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夜读《东坡全集》有感1200字以上

一蓑烟雨任平生——夜读《东坡全集》有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暮霭时隐时涌,不知何处传来渺远的箜篌声。如此销魂之景,心弦亦为之撩动,吾梦难成。独品《东坡全集》,闭目吟咏,若饮醇醪自醉,渐感诗意朦胧,又觉豪气顿生。掩卷长思,挥毫作此篇,以抒余情—

他,曾是一位居庙堂之高的进士,他,又是一位处江湖之远的隐士。他,胸怀济世为民之壮志,却灭不了仕途横流的私欲;他,心存坚忍不拔之毅力,却涉不过官场滩多流急。昨夜旖旎,今宵就成了冷寂,可他的脸上总是波澜不惊,眼中只有秋风洛水清波,身旁只有竹杖芒鞋雨蓑,决不苟同于凡夫俗子。一骑扬尘,东坡谪居黄州,愁绪飘飞成一段《记承天寺夜游》;壬戌之秋,也曾赤壁泛轻舟,把盏临风,举酒属客,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公瑾在赤壁谈笑风生,而子瞻望乱石穿空,听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卷起万丈豪情。他故国神游,道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绝唱,留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伤,以如椽巨笔挥洒一段难解的沧桑。乌台诗案,不过是一场游历的序幕,把曾经的东坡遗忘在京都,如今的东坡,开始了一场真正让人心仪让人醉的人生。

黄州的东坡,与民同乐,在贫瘠的黄土上栽下青苗,摇曳的却是散仙一般的潇然。如屈原的香草美人,如太白的飞殇醉月,他孑然一身,遥望姮娥,独饮浊酒万斛,品一分浪漫,一分恬然,心境却不同了。他不再想密州的琼楼玉宇,天上宫阙,还有密州出猎时的锦帽貂裘,牵黄擎苍,也不再思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彼时东坡,犹残存着“亲射虎,看孙郎”的老当益壮,“西北望,射天狼”的不羁狂放;彼时东坡,仍抱有对仕途得志的幻想,仍在乎那初入仕途的豪情万丈,可如今却只愿“沧海济余生”了。《东坡七集》、《苏氏易传》、《东坡志林》……一缕缕墨香是你的足迹,“恰似飞鸿踏雪泥”!

纵观历史长卷,多少圣人贤士,却无人能比子瞻。老子西出函谷,不问世间事;陶潜心归田园,不闻车马喧。太白斗酒诗百篇,子厚逍游小石潭。他们独上高楼,守护了自我,抛弃了污浊,可“霓为衣兮风为马”的痴想怎能粉饰万古之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隐居却忘记了天下苍生。而东坡,为了“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瞧盱”的理想,选择了豁达。“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啊,“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啊,“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幽怨啊,都埋葬在回忆的坟冢,有的只是“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之外”的不凡。

追溯昨日,感叹今朝,那些红袍加身,紫带缠腰的佞臣,那些见利忘义,奸诈诡谲的小人,相比东坡,多么渺小。那些因为一点挫折、一道坎坷而一蹶不振的人们,相比东坡,多么可笑。后者为懦夫,前者则更为可怕。他们作威作福,腐蚀了人类社会,葬送了大好河山,此为国之恨。还有那些口中诵读着《圣经》,却对贫民视而不见的“牧师”,苦阅金经却毫无普渡众生之心的教徒,以及前面谈到的懦夫,可曾做过一点点有益于人民的事?此为国之哀。而乐观爱民的苏轼则为国之大幸了。他筑苏堤,开东坡,建雪堂,甚至执犁把锄,躬耕田野,心系黎民,情系百姓。屡遭贬谪、痛失伉俪、仕途不达、早生华发……所有的沉郁,一切的寂寥,只化作笔端流淌的华彩。夜渡琼州海峡时,也不忘道一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的宠辱不惊,他的九死不悔,他的兀傲孤高,他的随遇而安,怎能不让人感慨?

流年偷换,眼他便垂垂老矣,足音跫然间,他终是归去了,但留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懒。

东坡的路已终结,后人无法续写……

不觉间已是拂晓,月牙儿下了树梢。

《东坡全集》静卧枕边,氤氲着墨色的缱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后记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六中学初三:李继豪

一蓑烟雨过前溪

1200字 初二 散文

朦胧中,书为我点亮了一盏灯;混沌中,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在光明与空气中,我汲取营养;在无声的对话里,我学会成长。

刚记事的时候,我爱书只是因为其中生动有趣的故事。迷人的童话让我沉浸在梦一般的遐想中,易懂的文字,精美的插图,是一张充满魔力的网,牢牢笼住了我的心。也是第一次,悲剧的结尾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心酸与悲伤。在内心隐隐的钝痛中,我开始明白人生也有错过与无奈,脱线的泪珠止不停地掉落,一滴滴浸渍在铅字上……纸页上漾开的点点痕斑是我初次成长的见证。

长大了些,我学着周围的同学,开始接触古典名著。白话虽然浅易,我对于情节却只是囫囵吞枣。我强迫着自己去接受梁山好汉的打打杀杀,崇拜三国谋士的权计心术。和同学攀比阅读量的功利心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在词句间细细地品读玩味,只知如走马观花一般匆匆,求多求快,好在众人面前赚足称赞与叹服。

那时看的许多书,现在多半不记得了,偶然兴起,再去翻阅时,陌生得竟像是初次相逢般,凋谢的回忆只留下空白带来的惋惜。确实,因为浮躁的心态,把一本本好书当作快餐去浪费,这与将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之于途的行径何异?书是需要珍惜的,正如美人需要呵护疼爱,没有对它怀有最起码的尊重,它也不会将最深沉的内涵表露于你。

两年前,我开始重新品读这几本名著,当过去人云亦云的盲目崇拜冷却下来时,面对褪下光环的一个个人物,我在脑海里开始重新勾画他们的形象。我学会了勇敢,勇敢地正视自己真正的想法,对武松屠杀行径的批判之见不再因众人的叫好声消弭,对曹操胆量武略的敬佩也不再因他人的厌恶而强压下去。我开始真正地学会读书,不再被别人的意见左右,而是遵循自己的见解来看。没有害怕错误的压力与负担存在,读书原来是一件如此纯粹而奇妙的事情,如同一颗璀璨的钻石,不同的切面会反射出各异的色光。书又是如此具有包容性,一本优秀的书,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薄薄的书页足以承载得起每个人自由驰骋的想象,于是想起了一句话:当书到了读者手里时,作者便已经死了。

如今的我,繁重的课业无法让我有充裕的时间来读书。因此每一次打开书的时光,就是靠在书的怀里,婴孩般聆听着它心跳的起伏,缓慢,深沉,温暖而令人安慰。

这是一股难以形容的力量。

记得当我终被接连而至的挫折击倒,被无力的绝望拖入自暴自弃的渊口时,黯淡的情绪弥漫了一切。“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淡淡的灯光下,这是《日出》送给我的一句话。简单的十二个字,却成为一双有力的手掌,紧紧握住我的手,将我从泥淖中拯救出来,重新振作起精神,为自己的日出奋斗。

当我读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是在肃穆的冬季里。“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生活中多少的无奈与苦闷,似乎都凝练于此,我把这句话记了下来,品读,回味,释然与解脱从这句话开始,我的心绪由此不再拥挤。

我一直相信,书是有灵性的,不管是厚如瀚海还是薄如蝉翼,不管是精致无瑕还是粗糙残破,指尖抚摸上封页的那刹那,清风便静驻于字里,春雨便沐浴于行间,书页张合之际,你仿佛落入了书为你张开的温暖怀抱。愁闷,焦虑,一切了然忘却,读书的时间,就是伴随着静谧与感动的幸福流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