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的风采700字

灵渠的风采

0
0
700字 初二 记叙文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是人们对灵渠的由衷评价。灵渠位于桂林市东北六十六公里的兴安县城边,全长三十四公里,建于秦始皇执政时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它连接湘江和漓江,勾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而它设计的科学,结构的灵巧,工艺的精致,对今天的水利工程,仍有参考价值。

灵渠景区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等景致。整个景区古朴典雅,实为缅怀先人智慧、感触中华精神之好去处,游览灵渠,您能领略“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经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荡,蓬窗买酒便。水程今顺,翘首望前川。”之岭南水镇风情。

飞来石在兴安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石质成分与周边岩石相差巨大,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传说里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或说猪婆龙为孽,飞来镇妖神石,灵渠赖以长存。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凡11件,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铧嘴在灵渠大小天平前,是将7分水流入湘江,3分水流入漓江的分水石堤。它形如犁铧,呈不等边的四边形,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大小天平。两条近似平行的南北边堤,分别为米,和23米,形成北偏东60度锐角,是铧嘴的顶部。南北边堤相距23米,整个铧嘴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

秦堤在兴安灵渠的南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自分水塘至大湾陡,全长3150米。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沿堤有万里桥、三将军墓、粟家桥、四贤祠、南陡阁等景致。

渴望自由

600字 初二 散文

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更加成了家长们手中的宝。爷爷奶奶对我们总是百般呵护宠溺,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给予我们他们所能给予的一切。

也正是因为父母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许多家长便打算从娃娃抓起,刚懂事就迫不及待的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再大一些,报了英语启蒙班并且早早的上了幼儿园。等到小学,就更多了。什么钢琴班,舞蹈班,书法班数不胜数。孩子们的周末总是在家长的陪同下不停地穿梭于各类补习班和家之间,终于,他们长大了,他们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成了“龙”'“凤”,可他们的童年去哪了?他们长大以后,想要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往事,却没有记起什么欢声笑语。记起的只有自己少年时所报过得种种补习班,只有自己每晚熬夜在灯下苦读的身影。这怎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还有些家长,虽体贴子女,不报太多的补习班加重子女的负担,却也不让他们出门。每到周末便恨不得给家门安上三把大锁,生怕孩子在外面出了什么意外。他们的理由总是“外面人心险恶而且车辆这么多,万一出了事可怎么办。还不如省省心在家里学习。”于是,久而久之,他们的孩子却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不喜与人沟通也不会与人沟通,从而也得不到渴望的友情,爱情。他们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渴望蓝天却只能看见世界的一角。

想想以前的孩子,家长忙于农活没有空闲的时间去管他们,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虽然家境贫穷吃不饱穿不暖却每天无忧无虑,那不才是童年应有的色彩吗?我们渴望自由,渴望蓝天,渴望一片施展自我的天地,渴望一片飞翔的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