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作文段落(10篇)
  • 1200字以上 叙事
    意象油画是中国油画家对油画民族化的积极尝试。中国意象油画作为一种新的创作观念与艺术形态,在民族文化艺术精神的涵养中生成,极富中国民族特色和美学品格。意象油画强调以中国人的意象思维式进行艺术创造,呈现出独特的语言魅力,体现出精神的意象追求和意象的画面形态,使它区别于其它类型的油画。斯基说过“对艺术要素的分析,是通向作品部的桥梁”。因此对意象油画的形式语言加以研究,可以使人更深层次的理解艺术作品,把握艺术表现的基本原理和法。
  • 1200字以上 诗歌
    ⑵暗喻。即没有明显的比喻词,但所选用的意象却起着比喻作用。如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中烟草、风絮和梅雨就是比喻性意象。烟草、风絮和梅雨分别存在于地上、人间、天上,可见愁思之多,无处不在。这一连串的暗喻,将作者的愁绪写到极致。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句中就是以千树万树“梨花”,比喻当时积雪覆盖大地的景致。
  • 800字 初二 记叙文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意(意念)和象(物象)的融合,是作者主观思想和客观物象的统一。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即“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古人讲究“立象以尽意”,注重为情选景,追求物我皆忘的境界,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遵从内心的引导,这使得意象在蕴含创作意旨、寄托内心情感、暗示深刻哲理之余,彰显出作者强烈而鲜明的主观色彩。内心潇洒、超然的陶渊明选取“菊”“南山”来表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仕途失意、困窘的王维选取“水”“云”来表达“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从容。作者为表达一种情感而选取特定的意象;表达同一种情感,不同人因不同性格又会选取不同的意象
  • 1000字 初一 散文
    诗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包罗万象,千姿百态。而诗的意象则是这奇迹中的另一个璀璨,纵使细水一滴,却也缠绵深远,诗在历史中涌现,也被历史铭记,意象在诗中涌现,也被待奉为永恒。沿袭着历史的沧桑,诗的变故,意象的永恒,我翻山越岭,踏雪却无法找到那一清香之源的匿处,我饱经风霜,却无法一睹片野梅花的芳香,我看惯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却寻不到高傲的梅花,你的情调、你的景致、你的意蕴是否又是在那字里行间中透悟的呢?
  • 1200字以上 高中 叙事
    并用意象,其实就是意象的堆砌。是按照一定的线索将一些相似或相反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一个主题。一般按照空间和时间的顺序来组合。并用组合意象不仅可以增加文学意蕴,而且可以更形象地表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意象的文化特征往往与其独特的外形特点相似,同时在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比较独特的审美意义。比如因为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所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乂因为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H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因为燕子的四处翻飞,所以“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用燕子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 1200字以上 高三 说明文
    意象对于诗歌的作用,表现最直接的是它能够构建一首诗歌的基调,也就是为诗里其他的内容烘托出一个特定的氛围。这种作用很像我们打出租车的时候,往往一进入车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太一样的氛围。如果司机非常沉默寡言,车里没有任何背景音乐,我们就会感受到压抑的气氛;反之,如果司机很热情,车里放这轻松的音乐,车里的气氛就是温暖的。意象也是如此。举个粗糙的例子,如果我们把山、水、禾苗、人家几个词并排放在一起,不需要任何的连接,我们也能联想出一幅山野乡村的景象,而且,禾苗的嫩绿,山间清新的空气,流动的水,劳作的人会使这个景象显得欣欣向荣,营造了一个很轻松、欢快的氛围。意象所营造的这个特定的氛围十分关键。如果此时诗人处在我们上述的那个山野乡村中,他的心情多半和那个很轻松欢快的氛围一致,而不太可能是阴郁痛苦的,除非他再用转折的诗句。
  • 550字 初三 议论文
    不管我们认识与否,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心理蓝图,在心理领域里,这幅蓝图称为“自我意象”,自我意象的神奇之处在于:人的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行事,所以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失败型的人”,你就会不自觉地一步步迈向失败的深渊,尽管你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有很好的机遇。
  • 1200字以上 诗歌
    杜甫诗作中含有大量的舟船意象,从诗人的住行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角度,分析其诗中的舟船意象,发现杜诗中的舟船意象丰富了水上舟船的表现角度,伴随着水上行旅生发出独特的情感体验。杜甫在《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里回顾一生,发出“哀伤同庾信”的悲叹;①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中又说“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两处相联,发现杜甫与庾信在漂泊他乡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庾信是南人北寓,杜甫是北人南泊。北马南船,杜甫在南方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与舟船有了联系。“关下嘉陵水,沙头杜老舟”(《嘉陵江过合州汉初县下》)[1],是南宋范成大的诗句,“杜老”即指杜甫。杜甫在《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中写道“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又在《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中说到“君今起舵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范成大将杜甫的诗句“杜陵老翁秋系船”、“余亦沙边具小舟”合并浓缩为“沙头杜老舟”并写入己诗,足见杜甫在生活上与舟船是很密切的。缘此,笔者即试析一下杜诗中舟船意象的独特风貌。
  • 1200字以上 高中 叙事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 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中华少年》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朗诵诗。这首诗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作者多用比喻,在意象的选择上采取了物化的方法。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例如,诗人以“冰山上的一朵雪莲”“海风中的一只乳燕”“揽天下翱翔的雏鹰”“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象征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从而使中华少年的形象更加具体化。再如,诗人以“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来相容中华民族所受到的苦难,这种被物化的意象更加真实可感。采用意象物化法要特别注意被物化的事物要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诗人选取“方块字”“唐诗宋词”来说明祖国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就很具有代表性,而“阳关道”“艳阳天”“蜜罐温床”又具有典型的象征性。类似的写作手法在学生们的写作中也经常用到。例如:我们把学校说成是美丽的大花园;把母爱形容像甘甜的山泉滋润着儿女的心房等等都是采用了意象物化法。