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 初一

有人喜静,喜欢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喜欢独自在灯火阑珊下沿着街道散步,喜欢独自品一杯香茗,读一本益书,听一首老歌。静静地,在自己的时光中与世间种种美好相遇,静静地,在漂泊不定的风雨中做一株傲然于石缝间生存的小草,静静地,做着平凡的事却造就不平凡的成果。有人的静是天生的,天生娴静,处喧哗闹市但无动于衷,放在人群中是最平常的也是最特殊的,而也有些人的静则是因为某些原因后天造成的,他们不再像天生安静的人那般清雅,而是对世俗产生了不信任,从而选择躲避,不愿开口,不愿倾诉。

我认为静者比闹者更会受到上帝的眷顾,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静者的心是不浮躁的,举止言谈静,会让一个人的心神也宁静下来,不吵闹,不浮躁,岂不是能更好的在同一时刻高效完成一件事?倘若我在课间也能做到如同上课一般心静,我是不是在课间能完成更多作业呢?这是我每天都得反思的一个问题。如果我真的在课间也做到心静,抓紧时间了,想必我的成绩还能再提高几个档次吧。

心静的基础在于举止言谈静,如果与一个举止言谈静的人交流,原本漂流的心也会随之沉淀下去。我听说过很多文人墨客都是些气度翩然,举止优雅的人,也对,很多时候一个满腹才华的人是很沉稳的,大多不爱说话,如若启齿,那也是一语道破。所以,要想心静,我就得改掉喜欢絮叨这个坏毛病,说重点,这可能会殃及一生,与其以后不顺,还不如现在就管好自己,少讲闲话。

静,真的是达到目标的一个重要法子。或许我现在可能还没有那么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本质上的改变,我还是会有所进步的吧。

赏梅

750字 初一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题记

外婆庭院里梅,大约三、两株。下乡期间,偶然听到“梅开了”,便急着去赏梅。希望在一冬的死寂中还能有一抹色彩被照亮。

跑到了庭院,耳旁却传来外婆的絮叨:“那丫头真急,离花期还有好几周呢!”明明已经是已凉未寒的天气,梅却像一个羞涩见人的姑娘,躲在她的闺房里。可怜了我,梅叶已凋尽,梅花尚未开花,只能伫立细赏梅树清奇磊落的骨骼:梅骨是极深的褐色,和岩石同色。更像岩石的是,梅骨上也有布满苍苔的斑点,它甚至有岩石的粗糙风霜,岩石的裂痕,岩石的苍老嶙峋,梅的枝枝柯柯抱成一把,竟是抽成线状的岩石。

令我不可想象的是,在那般寂然不动的岩石里,怎能迸发出花来呢?

为何那枯瘠的枝叶中竟琐得住莹光四射的花瓣?以及那万千花胎竟藏得如此神秘?我几乎是想剖开枝叶,去看看那日后将会在月下浮动的暗香。转念一想,它们也许在斋戒沐浴,等待着一发神圣的召唤。抱着这样的幻想,那三、两株梅竟美丽起来,一律的面容安详,简洁清爽,不卑不亢,坦露出自己的所有。一种平静而庄严的美,让人不由得生出了敬畏。

为什么我们生活中少这么多美呢?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有了更高的楼房、更多的机轴的转动声,我们也开始有更加拥堵的车辆……这些东西叠加使我们的生活看起来更加无情了。生活的美自然不会像饭店里的菜肴,被服务员一个一个摆上你的面前。美向来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就像跋山涉水后山顶上那一览无余的美景一般。

一个人默默地走在一条古老的巷子里,与行色匆匆的行人擦肩而过,走过迷宫一般的小巷。眼前突然一亮,一家小小的糖画店。走进风铃“叮叮当当”的响,要了一个,看眼睛直直的看着那老人盯着那飞舞的手,一停一顿。刚拿到就迫不及待地轻轻一尝,真甜,甜到你的心坎里去。生活的美不过偶然间的那一丝的甜罢了。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原来果真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