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不痛》1200字

《让青春不痛》

1200字 高一 应用文

 我是一个新高一的学生了,现在,我便是青年,而青春正是我的代名词!最近,我拜读了金兰都的《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心中有许多的感触。

     “因为不安,所以青春;因为茫然,所以青春;因为彷徨,所以青春;因为孤独,所以青春;因为忐忑,所以青春”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我看见了这五句分句,我便将青春定义为不安、茫然、彷徨、孤独、忐忑,我便立刻心血澎湃,与作者响起了共鸣!

     读完整本书后,我似乎对青春已然是大彻大悟。虽然作者已经51岁了,但她却比我们——青春的代言人,还懂青春。我的生命时钟还只是定格在“凌晨4点48分”,但我却认为青春已经离我远去,我开始患得患失,又有些懈怠了。作者的“1+1原则”让我又燃起了奋斗的火焰。对于作者的“长期投资”,赞同之外也有思考:我们总是只顾于眼前的利益,而往往迷了心智,大人们享受炒股,炒基金,炒期货得到利润的喜悦,但同时也要承担亏损的痛苦。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如果只满足于眼前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被对眼前知识不满足的同学超越,所以我们必须善于“理财”。

     “其实我也考过公务员,考过研究生。经历过你们正经历着的一切,爱情、梦想、挫折、迷茫、择业……25岁那年我刚毕业,父亲癌症突然晕倒住院时,又传来了乡下奶奶过世的消息,同年爷爷过世……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11个月内我主持了三次葬礼……

这就是我的青春。

  ——成年人金兰都”

   看到这段文字大家往往脱口而出的会是“倒霉”,“痛苦”,但这便是作者真实的青春。再想想我的生活:随便发发脾气,到父母面前撒撒娇,想要的都可以得到,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我想要的,每一件都不会少,但我还身在福中不知福,总是埋怨父母不给我最好的,总是和别人攀比。但实际上我们的青春真的比作者幸福得多。

  就在我看这本书时,父亲不屑的说:“还青春呢,你懂什么青春啊。”“我怎么不懂了,就一个字——‘痛’呗!”“哎,你们现在生活条件多好啊,我们那时候哪来的电脑,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手电筒”,爸爸躺在床上,笑着说:“我们那时一天要砍5框草,还要把晚饭和开水烧好,然后再赶的田里帮奶奶干活,那时候可是要抢工分的,一个月一家就几角钱,一家人吃喝拉撒就在里面了,还要再存点,那时候烧菜都是用棉球蘸点油抹一下锅就烧了,一年都难得吃到一顿肉,哪像你们现在啊,哎,想想都可怜的哦!”

    父辈们生活在一个不发达的时代了,他们做的比我们要多得多,捡柴砍草,烧饭喂猪,我们这些城里娃那能吃这些苦,我忽然觉得痛的青春是父辈和更长的人的青春,可父亲否定了我,说:“虽然我们那时候生活条件差,但我们却比你们活得更快乐,我们不会去攀比,也不去苦恼,本本分分地做好我们该做的,我认为我的青春并不痛,而是幸福,简约的幸福。”“青春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孤单。”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不愿意也不会和别人去交流,所以我们的青春就只有自己,有多大的困难或问题都自己扛,所以才会感到来源于青春的“痛”。我周围的同学形形色色,我也是不知道该怎样和他们交流,所以干脆就不和他们交流,许多心里话都找不到诉说的对象,所以我才会认为青春是“痛”的。

  “痛”的青春往往是自己造成的,试着和周围的人交流,让自己不再孤单,如果这样的话,便是“之所以青春,是因为交流”了。让我们走进社会,多交流,多学习,多思考吧,世界等着我们去改变。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一 读后感

在座的很多同学都读过余华的作品《活着》,而我今天所讲的是他的另一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从某种意义上说,《许三观卖血记》承续了《活着》的基本主题——生命的受难本质。所不同的是,《活着》里的富贵面对一次又一次无情的死亡打击,仍然要顽强地活下来;而《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里的许三观面对一次次生活的难关,用鲜血开始了漫长的生命的拯救。《活着》的经典是因为它的极端性,而《许三观卖血记》的好,却来自它的生命力。前者是将生命做实验般地不断摧折,后者却宛若河水般静静流淌。

余华用温情的笔墨,读后感勾勒出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真实而又平淡的故事,把读者的心灵深深地震撼折服,甚至让读者热泪盈眶,比如我。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高潮,有些情节可以说是很可笑的,但是又觉得那是属于哪个时代的人性和劣根性。许三观和许玉兰的糊涂婚姻仅仅是因为可笑恶八角三分钱和许玉兰父亲的封建思想,当许三观知道徐玉兰的不贞时气急败坏,一反常态,不再唯妻子命是从,看着方铁匠搬自己家东西时,帮忙不说还特别卖力,对于养了九年的一乐,心情十分复杂,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始终走不出他是别人儿子的阴影。许三观会对一乐说:如果你是我的亲生儿子,我最喜欢的就是你。多么辛酸的一句话,这事个怎样的命运,让一个平凡的男人承受如此之多的无奈和痛苦,他的内心也要承受多大的煎熬!

当我读到许三观用卖血的钱带全家人去胜利饭店吃面条,除了一乐,因为他说一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只能吃一个没有手掌打的地瓜时,我很心疼,很怜惜一乐,甚至讨厌许三观的“无情”,他闭着一乐去找何小勇做亲爹,何小勇打他、骂他,一乐伤心难过,多么可怜无辜的一乐!他一路向西,越走越远,没有人是他的亲爹,当许三观找到一乐时,他背着这个不是他儿子的儿子,看着一乐委屈可怜的小脸,许三观的心终于动容了,也许真正的亲情并不来源于血缘关系,而是无私的付出。一乐很孝顺,除了许三观的话谁的话也不听,许三观不计前嫌让一乐为惨遭横祸的何小勇叫魂,那一幕,一乐和许三观一个屋上,一个屋下,他们的对话感染了我,那才是父子之情。也许是从他卖血带全家到饭店吃面条开始,也许是从他和一乐屋上屋下对话开始,也许是从他冲进何小勇家,拿刀在脸上,然后指着所有围观的人说:从今天起,他就是我亲生儿子开始,许三观的形象慢慢地高大起来,我也慢慢地被他感动了!他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他用卖血来对抗生命中的苦难,丈量苦难的长度,他就像是一个扁担,挑起了家里所有人的苦难,他是一个为家担当所有的好父亲、好丈夫。

读到最后,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许三观,但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人物:一个是跟龙,一个是阿方。根龙左后卖血死掉了,阿方身体不好,许三关再和阿方见面的时候,阿方已经显得很老了,阿方解释说:乡下人显老,要是城里人,四五十岁看上去就像三十多岁。再见根龙时,阿方已经卖血把身体败坏了,根龙看起来也很老了。而且样子全变了。根龙说:“我们乡下人辛苦,所以显得老“。当读到这些时,不由觉得好心痛,伴着淡淡的忧伤,我在思考:究竟是时代的变化,才造成了他们的悲剧,还是有其它原因呢?我们再小说中了解到得只是一些人用卖血完成了对生命的拯救。生活到底是有多无奈,多艰辛,才使他们冒生命危险去卖血。这群人代表的是整个中国的社会生活状态,那么多平凡的人,在这样的历史洪流中,无奈地挣扎着。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当时代的重负反应在一个家庭的时候,家庭的渺小是多么显而易见啊!人们的生命在卑微中更显伟大!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的序中说,他在写的时候,已经不能算是他在创作,是里面的任务自己张嘴自己说话,而他,也已经变成了一个读者。我认为小说最后一节尤其精彩,许三观想吃炒猪肝,身边又没钱,但到了医院,沈噱头却说他的血只能卖给油漆匠漆家具。可是对于他来说,卖血已经成为他度过生活难关的唯一办法,无法卖血让他感到自己人生走到了尽头,他再也无法为这个家庭做些什么了。”他的泪水在他脸上纵横交错的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缝爬上了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长出去的数值,就像渠水流进了天地,就像街道布满了城镇,泪水在他脸上织成了一张网“。这是那事对他那种悲不自禁、孤苦无助的悲痛心情的描写。许三观卖血的一生,给予我们许多震撼,然而当他老去,他的下一代的命运又会如何?在一乐兵种是,许三观在路上遇到的柔顺柔福,许三观把他们带入了一个卖血渡艰的漩涡,让他们尝到了那种不用辛苦劳作便可获得丰厚报酬的甜头,他们的命运有会怎样,他们俩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阿方和根龙?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给了我们很大触动,也洗完它能够带给你们许多感悟和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应用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