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韵曲900字

茉莉韵曲

9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庄园式的别墅充满了欧洲风情,上下共3层,且花园很大。别墅外墙面刷了一层奶白色,四周缀着暗棕色的花纹。它由浅黄色的矮墙围了起来,围墙内各式各样的植物依稀可见。浓浓的茉莉花香从别墅后边的花园里幽幽飘出,隐隐夹杂着熏衣草的淡香。

这便是菡萱的家。

“周婶,我回来了。”菡萱对着别墅大门两旁墙上的对话机轻轻说了声,不久便有一个穿着围裙、看起来四五十岁的妇女走了出来,为菡萱开了门。

菡萱快步走进院内,进了别墅。

这是间很大的房子。亮堂的金色地板看不出一点瑕疵;一片淡紫色映在地板上,那是墙的主体色;粉红的高级沙发有序摆放在厅内;沙发拥着一个蓝水晶的茶几。是很漂亮很大方得体的大厅,摆设却有些单调。除了摆在菡萱前方的爱心形毛绒地毯以及沙发旁边的落地灯,与沙发后边靠墙的饮水机、饮水机旁的小盆茉莉花和墙上的大壁画外,几乎没有其他东西。

菡萱脱了运动鞋,把鞋放进身旁的鞋柜,赤脚走到沙发旁,甩手把书包扔在地上,一倒便落在软绵绵的沙发上了。

“呼——!”菡萱似乎很累的样子,长长地呼了口气。

周婶轻轻关上门,直接就走进厨房开始工作。

“咚”“咚”“咚”

一个女孩从楼上走了下来。

那是大概6、7岁的小女孩吧,刚披到肩上的棕色卷发上别了两个樱桃样式的发卡,粉嘟嘟的脸蛋如同沾了露珠的水蜜桃,水汪汪的大眼睛上有着忽闪忽闪的浓睫毛,衣着是今年最流行的俏皮公主裙。显得十分可爱迷人!

“姐姐,你回来啦!”小女孩连跑带颠地来到菡萱身旁。

“是啊,菡凝。”菡萱把女孩抱到身边,让女孩坐在自己怀里。

“今天发生什么好玩的事了吗?”女孩问。

“哦,没有。你呢?”

“也没有,好可惜哦,对不对?”

“没关系啊,刚开学,还有日子给你玩的呢,你才二年级嘛。”

“二年级怎么了?你认为二年级还小就可以无谓地浪费时间了吗?不对。告诉你呀,时间可不等人,你只有利用时间,而不能挽留时间,懂不懂?”女孩生气地站了起来,把双手叉在腰际,像个大人似的说。

菡萱早习惯了小家伙的“大道理”,那全是菡萱的养父——慕容颜先生教的。

菡凝不是菡萱的亲妹妹,她们俩都是孤儿,从小被慕容颜抚养。菡萱知道慕容颜不是她们的亲生父亲,也知道自己是孤儿,但菡凝不知道。菡凝才1岁也就是菡萱9岁时,她们俩一同被慕容颜从孤儿院里带出来的。因此,菡萱很感激养父给予自己的一切。她不认为那是上苍赏赐给她的礼物,她认为一切的一切都不应该是自己所拥有的。所以,她总是很小心地接受养父给自己的所有东西,包括吃饭的时候。虽说她不是西方人,但她也要在吃饭前默默感恩一番。

这让小菡凝很不理解。

金丹元《中国艺术思维史》读后感

10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我一直以为,思维与思想是两个层次的问题,思维是一种更具深度的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思维是决定思想的。因此就中华民族的艺术及其历史而言,其艺术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以及自古以来,中国人到底如何进行艺术思维,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烦难的学术课题,它关系到如何准确地把握中华艺术思维历史的人文素质、品格与规律问题。正因艺术思维史研究的难度较大,造成多少年来这一领域少有人问津的局面。而今读到金丹元近著《中国艺术思维史》(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2月版),很为他的学术勇气与探索精神所感动。 该书“后记”指出,“艺术思维既不是一般思维,更不是单纯的哲学、美学、艺术学,却又与一般思维、科学思维、哲学、美学、艺术学都有联系。那么,如何联系?怎样才能将散见于中国古典美学、古代艺术作品中有关艺术思维的因素加以提炼,并使之归属思维范畴?”拜读全书,我以为该书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关系到作者自己所提出的这些问题的。困难在于,怎样在人类学视野中见出中华传统艺术思维的民族特异性与人类共同性;如何在研究策略上,既将艺术思维与思想分开,又是不可避免地或者从艺术思想进入来揭示艺术思维的品格与规律,或者直接论证其艺术思维方式及其人文、历史过程以证明艺术思维史的“文法”实质及其规律。作者在这部著作中,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比如关于“原始思维”,世界上每一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曾经经历过一个原始思维的历史与人文阶段,因此原始思维毫无疑问是一个文化人类学问题。然而,中华民族关于文化、艺术的原始思维,却更多地与原始巫术文化而不是原始神话、原始图腾相联系。同样的“天人合一”,从智慧角度考虑,是意大利学者维柯《新科学》所说的“诗性智慧”;从智慧角度分析,又是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所说的“原逻辑思维”。两者的区别,仅仅是中华民族自古具有的生命状态内部的区别,而这正如《周易》所言,天人“合”一于“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乃易理之根本,其实也是巫之根本。所谓“趋吉避凶”,难道不是为了更好地“生”吗?生是巫,也是诗的主题。巫的感应、移情,是后之审美文化的根因;而所谓艺术思维,其原始方式,实际即文化思维。因为原始意义的艺术,是广义的,指包含一定审美因素的文化。《中国艺术思维史》论证其“思维”的人文“气质”,从“巫”、“天人合一”进入,这种学术理念与论思方式当是可取的。从“巫”谈艺术思维之“和”与“类比”、“现象”、“味象”等等,也是有理有据的。然而,任何历史的研究与撰写,其实都不能追溯历史之最早的源头,这正是人之存在与学术的尴尬与痛苦。从“农耕文化”与“巫”开始研究中华艺术思维的起因,应是学术研究之正途。然而,中华艺术思维的“第一因”,又不是“农耕文化”与“巫”,因为在此之前,还有漫长的为我们所难以把握的关于“艺术思维”的“前史”。尽管如此,《中国艺术思维史》一书对中国艺术思维的缘起、发展、流变,还是做了一次可贵的学术梳理与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抒情散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