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
有一年,我们家一起去洛阳看外公和外婆,坐在火车上,向窗外望去,我忽然看见一些奇怪的洞穴。于是,我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告诉了妈妈:“妈,您看!那里有许多洞穴!是不是野兽的家?”妈妈笑了笑,说:“不是,宝贝,那是一些西北人住的窑洞!”“哦?”我表示疑惑,“什么窑洞?”“嗯,这说来话长了,到了洛阳我们一起来解答吧!”于是,我们带着疑问来到了洛阳。
到了洛阳,外婆看见我迷惑不解的样子,说:“宝贝,怎么了,生病了吗?还是有什么心事?”我说:“外婆,我没有生病,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瞧瞧你外婆知不知道?”“我思考的问题是窑洞是什么?”我漫不经心地说,心里想:外婆肯定不知道。“呵呵,算你找对人了,”外婆(我外婆是甘肃人,退休后生活在洛阳)乐呵呵地说,“我们小时候还住过窑洞呢!”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心里想:我差点埋没了一个“天才”,兴奋地说:“真的吗?窑洞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东西?采光怎么样?里面好玩吗……”面对我的一系列问题,外婆笑着说:“我的小宝贝,让我一个一个告诉你吧!”
外婆告诉我,窑洞是在黄土山上挖出来的,冬暖夏凉。门是桥拱形状的,里面有土炕。平时土炕上摆着一个小桌子,叫“炕桌”。客人来了,先请客人上炕,然后再在桌子上摆上可口的食物,请客人品尝。炕下,窗边下都有排烟管道,既可以当暖气使,又可以使屋内没有烟雾,真是一举两得啊!一般一个窑洞里有一扇门和二扇窗。门上高处的地方安高窗,和门并列的地方安低窗,门内靠窗的地方垒炕。人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也舒服。这窑洞不仅住着舒服,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容易保养。于是,窑洞就成了黄土高原最好、最理想的民居了。
这次旅行,我们不仅看望了外公和外婆,外婆还为我解答了窑洞之谜,让我的旅行又增加了收获。
富裕一日游
2010年8月6日
,
星期五
,
早5点我们就起床了,天气阴得厉害,气温也低得可怜,因为怕冷,所以我们一家人都多穿了一件外衣,我穿上了线裤,同时也叮嘱一同玩的亲戚们多穿些衣物,带些雨具。经过几天的酝酿和准备,6点多钟我们一行四家终于开着私家车(注释:小小的简易的送冰棍车、低档摩托车)出发了。
尽管天气不好,道路也烂的可怜,坑坑洼洼、漫天黄沙,但是我们的心情却一直很好(尽管冷的很)。一个小时的路程终于达到了目的地(离家40多里的大草原——其实就是大荒草甸子,到那时我们的状况是——骑车的手麻了,坐车的浑身都麻了,真的可以用两个字形容“着罪”。
也许是我们的执着感动的老天,所以在8点左右天气开始慢慢好了起来,到了9点多钟太阳就乐呵呵的露出了笑脸,我们的体温也逐渐的恢复了正常,心情也更加舒畅起来。我们开始了游玩,其实是自娱自乐,打扑克、野餐、到处看看,我还躺在地上欣赏了天上白云,由于风比较大,所以天上的云朵走的特别的快,形状也变化的飞快。
这就是我们心中神秘而向往的地方——富裕西江。(哈哈,我们是不是很有瘾)
下午,回到县里,由于我们三个小孩子还没有玩够,我们又来到了富裕水上公园,玩玩划船,还观看了荷花。
时间到了,也是时候回家了,于是,我们三个也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相似题目
-
窑洞里的空气潮湿而冰凉。坑坑洼洼的土块中生长出墨绿色的苔藓,山坡上横着核桃树枝,已经干枯了。缝隙裂得没有规律,却极其自然。阳光带着闷热,包裹住这一面土坡。坡上的土被轻轻一碰,就洒下一片,如一袋面粉滑落,但远没有面粉细腻。在这坡上,嵌入了一个门框,挖出了大块大块的土,或许挖到深处时土还是湿润的,而表面的土被挖出时则灰尘四扬。后来或许是嫌不够敞亮,又凿开一道四方形,镶上玻璃。里的墙,被一层厚厚的、结实的、潮湿的泥糊住;到现在,干燥了,也不会掉灰。这一座,不知从何而来,不知住了几代人。爷爷、奶奶、爸爸与叔伯,还有我和堂弟,都与它有着深深的羁绊。一座土炕,垫上柔软的柴草,铺上厚重的棉被。床头放着奶奶的嫁妆,装在一个古朴精致的木箱里。枕头很结实,用了至少三四种布,但是针线够密,拼接自然。炕头高,三四岁的我如同爬山一样。爬上热乎乎的炕,炕下大火熊熊燃起,大把大把的麦秆塞到火里,麦秆由金黄灼烧至焦褐色,化为灰。浓郁而灰扑扑的烟升起,迷蒙了视线。顶上安了一盏灯,很普通的灯泡。从炕的上方掉下一根长长的白线,拉一下,便能听到清脆而简短的吧嗒声,昏黄而温暖的光从灯泡上散出。爷爷笑着,递出白线,我便不停地拉拽,只为听那清脆的响声,而灯光也忽明忽暗。墙角靠着粗粗的玉米杆,旁边就是灶台,上面架着一口大锅,锅里的水沸腾着,烫手的白雾在揭开锅盖的一刹那跑出去,沿着墙攀登,最后消失在空气中。灶的旁边是风箱,奶奶切菜时,我便一下一下地拉着它,火苗就会窜得更高。这火苗不知疲倦地张牙舞爪,将汹涌的灼热涌出,我跳开,不敢靠近……时间匆匆一晃而过,当我再走进时,火苗熄灭了,灯光黯淡了,土炕冰凉了,那一锅水干涸了。手指抚摸过墙壁,凹凸不平,生生涩涩,闻不到浓郁的烟味了,也吃不到柔软温热的面条了。一转身,炕上躺着的老人带着他嘶哑的笑声消失了。一根白线垂下来,我走近,拽住它,却没听到那响声。只有细碎的土叫嚣着从墙上滑落。7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窑洞里的空气潮湿而冰凉。坑坑洼洼的土块中生长出墨绿色的苔藓,山坡上横着核桃树枝,已经干枯了。缝隙裂得没有规律,却极其自然。阳光带着闷热,包裹住这一面土坡。坡上的土被轻轻一碰,就洒下一片,如一袋面粉滑落,但远没有面粉细腻。在这坡上,嵌入了一个门框,挖出了大块大块的土,或许挖到深处时土还是湿润的,而表面的土被挖出时则灰尘四扬。后来或许是嫌不够敞亮,又凿开一道四方形,镶上玻璃。里的墙,被一层厚厚的、结实的、潮湿的泥糊住;到现在,干燥了,也不会掉灰。这一座,不知从何而来,不知住了几代人。爷爷、奶奶、爸爸与叔伯,还有我和堂弟,都与它有着深深的羁绊。一座土炕,垫上柔软的柴草,铺上厚重的棉被。床头放着奶奶的嫁妆,装在一个古朴精致的木箱里。枕头很结实,用了至少三四种布,但是针线够密,拼接自然。炕头高,三四岁的我如同爬山一样。爬上热乎乎的炕,炕下大火熊熊燃起,大把大把的麦秆塞到火里,麦秆由金黄灼烧至焦褐色,化为灰。浓郁而灰扑扑的烟升起,迷蒙了视线。顶上安了一盏灯,很普通的灯泡。从炕的上方掉下一根长长的白线,拉一下,便能听到清脆而简短的吧嗒声,昏黄而温暖的光从灯泡上散出。爷爷笑着,递出白线,我便不停地拉拽,只为听那清脆的响声,而灯光也忽明忽暗。墙角靠着粗粗的玉米杆,旁边就是灶台,上面架着一口大锅,锅里的水沸腾着,烫手的白雾在揭开锅盖的一刹那跑出去,沿着墙攀登,最后消失在空气中。灶的旁边是风箱,奶奶切菜时,我便一下一下地拉着它,火苗就会窜得更高。这火苗不知疲倦地张牙舞爪,将汹涌的灼热涌出,我跳开,不敢靠近……时间匆匆一晃而过,当我再走进时,火苗熄灭了,灯光黯淡了,土炕冰凉了,那一锅水干涸了。手指抚摸过墙壁,凹凸不平,生生涩涩,闻不到浓郁的烟味了,也吃不到柔软温热的面条了。一转身,炕上躺着的老人带着他嘶哑的笑声消失了。一根白线垂下来,我走近,拽住它,却没听到那响声。只有细碎的土叫嚣着从墙上滑落。点评: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9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窑洞还有几种建筑是靠挖掘而成的呢?还有几种建筑是真正做得到冬暖夏凉的呢?还有几种建筑是建在崖边,甚至在地下的呢?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山大沟深,万壑纵横。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窑洞。自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学会了挖掘窑洞。人们挖掘出一个宽3。5米,高3-4米,深5-9米的窑洞,前面装上门窗,冬天不怕下雪,夏天不怕阳光。有些窑洞还会在内部贴纸或窗花装饰。那么,窑洞是如何挖成的呢?要挖掘一个窑洞,首先要做的同样是挖地基,但是这“地基”却不能算真正的地基,要根据你所要的窑洞类型确定。地基挖成,就开始打窑洞。把崖面刮平,然后一点一点地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至此,最主要的步骤也就完成了。最后,即是对窑洞做一些简单的修整,在墙面上抹泥与安装门窗等。虽说都属于窑洞,但各种窑洞却都有自己的名称。首先是崖窑。“崖窑”即靠崖式窑洞,顾名思义,这些窑洞经常折线或曲线靠山或沿着沟排列,如果山的高度允许,可以往上多挖几层,类似现代楼房。下沉式窑洞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窑”。先在平地上往下挖个四方的坑,再向四壁凿出窑洞,一般中间种树,形似“地下四合院”。最后一种窑洞是独立式窑洞,又叫“锢窑”,看起来像土堆的平房,无须靠山依崖,自身独立,方方正正,也还保存着窑洞的优点。说到窑洞,《从鲁滨逊飘流记》里的鲁滨逊住的就是崖窑。据说,毛主席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工作时就是住在窑洞里的。窑洞,这历史悠久的建筑,建在崖边与地下,冬暖夏凉,挖掘而成,自古至今仍保留着相同的特点,伴随着陕北的炎黄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的文化。650字 初一 说明文
-
窑洞主席窑洞一盏灯,刺破黑暗照前程;雄诗一唱天下白,倭寇列强作纸飞。50字 初三 诗歌
相关推荐
-
《窑洞》到了洛阳,外婆看见我迷惑不解的样子,说:“宝贝,怎么了,生病了吗?还是有什么心事?”我说:“外婆,我没有生病,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瞧瞧你外婆知不知道?”“我思考的问题是窑洞是什么?”我漫不经心地说,心里想:外婆肯定不知道。“呵呵,算你找对人了,”外婆(我外婆是甘肃人,退休后生活在洛阳)乐呵呵地说,“我们小时候还住过窑洞呢!”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心里想:我差点埋没了一个“天才”,兴奋地说:“真的吗?窑洞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东西?采光怎么样?里面好玩吗……”面对我的一系列问题,外婆笑着说:“我的小宝贝,让我一个一个告诉你吧!”外婆告诉我,窑洞是在黄土山上挖出来的,冬暖夏凉。门是桥拱形状的,里面有土炕。平时土炕上摆着一个小桌子,叫“炕桌”。客人来了,先请客人上炕,然后再在桌子上摆上可口的食物,请客人品尝。炕下,窗边下都有排烟管道,既可以当暖气使,又可以使屋内没有烟雾,真是一举两得啊!一般一个窑洞里有一扇门和二扇窗。门上高处的地方安高窗,和门并列的地方安低窗,门内靠窗的地方垒炕。人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也舒服。这窑洞不仅住着舒服,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容易保养。于是,窑洞就成了黄土高原最好、最理想的民居了。这次旅行,我们不仅看望了外公和外婆,外婆还为我解答了窑洞之谜,让我的旅行又增加了收获。550字 六年级
-
山西窑洞屋外,清风习习,枝繁叶茂,天空格外晴朗。远望,一排排窑洞整齐划一。窑洞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分宽敞,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窑洞是由砖所砌成的,无论是从外面看,还是从里面瞧,都是拱圆形。房顶以灰色居多,,室内墙壁雪白。窗户是纸糊的,正因为是纸糊的,所以在屋里时不会觉得闷,反而会有一种清凉的感觉,是你精神焕发。大多数人家最起码有四间窑洞,其一间为储存房,剩余的房间就为卧室。一大家子住在一个院子里,这里处处都被和睦、友爱笼罩其中。院内,每家每户都会种些蔬菜、水果,各型各色,婀娜多姿的花朵儿。微风轻轻掠过,就算你在街,只要细细品味,就一定能闻到这浓浓的香气。窑洞冬暖夏凉,在寒风凌冽、狂风怒号的冬天,你就在屋里,会热的如夏天一样,使你感到汗流浃背。酷热的夏天,睡午觉时,只要开一点窗户,就沧沧凉凉,倍感舒适。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被蚊子咬,又很清凉。所以,夏天我最喜欢在窑洞里睡觉了。窑洞,成为了全村人不可缺少的房屋。六年级:四叶草心情350字 六年级 状物
-
黄土高原窑洞住在黄土高原上的人,那个不熟悉窑洞?“车马屋上行”,“院落地下藏”,“苍土覆我台”,“平地起炊烟”构成的奇特景观,使得初到这里的人不禁被窑居者的智慧折服,这原始的居住方式究竟起源那朝那代,它的发明者又是何许人,不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说不清楚,就连学者专家也未必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红砖瓦房,漂亮小楼迅速进入农家,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强音奏响神州大地后,引发了农村衣食住行诸方面的大变举。黄土高原上亲切朴实的窑洞、温暖舒适的土炕、宽阔平坦的大场构成的老式生活场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那一孔孔古老的窑洞仿佛一张张高原的巨口,倾诉着一个遥远的记忆,留给人们一个远去的背影和无尽的怀念。窑洞在很长时间作为黄土高原上最普通、最普遍的居住方式,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人文历史,尤其是地理方面原因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地貌多变,这是窑洞之所以诞生的气候和地理方面的原因。林木稀少,沙石稀有,天然的建筑材料——石头,几乎没有,几块磨刀石或是腌菜用的石头尚且难觅,更不要说像南方人河里有大量的石块、山上有茂密的林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再加上过去青砖产量少,异常昂贵,平头百姓不敢问津。厚实的黄土有很好的直立性,不易裂缝,是上天赐与高原人的优良的建筑材料,因而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不用什么材料的窑洞就成了农民的至爱,只要有两只手,就可以有自己的家。只要有力气,不需要太高的手艺和繁难的工序,一把镢头,一把铁锨,一辆独轮车,平地里就能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免受风雨的侵袭。经济实惠的窑洞为黄土高原上一代又一代的农民提供了宽广的栖息之所,甚至在远古,我们的始祖——山顶洞人也生活在天然的岩洞里,在这个意义上讲,窑洞是源于远古来自民间的了不起的发明。黄土高原上的农民成家立业首要一件事就是拉庄子。弟兄们多,树大分枝,就要安锅分家,另立门户。地方宽展的分一只窑,安顿了灶具,开始居家过日子,过上一两年,另一个小生命降临,一头猪、一只羊发展成几头猪、一群羊,一只窑洞安顿不下这个家了。就得拉新庄子,营造新的窝窠。窑庄子分三种:明庄子、暗庄子、半明半暗。最好拉的是明庄子,选好塬畔向阳避风的地势,丈夫愚公移山般的掘土,妻子精卫填海般的往外拉土,独轮车唱着单调艰辛的歌,镢头不屈的起落,推出去的黄土形成一个松软的坡,就是门洼子;院子辟出来后,确定了高低宽窄,在正面子上打窑,先掘一个大致形状,再细细修出拱形的窑口;接下来洗窑,刮窑面子,都是细致活儿。洗窑一要平,二要形,中线居中,两边平衡,窑腿垂直。刮窑面子用窄的铣镢或两刺、三刺的镢,能刮出竖的条纹,崖面子要有一定的倾斜度、防止塌方掉土;院子分上下院,上高下低,便于排水。外面打一堵土墙,安一个栅栏门或木板门,院子下首留一条水路,门外的路边堵上矮墙,防备孩子掉下门洼子去。修一条通向塬上的坡,一个完整的明庄子就拉成了。暗庄子是在平地上挖一个四方的坑,用掘出的土把正面崖背垫高,下首开一个走人的洞子就成了。未雨绸缪,为了防备涝灾,还得在院子下一角挖一个渗坑用来排水。半明半暗是在正面窑的对面留一个台,台上打浅一点,小一点的窑,用来养鸡喂兔,作厕所,放柴禾,这类庄子采光优于暗庄子而防盗避风功能优于明庄子。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农民在半崖里打一个窑,因为在高处,所以叫高窑,用来贮藏粮食和值钱的家当,防备土匪和强盗的劫掠;在正窑的帮上打小一点的窑,叫拐窑;存放杂物,相当于贮藏室;往下打丈把深,冬季贮藏果蔬,叫窖窑。打在正面的叫正窑,宽而深,正窑都是单数,以三、五居多,一、七少有。“有钱没钱,面目朝南”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选庄向的法则,所以,窑庄子大多面朝南。光照时间长,是养人的好地方。从土里辟出了窝窠,庄前屋后还得植上树木用作点缀。首先得种桃、杏、核桃、梨树等果木树,然后再栽上洋槐、国槐、钻天杨、楸树等。春来槐花飘香,绿树环庄;秋至落叶纷纷,梨黄枣红,装点着农家的庭院,香甜着孩子们的馋嘴。窑洞是庄汉人的宝,干湿宜人,冬不用生火炉,夏不用拉风扇,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照应了农家人不宽裕的生活,同时满足了庄汉人的憨厚的虚荣心和满足感。看着夏季南方人中暑,城里人热得没处躲,老人们就骄傲了:城里人能比咱?楼里热得像蒸笼……当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三九天,盘腿坐在暖窑热炕上,喝了金黄热烫的洋芋糊汤,再吸一锅旱烟,就感觉日子好得没法说,除了神仙就是我:城里能比咱,熏烟打火生炉子、烧暖气。稍有文化的更是能卖派:毛主席不是在陕北的土窑里照样把老蒋赶跑了。说到这里,让人不由想起了让农民自豪不已的地道战,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地道是窑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孪生兄弟,农民的智慧挫败了敌人凶残的侵略,有效的保护了自己,有力的打击了敌人。1200字以上 六年级
-
神奇的窑洞 你们知道窑洞是什么样的吗?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陕西老家探亲。爸爸告诉我,奶奶家住 的是窑洞,我想:窑洞应该是个山洞吧,生活条件肯定不好。从西 安出发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奶奶家,真实的窑 洞就呈现在眼前。我简直不敢相信,它太神奇了!原来,窑洞并不是在山里挖的洞,而是在平地上用砖和黄土砌 起来的,从外面看是方形的。一排排窑洞连起来就像一排整齐的 “m”形平房,足有十几米长。走进窑洞里一看,原来屋顶是拱形的, 让人觉得很新鲜。在城市里,如果谁家里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 子就很令人羡慕了,可这窑洞里面真是大极了,每一个至少有三四 百平方米。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大的窑洞竟然没有一根柱和 梁,爸爸告诉我这是利用了力学原理,道理和桥梁下面的拱形洞是 一样的一一是啊,桥梁下面的拱形洞跨度那么大,不是也没有梁和 柱吗?我问奶奶为什么住窑洞,奶奶笑着说:“傻孩子,窑洞冬暖夏 凉,可舒服啦。”爸爸看我一脸疑惑,就告诉我:“那窑洞上面有一 层厚厚的黄土,夏天太阳晒不透,冬天冷气进不去。它还可以阻挡 好多电磁辐射呢!”我在那儿住的几天,果真验证了奶奶的话。正午 时分,屋外骄阳似火,热得人喘不过气来,可只要一进窑洞,就像 进人了一个清凉的世界。爸爸说这是天然空调房,既环保又省电, 对身体还有好处。我问爷爷:“咱家的窑洞是什么时候建的?’’爷爷摇摇头说不知 道,但他告诉我,瓦房最多住上十几年就得翻修更新,而窑洞是越 住越结实,能住上好几代人呢,现在村里的窑洞没有人知道是什么 时候建的。吃饭时,我禁不住问爸爸:“深圳民俗村的窑洞模型和我看到的真窑洞一点也不相同,是不是太假了?’’爸爸说,民俗村的窑洞是 按陕北窑洞仿造的,而我们现在住的是陕西关中的窑洞。每个地方 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窑洞竟然如此神奇。现代社会发展得这 么快,它竟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在城市里我们越住越高,越住 越拥挤,但说不定有一天人们返璞归真时,窑洞会成为我们的理 想住所呢。、神奇的窑洞800字 六年级
-
陕北的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我爱陕北的窑洞,因为他汇聚了人民智慧的结晶!1200字 六年级
-
感受窑洞今天,弟弟来我家啦,嘻嘻……我想我还可以继续我的窑洞之旅啦!我俩到了爸爸的屋,因为凉席离窗台很近,我家的窗台也很宽,我把凉席搭到窗台上,我和弟弟用凳子把能进来的一头堵上,另一面用大狗挡上,我可以随时进出入,可是今天,我们玩过了。今天,我们看到了《家有儿女》中小雨的隐身衣一集,我们也和老妈玩起了隐身衣,我们飞速地来回来去地跑,来回拿东西,什么五子棋,西瓜,垃圾桶……我们在里面憋着,很热,空隙也很少,好热呀!正想出去呢,就听妈妈喊:“来吃鸡柳,可好吃了!”快出去,我们趁妈妈不注意,把整盘的鸡柳全都拿到窑洞里,然后说一句:“来无影,去无踪,你看不到我!”“鸡柳呢?是不是你们弄窑洞里去?”我和弟弟屏住呼吸,我们一句话也说,等妈妈出去了,我们马上呼吸新鲜空气!我的那一面很好,有大狗当着还有地方呼吸新鲜空气,我还可以靠着墙,没有人看到的!我们有连续好几次,来无影去无踪,拿雪糕……我们唯一的不好就是地方太小和没法呼吸新鲜空气!下次再改进一些!点评: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5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感受窑洞今天,弟弟来我家啦,嘻嘻……我想我还可以继续我的窑洞之旅啦!我俩到了爸爸的屋,因为凉席离窗台很近,我家的窗台也很宽,我把凉席搭到窗台上,我和弟弟用凳子把能进来的一头堵上,另一面用大狗毛绒玩具挡上,我可以随时进出入,可是今天,我们玩过了。今天,我们看到了《家有儿女》中小雨的隐身衣一集,我们也和老妈玩起了隐身衣,我们飞速地来回来去地跑,来回拿东西,什么五子棋,西瓜,垃圾桶……我们在里面憋着,很热,空隙也很少,好热呀!正想出去呢,就听妈妈喊:“来吃鸡柳,可好吃了!”快出去,我们趁妈妈不注意,把整盘的鸡柳全都拿到窑洞里,然后说一句:“来无影,去无踪,你看不到我!”“鸡柳呢?是不是你们弄窑洞里去?”我和弟弟屏住呼吸,我们一句话也说,等妈妈出去了,我们马上呼吸新鲜空气!我的那一面很好,有大狗当着还有地方呼吸新鲜空气,我还可以靠着墙,没有人看到的!我们有连续好几次,来无影去无踪,拿雪糕……我们唯一的不好就是地方太小和没法呼吸新鲜空气!下次再改进一些!400字 小学 记叙文
-
陕西窑洞作文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陕北窑洞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建筑材料少,工匠少,施工便利,不占用土地,不破坏环境。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栽了很多栽树木和花草。靠崖式窑洞(崖窑)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现代楼房。800字 初中 叙事
-
陕北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我爱陕北的窑洞,因为他汇聚了人民智慧的结晶!1200字 初三 记叙文
-
关于窑洞作文住窑洞,越住越有感情。那种感情,该像“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吧,日子越长久,感情越深厚。窑洞,就挖在这类山崖,沟畔,背山临水的地方。窑洞从山腰挖起,一层一层往山顶挖去。随着山崖的形势挖成排,远远看去就像一带土楼。每层窑洞的前面,用削山和打窑的土,恰好可以垫成一片平地。上下左右的窟洞,高低错落,不一定排的都很整齐;那整齐的却有时候上一层的平地就是下一层的窟顶。在这种九曲回廊似的的窑前平地上,可以种菜.养花,栽树。西湖白堤的“间株杨柳间株桃”,被称为江南绝妙景色。这种窑洞建筑的“一层窑洞一层田”,不也可以称为塞北的大好风光么?若是种瓜,上层的瓜蔓能够挂到下层的檐头,天然的垂珠联珑,那才真叫难得哩。景致更好,是夜里看,一排一排的灯火,好像在海岸上看航船,渔火千点;也好像在航船上望海岸,灯火万家。农家住的窑洞,多半是靠窗盘炕,炕头起灶安锅。灶突从炕洞里沿着窑壁直通山顶。常见夕阳衔山的时候,一边是缕缕炊烟从山头袅袅上升,一边是群群牛羊从山上缓缓回圈。“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正好构成一幅静静的山野归牧图画。若是山高一点,炊烟缭绕,恰像云雾弥漫,又会给人一种“白云深处有人家”幽美旷远的感觉。有的农家窑洞,用丹红纸剪贴了“鲤鱼跳龙门”、“锦鸡戏牡丹”一类的窗花,或者贴了祝贺新婚和新年那样的“髂”,就又是一种欢乐气象了。“窑洞风景”的确是风景,是诗情画意的风景。仔细体会开头一句话:“住窑洞,越住越有感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白天看,一层一层,上下左右的窑洞.高低错落一层窑洞一层田,上下层之间瓜蔓垂联,这不是一幅陕北风景画吗?若是夜晚看,一排一排的灯火似“渔火千点”:再看那夕阳衔山,牛羊回圈,好一幅山野归牧图啊!陕北的窑洞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再加上作者那诗情画意的描述,就更显得如诗如画了。700字 叙事
-
运动会剪影这个周三就是我小学生涯的最后一次运动会了,我十分激动、兴奋。随着校长的宣布,金口岭小学第十七届田径运动会开幕,气球队的同学突然放掉气球,五颜六色的气球全部升空,不计其数。真是太壮观了!紧接着,就是广播操比赛。我们统一穿着校服,站在一起,像蓝色的海洋。音乐响起,我们认真的做着,全部面露着笑容。比赛结束,我们班得了二等奖。周四,运动会真正开始。在昨天的六十米合一百米的预赛中,我表现良好,进入了今天的决赛。六十米决赛中,我使出全力,终于超过了强敌——马煜。可是,无奈郭子涵太快,我仅名列第二。一百米决赛中,我又输给了马煜和三班的李志强,名列第三。在接下来的4×50米接力赛中,我们惜败给三班,名列第二。周五,是运动会的最后一天,我还剩800米和4×200接力赛。在800米中,我保持在前三,第二圈我追到第一,第三圈我体力不支,第四圈我腿发软,但我凭着坚定的信念,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紧接着,就是接力赛。由于三班的郭子涵和李志强因伤退赛,我们十分有胜算,只是我刚跑完800米,没什么力气了,还有二班的马煜也不是省油的灯,稍微有点威胁。比赛开始,唐逸飞奔出去,渐渐缩短了与三班的距离。到周扬时,周扬爆发,一下子超过了三班。到郑位时,郑位又拉开了距离。传到我时,我疯狂的跑,以绝对优势得了第一!我看了我们的总分,是139,三班是112,。我们班级积分年级排名第一,全校排名第一。啊,这里面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努力:运动员们力争名次,观众为运动员加油。啊,这就是团结的力量!600字 五年级 叙事
-
运动会剪影——接力赛真是有趣,前几天还细雨蒙蒙,一到运动会就晴朗无云!运动会到了最后一天了,运动员们准备就绪,为了荣耀的胜利,拼搏吧!这天,不仅仅只有个人项目,还有万众瞩目的团队项目——拔河与接力赛。拔河就不用多说了,我们班上胖子都没有几个,那还怎么夺第一嘛。所以,只能在接力赛上夺回比分了。参赛的同学们抓紧最后的时间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嘭!”一声枪响使各班的首发队员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只见迎面接力的同学擦了擦手心的汗,望着越来越近的同学,咽了咽口水,一把夺过接力棒冲了出去。眼看着离下一个接力的同学越来越近了。不好!别的班的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过接力棒,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冲了出去,瞬间超过我们,遥遥领先了。我们奋起直追,接棒的同学拿到棒后,一个箭步冲了出去,不懈地追赶着领先的同学……突然,我们班一位身穿橘红色背心的末位同学出现在了我们的视线,“加油,加油!”同学们排山倒海的呐喊不断为他们加油助威。末位同学拼命地冲刺,飞跃过终点。虽然卖力的拼搏只换来了第二名,但是整个过程却展现了我们班级永不气馁的团队精神,是自己心中永远的第一名。劳累的运动会终于结束了,只能且行且珍惜了。点评: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6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拔河比赛_难忘的运动会“1……2……加油!”六二班的口号声宛如长江,一般奔腾而来,拔河的所有成员心中立刻燃起了熊熊烈火,最终反败为胜。这一天,也是冬季校运会的最精彩部分一一拔河比赛。我也是其中的一名,所以为了班级的荣誉,不管对面有多强,也得努力拼一拼。这时我们双方都一起来到了比赛现场,一切准备就绪了。比赛即将开始,大家的身体都一齐往后倒,重心降低了许多,我们班的重量级选手林永昌也在前面打了个头阵,竟吓傻对面许多人。“开始!”裁判用力地一喊,双方也就开始了气力之间的夺命战争。我双脚的肌肉马上绷紧,双手用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往后拔,可是对面总是轻而易举的把大家扯走,我气得使出了吃奶的力量,一股劲儿的往后拽,这时的我满脸通红,可是对面还是又一次的把大家拖走了。我心中失落极了,这一场比赛已经没有胜算了,还是放弃吧,浪费我的精力。我掉入了绝望的深谷,就在这电闪雷鸣,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的背后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喊声:“六二加油!六二加油……”我的心中感动极了,重新振作了起来,包裹我心脏的千年玄冰也随之融化。我忽然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我体内的潜力,终于爆发了出来,“啊!”我们队宛如凤凰重生了一般,竟把对面打的无力反抗,终于这一场“持久战”结束了,我们也获得了最终胜利。我们六二瞬间欢呼了起来,幸好这是操场,不然天花板都要被我们掀翻。这一次的拔河比赛,十分难忘,他久久地在我脑海中显现着,挥之不去……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600字 小学
-
不避风雨,傲然相对议论文乌云密布,不时的雷声轰鸣着,不时的电光闪烁着。苍穹下弥漫着“风雨欲来”的气息,压迫的我们心生烦躁。我漫步走进阳台,望着天上不断聚拢的暮云,心中万千感慨。为何要心生烦躁呢?风雨……可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呢……有阳光明媚,自然就有电闪雷鸣;有春意盎然,自然就有秋风萧瑟;有彩虹,自然就有风雨。无论彩虹还是风雨,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彩虹固然美丽,阳光固然灿烂,但缺少了风雨的衬托,大自然就不再完整。人生亦然如是……完整的人生,是一条有平坦,也有磕绊的大路,若是你不想经历那些磕磕绊绊,选择逃避,那么你就永远也走不完它,永远体会不到真正的,完整的人生。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经历风雨,哪能见到真正的彩虹,体会到那绚丽夺目的美好?不避风雨,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傲然。在风雨来临之际,昂首挺胸相对,勇于承担——不避。在乌云密布之时,屹立冷笑相临——不避。人,就应该有这种风雨临身而不避的骨气;为人,就应该有乌云盖顶而笑对的傲然。风雨铸就人生,风雨铸就英雄,风雨铸就未来。古人有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成大事者,便当有不避风雨,笑对风雨,进而战胜风雨的执着和勇气。小人临风雨而胆寒,君子战风雨而不败。一个完整的人,便是从风雨中走出的,便是从坎坷中走出的。风雨铸就完整的人生。我们为人,便当笑对风雨,力挽狂澜,迎接风雨的挑战,也迎接风雨后的彩虹。须知“战风雨者不败,胜风雨者更强。”我们——不避风雨。殇·黯然600字 初一 议论文
-
运动会的启示作文4月28号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运动会。张莉老师带着我们来到大操场上,那里热闹极了。看台上许多同学在给参加第一个项目的人加油。过了一会儿站在主席台上的曾老师宣布:第一个项目马上要开始了。第一个比赛项目是搬石头过河:需要十二个人,先在起点铺三张垫子,等所有人站上了垫子后,排在队尾的同学在把最后一张垫子传给第一位同学,这样轮流几次。最先到达终点的队伍就会获得胜利。我们班开始就领先了很多,不出我所料,我们班获得了胜利。所有同学的脸上都挂着兴奋、开心、自豪的表情。但我们高兴的太早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们都觉得很糟糕。第二个比赛项目是智传呼啦圈需要十二个人,所有人手拉手。把呼啦圈给第一个人,让他把身子穿过呼啦圈,接着是第二个人。最先穿完的队伍就会获得胜利。比赛时规则有些改,拿圈的那个人不能是比赛选手。我们都很着急,陈语站了出来说:我来。我们同意了。比赛开始了我们前面领先了一大节,到郭沂铭那里,它急了,浪费了好多时间,我们输了,大家都很扫兴。接下来的比赛是两人三足:需要16人。两人一组一个同学的左腿绑住另一个同学的右腿来跑步。一位同学拿着球,跑到对面的时候,把球传给另一组,那一组在跑回来。最先到达终点的班级获胜。比赛开始,我们之前没领先。但是越到后面就越领先。我们赢了,我很开心。比赛完毕,我们就回教室了。我想:之所以我们会赢,是因为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这次的运动会让我懂得了只要团结一心,在难的事情只要团结都能成功。600字 初中 叙事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