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作文段落(7篇)
  • 700字 初二 散文
    屈辱,因腐败而生;无知,由落后所产!失败的阴影由此在中国近代史上久久不散,寸步不离。何止火烧圆明园?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的欺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中国的压迫,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三战连败的无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抬不起头的无限悲哀……落后就要挨打啊!直到最后一刻,清末统治者也没有悟出这个道理,眼看着自己的天下塌陷,清末统治者却仍然在悠闲享乐!耻辱,耻辱,耻辱!赤裸裸的耻辱是我在这中国近代屈辱史上唯一所能感受到的。
  •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这本族谱便详细记载了清末时我的一位先祖刘伯川。这人文武双全,不仅毛笔字写得好,而且武艺非凡。据这上面说火铳(一种管形火器)发射出的弹药他都能用衣襟将其截住,自是一般人不敢招惹他。我看这上面还说他开办了一个类似于我在古装戏里看到的“镖局”,替人押镖,“通于黑白”,从未失镖。后来,著名的海登法师还学艺于刘伯川。我据此推测大概他当时统治着四川一带的武林。先祖刘伯川应该是清末以来川渝地区刘氏家族中最著名的一位。
  • 900字 高三 议论文
    秉持“时不我待”的理念,生不逢时可化为生逢其时。与商鞅同为士大夫的张謇,便是身处一个危亡的时代。清末的中国,列强步步入侵,政府渐沦为洋人的朝廷,此乃危急存亡之秋也!科举状元张謇以时不我待之精神弃官从商,以实业与洋商争利,打出实业救国的大旗,引领更多人投身民族工业。就这样,一位位坚信时不我待的实业家,让清末的民族资本走向了第一个巅峰。如此,生不逢时的张謇、胡雪岩、盛宣怀等以民族大义为重,用时不我待的精神谱写了“生逢其时、开创时世”的奇迹。
  • 900字 初三
    今天看了甲午战争纪念馆,看着是北洋水师指挥不力,技不如人。其实根本原因是清末政局的黑暗与腐败。同时我也看出了清末制度的不合理。开放则发展,闭关即落伍。我们要采取既敞开国门又独立发展的政策,在坚持与外国进行和平友好交流的同时强大自我,才能让国家有长足的进步与强大。
  • 1000字 初三
    新教材所选取的内容更多地介绍某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以此内容突出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在八年级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恰恰是介绍清末民初的生活面貌,但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如果处理得当学生会兴趣盎然,反之,便会枯燥乏味。 我在认真研读读教材后,结合《课标》我将本节内容设计为两个人大的活动,即畅谈今日生活与走进清末民初。这两个活动的核心就是生活的变化。为使学生能真正感知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即照相组、电影组、服装组、剪发辫改称呼组,每组有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收集本组的相应资料。课上由班级选出的主持人组织整个活动程序。学生不仅将当时的生活面貌介绍的如临其境,并且联系了现实生活。比如谈到照相,由“达尔盖照相术”说到了数码照相、数码摄像;服装组同学由旗袍、中山装联系到现在的精品服装、品牌服装等。从而体会到生活的快节奏,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学生汇报中,教师不时抛出有价值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信息能力。” 分析
  • 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她,张爱玲,民国时期的才女,出身于清末的簪缨世家,曾祖父张佩纶曾受清末功过参半的洋务大臣,李鸿章的提拔,将其爱女下嫁于张佩纶。然而随着清朝穷途末路,张家也家道中落。但先祖留下的财富亦使小张煐的童年无忧。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租界的张家公馆,这座清末民初的老洋房,是先祖留给后代的唯一礼物。正是这座洋房,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的童年,明亮而静美,这个曾何等风光,高雅园林的宅院。张爱玲的母亲,亦是名门千金,虽是三寸金莲,但拒绝陈腐,崇尚独立,连张爱玲也说母亲是“踏着三寸金莲横跨两个时代”。四岁时,因为姑姑要出国留学,借口需要监护人为由,亦出国了,飞去了英国。对于母亲,张爱玲没有责怪,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1200字 初三
    这块墙自我记事起就存在。茕茕孒立于天地之间,在我的心里是神一般的存在。离墙两三米处有一颗枝繁叶茂的梧桐树,静静的守在墙的身旁,如同两位世纪老者,彼此互相守护。静静的立在那里,亘古不变。院子里的老人说,这是一颗古树与一堵清末的墙。古树的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从如饱经风霜老人脸上的褶皱般的树皮,就能看出它一定是比院子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还要老上许多的;但那堵墙,确确实实是件文物,还是件有价值的文物。状似影壁,雕刻精美。这堵墙可是由清末最有名的工匠造的,这工匠却是没收徒,临终前赠与好友,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一树配一墙,在院子的角落中,静静陪伴着彼此,仿佛时光也会为眼前的守护而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