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无用之事的美妙
我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受家庭影响,我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医生,人生规划里完全没有“演员”。但高中时为了躲避“上山下乡”,有个正经的城里饭碗,不得已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进剧团后也没有一鸣惊人,多数时间都在舞台上跑龙套,一跑就是六七年。
那时候演艺界都是吃大锅饭,主角和配角的收入相差不大,加上自我感觉“入错了行”,对出人头地没有什么奢望。人生起步阶段没有经历什么急功近利的熏陶,很自然地便学会了将很多东西看淡。不像现在的演员,接受了太多以竞争为主,甚至强调“你死我活”的教育,心态就不太端正了。
其实不光演员,现在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
但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风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心灵……
我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到钟爱。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会弹四五个小时。我有一台珍藏版电子钢琴,无论去哪儿都会带着,在外拍戏间隙就会用它来代替钢琴,有时碰巧剧组有设备,也会弹弹手风琴、吹吹萨克斯。钢琴对我来说是绝对私密的朋友,混迹于社会,难免有郁结之事,无用的钢琴练习便成了我排解心中郁闷的利器。
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没有门派,不讲章法。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地图,回想多年来拍戏到过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对比,直到自觉不错了,这幅方才作罢。又有言书画不分家,后来我又觉得书法很精妙,慢慢也迷上了。我现在最喜欢用毛笔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一边抄写,一边默读,入脑入心,很有意思。
我也相当钟情棋艺。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到军棋、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算得上无所不会吧。不过我只喜欢与自己下棋,人生如棋,下好下坏全在自己。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思人生之浅狭。棋中有棋,棋里养生,抛却胜负,无心则胜,无心则乐。
偶尔,我也会做点手工。我家里有一个很大的房间专门用来放置糖人、面人,木工、裁缝所用的工具,这几项手工活我都还算拿手。女儿常年在国外,想她的时候就会浇个糖人,捏个面人,或者干脆穿针引线给她裁剪一身衣裳,聊解相思之苦,也算自我宽慰吧。当然,我更乐意干的是为妻子缝制各种皮质包。我妻子4年前退休了,喜欢弄点十字绣之类的,有时我们夫妻俩就同坐窗下,她绣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其实我最大的梦想是写杂文。在现当代作家里我最喜欢鲁迅的杂文,鲁迅的作品我全读过。在阴雨天,我愿意一个人写点东西。但写杂文一直没有尝试过,觉得很难,要有一个环境和心境,先要把心洗干净,无杂念,看着窗外的飘雪,身上披着棉袄,身后一盏纸糊灯罩的灯,一支烟燃着,但不吸,手里一支沉甸甸的笔,写一句,思三思,踱五步,方可出杂文。
有人说工作那么忙,时间那么紧,去哪儿找闲情逸致?其实还是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我这个人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工作之外,剩下的便只是读书、练字、弹琴、下棋,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裁皮包了。
这些或许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的事儿,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更有用。但人活着,需要给自己的心灵安一个家,让自己保持自我、本我、真我。无用方得从容,洁净如初的心灵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如果要说养生的秘密,这就是我越活越年轻的“奥秘”。
体味人生
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能够反射出太阳的光辉。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能从小细节中看到大世界;从小故事中悟出大道理;从小事件中总结出真智慧。所谓“大音希声,大象希形”,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小故事中。一则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一段平凡的对话浓缩着生命的真谛。
我之前是一个不喜欢语文的小女孩,因为密密麻麻的文字使我感到乏味和枯燥,但自从我有了好帮手——《中学生文萃》,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语文。是她让我领略到了文字的优美,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让我懂得了感恩、宽容、理解,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中学生文萃》选编了古今中外故事中的精品,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有些故事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在茶余饭后,品读之后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醍醐灌顶;能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文中一篇篇闪着智慧火花的文章,为我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扇窗,开启了一扇扇门,指明了一条条路,让我的心灵豁然开朗,意境提升。
《中学生文萃》给了我许多人生的启迪:当一个人活得精彩、活得认真、跟自己比的时候,他的人生就会散发出无限的可能;任何一个勇敢的人,命运都不会放弃他;善良是一个连环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跟随谁永远无法超越……《中学生文萃》让我领悟到人生中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在对待事物进行见解是,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应该了解事物的根本,才能避免人生中发生不必要的误解。
人生就像洪水一样,来得猛烈,去的无影。
人生就像流星一样,稍纵即逝,无影无踪。
人生中机会很多,就看你是否把握。机会过去不会再重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机会牢牢抓住,这是最重要的。
珍惜身边的一切吧,因为这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这才是你最熟悉的风景!
相关推荐
-
无用之用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言说:“我觉得文学最大的作用,就在于他没什么作用。”这意味深长的话道出了一个哲理:“无用”的东西往往能有大用。金子和泥土相比,泥土自然没用,可要是给你一粒种子,泥土就能孕育出伟大的生命,彰显非凡的作用。可见,无用之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庄子的朋友惠子得到了一个大葫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吃;形体巨大,难以舀水,不能用。他苦恼地去找庄子征求意见。庄子却说:“你为什么不以它作舟,系在身上,徜徉于江湖之中,自由地漂游呢?”一件东西,在常人拘泥的眼光,呆板的思维,狭隘的常识中,往往一文不值,可是如果你有像庄子一样博大的胸怀、辽阔的胸襟、开拓的意识,即使朽木一样的葫芦也可以凭借它来一场逍遥游。所以无用向有用的转化,在于我们的胸怀,胸怀宽广,自然能发现事物背后隐藏的价值。春秋战国时期,名士豪杰们都养门客。即使许多人完全就是来当寄生虫,吃霸王餐,公子们都欢迎。最有名的算齐国的孟尝君,养了一帮鸡鸣狗盗之徒。可偏偏在他有难的时候,门客们学鸡叫,迫使门将以为天亮而开门,救了孟尝君一命。冯援也是孟尝君下的一门客,刚来时只知道对着长铗唱歌索要吃的穿的。他去收租,竟把租契全烧了,这在当时看来就是废物,不会办事。可正是因为这而造就了孟尝君的“三窟”。所以,从无用到有用,还需要耐心,守得云开见月明,此时无用之人,无用之事,未必不是彼时大用之人,大用之事。耐心能把无用酿成有用。曾有一棵参天大树,虬枝纵横,朽洞遍布。生长在那儿已有几百年了,他身旁的树全因高大挺拔被砍伐,而他却因无用保存了下来,木匠走过来只是叹息:“这样的树,砍了无用,还不如让他长在这儿供人乘凉。于是这棵树得以永存。从这可以看出,谦逊退让也能使无用向有用转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看似有用的东西却因锋芒显露而毁灭,没有的竟因低调而存活。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上哪有什么无用的东西?只要你有宽广胸襟,足够的耐心,和低调的态度,无用终能变为有用。800字 高三
-
无用之用中国的一个教师团访问日本大学,发现日本大学生不仅有繁重的课本知识,还要学习农业、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一位中国教师问出了那句经典的问题:“这有什么用?”日本教授回答:“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生活。”这个例子大概可以很好地解释“在大学里做一个农夫”有什么用的问题——教育不仅在于知识,更在于生活的技能与态度。“不务正业”的无用之后,往往可以是生活中最有用的技能与态度。老子提倡以柔克刚,无为清修,用在当今社会也同样给我们以深刻启迪。“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与其刻板功利地死磕书本,不如放学生回归土地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在耕耘花草的时候,我们不谈分数,不求功利,只用心耕耘足下的土地,聆听锄头奔向土壤时生命最本真的呼唤,任由它荡涤我们早被世俗尘封的心灵。无用之用,用在无用。太多的功利会遮蔽我们的心灵,磨损生命本该拥有的样子。教育中最可贵最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并不在于收获了多少可以实际衡量的财富与人脉,而恰恰存在于一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生活体验之中。正如那位日本教授所说,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生活本身。在生活中,无用之处往往闪烁着最智慧的光芒与最动人的光辉。或许在早晨起来时,我们可以少些对工作学习的念叨,多享受清晨微风抚弄大地的情致;在周末,我们不必埋首于桌前忙着业绩与分数,而是骑行至郊外,领略路边悄悄向上的小树的生机;在课堂上,我们不会拘泥于文言文的背诵默写,多谈谈苏轼在逆境中仍阔达向上的乐观,多谈谈翻译大家许渊冲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得连外国人也为之动容。这些时候,工作对我们来说不知识薪酬,学习对我们来说不只是分数。这些看似无用的,都是我们生活的体验,并最终构成我们的生活。洋务运动开办新学堂时增设算术课与机器制造课,当时的大臣和百姓也大多不理解:这有什么用。可是,正是由于这些当时的“无用之学”才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而如今,这些知识技能也成为人才的必备素质。历史的滚轮不停向前,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及时更新换代。无用之用,用在无用。少一些功利的追逐,多一些对生命本身的思考,多听听心灵发出的拷问,多向生活本身求答案,或许“这些都有什么用”的问题会少很多。无用之用,用在无用。无用是生活的馈赠——馈赠一方净土安放灵魂。900字 高三
-
有用无用之辨英国诗人拜伦去世时,举国哀痛。几个商人看见大街上浩浩荡荡的送葬的队伍经过,议论道:诗人到底有什么用?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愿意去为他送葬? 在这些商人看来,诗歌是毫无用处的――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拜伦以及许许多多的诗人留下的那些精神佳酿曾经滋润过多少人干涸的心灵,引起了多少人情感上的共鸣,给多少人以至美的享受……如果只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用”来衡量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进而决定对它们的取舍,那么这个世界必定与洪荒时代无异。 英国古生物学家玛丽・安宁小时候在家附近玩耍时,偶然捡到一块奇特的石头,一个过路人连哄带骗地将其买去,然后狡黠地对她说:“你知道吗?这可是恐龙化石!”小玛丽并没有因此难过,反而由此激发出她搜集恐龙化石的欲望,并开始了自己长达一生的寻找恐龙化石之旅。她曾经花费10年时间,只为清理一个蛇颈龙亚目化石。她不知道,正是她这常人看来无甚用处的举动,便有了闻名世界的“侏罗纪公园”。尽管她一生艰难,47岁便在穷困潦倒中离世,生前还一直遭到众人质疑,“你做这些有什么用?给你带来半块面包了吗?”但是,她的行为给后世恐龙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意义又岂是用一个“有用”“无用”可以概括的! 这世上有不少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不被看好,可经过时间流水的淘洗,便会显现出它恒久的魅力。梵高一生孜孜以求,却始终得不到公众的承认,除了亲人的支持,他不被任何人赏识。他的画作在当时的人看来,无疑是“无用至极”。可是在他去世后,其作品的价值渐渐被大众所认可和欣赏。一幅《向日葵》,以浓烈的色彩和喷涌而出的情感,激励了无数人奋发向上――作为一部艺术品,难道还有比这更大的用途吗? 我想,不是只有带来物质利益的东西才能称为“有用”,我们评判“有用”“无用”的标准不能总是被物欲左右着。徐霞客当年放弃科举,游历天下,留下了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精美游记,可在当时的人看来,这远不如考取功名来得有用。今天的高考考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时,一心扑在经济、管理、金融这类热门学科上,而对科研、人文等专业不屑一顾。而这些无法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看似无用的学科却是承载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藏。 不要拿物质的标准去考量人们所作所为有用与否,也不要用鼠目寸光去判定一个人的倾心付出是否值得。“风物长宜放眼量”――时间才是考量一个人的付出、衡量一件物品是否“有用”的试金石。900字 高三 议论文
-
所长无用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所长无用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字励志故事感悟】: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300字 高三
-
有用与无用名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庄子 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或许就是他的没有用处。——莫言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而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丘吉尔 经济可以使人富裕,但是只有艺术才能带来尊严。——余秋雨事例 1、二次大战中,斯大林在破国灭都的危急关头,在雪花飞扬的红场阅兵式上发表演讲:“再也没有那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值得自傲,敌人想消灭斯拉夫民族,想消灭我们这个有过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柴科夫斯基的民族?”斯大林就是这样去号召红军,号召人民上前线的。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决不可能说我们是曹雪芹、李白、杜甫的后代,让我们上前线去杀敌吧? 2、以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言——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得主之一的日本科学家现年80岁的下村修,当年他对水母很感兴趣,孜孜地进行观察研究。他于1962年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当时有人认为研究水母、荧光蛋白有什么用?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的研究成果不受重视、不受肯定、没有资源……但他矢志不渝。后来马丁·沙尔菲接下来继续研究,进而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本身就能发光;而钱永健在研究改造绿色荧光蛋白中取得多项成果。如今,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以前所不能见的新世界,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 3、栎树因为无用,而成为神树,幸福地生活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楸树因为有用,而成为刀下之鬼,年复一年地遭受到无情的砍伐。这便是有用带来的不幸,无用带来的幸运。 4、萨拉托夫市中心广场以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字命名。白俄罗斯斯科里纳大街原名列宁大街,白独立后改用白著名作家和诗人弗兰齐斯克·斯科里纳名字命名;哈佛大学是以学者、大学创办者和建校费用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的名字命名的;全钢结构重达1万吨,高320米,建于1889年的大铁塔是以法国建筑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我们众多文学艺术家,他们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在北京,在上海,在那些繁华地段,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位大诗人、大作家的塑像,也很难见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广场、街道或建筑物。 5、齐白石55岁定居京华时,门庭萧瑟,煮画而不能疗饥。后来学吴昌硕,开辟了大写意画派新领域。他是金石大家,自称“三百石印富翁”。白石制印,从清代丁、黄入手,兼容碑的奇伟沉着和秦汉“一任自然”的精神。白石的刀法里也有从“无用之劳”练就的“有用”。他当过几十年木匠,雕龙凤大床练就非凡腕力,使得其运之金石痛快淋漓。曾有人说白石的印有“木匠气”,白石制一印:“鲁班门下”。由雕花木匠到金石名家,如同凿岩而得清泉,他们把不通之路打通,不仅耐心,还有才智。但最为幸运的是,是他们从无用中看到了有用。有时,无用和有用甚至是一回事。佳句 无用之用是透明的,看不见的,它们的价值只有在“假设不存在的情况下”方能体现。正如庄子对子所说的,大地对人类有用的部分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由此推之,大地是无用之用的,可若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部挖掉,直挖到黄泉,那么人类岂不成了孤岛,我们又该如何诗意地行走,自由地生活。人类生活的金字塔上,基座是无用之用,越往上有用之用愈加显著,人类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中一步一步向上走,也渐渐淡忘了那基座上的无用之用,并对之嗤之以鼻,却没有想过若基座不存在了,人岂不摔得粉身碎骨。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1200字以上 高三
-
无用?无庸!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财权名利不能相助。因此,当大多数人都在庸于俗物时,何不做点“无用”的事,以向精神注入汩汩清流?庄子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人生来便身处社会,社会评价、价值观犹为重要。而当人们疯狂地投入所谓有用的事,便会因世间凡俗之物,若财、权、名者,迷失了自己的灵魂。此时,适当停下,做些无用的事便是寻回灵魂的唯一方法。无用的事唤回人的内心,使人重新成为自己的主人,不再被世间俗物所迷惑,不再庸碌一生而不知为何。身处庸世,心不再庸。陈坤深谙其道。在经历了名利双收的“陈坤年”后,他歇影一年的决定让人大跌眼镜。本是赚钱修名的大好时机,他却毅然决然地发起“行走的力量”活动,同人们一起在西藏游走,帮助他人,净化自己。有凡夫俗子怀疑他不识时务,只做无用之事,他却浅笑:“无用?我又觉得心灵又一次鲜活了起来。”由此观之,人生若是一艘船,做点无用的事便是一个港湾,它给在俗世奔走厮杀倦怠了的心以安抚和调整,洗去了一身凡俗庸气。从此,即使重回庸世,心也若莲之出泥而不沾染分毫。仅观当下,社会节奏越来堪虞快,人们好像很难做点“无用”的事了,但他们忘记了心灵和精神如同花朵一样也待呵护,若是成天润浸在庸碌的土壤而不施雨露,它会枯萎、凋零。当将无用之事化为雨露,以适当停歇为之松根,使之身处庸世却依然可感受到纯净的空气,伴人成长,前行。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乔布斯愿用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人类庸世中的名、利、财在精神巨人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因此,大用者,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是一种平衡,是身处庸世,心却依然鲜活有力,毫尘不染的修身哲学。不是放弃名利,归隐林间的消极避世,是在追梦途中的自我歇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庸世中疲劳奔波的你,是否感到了一些倦怠?身处高位,财权尽握的你,是否感到了失去了什么?做一些“无用”的事吧!身处庸世心不庸,追梦途中,心依旧澄澈,如许!800字 高中 议论文
-
有用无用有用,无用,顾名思义,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一事无成,才疏学浅。有些大老板、富翁、政治统治者总以有钱就是有用,洋洋自得,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没有手下那些“无用”的人会怎么样。许多被“有用”的人看作“无用”的人经常自卑,认为自己真的成了那些“有用”的人说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竟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人。一个人,如果可以开发自己的潜力,那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人们的潜力不是自己的喜好。认为自己天生喜好的东西是自己的潜力,但是往往相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人想当翻译,另一个人想做一名作家,想当翻译的人学英语学了后句忘前句,决定练气功。而想当作家的人,开始也失败了,但他坚持不懈,努力写作。第一个人练气功没有成功,他又练习着写电影剧本。第二个人终于在市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但还稍欠火候,他便继续努力写文章。第一个人给导演寄去的电影剧本都碰了壁,一位导演在给他回信的时候写道:“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他便马上开始练字。这时,想当作家的那个人,已经在省报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文章。五年后,想当作家的那个人还是没有成功,而就在这时,第二个人却成功了,他开发了自己的潜力,成了有用的人。其实,我们都是一座宝藏,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开发它……“老子”曾经说过这样的道理:“有用和无用都是并存的,要是无用的没有了,那还要有用的这个词来干什么。”你不要小看无用,比如说,你站在一块土地上,只有你脚下的土地对你来说是有用的,因为站着只需要自己脚下的一片土地,可如果把其他的土地都挖掉,你会怎么样呢?有用可以是无用,无用也可以是有用。一次,“老子”出门游学,碰到一个收葫芦的农民,愁眉苦脸的,“老子”一看,他的葫芦又大又好,问:“老伯,你的葫芦这么好,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唉,葫芦大了,就不结实了,水一装满,就会撑爆,装不了水,怎么卖?”这时,这堆葫芦一些人就会认为它们没有用了,但是这只是他们的无用之处。“虽然这些葫芦装不成水,但是你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了一只船……”把它们绑起来,成了一只船,这就是它们的潜力,也就是有用之处……不要认为自己是无用的,因为,既然无用可以是有用,有用可以是无用,倒不如开发自己的潜力,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9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有用?无用?庄子在《人间世》中有一则故事:南伯子藄到商丘去游玩,看到了一棵巨大而茂盛的树,这棵树与众不同,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隐庇。然而子藄上前仔细地观看,发现这棵树枝丫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木心是空的不能做棺材;舔一下树叶,嘴就会受伤而溃烂;闻一闻气味,就会使人大醉三日醒不来。于是子藄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庄子在《人间世》中庄子对这种“无用”的啧啧赞言,不由得我思考起这无用中所蕴含的深意来。何为无用?《庄子》成书已达千年,茫茫时间阻隔,但人们仍可以从字里行间里去揣度思想家所表达的深意和韵味。“无用”是什么都不擅长吗?什么都不去干预吗?成天无所事事,一无所成吗?从庄子在《人间世》中举的几个例子,比如前面举的南伯子薺到商丘看到的那颗硕大无比的树,似乎是这样。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也不争强好胜,反而能够消除烦恼,免除嫉妒者的排挤和迫害,精力反而旺盛,能够长生久视呢!但我们断不能如此断章取义,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判断实在是太草率,太幼稚了。庄子以硕大无比的树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当人以“无用”的心态、方式去生活的时候,便可以做到不被人侵犯,无忧无虑,长生久视了。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自然要重视“有用”的东西,但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讲“现实主义”,不讲“浪漫主义”,人还有精神上的诉求,需要空灵和超脱,正如那棵“无用”的大树."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似乎已成定理。人生而有用,一无所用的人总被人无情地唤作“废人”,毫无余地让人怀疑其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人似乎只有建立一番功勋、成就一番伟业,才算得上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不枉此生了。因此,人生在世,十有八九的人都在汲汲进取、不敢松怠地追逐所谓的“有用”。不知疲倦地追求所谓的“有用”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迷途之中,找不到方向。或殚精竭力,机关算尽、或心胸狭窄,排挤诽谤、或阿谀奉承,委曲求全、甚至作奸犯科、无恶不作……一些聪明的人开始审视,开始反思,这有用是否真的“有用”?无用是否就是无用?生活在物质丰富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应当“多想些无用的价值”,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复旦一位教师表示,“有用”能让学生踏上社会后,吃饱肚子,获得经济独立。而社会发展,也非“有用”不能维持。他不忧虑学生无远大理想,倒担心他们过早地向往“无用”境界,忽视基本功。当今时代,未缺“无用”之思,实乏“有用”之才。所以我们不如潇潇洒洒的做一个"无用"之思却是"有用“之才的人900字 高一 议论文
-
美妙的自然之声大自然的声音非常美妙,只要你用心去聆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宁静的夜晚到来了,池塘里的青蛙在叫嚷,就像一支阵容强大的乐队在演奏。不知哪个小淘气,向池塘抛下了一粒石子,演奏戛然而止。池塘边的柳树上,一只大鸟被吓得飞出了草丛,一声鸣叫划破了夜空,一片片树叶飞出大树的怀抱,弄得草丛、树叶都沙沙作响,远远听去,仿佛下起一阵小雨。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吧!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声音是如此奇妙。那哗哗流淌的小河在欢快地歌唱,小姑娘银铃般的笑声在山谷中回荡……20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
有用与无用看似无用且丑陋软弱的腿使鹿躲过了狮子的追捕,而那貌似有用且美丽无比的角却最终断送了它的性命。鹿在弥留之际的感叹引发了我对有用与无用的思考。行走在纷繁复杂的人世,沿途风光无奇不有,而俗世的烟尘容易朦胧原本纯净的双眼,我们往往习惯性地仅从表面去判定一件事物对我们是否有用,却忘记去探求事物最本质的价值。殊不知,有些外表美丽充满诱惑的东西可能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相反,那些看似无用且被你不屑与忽略的事物反而可能在你坠入悬崖之时,有力地拽住你,还你一方风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诚如神秘逍遥的庄子所言“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哲学无用论”曾被传得沸沸扬扬,在中国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侵占了人们的价值观领域。而今,被人们认为“不能当饭吃”的哲学却作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美好的幸福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思想智慧。同样的,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浩浩汤汤,至圣先师孔子认为有德比有才更重要,美德、品行、信仰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几乎无一丝实际用处,却被称为是思想领域的“无价之宝”。若只从表面看,我们一定会轻易地将这些“无用之物”弃掷迤逦,只有当深入探究其本质,才能发觉那无用的外表背后流淌着的无上价值。爱因斯坦尽管是杰出的物理学家,但他精通音律,尤其偏爱小提琴,他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科学家钱学森亦有着丰富的艺术涵养。那些看似无用的艺术却起到了滋养了灵魂,陶冶了情操的大用。居里夫人在提炼镭时不也是从法国人不屑一顾的看似无用的矿渣中提取的吗?如此看来,无用之物并非真无用,只要我们不流于表面,以貌取物,而是不厌其烦地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当个人的认知和素养达到一定境界之时,无用便成了大用。反观当下,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急躁,轻浮,我们还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就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外表美丽的物质缠绵交织。一颗颗急功近利之心在人世间浮沉,迷茫。诚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在变化万千的世界里,何为有用何为无用,我心不得而知。但诚如鲁迅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以为,我们应该摒弃以美丑论价值的偏见,真正地探究事物本身存在的意义,如此,方能在繁华世间,寻得真正有用的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900字 议论文
-
无用天地浩大,何为有用?或许是干渴之至时一杯清润的水,或是疲惫不堪时一张舒适的床,或是金钱,或是荣誉,或是名利?但我认为这些都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人。我想我更需要那些“无用之物”,它会是自己精细栽培的花,是闲来无事时绣的锦绣山河,是小巧精致的手工,是名垂千古的诗词歌赋,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我常立于窗前,窥望远处的飞鸟、竹林、斜阳;哪一只小猫又不慎跌入鱼塘,扰了一池清静,又爬上岸来,哆嗦着打了几个喷嚏,到阳光下去晾着;哪一朵花又在不经意间绽开,似有“啪”的脆响,又是一点美好的出世;哪一片云又遮了太阳,洒下片片阴凉,却很快逃走了。我从未想过用相机、用画笔、用文字记录这一切,我只是呆呆地,或者说是痴痴地,凝望着这些美好。只是凝望而已。但在这久立凝望之中,却让人将心中的杂质沉淀下来,整个人有如被清泉洗过,分外清爽明了,再大的委屈在此刻也显得那么渺小,因为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怎样的一派祥和啊,我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不适扰了那涓涓流水、啁啾鸟鸣呢?有人笑我愚笨,将大好时光浪费在这无用的凝望上;我却笑他无知,他难道曾见过那些山水美景,曾见过那些恬静与美好?放眼望去,有远处庙宇入眼,明亮的黄色墙面格外扎眼,琉璃瓦在烈日的灼灼照耀下熠熠生辉。而到了斜阳残照时,世界又有另一番景象:稻田里是收割后的粗硬短小的杆儿,老牛缓缓踱着步,草垛儿吸收了一整天的阳光,正散发着热气,谁家的菜香四处游动,引来几只猫狗。夜色中的山丘别有一番风味,高处有菜畦,低处有竹林,山下有水塘,初时却看不清楚,直到月光倾泻,便有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感觉生发出来,酒未入腹人已醉。这无用的凝望,却使我获得了别样的欣喜,目光之所及,便有了我留下的印记。它让我释然,忘却所有悲哀,只一心投入到自然的静谧美好中去。何为无用?此为无用,但这无用,却胜似有用。【篇二:吾用无用】《水浒》中的“智多星”,名唤吴用,谐音即无用。我总是隐隐地感到其中淡淡的戏谑感,再一想,却又想到另一种意味:无用并非无用。只是看待无用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而已。中华汉字,千变万化,总搅得人有些眼花。但那又何妨?它若是真的无用,又怎会有上千年的的历史,从古代流传至今呢?若不是拉丁字母的传入,与其相比较,又怎会显出其繁杂妙趣?然而,中华汉字,大宇包举,磅礴雄浑,又怎输于拉丁字母的“小蝌蚪”?又怎会无用?电脑的普及带来的是对手书写世界的摧残,越来越多的人打字速度越来越快,手写速度越来越慢,而且提笔即忘字。因此,有人说“生僻字”无用,有人说“手写字”无用。吾用“无用”,撰文驳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百年前的《诗经》中多是这类诗。而“蒹葭”或许就算是一类生僻字了吧。所谓“蒹葭”,即是芦苇。很多人宁愿写“芦苇”二字,也不会写“蒹葭”二字。这就是“无用”?这就是“生僻字”?只是没有人去用罢了,“无用”只是无人用。“一语成谶”,或许许多人见过多次,却永远只记得“一语成X”,而且往往只知其中的不祥,不知完整的含义。这样一个连读音、意思都不清楚的词,又有几个人会用、敢用?与其写“一语成谶”,不如写“一句话预见了未来的不祥的事”。所谓“无用”,大概只是无人敢用吧。很多诗词歌赋中的词,在岁月中淘洗、沉淀,又被打字的泥石流掩埋。饕餮、貔貅这些上古神兽的名字也不例外。该拿什么去拯救这些“无用”的生僻字?我不知道。生僻字或许无用,但它们若被放进诗词歌赋文章当中,又怎不会熠熠生辉?朗朗上口的中华汉字,在历史滚滚风尘的淘洗后,留下的是漫漫满满的精华!现代的人们追求的是快节奏、高效率、语言直白精准简练,或许这是源头吧。在文章中写“蒹葭”,别人只以为是为了增加古典气息,不懂者半天才知蒹葭即芦苇还可能嫌作者卖弄——他们早已忘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些粗犷中带有细腻的、藏于汉字中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吧。所谓“无用”的生僻字,并非无用,只是片面之词罢了。而吾所述,也仅是一己之词,只见汉字并非无用耳。【篇三:无用还是无能作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的思想也渐渐随着数据的快速更替发生了转变。昨天的报纸,无用,丢掉;旧的软件安装包,无用,丢掉;过时的硬件被换下来,连收购的人也不要了,丢掉……人们习惯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可又觉得自己内心空空如也。也是没有办法,不适应时代的东西终将被淘汰。一个退休的程序员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程序不再为世人所理解,新的编程语言和更好的算法取代了他,他的那串无用的代码将沉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令他不免感到深深的伤感。为了更快地奔跑,我们总是要丢掉一些东西,到后来我们甚至忘了当初为何出发。我们拼命地装上我们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却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无能。人类的物质生活总是在不断提升,可精神文化却被自己吞噬。他们太“能干”了。有了杜比7。1声道的家庭影院谁还去听口技呢?有了炫酷的3D打印,我们还需要篾匠吗?我们看似很能干地抛弃无用之物,其实是自己的无能。传统文化精神里蕴含的民族文化看似古旧无用,却能够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心剂。我现在具有的一种淡定从容也许是小时候受过书法教育的熏陶。当时不是为了考级加分之类的实用目的去学习,而是出于简单的喜爱。一切都可以慢慢来静静走。可以独自慢慢地研墨,找到自己舒适的浓度,而不是直接用现成的。可以自己随意地练,而不必拘泥于一两本帖子。不用担心自己写坏了、写错了,因为我又不是要像那些名家用顶好的金纸然后题名盖印装裱拍卖的。一切随心,安静,平和,感受笔尖每一根狼毫的流动,体会色彩在纸上缓慢渗透的自然。那时候人和事很慢,不用想太多的事。现在想来,更觉此无用远胜那些世俗眼中的有用之物。每一种事物总有它产生、存在、消失的道理,没有什么是无用之物,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在历史上起过推动作用,给一个时代留下过宝贵的文化记忆。也只有无能者才会彻彻底底地抛弃他们。【篇四:寻无为有,化有为无】僧人禅坐参经,道士打坐静心。静心悟世不能帮助他们获取金钱荣誉,却让他们已无用之境避有用之财,以有用之界漠无用之富。寻无用之事化有用之心,化有用之财为无用之身外物。简而言之,就是保持心境,在获取有用之物的同时克己。我曾阅《道德经》、《菜根谭》,其中之语尚不适今日之世,因其单纯美好,只可用于空想社会主义中,可谓无用之物。我亦读过《我不是教你诈》全集,教我防骗防欺。对应来说,则是有用之物。然世道人心由善至恶,由恶及伪善,由伪善到半善,终究是在迈出“理想”的步伐。其中“善”助己助人,“无为”以防受欺而怒,而《论语》的德更可感人,爱人爱己。由此可见,有用之物利于入世,无用之物利于炼心。而所谓万物皆有其用之处,可见无用之物亦有用,炼心亦是有用。而有用之物贪多嚼不烂,在尔虞我诈的过程中,难免让自己都变得不伦不类,这岂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冲突?我好食美味珍馐,我也曾讨好他人分我一杯羹,但现在我并不如此,我认为自己的份额够了何必去贪别人的?而这就源于观念与心境的力量。若是比到社会,那些贪官聪明地、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大把大把的钞票。钞票既是有用之财也是无用之富,贪来却不敢用,反倒连累一家。故此,我们与其无头无脑地去追寻有用之物,不如也腾出空间寻无用之物。这并不是看看书这么简单的,重要的是要化之为自己心境的有用的一部分。对于有用之物,我们若是被其蒙蔽了双眼,乱了心智,则是无用了,甚至有害。那又何必去寻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所谓有用之物便不那么重要了,则可以平和心神。如庄周可舍官位财富,名利什么的又何妨呢?若北冥为生之苦海,那就化鲲为鹏,展翅高飞。寻到无用之物为有用之物,化有用之物成身外无用之物。如此,在苦海上泛舟,黑色的波浪泛起却触不及你的衣襟,寻来微风,也能化为前进的动力,终将渡苦海、及彼岸。【篇五:无用之歌】我唱歌,然而并没有人认为我的歌声美妙。可我依然唱歌,大清早走在校园小径上顶着风吼《混沌》,中午吃完饭回寝室前哼一曲《千秋月别西楚将》,晚上熄灯前站阳台上再来一首《风起天阑》,人生哪,也不过如此。唱歌是为了什么?娱乐自己,放松一下身心罢了,却偏要有人硬说什么“唱不好听就别唱”之类的话。仿佛我吃山竹正吃得起兴,突然有人跳出来说带皮吃水果是对水果的基本尊重,然后硬逼着我整个吃掉。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不会受欢迎,然而当你唱歌唱得不如人意时跳出来焚琴煮鹤的人却比比皆是。真是件怪事。唱歌抚琴做得再好又能如何?登上某某舞台成为人生赢家?从此康庄大道一往直前?就算真的名动天下成为一代绝唱看,终究不过寂灭于时间的浪潮中,只落得后人叹一句“广陵散就此绝矣”,人生的大部分乐趣,若多加了点有用无用的纷争,便索然无味。其实人生中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无用的,无用的闲谈,无用的课外书,无意义的偷懒。哪怕是目前看来最有用的学业,将来也不过一纸文凭。谁也不知道多年后这些知识会不会被逐一推翻,当年那雄心壮志五年后还是否有吸引力。人生在世,基本上都是无用之事组成了一生。所以何必太过纠结一件事有用无用呢?人生苦短,快乐而有用的东西本不多,剩下的大多是有趣却无用的事。若任我选,我就愿做个剧本里的小人物,被编剧和主角都遗忘。做那个《醉翁亭记》中“负者歌于途”的负者,负着世俗的担子走在人挤人的康庄大道上,忍不住就一曲歌尽悲欢,路过的一个衣着体面的醉汉眯着眼望着我,大笔一挥,便在一篇千古奇文上留下了关于我的只言片语。五个字,足矣。我便是这样一个无名的歌者,仅此而已。【篇六:无用之用】胡塞尼在《追风筝的人》中写道:为你,千千万万遍,哪怕遍体鳞伤,也要义无反顾。人生,不是只做有意义的事。而对于我们来说,做一些“没有意义”的无用之事,不必像哈桑般受到伤害,相反,那些无用之事可能正好是一帖疗伤之药,是生命旅途中最美好的点缀。我想起放在我面前的那一卷柔软碎花布。绒棉已熨贴在花布上,而我所要做的便是把它缝成钱包。这便是我们在技校的实践活动。三两好友围成一桌,五色的花布在桌上铺开,针尖晶莹的光芒牵引着彩线上下翻飞,勾勒出少女细腻的心思。我们一边穿针引线,一边欢声笑语说说笑笑。时光如水,温润沁心,又如一缎柔美布料,被这些零碎的温暖缝制成记忆中的锦绣。花一整天缝制一个钱包,似为无用,但是,这种不为生产的活动带着精剪细裁、细密缝制的慢节奏的温度,有少女心的明净美好,亦让我们内心宁静,充满温暖与幸福。这便是无用之用,它以精以慢见长,用它的细腻温暖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无用之用又何止如此。玛格丽特杜拉斯说:“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静夜里,放下忙碌繁浩的学业,冲一壶大麦茶,在温润醇厚的茶香中斟饮文字这杯玉液琼浆,让哲思与灵思恣意飞扬。从《金蔷薇》到《灿烂千阳》,从尼采到蒋方舟,从《诗经》到老庄,无不可读。掩卷,无不听到心弦振动的铮铮之声。我自知当下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知道他人情愿抄一份读书笔记,扫一下故事梗概,知道读书的好处从不立竿见影不如刷题提分快,多数时候它是无用的时间投资。但我,还是情愿踏上文字的征途,鲜衣怒马驰骋天涯,只为让生活再留存一份诗意。这亦是无用之用。听一首扣人心弦的歌,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淋一场朦朦胧胧的细雨,画一幅山高水长的国画……皆是无用之事,都有有用之功。人生,是因了这一个个片段,才精彩纷呈,痛快淋漓。庄字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噫!做一些无用的事,我且浅斟细酌生活的佳酿,感受无用之物的美好丰富!【篇七:无用有声】世间有太多的无用之物,糟粕之事,也许我们会创造出一种职业,去铲除这些无用与糟粕。殊不知,正是这些无用与糟粕,却能奏响另一番乐章。在刚出生的那一刻,我们还静躺在母亲的脐肚中,包裹着羊水,拥抱着温暖。当羊水被神之指轻挑开的那一刹,我依稀看见外边的一丝光明,还有那隐约间传来的声音,很吵,涂满了激动。不知为何,心中涌出一股力量,亦或是一种本能——欲坠地。渐渐地,便有了执意,半是流汗,半是落泪,却不肯退让,不肯商量。终,坠地。刚出生的我,大声抽泣,拼尽全力去呼吸这个世界的第一口空气:无味,却带着丝缕的.芬芳。回望床上的母亲,靓丽的黑发被汗水弄得凌乱,满脸的苦涩甘甜不知被汗,还是泪所模糊。她身下的白色床单,开满了点点腥红,似在静默地祈祷,而褶皱的本身,让白色的床单俨然成了一块布,一块破布。在里,在外,我和母亲,呼吸着同一口空气,同在流汗,同在落泪,闯出了这道鬼门关。那一刻,有那么一种痛,让全身骨头位移的疼痛。而今的剖腹产却为一部分人免除了这超越生命的疼痛,这无用的疼痛。我们追求着结果,渴望着肚中的孩儿坠地。但,那终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坠地。我们在追求有用的结果,有用的出生,有用的坠地,有用的婴儿,可忘了,都忘了——还有一种无用,那是让人恐惧的疼痛,以及婴儿那声无用,甚至低微的哭啼。无用的疼痛,却是经历一个灵魂的洗礼。每一位接受过此疼痛的母亲,都是战场上的一位勇士,任身后的伤痕仍在滴血,依旧还坚守在前线。无用的哭啼,那是对生命最真切的呐喊,没有高音,却拼尽了一个婴儿的全力,将无用的音符,唱响了无用的最强音。我看着在手术室黄色灯光照耀下的母亲,她像拂晓的英雄,在晨曦中向我微笑。我愿用我的哭声,为她奏一曲静谧与美好。听啊,那无用的歌,唱得多美,让人心碎。我愿做一位去糟粕,除无用的作曲家,把每一件无用之事,换作一枚音符,谱写无用之歌,让所有人知道:无用有声。作文【篇八:无用之道】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很让我激动的视频:十几个人在一款名为“我的世界”的游戏里用各式各样的小方块搭出了整整一个丽江古城。我很激动地将这个视频分享给我一个好友。他问:“做这个他们花了多久?”我查了一下资料回答道:“不休不眠的三个月吧。”很久,他才憋出一句:“可是这个有什么用呢?”我愣住了,想了很久,才发现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用。还原度再高的古城,也只是存在于那个虚拟世界。我莫名有点难过,为他们付出的不值。可是,在这世上,有什么东西是有用的呢?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是身外之物的又岂止是钱财?钱财是无用的,不过多添铜臭;学问是无用的,文盲也能照活;爱情是无用的,一个人也是潇洒;甚至家庭,也是无用的,不过徒增负担。看完了《瓦尔登湖》,方明白人所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不过四个简单潦草的大字“保持体温”,除此之外,全是奢侈与无用。原来我们所毕生追求的,不过是一堆废物。就连我们本身,也是无用的。地球少了谁,都是照样转。谁会在意这世上少了那么几个政治家或者别的什么?即便是所有的人类都消失了,太阳照常升起,鸟儿依然在叫,花儿依然在笑。佛曰:“四大皆空。”奈何我不信佛。对我而言,色便是色,空便是空。红颜即便最后逃不过白骨,我也要抓紧时间好好欣赏那销魂蚀骨的好皮囊。世间万物大多无用,可这万物又怎是能用简单的有用无用来区别的?我喜欢这世界,即便它无用,我也贪恋它。我讨厌癞蛤蟆,即便它有用,我也避之不及。那辛辛苦苦搭建出来的古城模型,只要赢得同样爱它的几个人的欢呼,也值了。管它什么黑白是非有用无用,喜欢便够了。那些斤斤计较有用无用的人,大多是惶恐不安的人。焦虑地活在世上,哀叹着流年易逝,往事随风,不懂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道理。渴望做“有用”的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却不知这世界大多事物,连他自己,都是无用的。无用之人,无用之物,因为喜欢,所以彼此才有了价值。此乃无用之道也。【篇九:无用之物】在混凝土搭成的高大建筑物中,我们过着物资充裕的惬意生活。没有人敢说它是无用之物,可恰恰是它把我们囚禁在了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寸步难离。而在除夕夜,我们可以看着绚丽的烟花绽放在空中,散发在夜里,但也仅限于观赏罢了,既摸不着,甚至还污染大气,这样说来,烟花的确无用。还有挂在家门口的大灯笼,很少人会认真主意它,若非除夕夜,想来我也不会瞥它一眼,它也的确无用。可我们仍不会割舍掉这些“无用之物”,因为看似无实际用处,却于无形中营造了节日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年味,它们是节日的盛装啊。我很难想象少了灯笼与烟花点缀的春节是一幅怎么样的情景,我也很难想象摒弃所有无用之物之后的世界会是怎样不堪的场景。一张纸和一支笔给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多大的用处,我们无法准确评估,但是,用它写出来的诗文歌赋却能几百几千年地感召着世人的心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心理。然而时至今日,曾奉为经典的传统文学却被视为多余之物,顶多供附庸风雅的人卖弄风雅之用。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无用之物因为不能带来实惠而被摒弃,我们都过分追求某些有实在用处的东西了,不能不说,这是我们的短浅目光在作祟。颜回能在一箪食、一瓢饮中乐享大道,为“无用之物”穷困潦倒而不以为苦。我们达不到颜回那样的境界,但可以保持对精神的追求,不为“有用之物”迷了眼。“无用之物”,很多时候,能消除我们灵魂的尘埃。而看似有用的有用之物不过是方便和帮助我们完成某件事情的工具,那些看似无用之物虽不能给予我们多大的具体的帮助,但它们却能深刻影响我们的内心。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余暇时吟诗怡情,悲伤时写文遣怀,更可以来上一场评茶论文,岂不快哉!我看到的无用之物,犹如青山白水缭绕我的心间。点评:说理充分透彻,立意鲜明。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1200字以上 高一 议论文
-
有用与无用名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庄子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或许就是他的没有用处。——莫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而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丘吉尔经济可以使人富裕,但是只有艺术才能带来尊严。——余秋雨事例1、二次大战中,斯大林在破国灭都的危急关头,在雪花飞扬的红场阅兵式上发表演讲:“再也没有那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值得自傲,敌人想消灭斯拉夫民族,想消灭我们这个有过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柴科夫斯基的民族?”斯大林就是这样去号召红军,号召人民上前线的。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决不可能说我们是曹雪芹、李白、杜甫的后代,让我们上前线去杀敌吧?2、以2008的诺贝尔化学奖而言——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得主之一的日本科学家现年80岁的下村修,当年他对水母很感兴趣,孜孜地进行观察研究。他于1962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当时有人认为研究水母、荧光蛋白有什么用?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的研究成果不受重视、不受肯定、没有资源……但他矢志不渝。后来马丁·沙尔菲接下来继续研究,进而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本身就能发光;而钱永健在研究改造绿色荧光蛋白中取得多项成果。如今,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以前所不能见的新世界,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3、栎树因为无用,而成为神树,幸福地生活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楸树因为有用,而成为刀下之鬼,年复一年地遭受到无情的砍伐。这便是有用带来的不幸,无用带来的幸运。4、萨拉托夫市中心广场以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字命名。白俄罗斯斯科里纳大街原名列宁大街,白独立后改用白着名作家和诗人弗兰齐斯克·斯科里纳名字命名;哈佛大学是以学者、大学创办者和建校费用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的名字命名的;全钢结构重达1万吨,高320米,建于1889的大铁塔是以法国建筑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我们众多文学艺术家,他们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在北京,在上海,在那些繁华地段,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位大诗人、大作家的塑像,也很难见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广场、街道或建筑物。5、齐白石55岁定居京华时,门庭萧瑟,煮画而不能疗饥。后来学吴昌硕,开辟了大写意画派新领域。他是金石大家,自称“三百石印富翁”。白石制印,从清代丁、黄入手,兼容碑的奇伟沉着和秦汉“一任自然”的精神。白石的刀法里也有从“无用之劳”练就的“有用”。他当过几十年木匠,雕龙凤大床练就非凡腕力,使得其运之金石痛快淋漓。曾有人说白石的印有“木匠气”,白石制一印:“鲁班门下”。由雕花木匠到金石名家,如同凿岩而得清泉,他们把不通之路打通,不仅耐心,还有才智。但最为幸运的是,是他们从无用中看到了有用。有时,无用和有用甚至是一回事。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200字以上 初二
-
有用与无用天地浩大,何为有用?或许是干渴之至时一杯清润的水,或是疲惫不堪时一张舒适的床,或是金钱,或是荣誉,或是名利?但我认为这些都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人。我想我更需要那些“无用之物”,它会是自己精细栽培的花,是闲来无事时绣的锦绣山河,是小巧精致的手工,是名垂千古的诗词歌赋,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我常立于窗前,窥望远处的飞鸟、竹林、斜阳;哪一只小猫又不慎跌入鱼塘,扰了一池清静,又爬上岸来,哆嗦着打了几个喷嚏,到阳光下去晾着;哪一朵花又在不经意间绽开,似有“啪”的脆响,又是一点美好的出世;哪一片云又遮了太阳,洒下片片阴凉,却很快逃走了。我从未想过用相机、用画笔、用文字记录这一切,我只是呆呆地,或者说是痴痴地,凝望着这些美好。只是凝望而已。但在这久立凝望之中,却让人将心中的杂质沉淀下来,整个人有如被清泉洗过,分外清爽明了,再大的委屈在此刻也显得那么渺小,因为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怎样的一派祥和啊,我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不适扰了那涓涓流水、啁啾鸟鸣呢?有人笑我愚笨,将大好时光浪费在这无用的凝望上;我却笑他无知,他难道曾见过那些山水美景,曾见过那些恬静与美好?放眼望去,有远处庙宇入眼,明亮的黄色墙面格外扎眼,琉璃瓦在烈日的灼灼照耀下熠熠生辉。而到了斜阳残照时,世界又有另一番景象:稻田里是收割后的粗硬短小的杆儿,老牛缓缓踱着步,草垛儿吸收了一整天的阳光,正散发着热气,谁家的菜香四处游动,引来几只猫狗。夜色中的山丘别有一番风味,高处有菜畦,低处有竹林,山下有水塘,初时却看不清楚,直到月光倾泻,便有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感觉生发出来,酒未入腹人已醉。这无用的凝望,却使我获得了别样的欣喜,目光之所及,便有了我留下的印记。它让我释然,忘却所有悲哀,只一心投入到自然的静谧美好中去。何为无用?此为无用,但这无用,却胜似有用。《水浒》中的“智多星”,名唤吴用,谐音即无用。我总是隐隐地感到其中淡淡的戏谑感,再一想,却又想到另一种意味:无用并非无用。只是看待无用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而已。中华汉字,千变万化,总搅得人有些眼花。但那又何妨?它若是真的无用,又怎会有上千年的的历史,从古代流传至今呢?若不是拉丁字母的传入,与其相比较,又怎会显出其繁杂妙趣?然而,中华汉字,大宇包举,磅礴雄浑,又怎输于拉丁字母的“小蝌蚪”?又怎会无用?电脑的普及带来的是对手书写世界的摧残,越来越多的人打字速度越来越快,手写速度越来越慢,而且提笔即忘字。因此,有人说“生僻字”无用,有人说“手写字”无用。吾用“无用”,撰文驳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百年前的《诗经》中多是这类诗。而“蒹葭”或许就算是一类生僻字了吧。所谓“蒹葭”,即是芦苇。很多人宁愿写“芦苇”二字,也不会写“蒹葭”二字。这就是“无用”?这就是“生僻字”?只是没有人去用罢了,“无用”只是无人用。“一语成谶”,或许许多人见过多次,却永远只记得“一语成X”,而且往往只知其中的不祥,不知完整的含义。这样一个连读音、意思都不清楚的词,又有几个人会用、敢用?与其写“一语成谶”,不如写“一句话预见了未来的不祥的事”。所谓“无用”,大概只是无人敢用吧。很多诗词歌赋中的词,在岁月中淘洗、沉淀,又被打字的泥石流掩埋。饕餮、貔貅这些上古神兽的名字也不例外。该拿什么去拯救这些“无用”的生僻字?我不知道。生僻字或许无用,但它们若被放进诗词歌赋文章当中,又怎不会熠熠生辉?朗朗上口的中华汉字,在历史滚滚风尘的淘洗后,留下的是漫漫满满的精华!现代的人们追求的是快节奏、高效率、语言直白精准简练,或许这是源头吧。在文章中写“蒹葭”,别人只以为是为了增加古典气息,不懂者半天才知蒹葭即芦苇还可能嫌作者卖弄——他们早已忘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些粗犷中带有细腻的、藏于汉字中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吧。所谓“无用”的生僻字,并非无用,只是片面之词罢了。而吾所述,也仅是一己之词,只见汉字并非无用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的思想也渐渐随着数据的快速更替发生了转变。昨天的报纸,无用,丢掉;旧的软件安装包,无用,丢掉;过时的硬件被换下来,连收购的人也不要了,丢掉……人们习惯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可又觉得自己内心空空如也。也是没有办法,不适应时代的东西终将被淘汰。一个退休的程序员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程序不再为世人所理解,新的编程语言和更好的算法取代了他,他的那串无用的代码将沉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令他不免感到深深的伤感。为了更快地奔跑,我们总是要丢掉一些东西,到后来我们甚至忘了当初为何出发。我们拼命地装上我们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却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无能。人类的物质生活总是在不断提升,可精神文化却被自己吞噬。他们太“能干”了。有了杜比7。1声道的家庭影院谁还去听口技呢?有了炫酷的3D打印,我们还需要篾匠吗?我们看似很能干地抛弃无用之物,其实是自己的无能。传统文化精神里蕴含的民族文化看似古旧无用,却能够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心剂。我现在具有的一种淡定从容也许是小时候受过书法教育的熏陶。当时不是为了考级加分之类的实用目的去学习,而是出于简单的喜爱。一切都可以慢慢来静静走。可以独自慢慢地研墨,找到自己舒适的浓度,而不是直接用现成的。可以自己随意地练,而不必拘泥于一两本帖子。不用担心自己写坏了、写错了,因为我又不是要像那些名家用顶好的金纸然后题名盖印装裱拍卖的。一切随心,安静,平和,感受笔尖每一根狼毫的流动,体会色彩在纸上缓慢渗透的自然。那时候人和事很慢,不用想太多的事。现在想来,更觉此无用远胜那些世俗眼中的有用之物。每一种事物总有它产生、存在、消失的道理,没有什么是无用之物,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在历史上起过推动作用,给一个时代留下过宝贵的文化记忆。也只有无能者才会彻彻底底地抛弃他们。僧人禅坐参经,道士打坐静心。静心悟世不能帮助他们获取金钱荣誉,却让他们已无用之境避有用之财,以有用之界漠无用之富。寻无用之事化有用之心,化有用之财为无用之身外物。简而言之,就是保持心境,在获取有用之物的同时克己。我曾阅《道德经》、《菜根谭》,其中之语尚不适今日之世,因其单纯美好,只可用于空想社会主义中,可谓无用之物。我亦读过《我不是教你诈》全集,教我防骗防欺。对应来说,则是有用之物。然世道人心由善至恶,由恶及伪善,由伪善到半善,终究是在迈出“理想”的步伐。其中“善”助己助人,“无为”以防受欺而怒,而《论语》的德更可感人,爱人爱己。由此可见,有用之物利于入世,无用之物利于炼心。而所谓万物皆有其用之处,可见无用之物亦有用,炼心亦是有用。而有用之物贪多嚼不烂,在尔虞我诈的过程中,难免让自己都变得不伦不类,这岂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冲突?我好食美味珍馐,我也曾讨好他人分我一杯羹,但现在我并不如此,我认为自己的份额够了何必去贪别人的?而这就源于观念与心境的力量。若是比到社会,那些贪官聪明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贪来大把大把的钞票。钞票既是有用之财也是无用之富,贪来却不敢用,反倒连累一家。故此,我们与其无头无脑地去追寻有用之物,不如也腾出空间寻无用之物。这并不是看看书这么简单的,重要的是要化之为自己心境的有用的一部分。对于有用之物,我们若是被其蒙蔽了双眼,乱了心智,则是无用了,甚至有害。那又何必去寻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所谓有用之物便不那么重要了,则可以平和心神。如庄周可舍官位财富,名利什么的又何妨呢?若北冥为生之苦海,那就化鲲为鹏,展翅高飞。寻到无用之物为有用之物,化有用之物成身外无用之物。如此,在苦海上泛舟,黑色的波浪泛起却触不及你的衣襟,寻来微风,也能化为前进的动力,终将渡苦海、及彼岸。我唱歌,然而并没有人认为我的歌声美妙。可我依然唱歌,大清早走在校园小径上顶着风吼《混沌》,中午吃完饭回寝室前哼一曲《千秋月别西楚将》,晚上熄灯前站阳台上再来一首《风起天阑》,人生哪,也不过如此。唱歌是为了什么?娱乐自己,放松一下身心罢了,却偏要有人硬说什么“唱不好听就别唱”之类的话。仿佛我吃山竹正吃得起兴,突然有人跳出来说带皮吃水果是对水果的基本尊重,然后硬逼着我整个吃掉。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不会受欢迎,然而当你唱歌唱得不如人意时跳出来焚琴煮鹤的人却比比皆是。真是件怪事。唱歌抚琴做得再好又能如何?登上某某舞台成为人生赢家?从此康庄大道一往直前?就算真的名动天下成为一代绝唱看,终究不过寂灭于时间的浪潮中,只落得后人叹一句“广陵散就此绝矣”,人生的大部分乐趣,若多加了点有用无用的纷争,便索然无味。其实人生中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无用的,无用的闲谈,无用的课外书,无意义的偷懒。哪怕是目前看来最有用的学业,将来也不过一纸文凭。谁也不知道多年后这些知识会不会被逐一推翻,当年那雄心壮志五年后还是否有吸引力。人生在世,基本上都是无用之事组成了一生。所以何必太过纠结一件事有用无用呢?人生苦短,快乐而有用的东西本不多,剩下的大多是有趣却无用的事。若任我选,我就愿做个剧本里的小人物,被编剧和主角都遗忘。做那个《醉翁亭记》中“负者歌于途”的负者,负着世俗的担子走在人挤人的康庄大道上,忍不住就一曲歌尽悲欢,路过的一个衣着体面的醉汉眯着眼望着我,大笔一挥,便在一篇千古奇文上留下了关于我的只言片语。五个字,足矣。我便是这样一个无名的歌者,仅此而已。胡塞尼在《追风筝的人》中写道:为你,千千万万遍,哪怕遍体鳞伤,也要义无反顾。人生,不是只做有意义的事。而对于我们来说,做一些“没有意义”的无用之事,不必像哈桑般受到伤害,相反,那些无用之事可能正好是一帖疗伤之药,是生命旅途中最美好的点缀。我想起放在我面前的那一卷柔软碎花布。绒棉已熨贴在花布上,而我所要做的便是把它缝成钱包。这便是我们在技校的实践活动。三两好友围成一桌,五色的花布在桌上铺开,针尖晶莹的光芒牵引着彩线上下翻飞,勾勒出少女细腻的心思。我们一边穿针引线,一边欢声笑语说说笑笑。时光如水,温润沁心,又如一缎柔美布料,被这些零碎的`温暖缝制成记忆中的锦绣。花一整天缝制一个钱包,似为无用,但是,这种不为生产的活动带着精剪细裁、细密缝制的慢节奏的温度,有少女心的明净美好,亦让我们内心宁静,充满温暖与幸福。这便是无用之用,它以精以慢见长,用它的细腻温暖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无用之用又何止如此。玛格丽特杜拉斯说:“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静夜里,放下忙碌繁浩的学业,冲一壶大麦茶,在温润醇厚的茶香中斟饮文字这杯玉液琼浆,让哲思与灵思恣意飞扬。从《金蔷薇》到《灿烂千阳》,从尼采到蒋方舟,从《诗经》到老庄,无不可读。掩卷,无不听到心弦振动的铮铮之声。我自知当下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知道他人情愿抄一份读书笔记,扫一下故事梗概,知道读书的好处从不立竿见影不如刷题提分快,多数时候它是无用的时间投资。但我,还是情愿踏上文字的征途,鲜衣怒马驰骋天涯,只为让生活再留存一份诗意。这亦是无用之用。听一首扣人心弦的歌,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淋一场朦朦胧胧的细雨,画一幅山高水长的国画……皆是无用之事,都有有用之功。人生,是因了这一个个片段,才精彩纷呈,痛快淋漓。庄字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噫!做一些无用的事,我且浅斟细酌生活的佳酿,感受无用之物的美好丰富!世间有太多的无用之物,糟粕之事,也许我们会创造出一种职业,去铲除这些无用与糟粕。殊不知,正是这些无用与糟粕,却能奏响另一番乐章。在刚出生的那一刻,我们还静躺在母亲的脐肚中,包裹着羊水,拥抱着温暖。当羊水被神之指轻挑开的那一刹,我依稀看见外边的一丝光明,还有那隐约间传来的声音,很吵,涂满了激动。不知为何,心中涌出一股力量,亦或是一种本能——欲坠地。渐渐地,便有了执意,半是流汗,半是落泪,却不肯退让,不肯商量。终,坠地。刚出生的我,大声抽泣,拼尽全力去呼吸这个世界的第一口空气:无味,却带着丝缕的芬芳。回望床上的母亲,靓丽的黑发被汗水弄得凌乱,满脸的苦涩甘甜不知被汗,还是泪所模糊。她身下的白色床单,开满了点点腥红,似在静默地祈祷,而褶皱的本身,让白色的床单俨然成了一块布,一块破布。在里,在外,我和母亲,呼吸着同一口空气,同在流汗,同在落泪,闯出了这道鬼门关。那一刻,有那么一种痛,让全身骨头位移的疼痛。而今的剖腹产却为一部分人免除了这超越生命的疼痛,这无用的疼痛。我们追求着结果,渴望着肚中的孩儿坠地。但,那终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坠地。我们在追求有用的结果,有用的出生,有用的坠地,有用的婴儿,可忘了,都忘了——还有一种无用,那是让人恐惧的疼痛,以及婴儿那声无用,甚至低微的哭啼。无用的疼痛,却是经历一个灵魂的洗礼。每一位接受过此疼痛的母亲,都是战场上的一位勇士,任身后的伤痕仍在滴血,依旧还坚守在前线。无用的哭啼,那是对生命最真切的呐喊,没有高音,却拼尽了一个婴儿的全力,将无用的音符,唱响了无用的最强音。我看着在手术室黄色灯光照耀下的母亲,她像拂晓的英雄,在晨曦中向我微笑。我愿用我的哭声,为她奏一曲静谧与美好。听啊,那无用的歌,唱得多美,让人心碎。我愿做一位去糟粕,除无用的作曲家,把每一件无用之事,换作一枚音符,谱写无用之歌,让所有人知道:无用有声。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很让我激动的视频:十几个人在一款名为“我的世界”的游戏里用各式各样的小方块搭出了整整一个丽江古城。我很激动地将这个视频分享给我一个好友。他问:“做这个他们花了多久?”我查了一下资料回答道:“不休不眠的三个月吧。”很久,他才憋出一句:“可是这个有什么用呢?”我愣住了,想了很久,才发现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用。还原度再高的古城,也只是存在于那个虚拟世界。我莫名有点难过,为他们付出的不值。可是,在这世上,有什么东西是有用的呢?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是身外之物的又岂止是钱财?钱财是无用的,不过多添铜臭;学问是无用的,文盲也能照活;爱情是无用的,一个人也是潇洒;甚至家庭,也是无用的,不过徒增负担。看完了《瓦尔登湖》,方明白人所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不过四个简单潦草的大字“保持体温”,除此之外,全是奢侈与无用。原来我们所毕生追求的,不过是一堆废物。就连我们本身,也是无用的。地球少了谁,都是照样转。谁会在意这世上少了那么几个政治家或者别的什么?即便是所有的人类都消失了,太阳照常升起,鸟儿依然在叫,花儿依然在笑。佛曰:“四大皆空。”奈何我不信佛。对我而言,色便是色,空便是空。红颜即便最后逃不过白骨,我也要抓紧时间好好欣赏那销魂蚀骨的好皮囊。世间万物大多无用,可这万物又怎是能用简单的有用无用来区别的?我喜欢这世界,即便它无用,我也贪恋它。我讨厌癞蛤蟆,即便它有用,我也避之不及。那辛辛苦苦搭建出来的古城模型,只要赢得同样爱它的几个人的欢呼,也值了。管它什么黑白是非有用无用,喜欢便够了。那些斤斤计较有用无用的人,大多是惶恐不安的人。焦虑地活在世上,哀叹着流年易逝,往事随风,不懂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道理。渴望做“有用”的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却不知这世界大多事物,连他自己,都是无用的。无用之人,无用之物,因为喜欢,所以彼此才有了价值。此乃无用之道也。在混凝土搭成的高大建筑物中,我们过着物资充裕的惬意生活。没有人敢说它是无用之物,可恰恰是它把我们囚禁在了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寸步难离。而在除夕夜,我们可以看着绚丽的烟花绽放在空中,散发在夜里,但也仅限于观赏罢了,既摸不着,甚至还污染大气,这样说来,烟花的确无用。还有挂在家门口的大灯笼,很少人会认真主意它,若非除夕夜,想来我也不会瞥它一眼,它也的确无用。可我们仍不会割舍掉这些“无用之物”,因为看似无实际用处,却于无形中营造了节日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年味,它们是节日的盛装啊。我很难想象少了灯笼与烟花点缀的春节是一幅怎么样的情景,我也很难想象摒弃所有无用之物之后的世界会是怎样不堪的场景。一张纸和一支笔给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多大的用处,我们无法准确评估,但是,用它写出来的诗文歌赋却能几百几千年地感召着世人的心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心理。然而时至今日,曾奉为经典的传统文学却被视为多余之物,顶多供附庸风雅的人卖弄风雅之用。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无用之物因为不能带来实惠而被摒弃,我们都过分追求某些有实在用处的东西了,不能不说,这是我们的短浅目光在作祟。颜回能在一箪食、一瓢饮中乐享大道,为“无用之物”穷困潦倒而不以为苦。我们达不到颜回那样的境界,但可以保持对精神的追求,不为“有用之物”迷了眼。“无用之物”,很多时候,能消除我们灵魂的尘埃。而看似有用的有用之物不过是方便和帮助我们完成某件事情的工具,那些看似无用之物虽不能给予我们多大的具体的帮助,但它们却能深刻影响我们的内心。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余暇时吟诗怡情,悲伤时写文遣怀,更可以来上一场评茶论文,岂不快哉!我看到的无用之物,犹如青山白水缭绕我的心间。大学生起薪低不会引起读书无用的担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老百姓信奉的一句至理格言;“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这应该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无可争议的共识。但是,近些年来大学生起薪低却引发了一种新“读书无用论”,挑战着我们对读书的信仰和追求。起薪低,会降低民众对教育的投入热情,导致新“读书无用论”的抬头。人们不禁产生疑问:“干吗要读书?”“读书无用?”这里所说的“读书无用论”,指的是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大学生就业起薪低的“寒流”,可能会冷了无数投资教育者的心,尤其是那些寄望靠教育来改变现实的困窘的家庭和个人,低起薪带来巨大的预期落差,会令他们深感失望,产生“读书无用”的悲叹。但是,我认为,评判读书是否有用,起薪高低不能是唯一的杠杆,大学生起薪低不会引起读书无用的担心。第一, “起薪”本身意味这样的薪酬标准只是暂时的。种种事实说明,那些有真才实学,在工作岗位能够证明自己价值与能力的人,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恰恰体现的是用人单位的理性与务实。较之过去薪酬分配“惟学历、惟文凭”的做法,这种工资薪酬制度则是明显的进步。所以,我认为,简单的以“起薪”的标准来认定读书的“有用”或“无用”,无疑是一种短视。第二,大学生起薪低一方面说明中国大学教育存在问题,让大批学生荒废数年青春时光花费数万金钱却学无所成,绝非社会不尊重知识,绝非读书无用。事实上,当前的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层次、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导致出现大学课程和社会脱节的问题,以致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能顺应市场的需要。比如学非所用,或者说没有学到知识,师生共同混课堂就值得关注。因此,如果我们提高教育质量,让大学生真正读好书,也不至于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甚至是今天这种“读书无用论”的出现。 第三,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素养,理论修养和人文修养 。西汉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虽然此处的读书是狭义的读“书”,但毋庸讳言,读书确实能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带给人们的丰盈的思想以及知识无限的可能。最后,大学生起薪虽然低,但进步的空间很大。事实证明,经过多年知识积淀的大学生,在担任一定的职位后,其知识能力就能很快发挥出来,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其思想和知识自然会出类拔萃,如两个人从事同样工作时,成绩一样,一旦工作变得有挑战性,读过书的人就会脱颖而出。起点仅仅是起点,并不影响进步空间以及未来的发展。点评: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
有用与无用有用与无用议论文一: 看似无用且丑陋软弱的腿使鹿躲过了狮子的追捕,而那貌似有用且美丽无比的角却最终断送了它的性命。鹿在弥留之际的感叹引发了我对有用与无用的思考。行走在纷繁复杂的人世,沿途风光无奇不有,而俗世的烟尘容易朦胧原本纯净的双眼,我们往往习惯性地仅从表面去判定一件事物对我们是否有用,却忘记去探求事物最本质的价值。殊不知,有些外表美丽充满诱惑的东西可能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相反,那些看似无用且被你不屑与忽略的事物反而可能在你坠入悬崖之时,有力地拽住你,还你一方风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诚如神秘逍遥的庄子所言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哲学无用论曾被传得沸沸扬扬,在中国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侵占了人们的价值观领域。而今,被人们认为不能当饭吃的哲学却作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美好的幸福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思想智慧。同样的,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浩浩汤汤,至圣先师孔子认为有德比有才更重要,美德、品行、信仰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几乎无一丝实际用处,却被称为是思想领域的无价之宝。若只从表面看,我们一定会轻易地将这些无用之物弃掷迤逦,只有当深入探究其本质,才能发觉那无用的外表背后流淌着的无上价值。爱因斯坦尽管是杰出的物理学家,但他精通音律,尤其偏爱小提琴,他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科学家钱学森亦有着丰富的艺术涵养。那些看似无用的艺术却起到了滋养了灵魂,陶冶了情操的大用。居里夫人在提炼镭时不也是从法国人不屑一顾的看似无用的矿渣中提取的吗?如此看来,无用之物并非真无用,只要我们不流于表面,以貌取物,而是不厌其烦地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当个人的认知和素养达到一定境界之时,无用便成了大用。反观当下,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急躁,轻浮,我们还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就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外表美丽的物质缠绵交织。一颗颗急功近利之心在人世间浮沉,迷茫。诚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在变化万千的世界里,何为有用何为无用,我心不得而知。但诚如鲁迅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以为,我们应该摒弃以美丑论价值的偏见,真正地探究事物本身存在的意义,如此,方能在繁华世间,寻得真正有用的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用与无用议论文二: 天地浩大,何为有用?或许是干渴之至时一杯清润的水,或是疲惫不堪时一张舒适的床,或是金钱,或是荣誉,或是名利?但我认为这些都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人。我想我更需要那些无用之物,它会是自己精细栽培的花,是闲来无事时绣的锦绣山河,是小巧精致的手工,是名垂千古的诗词歌赋,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我常立于窗前,窥望远处的飞鸟、竹林、斜阳;哪一只小猫又不慎跌入鱼塘,扰了一池清静,又爬上岸来,哆嗦着打了几个喷嚏,到阳光下去晾着;哪一朵花又在不经意间绽开,似有啪的脆响,又是一点美好的出世;哪一片云又遮了太阳,洒下片片阴凉,却很快逃走了。我从未想过用相机、用画笔、用文字记录这一切,我只是呆呆地,或者说是痴痴地,凝望着这些美好。只是凝望而已。但在这久立凝望之中,却让人将心中的杂质沉淀下来,整个人有如被清泉洗过,分外清爽明了,再大的委屈在此刻也显得那么渺小,因为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怎样的一派祥和啊,我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不适扰了那涓涓流水、啁啾鸟鸣呢?有人笑我愚笨,将大好时光浪费在这无用的凝望上;我却笑他无知,他难道曾见过那些山水美景,曾见过那些恬静与美好?放眼望去,有远处庙宇入眼,明亮的黄色墙面格外扎眼,琉璃瓦在烈日的灼灼照耀下熠熠生辉。而到了斜阳残照时,世界又有另一番景象:稻田里是收割后的粗硬短小的杆儿,老牛缓缓踱着步,草垛儿吸收了一整天的阳光,正散发着热气,谁家的菜香四处游动,引来几只猫狗。夜色中的山丘别有一番风味,高处有菜畦,低处有竹林,山下有水塘,初时却看不清楚,直到月光倾泻,便有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感觉生发出来,酒未入腹人已醉。这无用的凝望,却使我获得了别样的欣喜,目光之所及,便有了我留下的印记。它让我释然,忘却所有悲哀,只一心投入到自然的静谧美好中去。何为无用?此为无用,但这无用,却胜似有用。有用与无用议论文三: 有用,无用,顾名思义,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一事无成,才疏学浅。有些大老板、富翁、政治统治者总以有钱就是有用,洋洋自得,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没有手下那些无用的人会怎么样。许多被有用的人看作无用的人经常自卑,认为自己真的成了那些有用的人说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竟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人。一个人,如果可以开发自己的潜力,那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人们的潜力不是自己的喜好。认为自己天生喜好的东西是自己的潜力,但是往往相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人想当翻译,另一个人想做一名作家,想当翻译的人学英语学了后句忘前句,决定练气功。而想当作家的人,开始也失败了,但他坚持不懈,努力写作。第一个人练气功没有成功,他又练习着写电影剧本。第二个人终于在市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但还稍欠火候,他便继续努力写文章。第一个人给导演寄去的电影剧本都碰了壁,一位导演在给他回信的时候写道: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他便马上开始练字。这时,想当作家的那个人,已经在省报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文章。五年后,想当作家的那个人还是没有成功,而就在这时,第二个人却成功了,他开发了自己的潜力,成了有用的人。其实,我们都是一座宝藏,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开发它老子曾经说过这样的道理:有用和无用都是并存的,要是无用的没有了,那还要有用的这个词来干什么。你不要小看无用,比如说,你站在一块土地上,只有你脚下的土地对你来说是有用的,因为站着只需要自己脚下的一片土地,可如果把其他的土地都挖掉,你会怎么样呢?有用可以是无用,无用也可以是有用。一次,老子出门游学,碰到一个收葫芦的农民,愁眉苦脸的,老子一看,他的葫芦又大又好,问:老伯,你的葫芦这么好,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唉,葫芦大了,就不结实了,水一装满,就会撑爆,装不了水,怎么卖?这时,这堆葫芦一些人就会认为它们没有用了,但是这只是他们的无用之处。虽然这些葫芦装不成水,但是你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了一只船把它们绑起来,成了一只船,这就是它们的潜力,也就是有用之处不要认为自己是无用的,因为,既然无用可以是有用,有用可以是无用,倒不如开发自己的潜力,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1200字以上
-
有用与无用有用与无用议论文范文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的思想也渐渐随着数据的快速更替发生了转变。昨天的报纸,无用,丢掉;旧的软件安装包,无用,丢掉;过时的硬件被换下来,连收购的人也不要了,丢掉人们习惯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可又觉得自己内心空空如也。也是没有办法,不适应时代的东西终将被淘汰。一个退休的程序员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程序不再为世人所理解,新的编程语言和更好的算法取代了他,他的那串无用的代码将沉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令他不免感到深深的伤感。为了更快地奔跑,我们总是要丢掉一些东西,到后来我们甚至忘了当初为何出发。我们拼命地装上我们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却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无能。人类的物质生活总是在不断提升,可精神文化却被自己吞噬。他们太能干了。有了杜比7。1声道的家庭影院谁还去听口技呢?有了炫酷的3D打印,我们还需要篾匠吗?我们看似很能干地抛弃无用之物,其实是自己的无能。传统文化精神里蕴含的民族文化看似古旧无用,却能够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心剂。我现在具有的一种淡定从容也许是小时候受过书法教育的熏陶。当时不是为了考级加分之类的实用目的去学习,而是出于简单的喜爱。一切都可以慢慢来静静走。可以独自慢慢地研墨,找到自己舒适的浓度,而不是直接用现成的。可以自己随意地练,而不必拘泥于一两本帖子。不用担心自己写坏了、写错了,因为我又不是要像那些名家用顶好的金纸然后题名盖印装裱拍卖的。一切随心,安静,平和,感受笔尖每一根狼毫的流动,体会色彩在纸上缓慢渗透的自然。那时候人和事很慢,不用想太多的事。现在想来,更觉此无用远胜那些世俗眼中的有用之物。每一种事物总有它产生、存在、消失的道理,没有什么是无用之物,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在历史上起过推动作用,给一个时代留下过宝贵的文化记忆。也只有无能者才会彻彻底底地抛弃他们。有用与无用议论文范文二: 一个人,如果可以开发自己的潜力,那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人们的潜力不是自己的喜好。认为自己天生喜好的东西是自己的潜力,但是往往相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人想当翻译,另一个人想做一名作家,想当翻译的人学英语学了后句忘前句,决定练气功。而想当作家的人,开始也失败了,但他坚持不懈,努力写作。第一个人练气功没有成功,他又练习着写电影剧本。第二个人终于在市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但还稍欠火候,他便继续努力写文章。第一个人给导演寄去的电影剧本都碰了壁,一位导演在给他回信的时候写道: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他便马上开始练字。这时,想当作家的那个人,已经在省报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文章。五年后,想当作家的那个人还是没有成功,而就在这时,第二个人却成功了,他开发了自己的潜力,成了有用的人。其实,我们都是一座宝藏,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开发它老子曾经说过这样的道理:有用和无用都是并存的,要是无用的没有了,那还要有用的这个词来干什么。你不要小看无用,比如说,你站在一块土地上,只有你脚下的土地对你来说是有用的,因为站着只需要自己脚下的一片土地,可如果把其他的土地都挖掉,你会怎么样呢?有用可以是无用,无用也可以是有用。一次,老子出门游学,碰到一个收葫芦的农民,愁眉苦脸的,老子一看,他的葫芦又大又好,问:老伯,你的葫芦这么好,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唉,葫芦大了,就不结实了,水一装满,就会撑爆,装不了水,怎么卖?这时,这堆葫芦一些人就会认为它们没有用了,但是这只是他们的无用之处。虽然这些葫芦装不成水,但是你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了一只船把它们绑起来,成了一只船,这就是它们的潜力,也就是有用之处不要认为自己是无用的,因为,既然无用可以是有用,有用可以是无用,倒不如开发自己的潜力,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有用与无用议论文范文三: 僧人禅坐参经,道士打坐静心。静心悟世不能帮助他们获取金钱荣誉,却让他们已无用之境避有用之财,以有用之界漠无用之富。寻无用之事化有用之心,化有用之财为无用之身外物。简而言之,就是保持心境,在获取有用之物的同时克己。我曾阅《道德经》、《菜根谭》,其中之语尚不适今日之世,因其单纯美好,只可用于空想社会主义中,可谓无用之物。我亦读过《我不是教你诈》全集,教我防骗防欺。对应来说,则是有用之物。然世道人心由善至恶,由恶及伪善,由伪善到半善,终究是在迈出理想的步伐。其中善助己助人,无为以防受欺而怒,而《论语》的德更可感人,爱人爱己。由此可见,有用之物利于入世,无用之物利于炼心。而所谓万物皆有其用之处,可见无用之物亦有用,炼心亦是有用。而有用之物贪多嚼不烂,在尔虞我诈的过程中,难免让自己都变得不伦不类,这岂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冲突?我好食美味珍馐,我也曾讨好他人分我一杯羹,但现在我并不如此,我认为自己的份额够了何必去贪别人的?而这就源于观念与心境的力量。若是比到社会,那些贪官聪明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贪污来大把大把的钞票。钞票既是有用之财也是无用之富,贪来却不敢用,反倒连累一家。故此,我们与其无头无脑地去追寻有用之物,不如也腾出空间寻无用之物。这并不是看看书这么简单的,重要的是要化之为自己心境的有用的一部分。对于有用之物,我们若是被其蒙蔽了双眼,乱了心智,则是无用了,甚至有害。那又何必去寻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所谓有用之物便不那么重要了,则可以平和心神。如庄周可舍官位财富,名利什么的又何妨呢?若北冥为生之苦海,那就化鲲为鹏,展翅高飞。寻到无用之物为有用之物,化有用之物成身外无用之物。如此,在苦海上泛舟,黑色的波浪泛起却触不及你的衣襟,寻来微风,也能化为前进的动力,终将渡苦海、及彼岸。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