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清明粑
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不但可以让人们祭拜自己过世的亲人,还可以带给人们快乐。在清明节之际,大家可以踏青,赏春,包清明粑……今年的清明节,我就学会了包清明粑。下面我就来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包清明粑的过程吧!
在清明节时,吃清明粑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清明粑,也是我们江南一代爱吃的食品。所以。今天,我就一直央求奶奶教我做清明粑。首先,我准备害了制作的材料:糯米粉,晚米粉,一盆水,豆干和虾米。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所以清明粑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调节。现在开始做了。
第一步是活粉,奶奶拿起糯米粉,让我往上面洒水。我原来放了一点儿水,奶奶说不够,清明粑就像一个垂头丧气的小孩。我连忙又加了很多水,不一会儿,水就洒在了盆子里,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跑了出来,糯米粉变得像泥巴一样,粘在了我的脸上和手上。奶奶说:“我们家又多了一只小花猫!”正当我感到奇怪时,奶奶又说道:“就是你呀!”
接下来就该放肉了,我原来放了很多肉,可蒸时全都跑了出来。我又放了很少的肉,只见那几个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望着我。经过努力,我终于包好了一个清明粑。它像战士一样挺立在我的眼前。我心想:“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古盘来”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越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时不能被困难吓到,要有勇气克服各种困难。
最后一步是蒸粑。过了一会儿,我吃的津津有味的,很香。通过这次实践,我体会到了做家务的困难。
小时候发生的事
难忘的第一次
第一次做火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的第一次。第一次做火车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记得那是在我三岁的时候。那年,我和妈妈乘坐从北京往山西行的火车。我突然看到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就非不上火车。而妈妈正好看见两个金发外国人上了火车,便吓唬我:“你要再不听话,我就让那两个外国人把你吃了!”我听后,心惊肉跳,生怕外国人把我吃了。到了晚上,我就吓得心跳加速,过了一会,我偶然发现,那两个外国人,就睡在我的周围,后来关灯以后,我吓的还是不敢睡。可是,眼皮不听使唤,还是睡着了。
小时候很不懂事,总是惹父母生气,也很天真、无知。
长大以后,运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便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明白了:知识的力量,是非常非常强大的!
初一:李心怡
相关推荐
-
打清明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我正吟着,忽然我想起了一件事——清明节到了。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在我们重庆,这里清明节不只有祭祖,扫墓,踏青等习俗,还有打清明粑这一习俗。清明粑!在一个下着细雨的星期天,我和幺姨一起到了山坡上摘清明菜,来打清明粑!细雨中的山坡,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地上湿漉漉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个顶朝天。我问幺姨:“什么是清明菜呀?"幺姨说:“说了你也不知道,等会儿找到了,指给你看一下吧——看!那儿就有一片清明菜地!”说着幺姨就找到了一片清明菜地。只见绿油油的一片,还没等幺姨指,我就知道了哪个是清明菜:绿绿的,总是一簇一簇的长在一起;比较嫩的,上面没有花,老一点的,上面这位一朵黄色的小花,偶尔叶片上还有一些白霜。该怎么摘清明菜呢?只见幺姨弯下腰来,用指甲在清明菜的今天下去四五片叶子,轻轻的掐住,一朵清明菜就被摘下来了。我学着幺姨的模样,在地上摘着。不过一会儿就摘了一大把清明菜。摘呀摘呀,经过我和幺姨的努力,终于摘了半口袋清明菜。也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回到家,我们就开始打清明粑了。我对幺姨说:“可不可以让我打清明粑?你在旁边教好吗?”阿姨回答说:“当然可以。”首先把清明菜倒入一个大盆里,洗干净。左洗洗,右洗洗。“呀,幺姨,我把水盆打……打翻……了!”“哎,看你这熊样,还是我来吧!”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烧半锅滚烫的水。借着这一烧水的功夫,咱们就先把清明菜给切碎。“咕噜咕噜”水开了,将水倒入一个大盆里,倒入清明菜,使水变得不烫时,再把清明菜给捞出来,把清明菜挤压出汁。拿一个盆接住。再拿一个盆加入适量的糯米粉和一些清明菜。倒入清明菜的汁水揉成一个面团,在分成一个个小面团。烧上蒸锅,如果有橙子叶,可以铺上。水开了就可以放上清明粑,蒸上15分钟。在这个15分钟里,可以准备扑面。十五分钟到了,开锅,把蒸好的面团拿出来裹上一层扑面,用手压平。架锅,打火,倒油,放粑,煎一煎,就开吃啦!我手拿着一块来之不易的清明粑,一口下去,外酥里嫩,真好吃呀!你的家乡清明节是怎么过的呢?900字 六年级
-
学做清明团过年了,吴江的外公、外婆给我们做了许多清明团子。我觉得味道十分好吃,而且又有一股清香。于是,便决定向他们讨教如何做清明团子。外公告诉我:“做清明团子主要分为五个步骤:一、去田里摘来苎麻的叶子,去掉筋;用滚水烫,再放入冷水中浸凉;二、把苎麻叶子用生石灰炝;三、洗干净后的青叶和面粉放在一起,使劲地揉,揉成绿色的粉团。四、将粉团分成小面团,搓圆,中间压出一个洞(要深一点儿),将豆沙馅放进去,再搓圆。五、放入锅中蒸熟,这样清明团子就做成了。”前三步我做不了,是外公外婆做的。从第四步开始,我试着做了起来。我先把小面团搓圆,准备打一个很深的洞,可洞怎么也打不深,而且还会破。我一看外婆,她把拇指戳进面团里,把面团一转,一个深深的洞就打好了,而且还很“坚固”没有裂缝。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做了好多次,满意了之后,把裂缝的地方补好、捏好,交给外婆看,外婆笑着说:“ 我看,你这个一到锅里就破了,而且皮太厚不好吃,你改一改吧。”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沾点水抹一抹就算完事了,最后,我再小心把馅放进去捏好,搓了起来。搓好了一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团子上破了一个大口子,豆沙都漏了出来,团子的有些地方都变黑了。唉,一个清明团子浪费了!后来,我又试着做了好几个,放入锅中蒸,蒸好的团子都笑裂了肚子(破了),还好留下了一个“幸存者”,它完好无损,和外公外婆做的有点儿相似,只是不够圆,但对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我把做好的清明团子拿给他们看。外婆笑着夸我:“睿睿,你可真棒呀!”我咬了一口自己做的清明团子,啊,味道比谁做的都好吃。因为那是我的劳动成果。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做蒿子粑粑优秀作文做蒿子粑粑作文450字随着时间的脚步加快,清明节的日子也一天一天推近,蒿子草也越长越旺,于是,奶奶决定在今天做蒿子粑粑。首先,我们去了乡下,摘蒿子草。蒿子草绿绿的,直直的,嫩嫩的,还有一股特殊的香气,所以很容易找。半个小时内,我们找、掐、收,背上的箩筐已经是满满的一大筐,任务完成了,收工,回家喽!一到家,还来不及休息,工作又开始了,把蒿子草洗干净。它换了一副新面孔,泥巴没有了,烂叶也没有了,望着手中绿油油的小草叶,疲惫感荡然无存。洗干净后,就该展示我的刀工啦!看我,手持菜刀,系上围裙,头戴大帽,就是电视剧里走出来的活脱脱的小厨娘,是有多神气!不自夸了,还是干活吧,我边切,边哼着自编的歌儿,“我切,我切,切切切,我啥困难都不怕,只为吃上一口蒿子粑粑……”在欢快的小调中,蒿子草变成细细的碎沫,接下来,开始下一步啦!要做粑粑,面粉肯定是最重要的,我先放了一袋糯米粉进去,细沫也在里边“打滚”,再放水,和面,我的手黏黏糊糊的,脸上全是面粉,就像刚从工地走出来似的,灰头土脸。在我和奶奶的努力下,面团终于和好了,只要想吃,烧油,炸好,就可以吃了。不过,累瘫了的我,决定先蒙头大睡。450字 六年级 叙事
-
蒿子粑粑同学们,你们都吃过蒿子粑粑吧!今天,我又吃了一次蒿子粑粑,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蒿子粑粑,家乡人叫它作“粑魂粑粑”。意思是说:在三月三前后这段日子里吃它,就可以把粑魂消灭、能保家人平安无病的呢!蒿子是纯天然的绿色植物,含有很多丰富的维生素和*的微量元素,再加上杂粮做的外皮,吃了它自然是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的。蒿子粑粑不仅营养丰富,它那特有的清香味道,更是我的最爱啊!当然最喜欢吃的,就是妈妈小时候亲手给我做的了!现在,妈妈不在家,再也吃不到妈妈亲手包的粑粑了!我曾经找遍了整个郎溪的大街小巷,从南买到北,从东买到西,就是吃不到那么好吃的家乡的味道!也许,那也有妈妈的味道吧!哎,现在只有奶奶和我在家,想吃好吃的粑粑,唯一的办法只有跟奶奶学着做。做蒿子粑粑,有点麻烦,其实,它的方法却并不难的。首先,是准备米粉。小时候,都是妈妈把米泡好的,再用水磨磨出来的;现在,包粑粑的奶奶,却没有那种设备,也怕那麻烦,就改成直接从超市去买元宵粉了。喜欢吃硬一点的人,也可以买一点面粉按一定的比例掺在里面,那就看你的口味而定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也包起了粑粑。包完了粑粑,最后的工序就是炕粑粑了。炕是用平底锅先放油烧热,等油充分侵入锅底,就停下火,等其冷却后,再放上做好的粑粑,这时,只要稍微加一点点水,盖上锅盖,就等它自己慢慢熟了。其中,只要翻动一次粑粑,别的什么也不用你超心了。就这样炕的粑粑不容易粘锅,熟的也很均匀。吃着我自己做的粑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次,我学会了做蒿子粑粑,如果下次我一个人在家,我会亲自下厨做蒿子粑粑。650字 六年级 叙事
-
蒿子粑粑说起粑粑,很多人都吃过,但新鲜的蒿子粑粑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口福喔!双休日的早晨,我和奶奶一起去田里摘蒿子,蒿子的叶子有点像芹菜,但比芹菜颜色更绿。摘蒿子时,奶奶告诉我识别:“要摘蒿子叶的嫩尖,这样的做出来的蒿子才好吃,下面的都是老了,做出来的粑粑不好吃。”回家后,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大米打成粉,再把蒿子捣乱后洗几遍,然后把两者掺在一起用力揉一会儿。等我将火烧好后,奶奶在锅里加点水,把蒿子粑粑捏的扁扁的,圆圆的,中间还用手指摁了一个小洞,说是为了让粑粑熟得更快。蒿子粑粑在锅里手拉手,围着水。过了一会儿,揭开锅盖,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蒿子粑粑盛出来,整整齐齐地放在盘子里,,我赶紧凑上前,顾不上烫,直往嘴里送……真好吃呀!我喜欢家乡的蒿子粑粑!300字 六年级
-
做蒿子粑粑作文随着时间的脚步加快,清明节的日子也一天一天推近,蒿子草也越长越旺,于是,奶奶决定在今天做蒿子粑粑。首先,我们去了乡下,摘蒿子草。蒿子草绿绿的,直直的,嫩嫩的,还有一股特殊的香气,所以很容易找。半个小时内,我们找、掐、收,背上的箩筐已经是满满的一大筐,任务完成了,收工,回家喽!一到家,还来不及休息,工作又开始了,把蒿子草洗干净。它换了一副新面孔,泥巴没有了,烂叶也没有了,望着手中绿油油的小草叶,疲惫感荡然无存。洗干净后,就该展示我的刀工啦!看我,手持菜刀,系上围裙,头戴大帽,就是电视剧里走出来的活脱脱的小厨娘,是有多神气!不自夸了,还是干活吧,我边切,边哼着自编的歌儿,“我切,我切,切切切,我啥困难都不怕,只为吃上一口蒿子粑粑……”在欢快的小调中,蒿子草变成细细的碎沫,接下来,开始下一步啦!要做粑粑,面粉肯定是最重要的,我先放了一袋糯米粉进去,细沫也在里边“打滚”,再放水,和面,我的手黏黏糊糊的,脸上全是面粉,就像刚从工地走出来似的,灰头土脸。在我和奶奶的努力下,面团终于和好了,只要想吃,烧油,炸好,就可以吃了。不过,累瘫了的我,决定先蒙头大睡。450字 五年级 叙事
-
端午节里做粑粑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独特的习俗。我是瑶族人民,我们的民风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就是在端午节的那天,跟着妈妈一起做一锅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在端午节前夕,妈妈会到市场里买一大些竹叶和农民采来的艾叶回家做艾子粑粑。回到家里,妈妈把面粉倒进盆子里,掺一些白糖,放入适当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面粉和白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艾叶洗干净,放到锅里熬几分钟后,倒掉艾叶,把剩下来的艾叶汁到在面团里,多揉几下。揉面时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则包出来的粑粑就会松松软软,没有嚼劲儿,揉面的力气要适中,才能做出有嚼劲的粑粑。接下来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叶重叠在一起,然后从面团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团,从中间凹下去一个小窝,放入准备好的馅儿,这馅儿是妈妈刚刚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块、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馅儿后,在把口封起来,,裹上一层香喷喷的茶籽油,一则是为了更加的香,二则是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叶上。然后搓成一个小圆儿,放在竹叶上,把下面的竹叶向下折一下,再缠上带子。一个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就这样,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渐渐流逝了。终于,一锅艾子粑粑总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经馋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开火,蒸起了粑粑。吃过晚饭,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艾子粑粑,“哎呀!”这粑粑可真烫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抛来抛去,嘴里还吸溜吸溜地吹着气,粑粑总算凉了下来,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到现在,提起端午节时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还是记忆犹新。湖南永州江华二小五年级:何小夕6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学做清明粿清明节了,我开始了学做清明粿之旅。我拜访了饮食部长———奶奶,请她教我做清明粿。别看她年过花甲,厨艺可是杠杠的。奶奶看我那么有诚意,便收下了我这个“徒弟”。奶奶交给我一把煮熟的草,这是艾草。有了它,清明粿就有一股清香。我把混入艾草的面团揉啊揉,搓啊搓,两只手都变成绿色的了。接下来是包馅料和压花纹,由于这两件事非常重要,所以我开启了一级警备状态。我先拿一点面压成圆形,再放入馅料,可没想到的是,面团在我手上变成了一堆烂泥,样子不堪入目。我试了许多次,才勉强包了几个大大小小的“怪物”。然后,将清明粿放进模具里,压出图形来。这么容易的一件事,竟被我用力过大,弄破了好几个,搞得奶奶叫苦连天。虽然我做的清明粿简直是“丑八怪”,却让我懂得了美食的来之不易。300字 四年级 叙事
-
打粑粑一月三十一的早上,我刚起床就发现奶奶家门前有一个用石头做的东西和两个像船桨的木棒,洗的干干净净。看见这些东西我就知道今天要打粑粑了!吃过午饭,奶奶就把蒸好的糯米倒进石头盆子里,大人们用“船桨”打击糯米,你一下,我一下,围着石头盆子转圈,一会糯米就变成一团了,粘在“船桨”上,看着大人们好象很费劲,大家轮流打,最后糯米变得粘乎乎的。然后把它们从盆子里拿出来放在洗干净的门板上,抹上油,捏成一个个小团摆放在门板上,然后用另一扇干净的门板压在上面,小孩就上去踩,这是我最喜欢的,我在上面跳来跳去,好玩极了。踩完了,大人们把门板掀开,一个个圆圆的粑粑就做好了。250字 三年级 叙事
-
打粑粑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当春节来临,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新年将近,外公、二姨、妈妈和我一起制作了叶子糍粑。外公已提前一天把材料准备好,我们就开始一起包糍粑了。按二姨的话,包糍粑就跟捏橡皮泥一样容易,先取一团糯米材料,将糯米团捏成碗形,将馅放进“糯米碗”中,将“碗口”封住,再揉成一个小圆饼就好了。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在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捏出的“碗”太小了,壁太厚了。妈妈告诉我,可以一手托着“小碗”,一手往里面按,这样就能捏出合格的“碗”。我按照妈妈说的去做,果真做出了一个薄厚适合的“碗”。虽然我第一步成功了,但第二步又卡壳了。上一步的碗偏薄,加上这一步放进去的馅料太多了,导致馅漏出来了。无奈之下,我只能把做坏掉的糍粑给妈妈“补救”。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第二个糍粑被我用心地“精雕细琢”了一番:皮捏得薄厚适宜,馅料也是减少了一些,再将“碗口”密封,揉成一个鹅蛋大小的圆形,最后调整一下它的形态,样子显得美观了不少。现在的糍粑还光着茶绿色的身子,最后一步“收官之作”,就是要给赤裸的糍粑穿上“艾叶衣服”。只见妈妈将手指沾上些许菜油,涂抹在艾叶上,再将两片艾叶并在一起搓几下,把两片艾叶重合在一起,将光着身子的糍粑放在中间,上下左右各叠一下,中间用棕叶枯条固定一个结,一个完整的糍粑才算大功告成了。将做好的糍粑放进蒸锅中,等待半小时,热腾腾的糍粑就出锅了。这时,我们每人拿一个炙手的糍粑,围坐在火炉旁,一边吃着糍粑,一边聊着家常。火炉温暖的热气包裹着我们,糍粑甜甜的香气环绕在我们鼻尖。大伙儿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气氛好不温馨。而令我感到最快乐的是我参与了“包糍粑”这个土家人特有的民俗活动,感受到了一家人一起制作美食的幸福。其实,不论你用什么法子来过年,只要和家人团团圆圆,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中国年了吧!750字 初一 叙事
-
我学会了做清明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了。清明节有许多传统习俗,不但可以给故去的亲人扫墓,还可以到郊外去欣赏春天的美景。今年的清明节我学会了做清明粑。看见别人都送了我们许多可口的清明粑。我看见奶奶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春笋,我说:“我今天要来学包清明粑”,奶奶说:“你先把手洗干净”,于是我就兴致勃勃地帮助奶奶去包清明粑。我拿了豆干、春笋、辣椒,首先我把材料洗净,然后再把它们切成丁,加入调味品,这就成了包粑用的馅。我开始和面了,我加入一碗面粉和一碗水,面粉非常硬,我用手猛地一拍,面粉飞到了门上和我的袖子上、脸上。奶奶说:“你不加水,怎么叫和面?”我又加了一点点儿水,可是面团还是非常的硬。我狠狠心,又拿了一碗水往面团里倒,一下子面团变得像稀糊一样,摸上去粘糊糊的。奶奶又往面团里倒了不少的面粉,我终于把面团揉好了。我把艾叶放到了高压锅里,因为热度高,所以艾叶的叶看不见了,除了艾叶水,还有一些非常烂的艾叶茎。我把艾叶水全倒入了面团里,面团立刻变得非常緑了。我小心翼翼地把面片摊在我的左手掌上,再拿来勺子,用勺子舀了一勺馅,把馅放入面片里面,再捏合。我有时放了太多的馅,包起来的时候,馅全部都露了出来了,有时又包了太少,清明粑像泄了气的皮球。我心想:“算了这样太累了,不要再包了。”因为包的次数多了,所以我包习惯了,我包得好多了。我包的清明粑像一个个检阅的士兵。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清明粑,觉的格外香甜可口。我学会了一个家务活,我很高兴今年清明节学会了包清明粑。我知道了:不克服困难,就不会得到成功。5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做清明果清明果是我最喜欢吃的点心。今年外婆已经给我做了三次清明果了,可我还是百吃不厌。但是,做清明果工序繁琐,所以我打算这个清明节到外婆家好好学习这门手艺。一大早外婆就到菜市场买了豆腐干、酸菜、猪肉、榨菜、笋、豆芽……外婆先把菜切碎,再把菜拿去炒,不一会儿,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馅儿就出锅了。吃好中饭,外婆把浸泡好的糯米及粳米以及糊状草泥拿到加工厂的机器上榨成粉团。外婆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了,也就是说,我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我接过外婆给我的小面团,我用大拇指捅了一个洞,然后慢慢地把面团捏成一个小碗的形状,为了清明果的馅儿多一点,我把面团捏得稍微薄一点。我舀了两大瓢馅儿,然后就是把馅儿封起来。我放到果酱盒里,使劲一按,馅儿都跑出来了。外婆说:“这个清明果破了,你自食其果吧!”虽然是破果子,我觉得还是很美味。第二个我吸取了教训,我给面团捏了一个小洞,然后放了一点点馅儿,封口以后放在外婆的作品边上,显得很小,简直就是一个饺子。我赶紧放进嘴巴,把它毁尸灭迹了。第三次,我把面团捏成一个不大不小的碗儿,放进适量的馅儿,封口以后,外婆仔细端详了一番,说:“咦,还不错嘛!继续努力吧!”接下来,我就慢慢地掌握了包清明果的技巧。晚上,外婆给我们煮了自己包清明果。我觉得包清明果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品尝着亲手包的清明果,感觉味道更好。550字 四年级 叙事
-
做清明果星期五放学回家,看见奶奶正在采艾青,我想,是不是要做清明果了?哎,你们知道清明果的来历吗?据说,人们是为了纪念大禹,才做清明果的。回到家,奶奶告诉我,做清明果不容易,做青粉的步骤就得分三步:第一步是把采来的艾青择洗干净;第二步是把艾青放在热水中蒸一会儿,然后在冷水中沉浸一下,等艾青稍微有点冷了,就把它切碎;第三步是把米粉放入切碎的艾青中,再搅拌均匀,用力揉出青粉的韧劲来。饭后,我和妈妈一起到奶奶家去做清明果。奶奶把豆沙馅和豆腐干炒咸菜的馅都拿出来了,还端出来一小碗水。我好奇地问妈妈:“做清明果干嘛要水呢?是不是放馅的时候,放上一点水,做天津汤包似的,那馅的味道会成什么样呢?”妈妈告诉我:“在做清明果的时候,总会把艾青粉粘在手上,蘸点水,艾青粉就不太容易粘在手上了。但水干了,艾青粉又会粘在手上了,你就又得蘸水了。”我学着妈妈的样,把艾青粉团搓圆,捏成碗的样子,把馅放入“碗”中,把“口”封住,放入装着糯米的篮子里,用手慢慢地揉圆果,等圆果粘满了糯米,一个清明果总算做成了。我把它轻轻地放在蒸架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做完后,奶奶把我做的清明果先拿去蒸了。蒸好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人拿一个清明果,一口一口吃进嘴里,还夸我第一次就能做成这样,不错。妈妈吃完了清明果,还开玩笑似的说:“我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头啊!”5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做清明馃今天,我看到阿姨、妈妈和奶奶一起在厨房里一边做清明馃,一边嘴巴讲个没完,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今天我总算知道了。“妈妈,我要来看看怎么做!”“你还是先去玩吧,等下有你吃的!”“我从来都不知道,就让我看一次吧!”经过我的再三请求,妈妈终于同意了。阿姨一边做,一边跟我说:“烧开锅中水,把洗干净的艾草放进去煮,这样会比较绿比较香。几分钟后,眼看着艾草煮熟了,就赶紧捞起放入准备在一旁的大盆冷水里,不然老让它待在热水里,那样很容易变黄。如果冷水逐渐变暖,就要另换冷水,直至艾草完全冷却,并漂洗干净,捞出,挤干水分,把艾草弄碎。”接着我就看见阿姨在和粉,和好的粉团白白嫩嫩的,加入捣碎的艾草,立马变得绿绿的。阿姨接着说:“然后依据喜好把粉团摘成大小均匀的小坨,用手搓圆后捏成厚薄均匀的小碗状,放入自己喜欢的馅料,封口,雏形初现。把锅内水烧开,架上草垫或在隔水器具上铺上纱布,把清明馃整齐排列入锅蒸6分钟左右即可听妈妈说:“ 清明馃,又称聪明馃,是江山民间一种传统的健康食品,每当清明节前后,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等到缕缕香味飘出,揭开一看———锅内一片葱翠欲滴。圆圆的像饼,馅是甜的,尖尖的像大水饺,馅是咸的,蒸熟的清明馃清香可口。刚拿出来的清明馃,油光光的冒着热气,真让人口馋。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一个,正准备往嘴巴里放,哎呀,烫死我了。妈妈见了,对我说:“我刚想跟你说烫,你就放进嘴巴了,嘴怎么这么馋啊!”晚饭,大家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清明馃,聊着天,很快就过去了。5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做清明果“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到了,我们学校组织三年级同学去西施故里踏青。那里春色满园,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欣赏美丽的景色之时,我们还参加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做清明果。做清明果的第一大材料就是一种名叫艾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然后就是糯米粉和馅了。馅分为两类,一类是甜的,是用豆沙和白糖做成的;另一类是咸的,用咸菜、肉丁、鲜嫩竹笋、葱丁炒在一起做成的,那样子的馅白中带绿、颜色鲜艳,闻起来也是清香扑鼻,一下子会勾起人的食欲。材料准备好后,就可以做清明果了。先把艾草的汁水和糯米粉放在水里搅拌,待粉团变成青绿色时,就抓一小团儿,把它放在手心,轻轻地揉,等到粉团变得又圆又光滑时,就把它压成一个小饼,然后用大拇指、中指、食指一边转一边捏,让它的厚度均匀,然后放上馅,再把口封住,最后捏上漂亮的花边。不过,还真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我想给清明果加上漂亮的“发箍”,但手指好像不听我使唤,花边捏得不是这边歪了,就是那边斜了。我正焦急呢,想看看别的同学是怎么做的。我抬头一看,哇!他们做的清明果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几天没吃饭的饿汉,瘪着肚子;有的挺着一个大大的将军肚,根本无法站起来。更好笑的是桌上趴着一个清明果,它的馅正在不停地往外流,活像一个小孩咧着嘴巴流口水……原来做清明果好难哦!最后,在几次失败的试验后,我总算给清明果按上了一个漂亮的“发箍”。煮熟后的清明果,油绿如玉,糯韧绵软。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我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550字 五年级 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