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值得传承
“表弟,我们去七宝老街看看吧!”我兴高采烈地喊道。“好吧。”表弟漫不经心地回答。
话说呀,我这个小表弟刚从国外回来,因为长期生活在国外,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而我这一次带他去七宝老街就是为了让他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到了七宝老街,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浓香、炸豆腐的异香、烤龙虾的鲜香——小表弟一下子被美食街的美食吸引了,饿虎扑食般,箭步冲到摊前。片刻后,两大碗臭豆腐和三串烤肉下肚。看着小表弟大快朵颐的样子,我不禁疑惑:为什么表弟只对中国美食感兴趣,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
漫步木桥,悠扬的笛声传来,会吹竹笛的我分辨出那是一首《彩云追月》。“仙人驾五彩祥云奔向月宫,浩瀚夜空景色迷人,华丽月宫令人神往……”我向表弟描述着这首曲子。“不就是一根竹棍么?有什么好玩的?”听着小表弟满不在乎的话,我略微有些失望。
循着笛声走近,一位穿汉服的少女俏然于眼前,芊指轻舞如玉,朱唇微启如樱。笛声很有穿透力,在小桥流水间扩散,时而呜咽,如游子思念远方的亲人;时而哀怨,如战乱时诗人颠簸流离……我不由想起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老板娘看我听得入迷,递给我一根竹笛,示意我一起吹。于是我和吹竹笛的少女合奏了一曲《南泥湾》。清朗的笛声,衬上背后湖中的亭子、开得正艳的荷花,真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小表弟呆呆地看着,沉默不语,仿佛沉浸在笛声中。我想,他一定被笛声迷住了吧。一曲终罢,小表弟意犹未尽,翘着大拇指赞叹道:“真美!一根小小的竹笛,却能奏出如此美妙的乐曲!”我有些得意:“竹笛属于江南丝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沿着青色的石板路往右一转,就听到有人在喊:“看皮影戏喽!”小表弟饶有兴趣地顺着声音看去,只见一个台子上立着一层薄纱,薄纱后有两个“人影”踩着鼓点走近并且翻着跟头打斗起来。“表姐,你看,你看,有两个‘影子’在打架。”看到表弟如此感兴趣,我不由地笑着:“这是皮影戏,是把一个个皮子做的人物剪影如同控制木偶一样用几根线和木棍牵着,再通过灯光将影子映在薄幕上,演出一些戏剧。”鼓点响起,两员大将一人拿长枪,一人耍大刀,“乒乒乓乓”缠斗在一起,刀挡着枪,枪架着刀,斗了几个回合不分胜负。小表弟目不转睛地看着,忽听幕后大喝一声,持枪的将持刀的掀翻在地。小表弟不由吆喝道:“好!”
操纵皮影的艺人笑呵呵地走出来,给我们展示手中的皮影。几位艺人轻轻摩挲着皮影,缓缓给我们讲解皮影的制作过程、操作手法,随着线和木棍的牵拉,皮影在艺人们的手中仿佛活了一般,大到翻滚、跳跃,小到抬头、挠耳朵,各种动作惟妙惟肖。“好有艺术感,皮影戏真是一门艺术啊!”我不由感叹道。小表弟听了,频频点头:“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吧?”我理所当然地点头。
暮色西沈,夕阳在天边留下一抹水红色的光带,一大一小两个孩童的身影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问表弟:今天有什么收获?表弟挠挠后脑勺,说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如一座宝藏,里面的东西很美。”“是啊,这座宝藏应该被细细地挖掘,更应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欣赏,这里包含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智慧。现在我们把它保存保护下来,是一种美的传承。”小表弟听了,若有所思。
过了些天,小表弟又随父母到了国外。意外的是,他给我发了一条长长的微信:那是一组我们游览古镇时他拍的照片,每张照片上都写着一句话——美,值得传承!
我的爷爷爱钓鱼
我的爷爷是个钓鱼爱好者,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去钓鱼。
一天,正下着小雨,爷爷又要出去钓鱼了,我妈劝爷爷说:“爸,你不要出去钓鱼了,会滑倒的,再说,这天也钓不到什么鱼。”爷爷不高兴地说:“没事儿,这天正是钓鱼的好天气,你不懂!”爸爸也劝爷爷说:“你儿媳妇说的没错,我们是在关心你。”爷爷还是不听劝,哼着歌走出了家门。
傍晚,爷爷提着他心爱的黑桶回来了,并激动地说:“今晚我们可以喝鱼汤了!”爸爸以为爷爷钓了很多鱼,就走过去看看,然后笑着说:“呀,怎么才钓了这么一条连拳头大都没有的小毛鱼儿呢!”爷爷没有说话。
放假的第一天,也是下着大雨,爷爷又要出去钓鱼了。他拿着钓鱼装备和雨伞准备走,我说:“爷爷,我也要出去钓鱼。”爷爷说:“行呀!”于是,我就和爷爷一起出门了。
一路上,爷爷跑得很快,脸上露出焦急的表情。我问爷爷:“爷爷,你为什么跑这么快?”爷爷笑着说:“再晚一会儿,鱼儿就没了。”
到了钓鱼的地方,爷爷快速地架起了装备,把鱼钩甩进了池子里。我也不能落后,学着爷爷的样子钓起来。可是,等了好久,我一条鱼也没钓到,看爷爷那边已经钓了好几条了,我想:肯定是我的方法不对,于是,我就认真地看爷爷钓鱼的动作。只见爷爷挂了鱼饵往河里一扔,就安静地坐在那。过了好大一会儿,鱼儿上钩了,爷爷熟练地一抖竿,再用力向上一提,就把鱼儿钓了上来。原来,爷爷用的是“忍耐术”。
回到家里,爸爸看到桶里全是鱼,高兴地说:“今天可以喝鱼汤,吃鱼肉了!”爷爷笑了。
爷爷钓鱼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学习就要像爷爷钓鱼一样,要有耐心。
相关推荐
-
传承说到传承,我就会想到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的身世十分平凡,相貌也十分普通,但是在我眼中,他传承给我的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信念。初入新居的第一个傍晚,晴空万里。天空中的晚霞好似跳跃的光辉,从地平线上浮动。这时,一个浑厚的声音打破了傍晚的宁静:“磨剪子啦——”声音越来越小,可是带给我的震撼却久久不能消散。如此现代化的都市中,还会有人传承这门古老却快要消失的手艺吗?在随后几天,这个声音总是如期而至。每当听到这深邃而又沧桑的声音时,心中总会感到一份充实与慰藉:原来我们现代化的城市中,还有一位坚持传承那份古老行业的人。一天傍晚,家中的剪子恰好钝了。我一听到他那熟悉的声音就飞奔下楼。迎接我的是一位和蔼的老人,推着一辆“上海永久”吱呀吱呀地走来,“小朋友,来磨剪子?吗”说完便接过我的剪子,端详了一番后,慈祥地说:“用到这么钝才来磨呀?”,我不好意思地说:“我家的剪子已经用了好几年。”只见他将剪子拿到一块磨平的粗砂轮上先磨去经年的铁锈,再用砖磨细细打磨。最后用一把小铁锤在铁砧上敲敲打打,从剪刀尖刀刀刃再到螺栓。此时的剪刀已经寒光闪闪,锋利无比了。望着老人一丝不苟的神情和专注的眼神,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这门即将失传的手艺他是如何学到的?他为什么选择了这门的职业来传承。老人看我久久不肯离去,一直围着他专注地看,老人忙完了手中的活以后,向我诉说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他的祖上都是磨剪子的,磨剪子是一门技术活,那个年代会这种技术的人在县城中很受人敬重。他的祖上去世之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后人学会这门手艺,这样后人们就不必担心吃饱穿暖的问题。但是,随着现代化地发展,越来越多机器出现让这个靠手艺吃饭的家族走向了没落。他忽然停止了,那份寂静就好像世界只剩下了我们一样。良久之后,他缓缓开口:“我来把这门手艺传授给你吧,因为我也快…”又是一片沉寂。就这样,我成了老人的“徒弟”。他兴致勃勃地讲着这门手艺,他脸上那岁月雕琢的痕迹掩盖不住那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一遍又一遍为我演示着繁琐的细节,记住“磨剪子其实比较枯燥,一连几个小时站那儿,在粗砂轮边上一遍遍地打磨,也会焦虑,怕做不好。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听起来很好,实行很难,而日子的功劳和造化便在坚持之间呈现。”老人又继续跟我讲:“日复一日地打磨工具,修炼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不仅知道怎样做技艺,更知道为何而做的匠人,匠人精神终究不过是这样一句话:给时间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间。”我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牢牢记住了上面那段话。老人眼睛里散发出明亮的光芒,因为他知道,这门手艺已经传承了下去。聆听了老人的教诲后,我面对着夜空思绪万千。现代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下,没有耐心脚踏实地奋斗了。然而这位老人却能够因为前辈的嘱托而坚持自己那份淳朴的信仰,实在值得敬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因为从老人身上我不但学会了这门手艺,还从他身上传承到了许多匠人精神的品质。每当夜深人静,我总能想起老人和他那辆吱呀吱呀的上海永久。老人的嘱托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吱呀吱呀---”的声音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而那就是传承的声音,这声音令我刻骨铭心,永生难忘。1200字 初二
-
传承夜幕降临,刚刚从学校训练完,走在回家路上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一步步走着。突然脚下被拌了一下,低下头,看见那散开的细细的鞋带,已经有些发黑。想蹲下,又想到肩上沉重的书包,便马上打消了这一念头。“姑娘!”一中年男子的声音响起。对陌生人略有戒备的我,一时加快了脚步。但那声音似乎紧追着我。“姑娘!”又是一声。好奇心使我回了头。“哈,鞋带开了!”一男子向我这边走来,边指着我的脚。“嗯!谢谢!”我有些不好意思,小声咕哝一声。那人一下子停住脚,一脸严肃,“孩子,不要谢我,这本是人与人之间最正常的事啊!但是如今……哎……”风吹过,那陌生人头上的几根白发随风飘着,略显憔悴,但那双眼又是那么厉害,似乎要把这几句话注入我的骨头里,说完,他又叹了口气。不知怎的我一时满脸通红。走到路边,蹲下,系上,抬头,那人已消失在人海中。这就是一种以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的小善举吧!或许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进被深深地打动了。会不会他也曾接受一个陌生人的帮助,而当时的他根本不在意?会不会,他也是过了数十年,历经了人世的冷漠,才蓦然明白那小善举的温暖?他是期待我传承的,我也决定传承。从此,我慢慢学会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别人。一日中午,天气虽不寒,却下了些雪。我同朋友一起绕着学校走。在墙角处,我们发现了一小点绿色,低头,那原来是一张饭卡。拾起,那是一个外班的女孩。由于都不认识,走了几趟,才找到失主。她一脸惊讶,似乎为他自己的小过失而略有歉意吧。那羞红的脸颊又让我想起了原来的我。她向我道谢,我笑笑“小事而已,没事!”我仅仅也只做了一件小善举。或许说,传承。善举的力量真的很大。但愿那位不知名的陌生男子从心中感到欣慰吧!也希望那外班女孩能有所感而选择传承。“姑娘!”依然回响在我耳边。“传承”一词,看似很小,但也有很强的力量,足以温暖人心。或许,只有体会了才能理解“传承”的力量吧……感谢您,陌生的中年男子……750字 初二
-
传承中华文化如一方艳丽锦缎。起初时,不过裁成襦裙曲裾以蔽体;再后来,针针线线缝纫凤冠霞帔;到现在,机器制作汉服针脚缜密。从日常所需到风靡一时,再到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汉服的千年历程,更是中华文化的一场浩荡的传承之旅。既是传承之旅,那么我们又该传承些什么?是单纯的玲珑服饰?或是字字珠玑的云锦天章?抑或是落笔行云的书法?我想,这三者都有,而有都不是全部。纵使布衣,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生于两宋之交,杭州湖畔粉饰太平,吴侬软语歌舞未休。多少年来,他夜夜梦见铁马踏冰河、为国戍轮台。奈何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满腔热血和出色才干埋没在红尘莽莽中,无处寻觅。而今我们读到他的诗句,读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时,不禁唏嘘不已——冯唐易老,峥嵘不再。此时我们读到的,何止是那只言片语?更多的,是诗人一颗赤诚而忠贞的心。每每读至此,不禁肃然起敬亦或是潸然泪下。目光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布衣白袍,衣袂翻飞,目光坚定而执着地凝视着中原方向。此时我看到的,岂止是一身布衣?更多的,是他眸中深切的担忧与无奈的愤懑。服饰需要传承。清兵入关后,汉服文化被侵略政策压制;近代以后,西方文化被国人争相模仿。从此汉服文化几近枯竭。“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在何处?就是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当人们有意识地去接纳、传承、发扬汉服,源头便活了起来,水也就源源不断继续流入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亦且如常日醉欧阳修主张推行新政以整顿吏治、匡扶社稷,因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屡次贬谪。纵使屡次被贬,他依旧心胸豁达,闲来无事时,赏“环滁皆山也”的四时良辰美景。旷达潇洒,随遇而安。被贬滁州两年后,欧阳修改任扬州知府。离别时分,官吏人民为他设宴饯行。彼时春光正好,花枝烂漫。他只念了句诗道:“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此时我们读到的,不是这通俗易懂的两句话,而是氤氲在他胸腔之间的旷达之气。此时搁下书卷,也仿佛看见了一个人影:一身官服,眉眼间皆是久经磨砺后的旷达潇洒。此时我看到的,岂止是一身锦缎官服?更多的,是他眉眼间的洒脱豪迈。诗词需要传承。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从“蒹葭苍苍”到“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们之所以在千年时光里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文字之美,更是因为他们的内涵之美。中华文化如一颗明珠。哪怕昔日蒙尘受难,只需稍加擦拭,依旧能大放异彩,照亮我们的心灵之路,也照亮中华文化探索之路!900字 初二
-
传承人生如书,识亦如读书,英雄和傀儡,永恒与陨灭,孰是孰非,评说在读者,时间做检验。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他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激励和影响了一代代青少年。很小的时候,总是听爷爷讲关于以前中华人民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自那时起,一颗想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种子便播种在我幼小的心中。不知何时爱上的书法,那一顿一转的动作,让当时的我魂牵梦绕。自从走进那间书法教室,我便觉得,我的未来,一定与那笔墨纸砚息息相关。教室里,清澈透亮的窗户,洁白干净的墙壁,空气中若有若无笔墨的清香,轻轻播放的音乐,一下牵住了我的心。可学习了一些时日后,我的字却还是不见长进。洁白的宣纸上赫然显现着几个毫无笔锋的字,厚重的墨汁,沾染了纯净的宣纸,亦沾满了我充满惆怅的心。侧过头,身旁与我同年级的同学握着笔,在宣纸上行云流水地书写着,淡淡的墨痕与纯白的宣纸亦相得益彰。我垂下头,略带沮丧地叹了口气。“想什么呢?”老师走了过来。我闷闷地说:“为什么别人可以写那么好,而我却事倍功半。”老师笑了:“不会想放弃了吧,写字,讲究的就是坚持与耐力。你若是沉不下一颗心,怎么可能写得好呢?你看,笔要这么握,你那样抓,是使不上劲的,每个笔画都要有笔锋,看,这样写起来会不会好一些?”一边说着,一边用笔在纸上略加点写,几个潇洒清逸的字便跃然纸上。我重又拾起笔,按照老师的方法,慢慢书写着。老师在一旁看着,不时还指导一番:“你这样是不对的,笔画都是浮在纸上的,中国人写字,讲究的是骨气,你若是这样软绵绵的,却是失了刚强。”我仔细揣摩着老师的意味,细细体味着。直到如今,从颜真卿的楷书到王羲之的行书,这些年来,我学习的不仅是书法,还有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那一个个潇洒清逸的字与宣纸的交融,每一笔都是艺术,在书法家灵巧的笔尖悄然绽放,像是旧时光的古典美人,一腔一调皆别有风韵。时光中时移世易,湮没了沙石与尘埃,而书法则是大浪淘沙后的稀世珍宝,闪耀中华。800字 初二
-
传承雨,细腻地在江南下着,下了千年万年。巷子里的青石板被那细腻的雨洗礼了千载万载,也变得光滑了。细雨是江南小镇的精灵,它在娓娓讲述着江南小镇的前世今生。清晨,姑娘们个个端着木盆,提着棒槌,在河岸边敲打着衣服,潺潺的水声与那棒槌的敲击声合奏成绝美的旋律。纯朴的姑娘们在河边浣着衣衫,时不时传来一阵笑声。旭日渐渐升起,巷子里传来了自行车铃铛的声音。巷子口,有一位中年妇女正卖着刚出笼的包子,她纯朴的笑容为每一个路人都送去了一份温暖。是啊,在这儿,在这江南小镇,散发着的是那现代都市久违的乡土气息,它是江南特有的文化,它就传承在那一张张纯朴的笑脸上。中午,细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似乎江南和雨是分不开的!空气里是熟悉的炊烟的味道,还夹杂着泥土与雨水的腥香。漫步在这青石板铺成的小巷中,粉墙,黑瓦,是江南的主体,它掩映出的是一份宁静,一份让人不忍心去打破的宁静。撑起一把油纸伞在巷子里慢慢地走着,走过每家每户的门口,倾听每家每户的故事。江南的人家是热情的,是没有一丝额外企图的,他们可以为你一个外乡人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与你拉上一夜的家常。穿过了一条小巷,便会觉得恍若隔世,经历了千年一般。江南的雨依旧在细腻地下着,它传承着江南最淳美的文化。傍晚,细雨笼罩着江南,河岸边杨柳扶风,轻柔地舒展着身姿。家家户户都把东西搬进了屋里,渐渐地可以看见,窗户里慢慢有了一圈黄晕。天渐渐黑了,万家灯火,四周一片静谧,河畔有时还会传来一阵摇橹声。独步小桥,河水潺湲,这时你可以想见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了!小桥,流水,人家。夜晚的江南就是这么恬美,这么安详,带给人无尽的遐思。河水是江南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它将江南安闲的情韵从古流到了今。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间,你是否也应该卸下包袱,漫步这江南的小镇,心如止水地感受一下传承千年的闲适。河面上又荡起了那一阵阵橹声,它荡过了万斛天光,从遥远的秦汉而来,传承着那一份份最质朴的文化!700字 初二 散文
-
传承走过大桥,绕过街头,跨过马路,径直走入一条古色古香的巷子里,看到的是错综有致的青砖古道,听到的是千百年来未曾断绝过的炒菜声,闻到的是一阵令人心旷神怡的香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广式粤菜古巷。作为一个出生在广州的异乡人,从小对广州这个第二故乡便有着浓浓的情怀,或是流连忘返于充满韵味的老城区,感受着那千年古城的底蕴为我所带来的震撼;或是来到广州塔旁,瞻仰着这一人类无与伦比的奇迹。广州,这一古老而又厚重的名字,令我着实念念不忘!而在我印象中,令我最感兴趣的非粤菜莫属了。同样的颜色,不同的调味,不一样的味道;同样的菜谱,千奇百怪的做法,眼花缭乱的菜式,精妙绝伦的造型,加上令人赞不绝口的美味,简直就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妙作!我坐在巷子店旁一角,一边品尝着热乎乎的菜肴,一边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细品着“天街小雨润如酥”其中的韵味,有点望乎所以然……透过淅沥的小雨,望着远方渐行渐远的游人背影,心中似乎多了一丝惆怅与几份沉重,这到底是为什么?四周渐渐散去的食客令本不热闹的老店更增添了几分冷清,看着落尘的香台与墙壁四周的蛛蛛网,或许只有那镀金的桌角边及门口招财进宝的石雕才能演绎着这里繁荣的过去。看着店主那落单的身影与微白的鬓发,我的心不禁更攥紧了几分。远方那若有若无的迷雾,让我陷入了沉思:“粤菜的未来路在何方?”我不禁走上前问道:“伯伯,请问您家孩子多大了?他也会做粤菜吗?”他微微一笑,却含着几份凄凉与无奈,说道:“现在的年轻人总搞些花里胡哨的把戏,不喜欢做实事,也怪我没教好他,我这一门祖传手艺可能就要失传在这一代了。”说完,他哽咽着转过身迷茫地看着远方……看着眼前的美味佳肴,我再也无心咽下,内心充满了遗憾。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绝妙的技艺,均被时间这一无情的巨兽吞噬。无数艺人们心血的结晶,难道只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或在博物馆里,作一个冷冰冰的文物吗?不,不会的!我拿起手机,将这一老店拍了照并署了文,名为《拯救粤菜》发到了一个美食网站。第二天,我惊奇地发现有很多人点赞,并评论道:“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将其发扬光大!”我心中不禁掠过一丝感动与欣慰。原来,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人一直在关注着粤菜这一古老文化的发展与延续。时隔数月,我再次来到这一老店,这里比之前热闹多了!不经意间我发现店主旁多了一位年轻人,总是带着一丝腼腆、淳朴的微笑,而店主则一边炒菜,一边与顾客们谈笑着,而这次他的微笑中多的是一份安心与欣喜。间歇间,店主走到我身边笑着说:“孩子,欢迎再次光临!”我微微一笑并道谢后,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放在嘴边,感受着那舌尖上的美味,而那食而不腻、沁人心脾的清香从我心头掠过,从这一百年老店旁飘过,笼罩在广州这一千年古城的上空,缓缓散去……“老板,给我来几道粤菜。”我抬头看到店里食客们是络绎不绝,店小伙从店主那里接过汤勺,挥洒自如地打点着店面,店主脸上也露出了舒坦且满足的笑容,老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并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我不禁在想,也许这就是古老文化的传承吧!中国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广东从粤菜重要发祥地,到中国厨师之乡,再到世界美食之都,中国饮食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粤菜王府、京基百纳”,这些经典文化遗产是我国艺术宝库上的璀璨明珠,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我想,肩负着弘扬岭南饮食文化的粤菜古巷潮起潮落的过程,无不诠释着古老文化的传承。1200字以上 初三
-
值得【值得】黄善越有那么一件事,虽曾让我摇摆不定,最终却让我觉得无比值得。那是我上完课的一天中午,我独自坐地铁回家,形形色色的人群拥挤在我的身旁,回家路漫漫,而我就在观察着流动的人群。一个腰板笔挺的中年人,梳着油光发亮的偏发头,白色的衬衫紧绷在他略微发胖的身体上。他或许嫌热,卷起了他的袖口,露出那白白胖胖的手臂。一看就是个沉稳老实、事业有成的人。他刚巧得到了个座位,坐在我对面。一个女人走了进来,她打扮得十分新潮,头发全盘在了脑后,脸上亮亮的,或许早上涂的化妆品,被炽热的阳光给晒化了吧。她穿着牛仔裤,蹬着高跟鞋,大包小包的,赶紧找了个位置就近坐了下来,掏出镜子,擦擦汗,补补妆,一看就是个紧跟潮流的女人。而坐在我身旁的,是对小情侣,那男生看上去很阳光,穿着一件动漫短袖衬衫,那女生靠在男生的肩膀上,但那男生似乎毫不在意,依旧淡定自若地玩着手机。这时候,我看见一个老头从门外挤进来,拎着一点蔬菜,还带着他六七岁的小孙子。老头额头上亮晶晶的,挂满了豆大的汗珠,正使劲儿地往下滴,但那老头也顾不了了,找了扶手,握着,随着地铁的摇摆,也摇摇摆摆地站着。我实在不想放弃坐了这么久的座位,磨磨蹭蹭地指望别人能让一下。那个沉稳的中年人还是那么沉稳地发呆,那个新潮的女人仍然在补妆,那对小情侣仍然在旁若无人地谈情说爱。我坐不住了,“腾”一下站了起来,一道鸿音划破了这个寂静的车厢:“请坐!”“谢谢!”我就这么放弃了我的座位。不过,我却没有半点遗憾。因为,这很值得!【值得】胡正心“你认为你这么做值得吗?”爸爸在一旁疑惑地望着我。我默不作声,只是静静地看着鲜血淋漓的伤口出神。这是一个四月的星期四,天很蓝,能清楚地看到江中间的江心洲。天边,几朵纯白的云彩悠悠地飘过来,飘过去。渡江纪念碑上方,几只威武的雄鹰,伴着几只风筝一起在空中翱翔。球门周围站满了人,今天,19班与10班将在此展开搏斗。球员已经在场上就了位,比赛在一声轻脆的哨子声中开始了。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了好一段时间。上半场结束,我们暂时以1:0领先。下半场才开始不久,对方一队员一路突破到我方底线。当时,形势紧迫,我方防守队员加上我一共才两名。然而,对方却有三名进攻队员。这时,对方一脚蹚大了。机会来了,我这时完全可以将其铲出边线,但是,与此同时,我的膝盖也必定会遭到重创。我没有犹豫,一脚就下去了,当然我的膝盖也和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于是,此刻,我在医院,包扎着鲜血淋漓的膝盖,面对爸爸不解的质问。我抬起头来,看了看爸爸,坦然地说:“值得。”他听到我的回答,先是一愣。两秒钟后,他笑了,说:“那既然是这样,我也不说什么了。”他转身离开了。我又低下头看了看伤口,是啊!我为什么要为此受伤,这真的值得么?我到底为了什么?为了球队?为了班级?为了装酷?好像都不是。我思索了半天,想不出一个答案。反正,这就是值得!有时,一件事是否值得并不需要理由,只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本能!【值得】袁伊凡我婆婆从我记事起,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利益主义者——小时候是富商家小姐。出生就沾染了商家的气质:万事利益为先。她长大后继续做生意,眼底总是有那么几缕精光。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做任何事之前,先考虑是否值得……”然而我妈竟没受她的影响。是一名自由主义者。我也随我妈,也是自由散漫的。从小到大,见到婆婆的做事,也会觉得跟自己的价值观不同,很不好交流。外婆年纪越来越大,嘴也越来越“毒”。记得8个月前我刚开始练小提琴。婆婆就像是广播一样絮絮叨叨,从早上说到晚上:“现在初中还加一样乐器,你够闲呀!”“你妈也是,多大的人了还任由你乱来”“天天这样都吵死了”……如此等等。说来说去,就是她认为不值,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钱财,还不一定有回报。她认为做这件事简直是疯了,再加上我技术不好,拉琴如锯木,她也就越来越烦躁。我页不管她,仍我行我素。我和她之间的冷战不到3个月。为何?她病倒了。因以前长期生活在阴冷的地方,关节炎愈发严重,终于有一天,她腿疼到不能下床了。于是婆婆只能一天到晚坐在床上。我也惊奇地发现,她身上的“戾气”少了很多————-她不再絮絮叨叨,安静多了。她也很少再说“值得”这俩字,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继续练琴这种“败家”行为。一个完全的“值得”主义者变化这么大,我甚至有些不安了。但是她真的安静了,静静地看电视,静静地听我练琴,也几乎与“值得”二字绝缘。直到有一天,她不顾自己的腿疼,硬是趁我上学时跑到洪武路的琴行,帮我买了新弓和松香。她买的松香是一块边角料,但我一直没告诉她。我红着眼睛问她一个无比熟悉的问题:“婆,您这样值得吗?”她坐在床上背着夕阳对我说笑:“哪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你开心就好。”是啊,哪有什么值得不值得呢?这都是爱啊!【值得】张瀚天邻居家的老大爷安然离世了,而他生前那场旅程却使他的人生变得小有精彩,无留遗憾,正如临终前口中那句“值得”,恍然变得真切而又遥远。两年前,他们家传来噩耗,那位老大爷被查出恶性肿瘤。那几夜,常传来不绝的哭声,凄凉而凝重。家属四处寻找熟人,为求一位技术高超的大夫,做一场成功的手术。但刚住进医院半天的老大爷,坚决取下管子,离开了医院。在家呆了不到半个月,便听说已经到了境外。后来听别人说到他的旅程,基本是坐在轮椅上被推着走的,只是少数时候被家人们扶着两臂下来走两步。这旅程,对于一位未曾走出国门的临终老人,是多么精彩。但回首那本能被延续的生命,和医院里未能发挥作用的机器和管子,又让人在是否值得的问题上深深叹息。在这场旅行中,他走到了除南极洲外每一个大洲,走到了五个世界奇迹……老人去世后,他的女儿住进了这户房子中,上次遇到她,得以见到一张老大爷的照片,照片中的老大爷坐在轮椅上,伸开他无力的手臂,如同抱住了比萨斜塔,那是多少照片中人们常用作玩笑的姿势,但在老人灿烂的笑容中,又有多少的热爱,又有多少对这个世界的不舍。他的女儿平静地说,老大爷每次回到家,总是将那些照片装进一本本相册中,然后写下“××××年××月××日,游×地”,然后独自品赏,他常说,这下,我这辈子也是值得了。那终究是一场有尽头的旅途,但在旅途中的一分一秒,一点一滴,都是他用医院里各式延续生命的药物换来的,然后郑重地在两者之间划了一个小于号。曾经抉择过,曾经享受过,这样也就值得了。【值得】李欣妍仓鼠小灰灰在我们家住了一年多了,原本小小的身子也养得越发圆滚了起来。不过最近这孩子似乎是吃苹果吃着凉了,粪便都变成半液态状,成天躲在房间里昏睡着不出来。我急呀,不由分说把它从房间里捧出来握在掌心,却只见它半睁眼睛立着,嘴边的胡子都耷拉下来。我一次又一次轻抚它身上那层细小的绒毛,这才发现它似乎在颤抖,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可能快要失去它了,眼泪汩汩地流出,一旁的妈妈很惊讶:“呦,哭什么,多大了还为一直老鼠哭,值得吗!”很难说,一只养了一年多的宠物鼠对于一家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不知情的人也许安慰起来不过是一句:“一只仓鼠嘛,死了也没事,再买一只就好了。”近五百个日夜的陪伴,每一个清晨听到的跑轮咕噜声,每一个午后啃瓜子的咔嚓声,每一次晚上失眠听到的轻微的木屑翻动的声音都在脑中回响。有时候也会笑话自己,又不是第一次经历离别,怎么还这么难过呢?也会用妈妈的话问自己,值得吗?再一想,好像心软、泪浅这两点这些年来,从未改过。5岁时买了两只小鸡回家,它们成天除了吃就是拉,我每天喂食喂水,与它们朝夕相伴。却因为某个寒流来袭的夜里忘了给它们的盒子盖上布,第二天早上见到两具冻僵的小尸体。7岁时又买了两只小鸭,两个月后竟从未关的窗口飞下了七楼。10岁时养金鱼,喂太多给撑死了……好像它们的离开都是昨天的事,曾经伤心至极,发誓以后再也不养宠物。然而再见那双黑漆漆、可怜巴巴的小眼睛时,还是无力抵抗那簇虽小却异常柔软的情怀。是啊,因为贪恋你们的陪伴,所以必须去承受告别后的漫漫长夜。这不是值不值得,而是你敢不敢去爱。有人会说,离别这种东西经历多了就好了,会慢慢习惯的。但世界上就有那么一种人,他们就算经历了一百万次离别,每次面对也依然会痛得肝肠寸断,眼眶红红,然后拥抱取暖,再全身心去爱。所以,下次再见到有人抱着宠物的尸体大哭时,不要问他值不值得流泪,既然爱了便是干什么也值了,什么都别说,抱抱吧。【值得】王闵璐刚下完雨,泥土都被浸湿了,紧紧地粘住鞋子,走一步鞋上就带上不少泥土。父亲说这季节有一大片的花正要开,难得回老家一次,定不能错过。我只好跟着他后面,小心地避开拦路的杂草,在泥泞的小路上前行。我的裤子上不知名的小草越来越多,我试着掸了掸,不一会儿又粘满了小刺般的叶片。上衣不断地与树叶接触,染上了剩余在树叶上的雨水。到了,只见一丛大片的绿叶,不细看几乎无法注意到躲藏在绿叶之间的小白点。我看着自己一身狼狈,顿觉得不值。细细地看去,那些小花还不到我手指的指甲盖大小。它们的身体洁白,仅在花瓣的末端微微地泛着些淡黄。花朵三朵五朵地凑在一起,其中还有的还闭着花瓣,只看到洁白的一个小圆。不过细看下,有还未消散的小雨珠缀在花瓣上,透着洁白,却显得晶莹剔透。这一点一点的小花散落在碧绿间,好似漫天的繁星。我竟有些觉得这些小花实在是小巧玲珑,忍不住想要去摸摸这些花朵,但又害怕破坏了它们,犹豫了许久,终于还是没有伸出手去。可能是雨后的缘故,空气中弥漫着平时难以闻到的清香,好似是泥土的气味,又好像是绿叶的芬芳。这气味十分清凉,慢慢地呼吸便觉得心旷神怡。一阵清新的香气涌入我的鼻中,与刚刚的透明气味不同,这气味像洁白中带着点黄,让处于花海之中的我,愣了一下,又望向洁白的小花,它们依旧静立着。我又缓缓地呼吸,却再也闻不见那香气。不知那是风的捉弄还是我的幻觉,我身上又充满着雨后的清香了,但那花香好似又夹在其中,若隐若现。我极想再遇到那抹花香,却终而没有。我瞪着眼睛盯着点点小花,愈发觉得它们的美丽。看着,花香就好像漫进了我的脑海中。我身上的泥土、杂草、树叶帮着我溶进了雨后的气味中。这一路泥泞换来的这些芬芳真是值得。为了这般美丽,身上再多点泥土又有何不值呢?1200字以上 初三
-
关乎传承“老了,钝了。”借着玻璃瓦透下的光,他边用拇指试着刀刃边喃喃自语道,沉重的叹息中夹杂了无限的悲伤。这声音穿过在灶里噼里啪啦欢快作响的柴禾直直地击中了我的耳膜。我别过头,静静地看着他,看着站在一片氤氲中的他。水汽在他斑白的发梢凝成了一颗颗晶莹,阳光洒在他微微发肿的身体上,使本已佝偻的背脊越发显得佝偻。一片朦胧间,我突然清楚的意识到——他真的老了,老的就像他手中那把爬满黄锈的菜刀。其实,老去的何止是他,连同他一起老去的还有这红砖黑瓦的小院,还有这沉默无言的村庄。当廊檐的裂缝间探出绿茸茸的青苔,而夏天的葡萄藤仍是一片死气沉沉,当一把把锄头老得漆黑,老得像一个古董,而昂首挺胸的狗尾草早已吞尽了田野里最后一抹翠绿。我们回家的路已被荒草掩埋,脚下弯曲的水泥路通向远方,却通不向曾经的熟悉。我们都明白,当我们背上行囊准备远行的时候,村庄已在刹那将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擦拭的一干二净。所有痕迹,荡然无存。迷路了,所以回不去了,即便是他——一个浴着泥土出生最终也将伴着泥土永眠的庄稼人,也都回不去了,永远回不去了。他仿佛是急了——这高楼林立的城市在骨子里就不是他所认定的家,现在连朝思暮想的故乡也变得面目全非,那么哪里才是他的家呢?他开始背着手整天整天地在客厅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始终觉得还有些事情没有完成,但又说不清楚到底是些什么。只是有一种感觉,一种骚动,藏在血液里,隐于呼吸中,让他彻夜难眠。日历翻到了四月,他像是被注入了新的生命。某一天,他突然兴奋地把我拉到日历前,问道:“明天,是谷雨?”小心翼翼中有按捺不住的欣喜。我只觉得一阵好笑,他种了一辈子庄稼也被庄稼绊了大半辈子,总不至于连节气都忘了吧?4月20号,是谷雨。谷雨的那天,他消失了整整一上午,又忙活了整整一下午。傍晚我们才见到了他这一天的劳动成果:一盆葱。按他自己的话说是一盆种在他“地里”的葱——他嫌绿化带的土壤太僵太硬,于是就回老家淘来了经他打理了一辈子而变得松软黑亮的土壤。尽管这样,由于四周的建筑群太密,阳台的采光并不好,没过几天,那抹绿便有了一丝憔悴的神色。从那天起,他的神经变得高度紧张,每天早上都像被上了发条一样兴冲冲地奔下楼去,傍晚再直愣愣地捧着那葱,拖着疲软的步子迈上四楼。随着那片焦黄在叶片上的蔓延,他的脾气也变得越发古怪,常常一个人僵硬地站在阳台直直地望着楼底,望着在一片钢筋水泥地里艰难地抽着枝拔着叶的葱,一言不发,活生生像一座孤岛,谁也不被允许靠近。知道那棵葱被真正地判了死刑,奶奶才敢弱弱地问:“丢了吧?”他脸部的肌肉痛苦地抽搐了一下,想说些什么但终究没有说出来,悻悻地接过葱的遗体,出门了。但我分明听见他在拉门的时候小声嘀咕着:“这辈子还没有我种不活的庄稼啊!”语调里尽是苍凉。他的睡眠变得更糟了。他常常在深夜里惊醒,然后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直等到东方泛起鱼肚白。他说他这些天反复地做着同一个梦,梦到小时候的自己烟叶地里奔跑,跑着跑着,背上冷不防地被烟叶的毛刺刺了一下。他急忙掉头,却发现找不到来时的路了……是啊,我们都找不到来时的路了。明知荒野,村庄,城市,再到荒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循环节,就像知道潮涨潮落花谢花开那般自然,但当关于村庄的记忆将活生生地从我身体中抽离时,还是有一种粘稠的悲伤浮在心口,难以言表。我赞同的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应一尘不变,而是觉得应该有一些岁月的痕迹,经历过的见证,作为记忆的载体,穿过历史的眼睛,能在祖孙之间被分享。因为,这,关乎传承。1200字以上 高三
-
面的传承我穿越时光的追溯,回到了50年以前。黄土高坡,充满了醇厚的麦香。目的只有一个,寻找手工挂面的传承者,李大爷。村里的样子和老电影里没差别。低围墙,大字报,土路土房后还有一种被叫做红卫兵的人群。转过房角,有个像样院子映入眼帘,有位老人坐在门口的大槐树下,精神气很好但感觉好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他应该就是李大爷了。“大爷……有面条吗?”“现在做不了啊,做不了……”“为什么?”大爷没有吭声,指了指走过的红卫兵。我领会到了大爷的意思,但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去解决。大爷好像看到了我脸上大写的沮丧,叹了口气:“唉,你过来一次应该也不容易,脚步放轻点,跟我来。”我踏入了这个院子穿过正厅来到了小后院。院的角落有个小房间,门锁紧闭。大爷快速的关上了前院大门拿出了有点锈迹的钥匙。“哇,这好像算个厨房!”我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惊,灰尘满满,铁锅铁腕全拿去铸铁了,窗户也是满目疮痍,北风吹过,冷飕飕地钻进骨子里,像一把尖刀刺痛着我。架子子上更是凄凉,只有一个被层层包裹的小白罐在坚守阵地,我想那是盐吧。大爷侧身至最里面打开了一个柜子,拿出了一个盒子。笑眯眯的说到:“这是俺偷偷藏的面,可别告诉别人。”一勺盐,一盒面,一碗清水,一嘴秦腔。在大爷那粗糙却宽大有力的双手中,一团浑浊糊状物被揉成了轻巧,通透的面团。北风呼呼作响,仿佛就在告诉你:“你这是违法的!会遭报应的!”我不由得打起了寒颤,开口问道:“大爷,您整日做面,难道就没有别的想做吗?”“俺家世世代代做面为生,并没有什么想做的”李大爷嘴挂微笑,略带童真地说道,“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我没有什么想干的,非要说可能就是对正大光明的做面的守望,对四人帮覆灭的守望。”我没有吭声,面也不停地盘着,长长的竹筷被面条以网形穿插着,大爷的左手刚落,右手就接了上去,来来往往,应接不暇,就像捕捉四害的网子一样。但我也清楚地,清楚地看到大爷那不停的汗水,和接不上去的呼吸。大爷这代人的守望是对国家兴盛的守望,归根到底是对一口饭的守望。但这也不无道理,无论是埋头种地还是低头吃饭,他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亲历者是切身的喜悦或悲伤,五十年,对一个地域的兴衰或许只是沧海一瞬,但对一门手艺来说足以酿出足够的乡情。回到现代,同样的地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修了马路,通了电灯,再也没有矮矮的倭墙而大字报早已成为村里老人独有的一段回忆。这个院子我还是认识的。不过这个院子变成了专门做面的手工作坊。左右两边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晾晒的挂面。就像洁白的丝绸,细嫩无比。“老板,买面!”这次走出来的还是一位大爷,应该是当时李大爷不满十岁的孙子。和爷爷长得很像,只是比他壮了点。“呦,着现成的面好像是买完了,要不你跟我去库房看看?”我欣然答应了原来的后院现在变成了屯放成品面条的仓库,打开大门,五十年前那熟悉的麦香扑鼻而来,这让我起李大爷做面的过程,李大爷的守望,看来让他的子孙实现了。我不由的问道:“老爷爷,你看现在国家富强,百姓安康了,除了日复一日的做面,您还有什么守望的吗?”听到这里,小李大爷的脸立刻严肃起来,他伸出了自己的双手,看了看上面的老茧,互相搓了搓,犹豫了一小会,然后坚定地说出了两个字:“传承!”“传承?”“古老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在被机械们一茬茬的收割殆尽。”小李大爷略带悲伤的说道“手工挂面固然好吃,但它制作过程繁琐,极其消耗体力,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做这一行了。”我听着有点悲凉。传承不光指京剧昆曲,也包括像这样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许若干年后,手工挂面这门手艺会失传而人们丝毫不会感受到它的离去所带来的影响。但对于整个中国文化来说,这是一抹无法挥去的印记。这不只是他的守望,也是全体手艺人的守望。1200字以上 高一
-
传承龙文化龙,是我们华夏的象征之一。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五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龙文化,龙文化在历史上曾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仍为中国的繁荣发挥着自己独有的作用从远古到今天,龙文化随着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贯穿始终,从天文到地理,从帝王阶层到广大民间,从雕刻绘画到诗词歌赋,从语言词汇到传说故事,无不打着龙的烙印,可以说在古往今来的长河中,龙文化覆盖了神州大地,形成了民族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龙的传人,我感到骄傲。龙的文化是深厚的,龙的精神是伟大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爱国和友善”是中华龙文化的传承。龙文化教导我,不可随手乱丢垃圾,不能说谎节约用水,用电,爱护世间的一一切,龙文化的本质就是文明,诚信,节约,爱护为-体。那么龙是什么?龙,是一种神奇生物,没有人真正见过它的样子。但千年来无数国人还在描绘着龙的传说,龙是古代文化中能呼风唤雨的动物,象征着坚韧,神秘,正义,机智,它是神灵,掌管了五湖四海;它是福气,带来了团圆欢喜,他是权利的象征,坐拥着九州;还依稀记得一则公益广告:一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小男孩,端着一盆已试好温度的洗脚水,小心翼翼的走到年迈的奶奶跟前,神情十分严肃,生怕酒了一滴水到了奶奶跟前,用他胖乎乎的手洗着奶奶的脚,这就是我们身边的龙文化最好的证明,所有人,请问这懂事的小男孩一般做关于龙文化的事情。龙也有着不服输的精神,美其曰龙之魄力,有时候,龙也会沉睡,也会下坠。但是,不要忘了,龙不服输,一个惊雷,龙就会再次苏醒,翅膀一个扑闪,就会再次腾飞,就像我们的祖国,以前是那么高高在上,一下子跌入了深渊,但毕竟是龙啊,--句”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又将巨龙唤醒,如火箭一般扶摇直上,还有我,在学校,我都会步入低谷,但是,我不服输,顽强地站起来,因为我确信只要意志不消沉,就能克服困难,如今阻碍我的困难还有很多,但是我能挺起胸膛,迎接挑战。龙是骄傲的,高不可攀的,在古代,只有君王才能穿龙袍,象征着权利,高高在上,不可-世,这似乎是龙的缺点一高傲,不近人情,记得在小学时,又是同学问我问题,我会不经意回避,就像龙不自觉地产生一股傲气,因此,我耿耿于怀,不管优秀或是失败,不能缺少自信,但绝不能高傲,所以,以后就应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不管是容易还是困难,龙是一种理想,包含着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和谐,龙文化的内涵实质上是中国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蕴含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观念。龙有着高贵的身躯,绚丽的色彩。古往今来,无数典籍与传说都把龙描绘成神圣,高冷,充满神秘色彩的“神兽”,远古时期,我国就有关于龙的传说,龙拥有着强大的力量,传说故事里的龙是威力无边的,龙是矫健的,机智,勇猛的,不管这种神奇的生物是否曾经真正存在过,但龙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精神。它代表着积极向上,奋勇直前,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人们之所以那么崇敬龙,是因为龙同时也象征自由和完美龙文化不单单只是在历史中留下的一笔,它同样潜伏于我们的生活中,倘若有人扶起那“受伤的孩童”,给那无助的心灵增加一丝温暖;倘若有人去捡起地上的垃圾,给人们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倘若有人为那喧哗冷漠的世界增一分色彩,那么便会照亮黑暗,龙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它是那润泽心田的一棒“关怀”的泉水,它是那冬日里充满“温情”的暖阳。它是那充满“善良”的万能种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象征,这就是我们身边的龙文化一团结与“爱”,这就是我们传承的龙文化,传承的正能量。1200字以上 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