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800字

800字 高三 议论文

“礼”的本义是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孔子认为知礼而后自立,自立而后立人,礼的发展既有必然性也有必要性,在儒家看来,礼是个体生存的根本。然而正是因为礼所具有的自身约束和克制他人行为的特性再加上古时严重的等级观念使人们从服从到厌烦,从厌烦到反抗,最后从反抗走向了改革。

1911年的辛亥革命翻开了中国封建向新共和转型的新篇章,尽管反抗之声从未断绝,尽管几乎颠覆了所有中华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三纲五常、三跪九叩的传统礼仪,他最终被接受,人们思想的进步也使礼的意义随之改变。

一百年前的成果我们没有理由否认它的进步性,古时充满了等级性的繁文缛节早已该被时代淘汰。然而,正是因为时代的进步与世界交流的频繁,收到西方平等民主文化的中国人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大力推崇着西方的民主与人权,使中国的传统礼仪逐步淡化,他们打着“人人平等”的旗帜,却毫不客气地不尊重他人,在这样可笑的矛盾下,也让中国礼仪渐渐地得不到重视。

可以说,那些对礼仪淡化甚至蔑视抵触的人可能与态度并无关系,而恰恰是因为自身的浅薄,因为浅薄,他们盲目地吸纳着国外的自由思想,因为浅薄,他们对礼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自我的约束上,而却误解了礼的根本含义。

礼的确是一种约束力和克制力,我们以此来规范社会生活与自身行为,可以说没有礼就没有了规矩。此外,对长辈、对他人、对师长的礼仪,并非体现了等级制,反而恰恰反映了自身的涵养。以同样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举例,他们对长辈师长的尊敬远胜于中国,起立鞠躬更是每天都在重复的事情,生活在儒学发源地的我们,岂不汗颜?

要论原因,无非是太过自我,历史的变迁使中国人越来越执着于自身的利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反观古代先哲,他们都以宏观的角度讨论整个群体,在礼的问题上质疑,古代哲人太多注重群体而忽略了个体,其实他们正是将个体看成群体的一份子,实现相互统一,在群体发展中促进个人发展。

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文化除去等级性质的一部分,依旧存在着大智慧,有所扬弃是必要的,但其本质经久不衰。

高三:李衡

那年夏天的海

900字 初二 记叙文

我的家临近大海,每个晨曦总会迎来第一个波浪的拜访,让我从那个未知的梦中醒来。母亲是个普普通通的渔民,她时常早出晚归,木浆随着大海的波浪滑动着,一身黝黑的皮肤在夕阳的余晖下熠熠生辉。我父亲是一位海军,我不曾与他见过几次面。那一身白色的军装,在我的脑海里依稀看得见。骑在他脖子上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那一年夏天,海风拂过沙滩,我被那阵涟漪唤醒。军舰的气笛声和海鸥的嘶鸣声合成一片,是部队的军舰靠近了海港。我忍不住内心的焦灼奔向海港,盼来了一个高大的身影,一身白色的军装一丝不苟。

“父亲!”我深沉地喊了一句,泪水夺眶而出,流向了蔚蓝的大海。父亲变得苍老了,脸上的纹路愈发显得明显,浓浓的眼袋下垂,凌乱的胡渣似乎有些日子没有清理了。我依偎在父亲身旁,他送了我一条用贝壳穿成的项链,中间镶嵌着一块光滑的鹅卵石。那晚,我睡在父亲身旁,像一条离不开谁的金鱼,父亲答应我不再离开。

次日,被一阵海浪惊醒的我发现父亲已不在身旁。我急忙冲出家门,只见部队的军舰已远远离去了。我朝着大海怒喊着:“你走了,就永远不要回来!”大海涌起了阵阵涟漪,传递着我的欢笑与忧伤。

从那以后,我便不再相信所谓的聚散离合。家庭的负担迫使我放弃了学业,我每一天都随着母亲出海捕鱼,生活也因此变得无奈了。当人生没有了追求,仿若行尸走肉,游荡在这片空虚土地上,或许也只有这样我才不会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如果真有所谓的血浓于水,我又怎么会抓不住父亲的衣角,留住他的一切呢?

已不知过了多少个年头,又是一年夏天,我随着母亲出海捕鱼,却在地平线那一边迎来了归来的军舰。“父亲?父亲回来了吗?”我激动万分。我纵身跃入大海之中,随着波涛的起伏,几乎和军舰同时靠近了岸边,却迎来了一个噩耗:父亲在一次与敌方军舰的交战过程中,用身体支撑起破裂的方向杆,保证了军舰的平衡和战友的安全撤离。然而父亲随着那艘军舰沉入了大海之中,连尸骨也找不到了......那一次他的不辞而别是因为收到了部队的紧急集中命令,说道这里父亲的战友哽咽了,他捧来一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父亲写给我却来不及寄出的信,我接过箱子,顿时泪如决堤。

今年初夏,晨曦时分,我被一阵海浪声惊醒,睁开朦胧的睡眼,窗外好像有一位身穿白色军装的男人从大海中向我走来。我挣扎着坐起来来,用尽全身力气说:“你回来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