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00字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0
0
700字 观后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甲骨文是什么时候的人使用的文字吗?”随着主持人的一个提问,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课拉开了序幕。

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是以“中华骄傲”为主题,介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之一就是汉字。

这一提问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是刻在龟甲上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古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工具。巫师把自己的名字、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上面,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被保存下来了。

汉字是一种奇妙的字符——横、竖、撇、捺……每个笔画都有它的独特之处。“竖”像站岗的士兵一样挺立着;“点”似调皮的精灵,落到不同的字上,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撇”如轻轻拂动着的衣袖,画出优美的弧线。不同的笔画组成不同的汉字,至今为止,汉字的数量达到了九万多个。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密不可分。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就拿主持人给大家举的例子——“雨”来说吧,拆开就像一朵云下飘着水滴。在大家常用的汉字里,还有很多象形字,比如“羊”字,上面的点和撇就像它的一对角;“田”字就象征着方方正正的四块庄稼地。

汉字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在节目里,王宁教练给大家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写法和由来:“正”字的下面是个“止”,表示停下了脚步,所以行不离轨就是正。而“直”呢,它的下面很像一个“目”,所以目不斜视就是“直”。

就像节目里提到的“中国汉字源远流长,是唯一流传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古文字”。正因为这样,我们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地把每个字写端正,把汉字的魅力传承下去!

有趣的实验

500字 五年级

上个星期,我在家里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自动充气球”。

首先我把实验的材料准备好:空矿泉水瓶、气球、苏打粉、白醋。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实验了,我把白醋倒进空矿泉水瓶,可我发现倒不进去,只好让妈妈替我做,我看了一下,白醋只要倒一瓶的五分之一。我又让妈妈把气球口子拉大一点,好让我把手里的苏打粉装到气球里面。很快就到达最后一步了,我把气球的口子套在了瓶子上,但是还不能让苏打粉掉下去,要套紧才能把苏打粉放在瓶子里。看着气球在慢慢变大了,我有点儿害怕,怕它突然爆炸,可是气球的形状却变成了葫芦形的。这时我猛地想起来,气球的一角没有盖紧,可是已经晚了,气球已经“发射”出来了,直奔天花板,这让我想到火箭在发射时的情景。显而易见,第一次实验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实验因为我吸取了前面一次的教训,套得很牢、很强。看着瓶口上的气球变得越来越大,我高兴极了!心里想着气球为什么会自动充气呢?然后查找了很多百科全书,终于明白了,原来是醋和苏打粉会产生二氧化碳,那么气球也紧紧地包着瓶口,二氧化碳自然跑到气球里面去喽!二氧化碳都到气球里去了,能不变大吗?

通过亲手做这个实验,让我懂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日常用品都蕴含着一个科学道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观后感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