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排生涯_800字750字

最后一排生涯_800字

750字 初三 散文

“屋漏偏逢连夜雨”,因朝廷上嬉笑吵闹,本就战功平平的我,被贬边疆之境。古有“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今有鄙人防守最后一排,无岳阳楼可登,无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之景可观。于是乎,开始了最后一排生涯。

伸头,弯腰,翘屁股,上课必做的事。唉,”断肠人在天涯“啊!原本近在眼前的黑板,现在可谓远在天边。不得不猥琐地伸出头去看黑板,老师一声呵斥:“你干什么?!”同学们的眼光纷纷看向我,议论声,嘲笑声,讽刺声,充斥着整个教室。双脸一红,我把头埋在桌子上,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这可比”夕贬潮阳路八千“辛酸多了。后来的几周,不管一天又一天怎样度过,太阳怎样无休止地升起又落下,迷茫像风像雨,死缠着我不放。上课总喜欢把头埋在桌子上,下课也时常心不在焉,回到家衣服都没换,就呼呼大睡。我发现自己仿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尝试去唤醒它,可任凭我声嘶力竭的呼唤,他只是在记忆里微微一笑,眼里好像只有一条朦胧的路,通向朦胧的前方……

放学后,老师似乎发现了我的一蹶不振,决定找我去办公室喝喝茶,闹闹磕。“最近怎么回事?”班主任温柔却不失严肃的声音使我很委屈。“我看不清,我……”还没说完,眼泪一瞬间就流了出来,仿佛是这几个星期的颓废让自己变得如此软弱。老师看我一脸委屈,语重心长道:“孙康,车胤为什么能在没有灯的情况下成就伟业?他们靠的是映雪囊萤的苦读;匡衡为何靠贫苦的出生站上万人之巅?他靠的是凿壁偷光的善读;那你为什么不能靠着最后一排苦读和善读呢?“听完后,我恍然大悟,前方的阴霾仿佛一扫而空,瞬息间晴空万里。

昏暗的台灯下,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参考书。我凝视着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让我问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涩中略含着一点甘甜。眼中的朦胧,勾勒出朦胧的前方,可通向前方的路不再朦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刘氏战功显赫,特此受命,归复原职,钦此!——后记

初三:刘亦新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何以解忧_550字

550字 初三 散文

忧从何来?国乎?家乎?民乎?非也,前途战。

年少终究一场梦,要拼,要闯,要奋斗。曾经岁月的迷茫,早已拔开,却在心中留下了伤疤。我感悟不到天地的悲凉,理解不了先贤的豁达,抒发不出心中的苦闷,只想拼一场,却找不到一条明朗的大道。

睡梦是美好的,梦醒时分却如坠深渊。要么醍醐灌顶,发愤图强;要么醉生梦死,声色犬马。我们的迷茫来自我们的无知,我们的忧愁来自展望未来,何以解忧?惟有明道。

古卷的书香,让我们得以承继先人的智慧,得以研究万物的事理,却也带来了疑惑,生与死?名与利?权与财?一个问题,无数答案。读书为了什么?不知道?只知为了以后不悔退?依旧有无数答案。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修身乎?齐家乎?八纲所为何乎?达三目也。{三体}中在外太空可食人尸,在地球上无异于违背天理伦常,可怪乎?或许,周边环境可以改变一切,或许所谓的忧愁换一个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

人生像是一道题;有人像是一道选择题,因为已有人为他作好一切;有人稍次,像是一道填空题,只需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我们只能是一道问答题,不断地构好思路,或付诸实践,或以逸待劳,收获的或完美,或残缺,无人替自己负责。

不想在中年后悔少年,不想在少年浪费时间,何以解忧?惟有拼搏。

初三:李佳昌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