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藤野先生》读后感1000字

惜别《藤野先生》读后感

10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藤野先生》是鲁迅反复强调,补充在《朝花夕拾》中的一个篇章。避开其中的爱国情不提,也充溢着师生之情。这感情,没有甜言蜜语,没有热血沸腾,甚至连一句“谢谢”都不见踪影,却如醇酒一般,散发着历久醉人的香气。

藤野先生为什么会对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鲁迅先生呵护备至?是因为北京白菜南为“胶菜”的稀缺吗?是他又像忘记系领结一样犯迷糊吗?是为了弄明白裹脚后脚骨的形状吗?不,都不是。恰如鲁迅先生所言,这种感情更准确的表达是——“伟大”。

这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重视,重视他的学习、重视他的态度、甚至重视他的文化背景可能会给他带来的心情变化。不仅如此,在当时的背景下,日本作为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胜国、作为八国联军的参战国,是高高在上的,藤野先生没有像其他日本人那样,认为中国人考试高出60分就不是自己的能力,歧视、俯视、漠视中国人,反而希望将新医术推广到弱国,并且继续推行下去。藤野先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大爱、重情重义,又何尝没有给鲁迅先生带来影响呢?

鲁迅先生学医的初衷就是为了曲线救国,可是当他毅然决然地中止学医的历程,从“医治国人”到“医治国魂”的转变,也离不开藤野先生的引导和爱心的滋润。他让鲁迅先生悟出,如果国人不觉醒,可能永远沉眠,就仿佛那根画错位置的血管、自欺欺人,于是鲁迅先生下定决心,以笔为刀、以苦心为良药,走上一条布满荆棘的不归路。

鲁迅先生心中有志、有情,希望中国腾飞,然而当他毅然放下医学、离开日本,也以为着辜负了老师细心呵护、殷殷期盼之情。一个“伟大”、一声“惜别”,就是他们最后的牵连。

当鲁迅先生年龄渐长,更深地理解老师对他的拳拳苦心时,已经故人杳无音讯,让他忍不住心生悔恨。这篇《藤野先生》,是他夹杂了泪与恨,仿佛一只殷殷的鸿雁,却没能寻到它应有的主人。在中日关系越来越紧张时,一向大胆的鲁迅先生却只能暗暗打探恩师的消息,只能在无数个夜晚,在烟雾霭霭中凝视恩师的照片,感恩、祈福、自我鞭策。原来那个文风犀利的迅爷,也有如此柔软谨慎的一面。曾经的年少轻狂、冰冷如铁,无法体味老师的苦心,错过太多;经过时间的蒸煮,成熟的鲁迅先生仿佛烈火、满腔深情,却无处诉说,只余白驹过隙空嗟叹。

《藤野先生》出版后,翌年,鲁迅先生逝。当藤野严九郎先生看到文章时,他的得意门生却已与恩师阴阳两隔,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藤野先生特意叮嘱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对两人都深具意义的“惜别”。

透过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的背影,我们似乎看到许许多多被战火生生分离的师生、父子、兄弟、恋人……又有多少句“惜别”,才换来难能可贵的和平。鲁迅先生用他平和质朴的笔触,在一贯肆意辛辣之余,饱蘸深情地谱写了一曲离歌——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

双子

6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双子(序)

我可以说是十分喜欢写小说,但是却没有一次坚持下来。朋友说我缺少毅力,我也不知道我向他们承诺了多少次,把写好的稿子给他们看,让他们大吃一惊!但是却一直没有动笔。以致于落得一个“吹牛不打草稿!”的绰号在身。

老师说过,一些小说的构成就是源于一瞬间思维的灵动,也就是灵感的出现,而慢慢在脑海中形成情节和想执笔的冲动。这个小说也是在看了一个网友的小说之后突发奇想,渐渐在脑海中形成一对双胞胎的生活趣事。为什么写这样的小说,我也弄不懂自己怎么想的,可能是太希望有个姊妹了吧。只好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小说里。

话说这部小说的题目我一直在斟酌,想过好多好多,但却没有一个满意的。当然,现在还是要在此隆重感谢小柴阁下为我提供的《双子》题目。

每个孩子都是倍受成长的考验和命运的磕绊后逐渐成长为一个敢作敢当的少年。故事中的双子也是这样的,她们的命运太过于戏剧化,酸甜苦辣就这样度过了漫漫的十三年,她们是最纯真的孩子,也是青春期里桀骜的少年,在接受生活的狂涛巨浪时,身边有一个伙伴多好。文中的栾吉儿类于我的地方很多,我也是把自己写进小说里了。

每个孩子都是倍受成长的考验和命运的磕绊后逐渐成长为一个敢作敢当的少年。故事中的双子也是这样的,她们的命运太过于戏剧化,酸甜苦辣就这样度过了漫漫的十三年,她们是最纯真的孩子,也是青春期里桀骜的少年,在接受生活的狂涛巨浪时,身边有一个伙伴多好。文中的栾吉儿类于我的地方很多,我也是把自己写进小说里了。

我不知道这部小说会不会坚持写下去,但我敢相信,如果我真的坚持下去,这将是璐写过的小说中最呕心沥血的。

双子,镶嵌在彼此星空最悲伤、最美的星辰……

春秋战国

2009/7/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读后感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