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与缺的哲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如是说。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球则是圆,而我们在生活中就是处理圆与缺的哲学。缺之于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正如道尔顿,色觉的缺给了他医学理论上的圆;安藤百福破产的缺让他有了一个新产业的圆;家务杂工乔利的缺,让洗衣技术得到了一个圆。
而今的我们,对于祖先圆与缺的哲学,应当重新审视。老子的“福”与“祸”就是一种意义上的圆与缺,祸兮福之所倚告诉我们那缺憾的一面仍可以带来全的完美。
苏轼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同的经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缺和国的对比才让我们既发现缺的美也发现圆的美。
圆与缺的哲学是什么,也许就是那些伟大的人能够用一种缺憾而不舍地追求完美的精神。黑格尔曾对此这样评价:“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怎么会不停地追求完美。”的确是这样,人因为有缺憾,所以才追求全。不得不说,道尔顿、安藤百福、乔利都是伟大的人,他们用自身的缺憾成就了人类社会一个完美的圆。
人生中的缺值得我们赞美,它带给我们的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也许林黛玉的缺是对爱情过分的执着以及悲观的人生态度,但成就爱情刻骨铭心的圆是她缺陷后的完美追求。三毛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她人生的缺憾给了她困惑,但同样由于对完美的追求,她奋斗,她努力,而最终的完美在于她千回百转后那一瞬间的彻悟。
同样震撼着我们的是梵高的人生,他的缺憾是用金黄色的刀,用阳光般锋利的光泽切割出的人生浓墨重彩的画卷。而我们所敬仰的贝多芬,则是用自身的缺陷在灵性至极的黑白键上敲击出壮丽的生命乐章。
这些伟大的人用缺憾成就了灵魂以及人生的完美。他们的缺憾以及对完美的追求是人类天空中绽放的银白礼花。
对于我们,这圆与缺的哲学依然要研究下去。我们的人生本是一片荒漠,充满缺憾,而我们一生的工作就是要让这片荒漠开出完美的花朵。
庄子自比一尾陋鱼而依然追求梦蝶的境界,我们同样应当守望着心中的月亮树。用缺憾去成就圆的传奇。
不要哀叹缺憾的不美,就像叶子一样用一生绿着去成就一个金色的梦。
这就是圆与缺的哲学。
留点缺憾,会更美
世上不是任何事都能是完美的,每个人事物都有各自的不完美。我们不必太看重这些无伤大雅的缺憾,其实,留点缺憾,会更美。
看那牡丹花,艳丽大方,却少了怡人的芳香;茉莉花虽芬芳四逸,却没有令人惊艳的姿色;而色香具备,令人陶醉的玫瑰,竟有一身的刺。这些花都有一些缺憾和不完美,但谁说他它们就不美呢
正是这些小小的遗憾,成就了花儿的独特的风格,有了它们自己的特色。
看人亦如此。音乐之父贝多芬晚年耳聋,却依然谱出多首美妙的乐曲,他身上的缺憾,使这些乐曲更显的难得和伟大;诗人李白一心想为朝廷奉献,却总是仕途不顺,但就是这样的人生缺憾,造就了李白许许多多描写怀才不遇,脍炙人口的诗词;海伦
凯勒幼年就又聋又哑,却坚强自己,长大后更是四处为残疾人士演讲,鼓舞了无数残障人的心。她身上的残缺,并没有抹去她人生的光芒,反而使她热忱的爱心感动了全世界;台湾口足画家谢坤山,并没有因为那一次的意外,而放弃自己,身投入画画,让他”一口一脚”画出的画,表现出生命的坚强之美……无数的名人伟人都有缺憾,但正是这些遗憾,反而使他们的特色,散发出不一样的美,更为难能可贵。
每个人都有缺处,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处。真正的美丽在缺憾下是不会黯淡的,反而能在不完美的衬托下更显耀眼。人生的路上,我们力求完整,虽总是会落下几个遗憾,但无需过分看重,用欣赏的眼光来看缺憾,生活会更美
相关推荐
-
阴晴圆缺古时候的人们,当他们仰望苍穹的时候,常常会为月亮周而复始的阴晴圆缺,或失望,或激动。联想到人际交往、世事变迁,每每便会生出许多感慨来。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淋漓尽致地写照出这种缠绵悱恻的心态,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情不自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人们由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限制,只能对“阴晴圆缺”愁绪万端。那么,作为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难道也只能去吟喟〔味〕“此事古难全”的老调么?不能,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都要认识到“阴”与“晴”?“圆”与“缺”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分割的。“阴”与“缺”是“晴”与“圆”的基础,而“晴”与“圆”又是“阴”与“缺”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趋势。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矢志不渝,义无反顾地踏上人生之路,对未来充满信心。人生没有坦途。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失望的情绪是难免的。但是,在这种阴暗的日子里该怎样地认识挫折,认识自我,无疑是很重要的。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这样告诉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伤心,也不要哭泣/阴暗的日子里要充满信心/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乐观主义的精神与豪迈的气概充溢字里行间,普希金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当他身受沙皇的压制与迫害时,他依然擎起如椽大笔,为自由呐喊,终于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他对阴暗的乐观与蔑视,终于为自己赢得了朗朗的晴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犹如阴暗,成功犹如晴朗。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从繁华的纽约只身进入古老的印第安部落,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但他就在那样的恶劣环境之中,数十年如一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终于以《古代社会》的鸿篇巨著享誉于世。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不畏艰苦敢于登攀的人,才有希望到达顶峰。这,也不正昭示着“阴”与“晴”的真理吗?个人的奋斗要经得起“阴”,才有希望换来“晴”,整个国家和社会又何尝不如此呢?解放前,当祖国的天空正是阴云密布的时候,是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先烈,在阴云中,看到了未来的“晴”,并为之奋斗终生。他们的奋斗换来的,是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头顶的朗朗晴空。“晴”,得之于“阴”。同样的道理,“圆”,也得之于“缺”。林觉民,在他那令人荡气回肠的《与妻书》中,把他“为天下人之‘圆’而舍却小已之‘圆’”的坦荡胸怀献给了他亲爱的妻子。1911年3月29日(4月27日),他血洒广州城,实现了他毕生的向往。缅怀先人,他们的圆缺观令我们感叹,放眼辽阔神州,何处又没有以己之“缺”换天下之“圆”的英雄?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绘出那个吃雪充饥去换取祖国人民轻轻松松散步、吃苹果的朝鲜战场的小战士形象。今天,当我们的耳边响起:“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我在边关站岗值班”的动人旋律时,你难道就不想到战士们甘受别离之苦、甘受“缺”之苦,不也正是为了十一亿中国人民的团“圆”?从月儿阴晴圆缺的四重奏中,我们竟然发现,它是如此的不平凡,如此地令人心潮澎湃,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青年人又该如何具体地看待阴晴圆缺呢?我们的党,毋庸讳言,有阴暗面,但其主流是明朗的;我们的社会,毋庸讳言,有缺口,但其主体是圆的。我们的任务,就在于激浊扬清,创造出清澈的源头,流散出清澈的活水。我们的国家有困难,个人也就会有困难,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艰难中,创造出成功,其间需要什么,不言自明:就是“阴”和“缺”中的认同感,然后再是不满足感,最重要的当然还得是你的行动。如果我们有了这些,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国家,“阴”终究会走向“晴”,“缺”终究会走向“圆”,正如十五的晚上,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终将辉映着人世间的一切:团圆、富足、温馨、笑脸……1200字以上 高三 写人
-
阴晴圆缺阴对于阴的身影,可追溯到色彩缤纷的哲学世界,著名思想家荀子说过“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亦云“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阴阳乃天地之灵气,总给人以神秘色彩。而今,“邪恶”成为它的代名词。总给人以恐惧心理。阴总给人以一种压抑之感,仿拂让人无法呼吸,让人感觉黯淡无光。它总给人带来了一种莫名的伤感,仿佛世间只剩下单一的色彩。在阴的背后隐藏了多大的跌宕起伏?在未来它又将如何扮演自身的角色?晴一眼过去,顿时心胸开阔如同遇见一缕阳光,它的出现总能给人以全新的享受,在诗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它的气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又云“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它总给人一种空旷的感受,有时,看见它心随它动,让自己格外的轻松,它更多的是让人感到愉悦,一种闲适,一种怡然自得,在现代“美好”成为它的代名词,它的到来象征着黑暗的消沉,光明的涌现!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还会成为诗人中的神圣吗?它的未来又是怎样的命运?圆一说“圆”字,大家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圆”可追溯到古代,古人提出“天方地圆”,“圆”在人们心中代表一种和谐,一种美好,它总能给人一种美满,如“团团圆圆”象征家庭的美好,成为人们愿望的表达,它总给人以一种幸福感,它不仅诉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歌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物的圆满,它的美好形象已经定格在人们的心中,人逢喜事,总少不了它的身影,国宝“团团圆圆”,当它产生的那一刻代表着无数种情绪,将所有美好祝福融注在其中!相信它会永远被人们记住!因为它肩负了“美好”的使命。缺引入眼帘,心情有些波动,一看到它有些伤感,有些痛苦,“缺”在美好事物中的瑕疵,有些事物如果出现了缺陷,有时将会影响整个“木桶效应”,如果木桶中最低的木板没有了,那么整个木桶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它总能给人一种破坏性,当抬头仰望明月,明亮背后隐藏着黑暗,怎能不让人感觉万般的惆怅?万般的无奈与不满?美好印象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心中那份悲凉与愁苦……,它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你的印象依旧单一吗?“阴晴圆缺”总动员虽然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阴晴圆缺也只是暂时,著名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种多么豁达的心胸,世间万物形式百态有悲有欢,有聚有散,有离有分,但无论怎样都可以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月也不是十全十美,有圆有缺,有亮有暗,凡事都有不如意的时候,摆脱心中那份愁闷,你就能找到自己的“完整”“阴晴圆缺“人生旅途,既能感悟,又能激动,全体运动使之世界色彩缤纷!小就是这样的我们总喜欢转动手中白色的笔,思绪点点滴滴,总喜欢抬头仰望,把星空一一摇坠,淅淅沥沥,总喜欢一个人待在孤单的角落,倾听心的旋律,咚咚叮叮,脸上总浮现“无所谓”的字眼,而又有谁明白“无所谓”背后的跌宕起伏?即使路途遥远,即使心灵孤寂,也能找个理由让自己明白快乐的意义。却不知心也会累,不知自己也有脆弱的时候,静静地躲在一旁,不经意间流下了一滴泪——在心里回首才发现,一直说的长大,长大,原来仍不够成熟。独属少年的梦想与信念,有忐忑,有悸动,有错过,有误解……有太多的纷繁侵扰然而一切都因心之萌,使之点滴都如此美好而又珍贵。就是这样的我们,读不懂自己,却又不肯放弃,即使忧伤,亦能微笑前行。1200字以上 高三
-
哲学与人这本书是我高中时买的,那时没钱买正版书,就到旧书店淘盗版书,正巧,就碰着了这本封面写着《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的书。周国平在我们读高中的时候,以一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举获得我们的亲睐,他睿智、理性、深刻,是我的偶像。可这本书买回来我还来得及看,就高中毕业了,读大学时偶尔翻翻,觉得理论东西太多,淡然无味。直到去年寒假回家又发现了这本一直没读的书,才开始阅读。说来好笑,读这本书时的感受跟读周国平其他作品的感受很不一样,但是因为这是周国平老师的书,是我偶像的书,所以一直就耐着性子读下去,居然也有所得。直到有一天,大概看到一半左右,实在太疑惑了,就翻开前言,想看看这本书到底是个什么目的和思路。结果发现,这本书封面是《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内容却是《傅佩荣哲学与人生》。周国平还为这本书写了推荐语。我哑然失笑。其实单单这个过程,就给我一个启示。正如同低年级的孩子崇拜老师一样,我们崇拜着比我们智慧的人。当孩子从心底里佩服你,崇拜你时,你才有可能将知识灌输于他,将智慧传授于他。所以,当老师,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老师,首先要让孩子佩服你,崇拜你。就如同周国平之对于我们。但是崇拜是容易让人盲目,让人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一味地接受。一旦这种盲目崇拜某一天被打破,那么后果就是怀疑,加倍的怀疑,直至成为一种反叛式的怀疑。就像孩子正在经历叛逆期。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他的崇拜者出现叛逆,因为他知道,被人崇拜并不是他想要的,成为思想的引导者,智慧的领路人,才是他想要的。就像傅佩荣老师,在书中多次提醒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要不断地怀疑。他小心翼翼地培育萌发出来的怀疑,直到他的崇拜者能够独立在求知的道路上前行,越走越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就扮演着这样的一位“智者”,不断告诉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疑问,要思考,直到将孩子领到求知的路上。接下来就谈谈这本书带给我的东西。《哲学与人生》是傅佩荣自己编写的一本哲学教材。因为是教材,所以本书的体例非常清楚,共十四章,概括来说,分别阐释了什么是哲学,哲学指导下的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西方哲学起源、发展和哲学代表思潮,中国哲学起源、发展和代表思潮,哲学与宗教、艺术、教育、文化之间的碰撞。在每一章里,作者都从各个方面进行介绍、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正如书名那样,这本书紧密结合人生实际,用哲学指导人生,又在人生中不断发展哲学。哲学原意为“爱智”,亦即爱好智慧。作者解释道: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而是代表一种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要保持心灵的开放,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都是日新月异。正是如此,才出现两代人之间的不合,青少年愈演愈烈的叛逆,以及同代人、不同代人之间的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不落后于时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代沟,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心灵的开放,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很佩服能够适应电子产品的老人们,佩服一生追求知识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接受并适应他们新的事物,是他们的智慧,是对生活的积极热情,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常常被自己的经验所局限,被一时的欢愉和利益蒙蔽双眼。这就要求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分析。作者告诉我们,不停地追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我?我该是什么样子?”能够帮助我们反思自我,确定人生路该怎么走。当然,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在不断地体验中印证价值,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以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和准确。傅先生首先用三句话来描述何谓哲学:(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接着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所谓“培养智慧”是指人们超越感性的限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达到完整和根本的境界;所谓“发现真理”是指人们去掉重重遮蔽,发现客观事物的真相;所谓“印证价值”是指人们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印证真理的价值所在。那么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呢?首先,培养思考的习惯。有思考的人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很多人容易受外界情况变化而影响自己心情,天气好就心情好事事都好,天气不好就心情不好事事不好,这就是容易受外界影响。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这也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有思考的人则表现出理性和冷静。怎么样才能养成思考习惯呢?作者举了牛顿的例子。苹果如果掉在我们头上,我们只会习以为常,心态不好的骂一句,心态好的吃之大吉;苹果掉在牛顿的头上,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定律。如果把所有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作者告诉我们,如果对任何情况都能够加以考虑,就会发现不是所有事情都如此,也不是事情会一直如此,这样就会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性。掌握整体观点。这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更加圆融。年轻人都喜欢有棱有角,不喜欢圆融,我自己也是。有棱有角的个性适合辩论,也适合钻牛角尖;容易彰显与众不同,也容易闭门造车,听不进别人的合理建议。还好的是,圆融和棱角并不完全对立,个性和听从别人建议也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确立价值取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世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习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叫做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既然是一种选择,就一定要有所取舍,如果我选择了某些价值,那么势必要放弃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选择价值时是需要勇气的,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有些人崇拜偶像,一个人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反映出他内心的一种需求,反映出他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惜的是很多人是盲目崇拜。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到底,不轻易改变,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果一个人什么代价都不愿付出,随便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他的一生想要快乐的活着,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后,要力求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人一生都要努力去追求的。当然,我们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所有他听到过的德行,那岂不是满街都是圣人了吗?人都会犯错误,因此只能努力追求知行合一,选择一种价值之后不断地印证,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满意。知识的范围是无限的,即使你皓首穷经,一辈子也无法把天地下的书读完,人一生所能学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知识。并且,如果你学到一些知识,却不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就算学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学习知识后,就要懂得消化,并融会贯通才是“知”“行”合一。写到这里,我想用傅先生的一句话来作个小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它可以引人入胜,就象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所以读一点哲学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大有好处的。感谢傅先生在让我领略到哲学风采的同时为我指明了清晰的道路:我需要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将思考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做事从多方面考虑,运用所学。我想,那样的生活会很有意义的。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月缺方能月圆月亮,有残缺,也有圆满的时候。正如一个人,有缺陷,也有优势。缺陷,是无法避免的,可优势,是可以利用的。如果你听不到这个世界,你还有一双眼睛啊,如果你看不到这个世界,你还有双手啊,如果你摸不着这个世界,那大可不必伤心,因为你还有一颗心可以感受。人是不可能永远处于困境的,关键是你能否摆脱心魔的束缚,如果你能够摆正心态,那在你面前就没什么困难可言。有个人,虽不是什么大人物,却也是生活中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他是个少年,在一次篮球比赛中不小心将右胳膊弄断了。一个学生将右臂摔断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以后不能写字,老师上课就只能用耳朵听。可是他,这个倔强的少年,用左手拿起了笔,因为他明白,这么好的成绩,如果就此荒废,对他来说,是多大的损失!以后,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都能看见他左手拿着支笔,或抄笔记,或写作业。虽然速度很慢,可他坚持不懈,他相信自己。他的右胳膊一直打着石膏,直到半年后,才取了下来,他的右手已经差不多恢复了正常,不过那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学会了用左手写字,刷牙,洗脸。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已经考上了重点高中,他的努力并不是徒劳的。他在自己身体陷入困境的时候,并没有绝望,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另外一条对待人和事物的路。同时,他也正确、冷静地对待了曾经摆在他面前的坎坷道路。邰丽华,曾经演绎的“千手观音”,不知打动了多少人,人们深深地被她的精神所鼓舞、牵绊着。正如她所说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你可以去选择看人的角度。”是的,使我们改变的,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自己的内心。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才是最重要的。月亮的残缺,造就了它的圆满。那么人的缺陷,造就了什么?点评: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800字 高三 议论文
-
缺木棉花繁盛了一季,却独自凋零。 所有的目光,都只注意了书本、试卷上的印刷字体,没有一道目光,去仔细认真地观赏那窗外近在咫尺的木棉,偶尔掠过一眼,却又很快移回了视线。 其实那些静谧的美,早就在生活中缺失了,不是吗? 不知从何时起,脚步便一个赛一个的匆忙,刚打印好的纸张上的油墨气味遮盖了花香,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代替了虫鸣鸟叫,叫人起床的是机械的闹钟,而不是生物钟。 像是约好了一样,安逸、闲适的美,荡然无存。 那该是梦里淌出的江南。一支竹篙点去,搅碎了湖面百般妩媚的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川烟雨笼来,模糊了流岚千年未变的山色空蒙雨亦奇。青石板微润,打着赤脚的孩童嬉笑着,聆听古老的乌篷船吱吱呀呀摇出往昔阿婆哼唱的歌谣。可是不知怎么了,生活在江南的人们,觉得这是一笔旅游的财富,于是他们把自己生活中原本便有的美好明码标价,卖给了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游客。而他们自己再也无心欣赏身边的静美。 若要勾勒一幅西北的图画,那该是大风扬起了黄沙,唱出黄土高原上粗犷高亢的信天游。黄沙混着黄泥浆,一把把砌出飞天袖间千年未落的花朵。骏马秋风、大漠狼烟,嘹亮的号子唱响着这片土地上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血脉传说。但是这一切,不得不被打上了“亟待发展”的烙印,开荒种地,水利修筑,各种工程纷至沓来,人们畅想着日后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就可以改善了生活,去城里享福,便再无人关注那些千年不腐的古老美丽。 其实哪里是美不见了呢? 因为有了霓虹的巡礼,从此生活中就缺失了星星点点的萤火;因为有了香水的芬芳,从此生活中就缺失了万紫千红的花簇;因为有了闹钟的精准,从此生活中就缺失了清脆嘹亮的鸡鸣。我们追求着繁华,从此生活中就缺失了自然。 于是我们感慨着都市中已经没有了俯仰即是的美好,所有美好都只生活在曾经。与此同时,我们说这虫子好吵,明天把它带着那片花草一起灭了吧。 谁知道下一季木棉花还会不会开呢。700字 高三 散文
-
圆缺在很多年以后我才发现他远比“爱”要珍贵因为之后我会遇到很多次“爱”但是“喜欢”的心情我却再也没有拥有过了…因为喜欢只会发生在某一段逝去的流年里可那时我们都还年幼五年级:陌凌云50字 五年级 散文
-
圆缺在很多年以后我才发现他远比“爱”要珍贵因为之后我会遇到很多次“爱”但是“喜欢”的心情我却再也没有拥有过了…因为喜欢只会发生在某一段逝去的流年里可那时我们都还年幼五年级:陌凌云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字 五年级 散文
-
月圆缺月孤独立在氤氲之中,几缕云丝拂过身旁。团圆的时刻早已隐于那圆缺内,是圆,是缺,心中总有快乐与希望……月牙的守候团圆的日子已过,接着又是思念的守候。仰望月牙,心中不禁泛起几波失落,看着那小巧的月尖,心中开始吟唱儿时挂在嘴边的儿歌,几丝温暖油然而生。仿佛真的身处那月牙之上,却丝毫没有半分寒冷之意,心中的惆怅也少去了几分。回忆着团圆时的快乐,心中不禁豁然开朗,幸福的日子总要过去,但幸福的日子也总会回来。不如用心守候那一份留在心底的思念、牵挂,相遇时它也会更加令人留恋。缺月的执着,赶走守候时的惆怅!半圆的努力团圆的日子已不远,再努力些便可无需思念。仰望半月,心中不免又多了几分兴奋与期待。回首已过的那一半,虽是孤独,心中却十分充实。那可爱的半月挂在空中,似乎也与云的失落相不符。心中的信念早已坚定,汗水浮现团圆时久违的相拥,风声中带过团圆时幸福的笑声,我必须要努力,只为了那来日的团圆。半月的坚持,只为那团圆时的幸福!圆月的享受团圆的日子终于来到,一切长久的思念早已不复存在。几分快乐,几分欣喜。仰望圆月,期待已久的团圆终已到来,相拥回报了汗水,笑声回报了泪水,血水诠释了这一切一切,圆月依旧挂在空中,四周的云烟早已散尽,但我知道此时的它并不孤单!尽管我知道团圆的日子并不长,但又何必顾虑后面的独守,因为我确实快乐过,确实永远拥有一段快乐的回忆。圆月的享受与那守望说再见。月光柔似水,人生静如月。那风轻轻吹过耳边,而那月却永无法定格,圆缺,也正是它给予了对无限愁思和亲情的思念的搁浅之处。600字 初二 散文
-
月圆,月缺夜愈黑,月愈明。深蓝广阔的夜空,只有一轮默默等待情感的月,星星们早已厌倦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单调的一切,已经惊动不了她惆怅的心。日子是如此的苍白,用指尖轻轻弹去生命的尘埃,一切,早已结束。夜愈黑,月愈明。月,成为了整个天空的中心,仅此而已,没有人关注的焦点,永远是一个,可悲的摆设。当一个人举目望天,静静的审视月的时候,他,并不是想要寻找些什么,只是,感到有些孤独。夜愈黑,月愈明。月夜夜出来,慢慢趋向圆满,可圆满,却有事残缺的开始。人们,开始曲解你,开始怨恨你:为什么,你不能给我们一个永恒的圆满?你无言,人们开始大叫:你只不过是我们生命的附属,难道你的无言,就是对我们的答复?哪天,是绵绵小雨的四月天,你忍不住寒冷,躲到了黑夜的幕布之后。风,开始大了起来,与开始发起了狂。风雨之后,雷电之声,错综复杂。停电了,世界顿时陷入了黑暗。神,说过,要有生命,于是,便有了人;人说,要有光亮,便有了灯具。但这些,并不满足人类拥有全世界,能够拥有永恒美的心愿。一切,不过是场闹剧,不过是场游戏,之属于人类自己的游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类的幻想世界已经结束,他们,甚至失去了那场遗憾。这场残局,该如何才能收拾?没有一坐上,能永远坚守永青的诺言,没有一条河流能流淌恒古不变的青春。人们开始发现自己的无知,开始懂得对月的曲解。晴天的夜晚,人们也会看看夜空,在想月的日子。因为此时,人们,只想找到那份本该属于这世界的,那份已经被人们遗忘的,缺憾。只是,那月,依旧如故,月圆,月缺。600字 初一 散文
-
阴晴圆缺古时候,人们常常仰望苍穹,他们会为月亮的周而复始,阴晴圆缺,或失望、或高兴。想到人际交往,世事变迁,便会想起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曾经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正是因为有阴才会有甘霖降临;正是因为有圆缺,才能欣赏到变幻无穷的“娇月”;正是因为一些东西的失去,才会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完美。人生没有坦途。生活中的我们都会遇到挫折,所以失去与得到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在失去的生活中,我们应该认识自我,看清事实。假如你被生活或者一些人欺骗了,不要伤心,也不要哭泣,你要相信你失去的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你要对生活充满信息,相信自己,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将会到来。普金就是一位信仰者,他虽然身受俄国沙皇的压迫,但他义无反顾地擎起如橼的大笔,为自由呐喊,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敬仰。终于,光明来临了。艰难困苦,玉汝子成。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从繁华的的只身来到古老的印第安部落。就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年复一年,展开科学研究,终于造福于人类,他的《古代社会》成为一巨著,享誉于世。他虽然失去了自己青春年华,但得到了却是无与伦比的辉煌。邓稼先,赫赫有名的“两弹元勋”。当他在年青时风华正茂地踏入苏联名牌大学校门时,生活对他展露出一个十全十美的笑容。然而,当祖国的国防建设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抛弃了一个幸福的的家庭和父母,以自己的“缺”奋发工作,潜心探索,伴随着那令美国人目瞪口呆的中国西北荒漠上腾空而起的蘑菇云,他成功了,他的“缺”换来的是中国的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令全国人民的“圆”。“晴”取之于“阴”。同样的道理“圆”也得之于“缺”。我们每个人应该相信,“阴”终究会走向“晴”,“缺”始终会走向“圆”。700字 高二 散文
-
2009年云南省满分作文:圆与缺的哲学年云南省高考满分作文:圆与缺的哲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如是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球则是圆而我们在生活中就是处理圆与缺的哲学。缺之于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正如道尔顿色觉的缺给了他医学理论上的圆安藤百福破产的缺让他有了一个新产业的圆家务杂工乔利的缺让洗衣技术得到了一个圆。而今的我们对于祖先圆与缺的哲学应当重新审视。老子的福与祸就是一种意义上的圆与缺祸兮福之所倚告诉我们那缺憾的一面仍可以带来全的完美。苏轼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同的经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缺和国的对比才让我们既发现缺的美也发现圆的美。圆与缺的哲学是什么也许就是那些伟大的人能够用一种缺憾而不舍地追求完美的精神。黑格尔曾对此这样评价: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怎么会不停地追求完美。的确是这样人因为有缺憾所以才追求全。不得不说道尔顿、安藤百福、乔利都是伟大的人他们用自身的缺憾成就了人类社会一个完美的圆。人生中的缺值得我们赞美它带给我们的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也许林黛玉的缺是对爱情过分的执着以及悲观的人生态度但成就爱情刻骨铭心的圆是她缺陷后的完美追求。三毛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她人生的缺憾给了她困惑但同样由于对完美的追求她奋斗她努力而最终的完美在于她千回百转后那一瞬间的彻悟。同样震撼着我们的是梵高的人生他的缺憾是用金黄色的刀用阳光般锋利的光泽切割出的人生浓墨重彩的画卷。而我们所敬仰的贝多芬则是用自身的缺陷在灵性至极的黑白键上敲击出壮丽的生命乐章。这些伟大的人用缺憾成就了灵魂以及人生的完美。他们的缺憾以及对完美的追求是人类天空中绽放的银白礼花。对于我们这圆与缺的哲学依然要研究下去。我们的人生本是一片荒漠充满缺憾而我们一生的工作就是要让这片荒漠开出完美的花朵。庄子自比一尾陋鱼而依然追求梦蝶的境界我们同样应当守望着心中的月亮树。用缺憾去成就圆的传奇。不要哀叹缺憾的不美就像叶子一样用一生绿着去成就一个金色的梦。这就是圆与缺的哲学。800字 叙事
-
阴晴圆缺一晃眼。三年的时间,悄然从指尖流过。毕业典礼那夜。没有眼泪。没有道别。有的只是无尽的苦涩和彷徨。中考的失利。如同阴霾笼罩着我。不仅是与期盼的高校失之交臂。更与三年挚友分散两地。叫我如何不痛心?人前的伪装终究是骗不了自己。两行清泪划伤我的脸颊。独自躺在床上,疑惑于未来的路要怎么走?黑夜是无尽的深渊,吞噬着我最后的理智。泪眼朦胧间。一抹亮光吸引着我的注意。是了,是它了。在这无边无际的天空中。也只有它会坚持着自己。随着云朵一点一点散去。它的光愈加明亮。由迷茫到坚定。由弱小到强大。可它毕竟只是那弯弯的一道。再如何由阴转晴也不过是徒劳。只有那一次啊,想来它也曾渴望过时时如云盘般圆润晶莹。可终究命运不由自己掌控。我笑于它的迂,既知命运如何,又为何要天天露面。只留下美好难道不可?不鸣则已一名惊人。没想到,几天后的夜晚。我又一次被它的光芒所吸引。只是它的光芒不再柔弱,竟已大到可与电灯相媲美。我马上熄灭所有灯光。贪婪于它的美。只见它就如一轮白玉盘。高高的悬挂在那夜空中。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几天不见。它已从初见时的残缺,到再见时的圆满。从渺小到伟大。从离散到聚合。在这一次次的变幻之中。虽更多的是缺。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始终是那昙花一现的圆。它不忌讳于让人们看到它的分散,那是因为它知道会有更好的相遇。它无畏于遮掩,因为它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雨后总有彩虹。月如此,人亦如此。若遇见阴云,不要害怕。只要足够乐观它自然会散去。若碰见分散,不要畏惧。每一次的离别,总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就算只剩明月夜送着远去。那又何妨?阴晴圆缺,乃是人间之平常。倘若有了月亮的那一份淡然。那一份自信。那一份勇敢。自然能穿越重重迷雾。去迎接最美好的结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是古难全。又何必彷徨?前路如何遥远,终究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不必强求于留住眼前,失去是因为值得更好。经历过蜕变。我带着满腔的无惧和期待,勇往直前。800字 高二 散文
-
月的阴晴圆缺人世间有许多的事物,总是会有悲欢离合、聚聚散散,一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般,圆,代表着无瑕的美好,缺,即代表着缺憾,不只是在人的聚散离合,反映在做人处世上,人们也力求自己有如「圆」一般的美好,而不容许有丝毫的缺失发生。固然地,「圆满」是每个人在行事时所期望的目标,人们当然是希望自己能够把事物做得尽善尽美,最好能够事事顺心,一帆风顺,讨厌有任何的不顺心,挫折发生,认为自己「失败」之后,便是毫无立锥之地,觉得像是世界末日来临一般,了无生气,心灰意冷,意志消沈,即可只是一时小小的「缺」,人们也大都会去在意它的。所以,人们是视「缺」为一种打击,一种对本身的痛苦与折磨,一般人是很痛恨「缺」的,可说是对它「敬而远之」,视为洪水猛兽。然而,是否我们一定要拒「缺」于千里之外呢?我个人以为不然,我以为在要完成一件「圆满」的事之前,免不了过程中会有大大小小的「缺」,而也就是有这些所谓的「缺」,在事成后,不但瑕不掩瑜,反而才能显现出成就的不凡,和红花需绿叶的陪衬是一样的。举例来说,举世闻名的「空中飞人」乔丹,人们固然了解他伟大的功迹,知道他有多枚冠军金戒,然而,他却不是一路顺风的,在到达登峰造极境界前,他也经历过多次的失败,不论是小如例行赛,甚至大如决赛,他都在其生涯中留有缺憾,在他成功之前,如果他无法把「缺」视为无物,并把它转为超越自我的动力,时至今日,那有人认得出这个名字呢。由此可知,圆与缺绝对是相辅相成的,不必把两者看得太极端,有如天壤之别。何况,人生在世,说要没有「缺」是一种「不可能的任务」,毕竟人非圣贤,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说,只有把达成「圆」之前的「缺」抛诸脑后,不去在意,进而把它当作一种前进的助力以及一个教训,如此才不致被击倒,也才能更突显出「圆」的价值。因此,「圆与缺」不但不是有着深仇大恨的仇家,相反地,反而应该是莫逆之交,两者之间可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的密切关系,有如唇与齿。总之,它们是百分百的好兄弟,亦是不可分的爱侣。800字 初三 散文
-
缺了一角的圆从前,有一个圆,它缺了一角,所以它想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想着想着,它的心情变得愉快了,于是就开口唱起了歌:“我要去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唱着唱着,它觉得有点热,原来太阳出来了。圆越来越热,好像身体快要被融化。忽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圆淋了个透心凉,舒服极了!可是情况越来越不对劲儿,天空又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圆在雪地上滚不动,雪越积越多,直到把圆埋在里面,圆在雪堆里瑟瑟发抖,心想:为什么老天就这么戏弄我呢?在这趟旅程中,难道圆只有痛苦的经历吗?圆因为滚得太快所以没有注意到脚下的小虫,突然圆一个急刹车:“没事吧,有没有吓到你?”“没事。”小虫甩甩手说,“对了,你那么急是要去哪?”“我要去寻找我失落的一角,你要跟我一起去吗?”圆追问。“不了,谢谢。”虫儿摆摆手说。圆告别了虫儿继续滚着。圆翻越了茫茫的海洋,陡峭的高山,终于在一个山脚下发现了一个失落的角,兴奋地跑过去唱着歌。这时角开口说话了:“停!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更不是别人失落的一角,我就是我,不属于任何人!”圆愣住了,停了一会儿,说:“哦!那么打扰你了!”圆失落地走了。在一个草丛边,圆又发现了一个角,立马跑上去一试,结果就差那么一点点,圆伤心极了。在它刚刚气馁的时候,圆又发现了一个角,这回圆半信半疑,到底合不合适呢?适一下就知道了。“小角,你愿意成为我的角吗?”圆诚挚地问。“可不可以,不都凭合不合适吗?”角淡淡地说道。圆立马跑上去一适,刚好合适,圆笑出了声音:“我终于找到了我失落的一角了。”因为圆完整了,所以滚得比以前快多了。它从来都没有体验过这种激情和速度,兴奋极了!但是,它滚得太快了,快得让它无法停下来和虫儿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没关系,我可以唱歌。”圆安慰自己说。可它的嘴巴被堵住了,哎,现在再也不能唱歌了。圆停了下来,把角吐了出来,轻轻放下说:“或许我还是更喜欢那个有缺陷的我,我要继续出发。”“我要去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噢,不,我要去寻找更美好的明天……”圆唱起了歌,继续出发……800字 五年级
-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千古名句不仅文学造诣颇高,而且暗藏玄机,句中指出了“月相”的存在。古代没有先进的工具,古人是怎么观测得这么准确的呢?我也想学习一下古人用肉眼观察的方法,但是现在环境越来越差,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经常见不到月亮,要实现这一观察目的可比原来难多了。既然要学习古人观月,那肯定要用古人定下的日历了。初一那天,天气晴朗,没有云朵遮掩的夜幕上空荡荡的,没有星星,也看不见月亮。直到初三开始,月亮才渐渐地探出头来,起初只能见着一点儿月牙,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牙儿一天比一天粗壮起来。到了初七、初八的时候,月牙儿就差不多长成了半个月亮,并且这两天观测到月亮的时间比之前更早,几乎太阳刚下山,半个月亮就爬上来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月亮一天比一天膨胀起来,越来越接近圆形。临近月圆的时间,气候变得不好了,天气阴沉沉的,云层太厚无法观测“月相”了。只能按照时间推算,连估带猜,画个大概了。几天后,天气逐渐放晴,但是月亮的样子和之前比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我更加仔细地对照之前画下的月相草图,终于,月亮的细微变化被我找出来了,它与月圆前的缺损是相反的,它由圆形慢慢变成类椭圆形,再渐渐收紧一边的圆弧直至成为半圆,身材越来越细,升起越来越晚。我的月亮变化图已经快完成了,我合上了观测本。但初一晚上空无一物的夜空一直让我很迷惑,我返回房间求助百度百科和自然科学类书籍。“哈哈!”我笑了,我的观察没有错,记录的草图和书上的图片八九不离十。初一的月亮为“朔”,它几乎与太阳同时出没,由于太阳光线太强,所以肉眼看不见。初八的月亮为“上弦月”,露出来的月亮正好有一半。十五、十六就是“满月”,这时候的月亮最圆。在此之后月亮又会一天天变小,二十三这天又会变回半个月亮,称为“下弦月”。看来我也能像古人一样用肉眼观察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词间不失情感,也不脱离现实,古人的智慧当真无穷无尽!800字 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