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一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18。我只知道时间很快,但伟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周恩来,一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
百度词条里这样讲道: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我想每个伟人背后的成长故事都是非常艰辛与励志的吧。周总理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市,10岁就开始当家,12岁念私塾时,说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样一句激励人心的话语。我想最令人熟知的就是,周总理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南开学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校里的课业负担很重,而且学费也很贵。生活是这样的艰苦困难,可是他十分顽强。起初,周总理英文基础比较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每天把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除了课堂学习,他在课外还读了许多书报,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先生革命派办的《民权报》、《民生报》,以及当时中外进步思想家的着作。所以,他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那时候,周总理对学习目的已认识得很清楚。他在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作文中写道:“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俟乎将来。”
周总理的学识令人赞叹,但他的那颗始终向党向人民的心更是了不起。周恩来同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投入的精力,单用“全力以赴”“不知疲倦”之类的词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几十年里,他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有时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他处理工作时,总是要求把情况先弄得清清楚楚,想得很细很远。他对经济数字和历史情况的熟悉和记忆力常常令人吃惊,因此他提出的意见总能那样的细致周密、合情合理。地震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安抚人民。他朴素的作风,以及对待人民那颗赤城的心真的是做到了他给自己所提的要求“人民的公仆”。
在今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高度评价了周恩来同志。‘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永远为后世景仰”。周总理的确经得起这样的赞美。
我想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我希望我们永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牢记周总理,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严冬书声暖
一些乘虚而入的朔风绕过了冬衣的缝隙,凛凛地钻入了慵懒的身躯,摇落了满天的花朵,沉默的语言淹没了匆匆的脚步,走在大雪的路上,赶去上学。
再一次裹紧棉衣,我的双手早已僵到发痛,寒气像极刑用的工具一般不断地击打身体,微微发抖,不禁问着自己:“这么苦着去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啊。”临近期末,成绩愈加不理想,时间也更加紧迫,本已经被压得疲惫不堪,再跟上这凶猛的气候,可真的是“雪上加霜”。“不就是应付应付考试,就算毕业了,靠基本的知识也可以生存下去的。干嘛要这么辛苦”心中暗自忿忿不平起来。如今读书,是真的只为了未来填饱肚子,仅此而已吗?
踏着冰雪走进学校,耳畔传来阵阵书声,一声高过一声,想必同学都在竭尽全力读书。读书的目的,不经意间想起了那个伟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周恩来,想当年也是一身浩然青春正气,怀揣坚定的梦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艰苦卓绝,像这样的穷冬烈雪,也是见怪不怪了吧。想到这里,总觉得伟人的时代太过遥远,他们的行为,有怎是我们可做的呢。
冷峻的天空,雪花划破凝重,雪落的声音,如花,满地碎如金属的碎片,闪着冷冷的光泽。走在廊上,进行着早读的同学们的声音越发高昂起来,声声如浪。究竟是为了什么读书,答案似乎就在这读书声中。
读书声声声入耳,青春朝气满的快溢出开了,在这严冬之中,仿佛在唤醒着我的什么。周总理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要读书的是我们自己,而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也应当是传承给了我们。门廊边,听着铿锵慷慨,抑扬顿挫,洪亮有力的读书声,不经想到了这些。放眼望去周围的一切,高楼丛林,鳞次栉比,祖国大好河山的建设,这次是落到我们新一代的肩头了啊。年轻有为的我们,不正是为了这个而读书的吗。
天空如一只摇来摇去的筛子,在风中乱舞,大雪铺天盖地而下,伴着琅琅书声,我竟也开始觉悟。仿佛消融冰雪的春光洒在心头,劳累的身躯有了几许能量。书声萦绕耳畔,仿佛可以预见未来那努力建设祖国的呐喊。
读书,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与周总理一般,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年轻有为如这铿锵书声,就应当不惧艰苦,一身青春正气,刻苦好学。
周总理伟人的时代过去了,可是周恩来精神永存。如今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世界,大好青春,再多的风雪也不惧,怀揣着振兴祖国的梦想而读书,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相关推荐
-
一个熟悉的名字黄皓斌真的学了吗???陆陆续续在我耳边响起……似乎包含着千万种令人深思的含义!黄皓斌这三个令人震撼万分的字,似乎给人留下一丝牵挂与遗憾,又令许些人大畅心怀。而对于我而言,却是一个能令我敞开心怀,倾诉烦恼的对象。其实,他很可爱……或许说是我们不了解他。就像我不了解自己一样。没有人知道他心中的孤寂与烦恼,没有人能体会他被排斥时的辛酸与羞愧。或许我有他一般的孤寂与空虚,同样的烦恼与愤怒,但他比我坚强,或许他的沉默与喧嚣是为了告诉所有的人,他不甘与屈服于现状,他所向往的是另一片天地,宁静的,和谐的,令人羡慕的……对他我等似乎如痴如醉,乐在其中,实质却是何等的无知、愚昧及残酷!那种笑意味着一种伤害、讽刺及羞辱!!!更是对自己无知、丑恶的完美反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此、只增他人笑耳……当然,我不否认他有很多很多令人难以接受和理解的习惯、缺点、甚至是毛病、但他更需要我们的宽容与真诚……当你静下心思索时,是否会感觉对之过分了点,残忍了点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难道我们就没有一丝的愧疚吗???当我们班的利益、荣誉受到侵犯时,我们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挺胸而出,处之泰然!而往往我们却自取其辱!试问情何以堪???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拔河的团结放在班级荣誉上?为什么输给了三班的五班仍为之加油鼓气??为什么渐渐地我宁可一笑置之???为什么在一望无际的森林里,一只受伤的兔子。禽窥而飞,兽视而走,皆不食之!禽兽犹此,人何以堪?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比其差之甚矣!!!培才高级中学高一:方武泽550字 高一 记叙文
-
《不朽》淡之若菊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火红的枝叶点缀枝头,当稚嫩逐渐渐变为成熟,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逝之若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淡如菊,窗外的喧嚣,官场的黑暗,只愿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人淡如菊,幻想大同社会,忘却凡尘俗世,坐翠苔,倚绿树,眺碧水,近了风雨,离了担忧,听风,看雨,垂钓,醉水——傻无人理,笨无人笑,痴也无人管。逝之若昙再美,不过昙花一现,雨打芭蕉难抵你的倾世绝色,为爱,你舞中自刎,血,滴落,染红了原本淡雅的白纱。你钟情于他,他护之若你,无奈生命苦短,世事无常,佳人兮逝,我忘不了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若昙,匆匆一现,却永驻心头。“北方有佳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号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殇之若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想问你,看着西施投入夫差怀抱,你的心有多伤。捧一曲流觞月,流一脉相思情。你可知,悔之晚矣?一盏孤灯,陪你;一碗清茶,拥你;一段岁月,度你。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 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 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 我心如烟云,当空舞长袖,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红颜空自许。范蠡,你心若梅,风轻摇,似血的花瓣便纷纷落入尘埃…600字 高一
-
不朽僧道惜身为修炼,死后朝夕即腐烂。 英烈献身为救难,死后世代皆怀念。50字 高一 诗歌
-
不朽泪无绝曾以为的永远,不过一瞬,此生,无言以对,回忆,反倒令人感时花溅泪,殇恨意,情绵意,空谷回荡,悠悠我心,欢笑总与泪水相伴,如今,脸上的笑容渐消,只剩一汪清泉随风而舞。悄然无声的季节,大提琴黯然失色,连琴弦也凝固在凛冽的空气之间,最后,琴,弦断,再也找不回的音色,再也找不回的曾经。泪,无声,泣,无语。伤离别离别,分别,送别:“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相爱,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承诺,太假。伤过方知悔恨,痛过才知心伤离别,伤离别,曾期盼过的一世,可如今,梦醒,人离,渐行渐远,如胶似漆如今也变成了两朵妖娆的彼岸花,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不定生死。月沉寂等你回眸,忘你回首,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回忆,自是痛,感谢曾有过的美好,感谢曾带给我的快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庭外如云如雾,静浸着一弯残月的清光。云海翻腾,月影摇摆,“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一壶剩茶还微暖得,三年,三年的相聚,如今都各奔天涯,有些故事还未讲完,那就让它沉默,然后埋葬。有些人匆匆告别,那就让他深埋脑海,然后回忆。我曾以为他们会永远相伴与我,而今都已消散再这个花花世界,在茫茫人海中一次次擦肩而过。庭院无语,寒蝉沉默。450字 高一 散文
-
不朽淡之若菊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火红的枝叶点缀枝头,当稚嫩逐渐渐变为成熟,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逝之若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淡如菊,窗外的喧嚣,官场的黑暗,只愿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人淡如菊,幻想大同社会,忘却凡尘俗世,坐翠苔,倚绿树,眺碧水,近了风雨,离了担忧,听风,看雨,垂钓,醉水——傻无人理,笨无人笑,痴也无人管。逝之若昙再美,不过昙花一现,雨打芭蕉难抵你的倾世绝色,为爱,你舞中自刎,血,滴落,染红了原本淡雅的白纱。你钟情于他,他护之若你,无奈生命苦短,世事无常,佳人兮逝,我忘不了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若昙,匆匆一现,却永驻心头。“北方有佳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号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殇之若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想问你,看着西施投入夫差怀抱,你的心有多伤。捧一曲流觞月,流一脉相思情。你可知,悔之晚矣?一盏孤灯,陪你;一碗清茶,拥你;一段岁月,度你。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 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 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 我心如烟云,当空舞长袖,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红颜空自许。范蠡,你心若梅,风轻摇,似血的花瓣便纷纷落入尘埃…500字 高一 散文
-
青春不朽人生百年尚不可得,何云万岁?——尧舜至今尚在。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山中方十日,世上已千年。何以见得?佛曰: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悲苦常存,别易会难。但,青春无尽,岁月长留。青春不朽于修习。修习是谦逊的自我提升,亦是永不丧失斗志的命途搏击。首先,自我完善的激情最为重要,若丧失“成为更好自己”的激情,或一味怠惰惫懒,只得落个“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悲凉。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己以恭俭为先。钱锺书先生学识渊博,却从不骄纵自负,正是抱有对文学不懈的坚持和发自内心的激情,才成就了他的博学广大。修习的成败与否在于有无激情与斗志,倘若人类新的千年也是丧失激情的岁月,那么人类将会用冷漠的手扼死自己的灵魂。青春不朽于静心。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提到青春,现如今更多的代名词是活力,是蓬勃,是生生不息的希冀与动力。可“静心”一词,却是被多数人所忽略的。古有方仲永,天赋异禀,奈何被世俗的阿谀奉承变得物质,再无纯净之心。最终青春还未大放异彩就破败凋零,沦为庸常生活中普通的虫豸。所以,这一必不可少的秘诀,神秘中更带了几分禅意。青春不朽于致善。激浊扬清,疾恶好善。“善”是健全人格最为基本的底线。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抑或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在抨击与喟叹社会黑暗现状的同时,更是对于“善”的心之所向与呼吁。在漫长的青春岁月中,培养一颗善心,是最为必要的。愿你永怀善意,清澈明朗。人生百年尚不可得,万岁固然亦如浮光掠影。但,青春无尽,岁月长流。韶华易逝,美德与高尚情操不逝。以道德为友、静心为本、致善为源、自勉为师,故能延期不朽。人生的不朽无谓“寓形宇内”。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生命的流逝与存在,毕竟是太过简单和不堪一击了。不朽,是超然物外的洒脱豁达,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本心与真谛。正所谓“松风谡谡,流水潺潺”。存在的过程固然短暂,但之于世界,终其一生所留存的真谛却是永恒而不朽的。它无碍于生命的长度,而取决于生命的宽度。所谓“万古长青,流芳百世”亦是如此。人说一世有三乐:开卷读书、闭门修禅、悬壶济世。如此,才可皎然出尘。人之一世三乐,于心、于己、于世,以自勉、静心、致善以律己,此可谓万岁,亦可谓不朽。900字 高三
-
不朽丰碑轻车简从,他将生死看淡;北海牧羊,他将爱国演绎到极限;兄弟离世,他将国与家衡量万千;须发尽白,他将生命汇成一篇千古赞言。他是民族气节的坚守者,他是爱国报国的践行者,他是不屈与执着的代言人。他是苏武,是中华历史上的不朽丰碑。持一根旄节,他离开熟悉的家乡,离开了年事已高的母亲,离开了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义无反顾,他踏上了茫茫征途。前方的大漠,迎接他的不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亦或是“祸福固相倚,未知前事难”的坎坷牵绊。轻车简从,他带领一百余人出使匈奴,他忘了自身的安危,忘了亲人的思念,这一刻,唯有“国”在他心中,刻骨铭记,融于血脉之中,分量万千。守一种信念,他痛斥卫律贪图富贵名利、过眼云烟;生死当前,他无畏无惧,哪看刀锋近在眼前;被无辜牵连,他义正言辞,为不辱于国,他当机立断;北海牧羝,明知欺骗,他孤身一人,勇往直前。荒芜之地,他记住了国重于天,忘记了天寒地冻、归期无边;廪食不至,他啮雪吞毡,记住了民族气节,忘了生存甚难;名利诱惑、富贵在前,他却不肯前进一步,心中记住的,唯有大汉尊严,不容侵犯。在忘记与铭记之间,他守住了气节,将对里的词诠释的完美自然。着一身布衣,他屹立于严寒之中,岿然如山;饥渴难耐,他坚定不移地望向遥远的长安,北风猎猎作响,拂起了他的衣衫,却拂不动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严寒渐渐逼近,冰封了他的触觉,却封不住他对家国的思念。茫茫大漠,他是一只孤雁,仅仅铭记了使命,却忘记北漠的严寒;皑皑白雪间,他是一朵雪莲,仅仅铭记了汉家使者的高贵,却忘记富贵荣华近在眼前;背井离乡,它是一块屹立的丰碑,仅仅铭记了肩负的使命,却忘记了时间绵延。兄弟相继离世,他庆幸兄弟为国赴难;夫人改嫁,母亲离世,巨大的打击无法撼动这汉子如山坚毅的誓言。他的铭记,镌刻一代英雄的伟岸,他的忘记,书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尊严。他的铭记,传唱了千古不曾改变,他的忘记,让投敌叛国之徒不禁汗颜。黄河的气势磅礴,却比不过他的气节壮烈,泰山的雄伟高远,仍比不过他持节牧羊的身影,那么伟岸。岁月逝去,苍老了容颜,却无法苍老他心中巍峨的信念。这个铁一般的血性男儿,用一腔爱国热血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在忘记与铭记之间,他坚守了自我,于是在歌舞升平的长安与严寒难耐的北海之间,筑起一条笔直的路,汉与匈奴最终和谈。因为苏武,我懂得了铭记与忘记,原来,铭记与忘记可以两全,铭记了不屈与爱国,忘记了私利与生死,就必能坚守住自己要守住的底线。苏武是一块不朽丰碑,屹立于华夏五千年历史之中,屹立于每一名华夏子孙心中,直至永远。900字 高二 散文
-
走近伟人周恩来张佳景今天,我们班开展了一节以“走近伟人周恩来”为主题的队会。它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了伟人周恩来的品格与事迹。周恩来总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及外交家。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总理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周恩来总理是祖国的伟大领袖之一,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他一生最爱读书,也因为读书成就了伟人的事业,改变了中国命运。周恩来总理的一句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周恩来爷爷小的时候有一次,先生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有的说为懂道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识字而读书,但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我读到这句时,心头为之一震,多好的回答呀!这样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周恩来爷爷从小就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从小就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回想周恩来当时的生活状况,觉得他活得十分艰难。生母养母都相继去世,父亲又没有固定收入,仅靠四伯帮助才得以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丝毫没有顾虑自己,心系中华,一心想着为国家出力。再想想,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因此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既不满足于现状,也应该深知自己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现在,如果问我为什么而读书?我一定也会大声回答:“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13岁的周恩来经过思索而定下的人生志向。他不仅说到,还努力做到,因此功课门门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和书法,不仅在班上,在年级和全校也是首屈一指。在后来进入南开学校后,由于他欠学费,就挤出时间为学校刻蜡板,由于在奉天模范学校时英语基础打得不牢,周恩来想方设法奋力追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学期的努力,他的英语水平居然跃居班级前列。少年周恩来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的事迹感动着我,鼓舞着我。如今,我们的生活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不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要努力学习。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我一定要好好地向少年周恩来总理学习,学习他说到做到、迎难而上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周恩来总理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900字 六年级 写人
-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自从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对周恩来的种种精神与事迹就充满了无比的敬佩: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县,生母是万氏,养母是陈氏,乳母是蒋氏。周恩来的父亲叫周贻(yí)能,他给出生的周恩来取了个乳名:“大鸾”(luán)。这个名字蕴涵着“神灵之精”见则天下安宁“之意。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大鸾”,这个出生于普通苏北人家的孩子日后会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周恩来是个早慧儿童,他四五岁就会用字板拼成一首诗,跟着养母陈氏学写毛笔字,他从小就很勤奋,他不怕吃苦,不怕困难。1904年,也是周恩来六岁的时候,这一天是开学的日子,大鸾兴冲冲的来到学校,在课堂上,周恩来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念着:人之初,性本善……,他觉着这个很有趣,虽然他不懂意思,但看着老师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也和老师大声的朗读起来。周恩来还是个爱书的孩子,他一有空,就去翻书看,一边看,还一边做标记。他每每读书,都是那么的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他那种爱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周恩来读的书很多,有《东方杂志》,《大同报》,《立国根本谈》,《军人的模范》,《资质模范》,《国民生死问题》……周恩来还是个有担当的人,在他九岁那年,他的两个母亲去世了(万氏和陈氏),家里没有人照应,只有靠他自己自立根生,照顾两个弟弟,他不忍心让两个弟弟挨饿,便把家里值钱的东西给当了,换来些钱给弟弟们买食物。……周恩来还是个谦虚的人,他曾在南开学校和他的一些好友一起成立了一个“敬业乐群”的团体,因为周恩来有才干,大家都一致推选他做团队的领导,而周恩来却谦逊地说:“我的能力有限,还是其他同学来担此重任!”周恩来不仅谦虚,对工作还很尽心尽责,富有领导模范。他在“敬业乐群”里分管智育部,智育部在他的分管下,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为了使智育部的工作做的更好,周恩来忙得不亦乐乎,费了不少心思。周恩来又是个写作的奇才,他每次写的作文都论述严密,举例扎实而绵密。就连参加阅卷的国文老师对他的作文都赞不绝口。……周恩来,一个聪明伶俐的人;周恩来,一个谦逊而不自大的人;周恩来,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周恩来,一个有担当的人……我多么想对我们伟大的周总理说;“周恩来,你就像一朵在墙角的花,努力的攀岩,使自己看见阳光;周恩来,你就像那温暖的阳光,时刻抚慰伤心的人,给他们一丝丝的希望;周恩来,你就像那雨滴,时刻滋润着万物……亲爱的周总理,你是那么伟大,那么无私,你的完美形象永远保留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无时无刻都会想着你,爱戴着你!”五年级:徐玉晴9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不朽的传奇当鸦片的恐怖气息弥漫整个中华大地,有人扬一缕火种,洒下漫天火花,毁坏的是害人不浅的鸦片,挽救的却是几代的中华儿女。当浓浓的烟雾漫天飘来,他的生命已染绘了不朽的色彩。他,就是林则徐。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开学伊始,适逢上元佳节。先生针对上元佳节,闹花灯的情景,出了上联,叫学生应对。联文是: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抢先应声答对: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先生连声称好,对这下联十分赞赏。少年时期的林则徐已是同龄人的佼佼者。脚踏绝顶峰,代天地行威,抒发了凌云壮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那个官场黑暗,理智昏庸的时代,很多官员只会阿谀奉承,将国家利益抛到九霄云外。而他--林则徐怀着一腔的爱国之心,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不为名利,只为维护民族尊严,哪怕是付出生命。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林则徐积极禁烟,然则鸦片战争失败,作为积极的抗战派,他被放逐到新疆伊利。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无情的现实摧残,功名埋没,罪名上身,放逐荒地。奔走在大漠之中,你依旧一身正气,依旧浑身是胆,拒绝贿赂高官,毅然投身西北的发展。也许,当他拿起火把的那一刻,便知道,等待他的将是落寞与孤寂吧!但他的灵魂伴着寂寞一路走来,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仍能触碰到他炽热灵魂的温度。罢官又怎样?发配边疆又怎样?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心忧国家哪里不是施展才能的舞台?荒漠之中演绎了一种叫奉献的奇迹。不朽的传奇流芳百世。你的执着,你的精神如日光般划破阴霾,倾泻而下,充盈天地。900字 六年级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