这些人用心不可谓不忠,但却结局悲惨。尽管所处的时代可能不同,但相似的事情,当时的社会不可能没有,他不会不知道,也不可能想不到。所以他必须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最终他成功了。齐国国富兵强,战胜敌人于朝廷。他成功了,齐国国富民强,他坐稳了相位;齐王也成功了,齐国国富民强,“战胜于朝廷”。但另一个国君就没有这么幸运,他就是宋昭公,据他自己说:“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卫之人无不曰:‘吾君丽者’。”终至于丧国弃家,到了边境才明白过来,但为时已晚。他身边没有邹忌,邹忌是一个明白人,他懂得自己和国家的关系。如果邹忌是一个与齐国与齐王毫不相干的人,他会这么做吗?别人的是非成败与自己毫无干系,给人家提意见是为了别人好,但人家并不一定领情,况且在生活中一听到别人说自己的不是就暴跳如雷的人多了。给别人提意见虽然没有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风险,但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却惹得别人暴跳如雷,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呢?吃饱了撑得!何必呢?另一个方面,为了给一个与自己毫无干系的人提意见,为了既不触怒对方,又让对方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见而挖空心思、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划得来吗?由此,许多人不愿给别人提意见;由此,许多人听不到别人的意见。我们的汉字中“龙”与“聋”同音,是不是就是告诫统治者要注意一些问题呢?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多少“龙”变“聋”最终变成虫或者变成红烧鲤鱼的事情呢?当然,也可能有一些人能力特别强,能够独当一面,处理很多事情,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一个人的见识必竟有限,他虽然能够正确处理很多事情,然而却不可能在处理所有事情的时候都面面俱到,都考虑得非常周全,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以即使能力特别强的人仍然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全面认识,全面分析,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于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意见,就成为我们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如何对待别人的意见呢?我觉得:第一,对于给自己提意见的人,不管人家提的意见对不对,都应该虚心听取,都应该表示感谢,人家并不是吃饱了撑得。这样就让人有了成就感,这一次虽然没起到好的作用,但下次,他有什么好的建议,他还会毫无保留、慷慨大方地告诉你的;第二,对于给自己提的意见,不管是发自肺腑的,还是别有用心的,自己都应该认真对待:自己认为有道理就认真接受,没道理就一笑了之。另外,还可以从反面去理解,反思自己的不妥之处。要知道,有时候,你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让别人刚张开的嘴巴闭上,永远不会再对你说一个“不”字,你就再也不会听到一句逆耳忠言了。因此,当别人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时,我们大可不必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只有这样,我们所做的事,才能做得更好,更完善。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美国一个州的州长给一个在美国访问时对他们道旁绿化植物提出建议的但是现在已经回国了的我国的公民表示感谢,并向他解释为什么不采用他的建议的理由。我们难道不能思考一下美国的发达和这件事的关系吗?什么是群策群力?我们往往仅仅挂在嘴上而难以落实。我们不崇洋媚外,不学习美国人,难道我们不能学一学我们的先人吗?我们的政府领导尤其需要像齐王那样做,因为,个人不接受正确的意见,害的仅仅是一个人,而一个政府领导如果不接受正确的意见,受害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人了。这一点对于政府领导很重要,反过来对于一个人来说怎样呢?政府领导犯了错,有人替他承担后果,我们犯了错,谁替我们来“付帐”呢?不是吗?1200字以上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