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弃无以致远
学会舍弃,我们得到的才会更多。
学会舍弃,我们才会走得更远。
“有舍才有得”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舍弃了外界的喧嚣繁杂,我们才能从书本中收获一份宁静闲适。舍弃了沉重的包袱,我们才能一身轻松走得更远。
不舍弃无以致远,看那乌江的项羽,失败后,只知妄自哀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天亡我也”。殊不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没有舍弃失败所带给他的打击与悲痛。也就注定他不会拥有“柳暗花明”,不会走的更远。再看那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牛顿,他的三大定律,揭开了物理学的神秘面纱,扩清了萦绕在人们心中的迷雾。然而成功之后,他轻身飞向了神的天空,不再为物理学的发展呕心沥血,不再力求更深的研究,他不会舍弃成功带给他的荣耀与光辉,也就注定了他不会再有新天地。
看那东晋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闲适惬意,流进了宁静之中。他倘若不是舍弃了腐败官场的那份勾心斗角决意回归自然地怀抱,又怎能换来那份恬淡的小日子。看那滑稽山的勾践,为吴王洗马,为夫差尝粪,何等耻辱,何等悲惨。他倘若不是舍弃了世人鄙夷的眼光,舍弃了失败的包袱。又怎能换来他那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磅礴气势与一世英名啊。
无论未来未知的道路中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应守着“舍弃”这两个字。舍弃了路途中的诱惑,舍弃了那些暂时的美好。舍弃了一次成功带给我们的飘飘然。舍弃了一次失败后的一脸沮丧。我们舍弃了那么多。何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得到,不会走的更远呢?
不舍弃无以致远。倘若没有舍弃,我们就不会跨越重重阻碍,就不会懂得更多。就不会知道最适合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在时间的缝隙中行走,在行走中舍弃,在舍弃中成长。就让舍弃化作一双强有力的翅膀,我们终将会摆脱束缚我们的牢笼,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学会舍弃,我们才能得到更多。
学会舍弃,我们才会走得更远。
看不见的真理
看得见,山石粗犷的轮廓,挺拔的峰峦。
看得见,卵石莹润的肌理,平滑的体肤。
然而……看不见山石的劣汰和卵石的精致,面对山石的挑衅,卵石不认为自身圆滑而失雄壮,反而脱胎换骨,悄至人间。
风,载起石头的故事,讲述人间磨砺真理。
在远古的一座寺庙中,供奉着一尊雕刻精美的石头,附近人家纷纷前去参拜祈福,多年如此。一天,山阶上的阶石忍不住向佛像问:“同样是石头,为什么你可以被天天参拜,而我却只能被踩踏脚下?”佛像笑曰“当日造石,你只受六刀之苦即可方成石阶,而我,却忍下了千刀万刻之痛!”六刀之苦当然比不上千刀万剐之痛,石阶只看到佛像表面的风光,却忽视了背后天大的苦痛。
雨,浸润凝聚的血汗,低吟人间苦滋味。
在赤红的跑道上,一道小小的身影正在冲刺着,往来数次,无始无终,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终止。奔跑的身影即使在朦胧的微雨中,也足以引起你心脏的怦动。在赛场上,你看得见他拿金牌,手捧花,受注目。在赛场下,你看不见他滴落的汗水有多少,拼搏的身影有多倔强,你甚至听不见他奋起的呐喊有多响,一切的一切,全都让他细细收藏,藏进自己的心窝。直至他刚开赛便摔倒的那次,绊倒后仍踮单脚前进的那次,充满不甘而无奈心情的那次,我们,才看得见那辛苦的背影有多坚毅。
雪,旋转自强的律诗,吟诵人情的冷暖。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只看得见这位诗人的满腹才华,潇洒豪迈。可,没有经历过低落和绝望,哪里换得潇洒和释然?没有经历无奈和悲痛,哪里换得豪迈的呐喊?没有经历凄凉和哀婉,哪里换得平心静气走人生?我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迷乱着我们的双眼,紊乱着我们的思想,一旦我们洞悉了这些背后不为人知的努力、痛苦、绝望、呐喊、奋斗,无奈和忧伤,人生,会是另一种境界……
看见的风采,风光,闪耀和过人;看不见的磨砺,付出和汗水以及悲痛。这,一并随风,随雨,随雪,随蝶而舞,随铃而响,随月而彻,迷乱地逐渐穿透那厚积的云,看得见人生的真实与感动。
相关推荐
-
宁静以致远宁 静 以 致 远——记我与父亲的读书学习片断往事如流水,唱着悦耳的小曲奔向远方。在成长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位认真的老师,我们一起看书,一起学习,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打开窗,天渐渐亮起来了,好像谁在那淡青色的天边抹上了一层粉红色,在粉红色的下面隐藏着无数道金光。我带上《三国演义》这本书,来到了屋后的西横河边,西横河像一块碧玉镶在城中,日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河面上。打开书,我仿佛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那段战火纷飞的世界中遨游,仿佛听见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过了许久,我合拢书,远望着那峰峦叠起的山脉出神。忽然有人拍我的肩头,回头一看,是父亲。他和蔼地对我说:“阿凯,你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呢?”就这一问,我愣住了,我还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呢!于是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看书要抓住要领,这样才会对我们有帮助!”于是我们两个人便一起看起这本书来了,不懂的地方我就问父亲,对有些人物我们俩还有不同的观点呢,直到双方都认可了才又往下读。西横河见证了我们父子俩读书的足迹。记得我在读三年级的时候,晚上睡觉时父亲总是坐在我的床边给我讲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现在有许多还记忆犹新。有时听到那些大文学家写的豪迈诗句时我也要吟上几句才过瘾,在写文章时也会用上几句。我在学校还获得过“古诗吉尼斯一等奖”,这军功章里也有父亲的一份功劳呢!每到星期一,父亲便从单位里把上个星期《上虞日报》上的“金色池塘”给我拿来,我们俩常在一起探讨里面的好词佳句,学习各个学校推荐的好文章。就这样点点滴滴,我与父亲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父亲常说:“在少年时代应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莫到了年过花甲再哀叹人生几何!”父亲是我学习的好老师,好帮手。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我与父亲共同的追求!百官小学 五(2)班 梅俊凯 指导老师 梁虞萍700字 初三 记叙文
-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虽只是诸葛亮对自己儿子的期望,却点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只有淡泊宁静,才可以洞察凡尘,只有清心内敛,才可以高瞻远瞩。淡泊是一个人的操守品行,宁静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它是一个人质朴、超逸、恬淡的性情,却并非是一个人逍遥堕落的掩饰,它并不代表没有进取心,更不代表没有欲望,相反,它是为实现自己远大目标的基础,是应有的涵养,不逍遥过世,不让外物的繁华所蒙蔽双眼,让追逐功名利禄的心远离自己。走出这喧闹的世界,外物的尘世繁华与自己无关,走出社会的阴谋诡计,走出人性的冷漠无情,时时刻刻保持自己应有的纯洁,静享自己心底的那份舒适自然,默默地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要让外物阻挠了自己心里的那份梦想。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处之泰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这样的境界几乎无人能真正做到,在这信息过剩,烦躁,物质横流的时代,要想始终保持淡然的心经那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父母的压力,同学的压力,老师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一切的一切都在困扰着我们的心境。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自己的主人,往往无法将自己的那份事情做好,却往往可以将把别人的毛病给挑出,面对现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恬淡是一种心境,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自适,是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上云卷云舒那份镇静和平和。许多人在外喝的花天酒地,吃海参鲍鱼,享物质带来的乐趣,却发现,家乡的小葱白豆腐抵得上天下所有的美食,不因别的,只因它淡。淡然,是人世间永恒的真理。600字 初三 说明文
-
不远我喜欢爬山,特别喜欢,常有人开玩笑地说:“全世界的山顶都踩在脚下后你不会累死吧?”我只是笑着说:“山顶不远。”在我刚会记事的年龄,父亲就抱着年幼的我,来到山脚下,指着山问我:“孩子,你看山顶远么?”我昂起小小的头向上看——“黄色的山路,绿色的草树,白色的云雾……”——却看不见云雾以上的山顶。“看不见啊,好远啊!”我放弃找寻,回答道。他笑笑,不语。不久后,父亲又领着我来到那座山脚下,紧紧握着我的手带我迈上了崎岖的山路。寂静的小道只有我跟父亲,越往上我便越发不安,原本苍翠欲滴枝繁叶茂的高树,在我眼里却变成了凶神恶煞面目狰狞的妖怪,我瑟瑟地趴在他大腿上胆怯地哭了。他不多语,只是将手抚上我的背,问道:“你看看山顶远么?”我不抬头,含糊的回了句:“太远了,走不到了!”几年后,我们从外边回了老家,父亲再次带我来到山脚下,微微牵着我的手,踏上了那寂静的山路。一路来,他就这么不变的牵着我的手。走到半山腰时,我停下不前,累的靠在他的怀中,只听他又是问:“山顶远么?”我很累了,半眯着眼想都不想就回答:“半天都不到,肯定很远。”我倚着他,下了山。十二岁那年回老家,父亲叫住了我,我似是知道他要做什么,习惯性的上前握住他的手,他却推开了,笑着说:“长大了,自己走。”我们一同来到山脚下,迈上了登山的步伐,只是他不再牵着我。我们走过那依旧郁郁青青的大树,走过大树下阴凉的暗荫,到了半山腰。他停下问我:“你看山顶远么?”我终于抬头一望,惊了,回答:“不远。”他让路,示意我先走。没过多久,我满是泥土的脚便踏在了山顶之上。“山顶不远,从来不远,他离你很近,因为你就在山脚下,只是被山路绊住了视野。”他让我俯瞰,俯瞰山脚的绿树成荫,俯瞰山腰的云雾缭绕,俯瞰山路的悄怆幽静,我才发现脚下的一片盎然生机,就连山顶那微凉的空气此刻也变成了沁人的味道!“都在山脚下了,我们还会远么?”山顶问。“是啊,你和我很近。”我回答。这天我整装背囊,独自一人走上了山路。7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敢于舍弃欧洲金雕筑巢于高山悬崖,它以尖利的喙和强壮的爪宣布自己是天空的王者。金雕一窝,只孵出两只幼雏。在食物不足的年代,小金雕就会挨饿,金雕妈妈也只能眼看着孩子饿得嗷嗷叫。到这时,两只小金雕就用力互相挤靠,结果总是相对弱小的那只被挤下山崖摔死。而这时的金雕妈妈又总是容忍这种“兽行”。人是难以理解金雕的,但是面对残酷的饥饿环境,金雕必须如此,否则就是全部饿死。岂止金雕,我们人类不也时时面对着痛苦的舍弃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两千多年前,孟子就以形象的比喻把舍与取问题,引入深刻的哲学。鱼和熊掌全都要,这是最好的,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也最小,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鱼与熊掌选一个可取的,这是理智的,是现实的,虽然仅得一个,其实恰是成功;鱼和熊掌一样也没捞着,是悲剧,其原因又多是出自什么都不想放弃,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结果是鸡飞蛋打。舍弃是理智的最好注释。如果“得兼”已限定为“不可”,说明已经不再属于他,爱也没用。舍弃是痛苦的,但是不舍更惨。在大兴安岭,被夹住的狼会咬断自己的腿。它明白,想当完整的狼已经没有可能,等下去皮会变成褥子,肉会被焖在锅里。当瘸狼总比釜中狼强,于是它理智而果断地咬断了被夹住的腿。而我们人在面对舍弃的痛苦时,却常常不如金雕和狼的果断。舍弃是大自然的规律,舍弃是生存的一种方式,舍弃是勇敢者的行为。应该勇敢地面对,该舍弃时就舍弃。成功者是那些善于取舍的人。舍弃是一种境界,当你面临金钱、美色、权利的诱惑时,学会舍弃,不沉迷于富贵,不贪念于美色,不屈服于名利,才能够任理性的泉水洗涤……与其整日怨天尤人,烦恼一生,不如学会舍弃,欢欢喜喜,坦坦荡荡,潇潇洒洒地行走于天地之间。650字 初三 书信
-
学会舍弃当上帝关上门的时候,他会在另一个地方为你开一扇窗。舍弃,是一种生活的勇气,是一种豁达,一种洒脱,一种气魄。舍弃,亦是一种美丽。有的人以舍弃表现自己的宏图大志;有的人以舍弃掩饰内心的空虚;有的人以舍弃表达内心的追求与向往;有的人以舍弃表达人生的坎坷经历与现时的辉煌成就。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舍弃的人。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舍弃了官位,才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并赢得千古美誉;李白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舍弃了世俗的利禄,才获得了“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自由而成为伟大的诗人。舍弃,是一种境界,是自然界发展的一种必由之路。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才获得鸣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脱掉自己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自己的性命。舍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舍弃才会有另一种获得。“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吴越之战。战败的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咽下心中的苦水,重新审视自己,认清了自己,不甘心,不气馁,重振旗鼓。他放下了锦衣玉食,“卧薪尝胆”。他最终取得了成功,只因他舍弃了荣华富贵,只因他舍弃了帝王之尊,学会舍弃,就变得理智而不再迷惘,就变得豪迈而又强大。从而复国雪耻,创造了奇迹。舍弃了生命,文天祥便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舍弃了懦弱,闻一多便有了面对敌人枪口仍然挺身,大义凛然发表最后一次讲演的壮举;舍弃了美国面粉,朱自清便用死诠释了一个中国男儿的骨气。人生最难的不是如何去拥有,而是该怎样学会舍弃,这不一定是结束,新的开始将来临。朋友,学会适当的时候舍弃,继续迈向明天的路,远方还有一片阳光在等着你!600字 初三 议论文
-
舍弃飕地,壁虎这飞檐走壁的能手,一下子爬到了窗子的旁边。那只猫身子一颤,弓着背,进入了戒备状态。正当壁虎越过窗台的时候,它便箭一般扑上前去。一瞬间,那只猫竟惊恐地低下头望着窗台,只见壁虎圆锥形的尾巴脱落在窗台上,还在跳动呢!我不禁为壁虎敢于舍弃的精神而喝彩。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很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就要淹到他的膝盖了,一位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对神父说:“快走吧!不然会被淹没的。”而神父却说:“我不能离开教堂,你去救其他人吧!我相信,上帝会救我和我的教堂的。”过了不久,洪水更大了,水面上升到了神父的胸口,救生警察来了,对神父说:“快走吧!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又回答:“我不能离开教堂,你去救其他人吧!我相信,上帝会救我和我的教堂的。”又过了一会,洪水淹没的整个教堂,神父只好紧紧抓着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驾直升飞机飞了过来,丢下绳梯后,飞行员大叫:“快上来吧!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神父仍不理睬:“我不能离开教堂,你去救其他人吧!我相信,上帝会救我和我的教堂的。”洪水滚滚而来,不懂得舍弃的神父就这样被淹死了......相比之下,壁虎比这位神父更加懂得舍弃。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神父的教堂淹了,可以再盖。而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舍弃,生命结束,那么我们将一无所有。当然,学会舍弃,绝非易事,因为放弃有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尤其对世俗中的人来说,生活无时无刻不受名利、地位等身外之物主宰支配的情况下,要他放弃对部分物欲的占有和支配,就意味着一种权利的丧失和利益的受损。但我们有时又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选择,在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应该勇敢的面对舍弃......不是每一株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舍弃。你向往山居的清静,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倾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与柔美......750字 初一 散文
-
舍弃人生无法完美,万物不能齐全。心实在太小,装不下那么多的美好,所以就必须学会舍弃。想要捕捉蝴蝶的灵动,就得舍弃路边娇艳的玫瑰,要想追逐前方未知的美好,就得舍得身后一成不变的美丽。自然舍弃了远古,把历史甩在身后。于是,世上便有了生命,一代一代,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想要前进一步,都必需舍弃旧的形态。恐龙被自然放弃了,昆虫变小了,树木变矮了,猩猩学会了走路了。大自然就这样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一切无用的妨碍她前进的都会被舍弃了,这是天地都遵循的法则:只有舍弃,才能进步。灌木舍弃了高大挺拔的身姿,宁愿低头安居在路边,从身边伙伴浓密的阴影中偷来几缕阳光,在别人粗的有力的根系旁捡几口营养,因为它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长得再高又有何用?不过给山下房屋添几根结实的木梁罢了。枯叶蝶舍弃了应该拥有的美丽,默默忍受着娇花与枯叶的对比讽刺,藏身于枯木一隅,因为它知道,伴随美丽而来的往往是可怕的死亡,范蠡舍弃了唾手可得的富贵,在友人不接的目光中挂冠楫舟而去,逍遥民间,因为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几年后,友人的被杀,正应证他舍弃的明智…。舍弃,亦是一种自我保护。凤凰涅槃,置身于烈火,用积蓄500年的力量,燃烧出最壮丽夺目的火光。它舍弃旧的皮禳,获得新的灵魂,让心灵在一次次神圣的洗礼中重生。荆棘鸟死前高歌,将身体刺向尖刺的荆棘,鲜血染红的那一片的土地。它在痛苦中高歌,舍弃了残生,换来了那一刹那的苍凉悲壮。宿命的舍弃是古老的传说中执着的美丽。“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不羁世俗,轻贱礼教,随信随念,刑场淡笑抚琴,一曲广陵散为自己送行,千古绝唱。他为自己的轻世付出生命,却何曾后悔?怎会后悔?文天祥拒天降元,兵败身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头断血流,却不可能让我低头!许由洗耳,子陵垂钓,渊明采菊,他们几乎舍弃了一切,只为保存心中那一份光明与信仰。无论哪种理由,都必需先学会舍弃,舍得,先舍,再得。750字 高一
-
远方不远一千年前,是个遥远的概念。可当我理解了一首首唐诗宋词时,一千年前,仿佛就在眼前。古诗分为几个大类,我最熟悉的是边塞诗、田园诗、思乡诗。雄浑、苍茫,是边塞诗的特点。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关山月》、王翰的《凉州词》……我最喜欢的就是王昌龄写的《出塞》了。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边塞雄关的苍凉,暗示这里战争非常多,从秦汉开始就从来没有断过。第二句指出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王昌龄怨恨战争的心情。第三句借助典故,以李广的勇敢和善良来暗指边疆缺少英勇的将军、士兵。第四句表现了王昌龄对入侵者的怨恨,同时也表现出希望朝廷能派出勇敢的士兵停息边界战乱的愿望,突出了他的爱国之心。我读懂这首诗后,仿佛看到了王昌龄那为国忧愁的样子,远方不远。淳朴、朴素是田园诗的特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白居易的《春题湖上》、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我最喜欢的就是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了。这首诗的前面两句写了乡村男生耕耘,女生织布,日夜辛勤劳动,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重。后面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在桑树底下模仿大人浇水种瓜的情景,体现出对热爱劳动的乡下儿童的赞扬和表扬。读懂了这首诗后,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农民那紧张繁忙的样子,远方不远。忧愁、愁绪是思乡诗的特点。李白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我最喜欢的就是李白写的《静夜思》了。诗的前面两写李白在夜晚起床时把照在床前的一片月光误当成是地上的秋霜,体现出李白因为居住在他乡,心里充满愁绪,睡不好觉的情形。后面两句写李白抬头望天空,一轮明月挂在天上,让他不禁低头思念起他的亲人。我读懂了这首诗后,仿佛看见了李白思念亲人的样子。当我品着一首首唐诗宋词时,我感受到了边塞诗的雄浑、苍茫,田园诗的淳朴、朴素,思乡诗的忧郁、忧愁。一千年前,并不遥远。750字 四年级
-
无规矩不方圆仰望天空,北雁南飞,定成一个人字,抵南御寒;俯视大地,群蚁来往,定是有规有矩,化渺小为神奇。常言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恰恰表明,规则是社会正常、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人进步的保障。合理合情的行为却不总是合法。近日,一名女子阻拦高铁发车,原因竟是为了等老公,导致所有乘客陪她一起“等”下去,造成了许多损失。“等老公”这件事若是放在正常,你愿等多久等多久。可是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该名女子是否尊重了他人的权利,是否遵守法律了呢?同样地,老人杨治国时不常在自家小区门口上演一起“飞来横砖”,严重损害了过往车辆。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让闯灯车辆长教训”。看似合情合理,可是,这样却是违法行为的管中一斑,危害社会。良好的规则意识往往能体现一个集体的凝聚力。30多年来,我国海陆空三军仪仗队增国辉、壮国威,参加了几千场阅兵仪式。其中,一名官兵忍着痛楚,被牛虻足足吸了20分钟血,最后眼睛竟不得睁开。他一动不动,自始至终都展现了良好的风纪,舍弃小我,投身集体,让规则排成了气宇轩昂的方阵,展现了仪仗队百人合一,千人合一的凝聚力,一个国家的向心力。有人说:“规矩都是人定的”,“人定胜天”。这两句话若是放在现代社会,可能给人以规则可打破,不必循法的感觉。可若放在生态社会,人却只是渺小的一粒沙,一滴水。近几年来,全世界的生态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类盲目引进新生物,造成“生物入侵”,食物链被破坏,被砍伐的树木变成了温室效应。这都是人们没有遵守自然规则,不顾后果的行为。常此以往,人类终尝恶果。生态平衡无疑是我们最该遵循的规则。纵观全局,道德、纪律、规章、法律,无一不是对人们行为要求的准则。我们不盛行丛林法则,不提倡胜者为王,可是人的行为都有底线,那就是不违法。只有拿正我们手中的尺,端正我们心中的规,才能做个守规则、懂规则的人,才能让规则促进整个社会正常,持续稳定发展,促进我们个人的进步。750字 初二
-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公共场合不讲公德的现象比比皆是,就如材料中所描述那样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儿童、妇女让座非常的常见,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门窗;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维修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每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是的,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讲社会公德,不遵规守纪。他们从来也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义务。“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时光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社会公德,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750字 初二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